书城时尚女人抗老防衰从30岁开始
12163100000019

第19章 防止脑功能衰退法 (1)

第五章 防止脑功能衰退法 (1)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逐渐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更多地从事脑力劳动,对人体健康长寿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怎样保护大脑、防止脑功能衰退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用则进、废则退”

要防止脑功能衰退,最好的办法是勤用脑,懒于用脑,久而久之就会出现脑功能的衰退。“用进废退”,是自然界的普遍法则,生物体中任何组织、器官、系统,都是愈用愈发达,不用则退化,人的大脑同样如此,越勤用脑,大脑各种神经细胞之间的联系多,形成的条件反射也越多。

实践证明,脑力运动是保证人体健康长寿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日本科学家曾对200名20~70岁的人做了试验,发现勤于用脑的人,即使到了60岁,思维仍然敏捷;而那些不肯动脑的人,尤其是年纪不大就自以为接受新知识已经为时过晚的人,即使年龄才30多岁,但思维已经变得迟钝。我国科学工作者曾对秦汉以来直到新中国成立前3088位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和思想家的寿命进行了统计,结果得出平均寿命是65.18岁,这个数字比解放前我国人口平均寿命(35岁)要高得多,它接近于我国1983年人口普查统计时男性平均寿命。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就说过,精神不用则废,用之则振,振则生,生则足。勤于学习和思考,大脑就会至老不衰。老年生理学家约翰·摩西博士亦说:“活动可以减缓血管老化和硬化过程”。其实,学习是一种涉及全身的活动,特别是视觉、听觉及其他感觉,甚至还涉及反射和一种被我们称为意向的活动。

(二)合理用脑

虽然勤用脑,能防止大脑功能衰退,但亦不可过度。就像一架机器一样,如果不注意保养,只是一味地加大油门,开足马力,拼命运转,必然磨损过度,终致提前报废。

一个人如果做某件工作或思考时间过长,就会使有关的神经元通路网络刺激过度,容易产生疲劳感,解决的方法就是休息。休息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安静的休息,使整个大脑彻底休息,进入睡眠或闭目养神,在过度疲劳的情况下,这种休息是有益的。另一种是活动性休息,即参加文体活动,使大脑的不同的神经元通路网络,轮流兴奋和开放,从而使疲劳的那部分得到休息,这是比较积极的休息,因为,文体活动不仅可以消除大脑的疲劳,还能加强心血管的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这些不是睡眠或闭目养神所能代替的。对于中年人来说,一般在经过一个半小时的脑力活动后,就应当有段休息时间。这点大家应该身有体会,如在工作之余,听听音乐,或下下棋,便会觉得心情舒畅,忘掉一天紧张工作的疲劳感,甚至还会忘却一些烦恼的事,这就是一种很好的休息方式。

(三)避免不良刺激

这里所说的不良刺激,是指能导致脑功能衰退的那些因素,诸如噪音、空气污染、过量嗜酒、过度吸烟等,若不加以注意,则会严重影响大脑的功能活动。

1.一定要减少酒的刺激祖国医学认为,少量饮酒,对健康是有好处的。但大量饮酒,尤其是饮烈性酒,肯定对脑功能有影响。若一次饮用大量烈性酒,即会引起急性酒精中毒,也就是人们所说的醉酒状态,表现为先兴奋、后抑制,严重者可因呼吸中枢麻痹而致死。若是慢性饮酒成瘾,对神经系统也能造成极大的危害,可出现手指颤抖,智力减退,记忆缺损,最终逐渐发展为痴呆。因此,脑力劳动者一定要少饮酒,尤其不要饮烈性酒。

2.应减少烟碱的刺激几乎所有的脑力劳动者都知道吸烟对人体健康有害,可有许多脑力劳动者用脑思考问题越多时吸烟也越凶。不少人认为,吸烟可以“提精神”、“帮助思考”,实际上,吸烟虽可提高脑的兴奋性,但却使脑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发生紊乱,如果大量吸烟则使大脑抑制,还可出现神经过敏、记忆力减退、手指颤抖、精神恍惚、工作效率降低等症状。因此,为了您和您周围人的健康,最好不吸烟或少吸烟。

(四)避免长期饱食

许多长寿老人的经验之一,是吃饭不宜吃十分饱。“饮食有节”自古有之。早在两千多年以前,管子就曾指出:“饮食节,则身利而寿命益;饮食不节,则形累而寿损”。

现代医学认为,经常饱食,会使肠胃负担过重,消化液的分泌供不应求,容易发生消化不良,还使血液过多地集中在胃肠,而使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相应缺血,使人容易困乏,工作效率低下,甚至还会引起冠心病病人心绞痛的发作,或诱发胆石症、胆囊炎、糖尿病等疾病。

最近,国外一些营养学家告诫人们,饮食过饱会损害大脑的功能,使大脑迟钝。不少人在饭后常会感到困倦,这是由于进餐后,大量血液集聚在胃肠系统。学者们进一步研究还发现,一种叫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的物质,餐后在脑中的含量,要比饭前增加数万倍,并认为这种因子是促使脑动脉硬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人们在进餐后,体内会调节这种生长因子,使它从增高状态恢复到正常水平。但是,如果长期饮食过饱,这种因子就会在大脑中逐渐累积。促使脑动脉的硬化,而脑动脉硬化又与老年性痴呆症密切有关。

另外,长期饱食,贮存在体内的脂肪大多分布在皮下、肝脏、腹壁以及腹腔内的大网膜和肠系膜上,造成腹内压增高,腹壁肌肉松弛,大腹便便,使人走路气喘、蹒跚,未老而先衰。

因此,中外古今学者们都认为,饮食不宜过饱,以7或8成饱为宜。古代养生学家主张“食少”,《吕氏春秋》指出:“……凡食之道,无饥无饱,是谓五脏之葆”。晋代张华《博物志》中说:“所食逾少,心开逾益;所食逾多,心逾塞,年逾损焉”。可见,连续长期饱食,使人未老先衰、折损寿命之古训早已有之。少吃多餐不但能使人不至于过胖,而且有益于心脏,以调节饮食来推迟大脑的衰老,是最简便易行的方法之一。

逢年过节、亲友团聚、佳肴满桌之际,切莫暴饮暴食,一定要记住:饮食有节才能利身益寿。

(五)保持思维,延缓衰老

57岁的罗纳德·格雷厄姆是位数学家,现在他正在学日语和高尔夫球。在这以前,他已学习过讲中文话、投飞镖、弹钢琴,他还是打乒乓球的好手,并且还会表演魔术、形体倒立。

是什么原因促使他能学会一样又一样?格雷厄姆说,他要保持大脑的积极活动,更好地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和其他疑难问题。对于研习中文,他说:“能让大脑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思维,在三个高度上同时抛着四五个球需要顽强的毅力,这会使大脑在每一秒钟内都能保持高度集中。”他相信,脑子越用越灵活。

这也就是“用则进,废则退”这一规律在思维方面的体现。越来越多的神经科专家和精神病专家认为,读书或从事某一项爱好、工作等活动所引起的思维,能促使保持活力,维持良好的创造力。

尽管大脑的生理状态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生着变化,但科学家确信,这并不影响大脑的思维和推理功能。衰老问题专家杰内博士说:“那种关于人老智力衰退的说法是不能再被接受了。许多曾经被认为是与衰老有关的思维上的变化,现在看来是与疾病甚至是与药物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