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您不可不知的500个健康误区
12162900000027

第27章 就医用药误区 (4)

第五章 就医用药误区 (4)

000毫升,贫血只意味着红细胞、血红蛋白等低于正常,但血容量并未减少(失血性贫血除外),因此贫血并不是指血少。临床上的贫血可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和失血性贫血。如是缺铁性贫血,应在饮食上注意荤素搭配,多吃富含铁的食物,如黑木耳、豆制品、奶制品、鱼、瘦肉、水果等。

身体出现疼痛应立即止痛

出现疼痛是人体的自我保护措施,有利于人们及时发现疾病采取治疗。如在尚未确诊的情况下止痛,病情仍在发展,常会造成恶果。

心电图正常就没心脏病

心电图是从某些角度协助医师诊断心脏病的手段,如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但在某些情况下,心电图正常不能和心脏正常划等号。如心脏杂音,心室肥厚不明显,或两侧心室外肥大而抵消了电压,心电图在这种情况下也可能没有明显变化。

神经病就是精神病

神经病是因神经组织的病变引致的疾病,如神经痛、神经炎和急性脑血管疾病等。而精神病可以理解为有害因素引起的高级神经活动功能障碍,具体表现在认识、情感、意志等活动过程的紊乱,以及身体各器官的功能失调。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瘦人不会患脂肪肝

在不少人的印象里,似乎脂肪肝只是胖人的“专利”,瘦人不会患上脂肪肝,其实种观点是片面的。尽管肥胖是引起脂肪肝的主要诱因之一,但瘦人同样可以患上脂肪肝。由于长期饥饿、节食或肠道病便所致的营养不良以及蛋白质供应低下,或者吸收不良都能引起人体内的白蛋白合成减少,从而促使脂肪组织的脂肪分解和动用,大量脂肪酸从脂肪组织中释放进入肝脏,最终导致肝内脂肪积蓄,形成营养不良性脂肪肝。

少吃油甚至吃素就不会得脂肪肝

由于喝酒也是引发脂肪肝的诱因之一,长期饮酒者即使吃素食也很容易患上酒精性脂肪肝。其次,有关专家还进一步指出,事实上,无论是动物脂肪还是植物油都可转化成体内脂肪,一般食物中的淀粉也可以通过一系列的生化反应转化为脂肪。当营养物质在体内过剩,超过新陈代谢的需要,就会变成脂肪储存起来,就会形成脂肪肝。

治疗脂肪肝有特效药

生活中有不少脂肪肝患者热衷于到处打听、购买治疗脂肪肝的“特效药”,而医药市场上的“保肝药”也是五花八门。针对脂肪肝的治疗,目前尚未出现“特效药”。通常情况下,轻度脂肪肝患者只要注意日常饮食结构的平衡就可以了,并不需要进行药物治疗。至于中、重型脂肪肝患者,可选择性地使用降脂类药物,但要遵医嘱用药,切不可道听途说,胡乱用药。

牙痛就拔

一些人平时不注意保护自己的牙齿,当发生牙病时又不愿治疗,来医院就要求拔牙。牙齿医治以保牙为主,牙齿用不着拔时就不该拔,而且牙痛时不能拔,容易感染。

乳牙反正要掉,不用保护

小孩的乳牙的好坏直接影响其颌骨发育、全身营养的摄取以及将来恒牙的发育。为了孩子有一口健康美丽的牙齿请善待乳牙。

洗牙易磨掉牙釉质

有些患者担心洗牙会把牙表面的釉质破坏,所以不愿定期洁牙。超声波机的原理是超声振动,不是磨除,对牙齿没有伤害。

牙齿做了窝沟封闭等于上了保险

有些家长以为给孩子做了窝沟封闭就万事大吉了,从此不再关心孩子的牙齿,一旦出现龋齿就怨医师治疗不好,其实窝沟封闭只是预防龋齿的方法,关键还在于平时的保护。

无神经的牙齿不会痛

牙齿的疼痛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许多没有了神经的牙齿由于细菌产生的毒素对牙根尖的刺激作用,同样会引起剧烈的疼痛,甚至于会引起牙龈的肿胀,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急性根尖周炎和急性根尖周脓肿,此时患者疼痛剧烈,如果没有及时治疗,病变继续发展造成牙根尖骨质的广泛破坏,形成慢性炎症,疼痛症状会逐渐缓解,但这是暂时的,一旦细菌的毒性增强而你的抵抗力下降又会急性发作引起剧烈的疼痛,给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

血糖恢复正常就是痊愈

有一些病情较轻的糖尿病患者,经过一段正规治疗,特别是适宜的饮食控制,血糖降至正常,甚至不用药也可将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就以为自己的糖尿病已被治愈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以目前的科学水平,糖尿病还没有根治的办法。也就是说人一旦得了糖尿病,就不可能真正治愈,哪怕临床症状可以暂时消除。所以,糖尿病患者千万不要放松警惕,轻易终止治疗而导致糖尿病症状卷土重来,贻误病情。所以,打持久战是糖尿病患者必须做好的思想准备。

是药三分毒,血糖升高也别服药

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是糖尿病的基本治疗手段,单纯的饮食控制只能使一部分较轻的患者血糖达到满意控制,对于较重的糖尿病患者还必须加用适当的药物治疗。但由于患者惧怕药物的不良反应,致使药物的依从性差,主要是由于糖尿病防治知识缺乏引起的,因为,“高血糖毒性”对身体所造成的伤害远远超过降糖药的不良反应引起的损害。

贵的降糖药必定好

目前市场上口服降糖药种类较多,其价格不一,不少糖尿病患者的头脑中似乎都有这样一个“共识”,价格越贵的药物降糖效果越好,进口药一定比国产药好。其实,这种看法是片面的,药物价格受诸多因素影响,不能作为选择用药的依据,应该根据患者自身疾病情况制定合理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所以,一定要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选择降糖药物。

降糖药物用几天效果不佳应赶紧换

不少患者认为,服用一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不好,就再加用一种、两种若仍不能达标,就3种甚至4种口服降糖药物一起服用,以达一个“累加效应”。这种想法也是不全面的,不弄清楚药物的具体种类及相互作用,反而会使药物的不良反应得到累加。

胰岛素用时间长了会产生依赖

众所周知,胰岛素是人体必需的激素,帮助人体分解葡萄糖以降血糖的最好药物。然而,不少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存在诸多偏见,甚至认为胰岛素注射后会成瘾,拒绝用胰岛素,丧失了治疗最佳时机而造成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为后续治疗带来困难。除1型糖尿病必须用外,2型糖尿病在下列情况也需要应用胰岛素:①经足量的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后,血糖仍未能满意的控制;②合并急性并发症。③合并严重的代谢性综合征;④感染;⑤手术和应激;⑥妊娠等。

血糖控制好,马上药停掉

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目前国内外医学界对此病还没有根治的方法,良好的血糖控制和维持需要长期坚持综合治疗,包括饮食、运动和药物、心理咨询。每位患者都应向专科医师咨询相关知识,并制定一个切合实际的治疗计划。

治疗糖尿病就是降血糖

糖尿病是以血糖增高为重要诊断指标的,但在糖尿病的治疗上绝不是仅仅降糖就可以了。糖尿病是引起血脂代谢紊乱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血脂异常可引起一系列慢性病变,所以有学者又将糖尿病称为糖脂病。同时糖尿病患者还易并发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其比率要高于正常人4~5倍,而且动脉硬化的进展很快。可使血压上升,甚至发生心肌梗死或脑卒中等。所以,为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糖尿病治疗决不能单纯降血糖。

血糖降得越快越好

了解高血糖危害的患者都希望自己居高不下的血糖能迅速降到正常,能像正常人一样饮食。许多糖尿病患者以为自己的血糖是一下子升高的。其实人的血糖升高是一点点变化的,只是由于人体具有一定的耐受力,在病症发展的初期阶段往往不被觉察,所以,当病症被觉察时,血糖已发生变化很久了。如果此时要把血糖迅速地恢复正常,就像一拉着重物艰难行走的人突然断了绳子会摔倒一样,人体对突然降低血糖是无法马上适应的。所以在治疗时一定要遵照医嘱,不要相信那些所谓“广告”,随意添加一些疗效不清、剂量不详的保健品,使血糖过快下降。

尿糖正常了,血糖就控制理想了

有不少患者尿糖虽正常,但血糖却偏高。这是因为肾糖阈值升高所致,糖尿病患者发生了糖尿病肾病,肾小管滤过率下降而回吸收增强,所以滤过减少而回吸收增高从而使尿糖呈现出阴性结果,因此检测尿糖比不上血糖准确。尿糖正常不等于血糖控制理想,应以血糖为准。

糖尿病患者不能吃水果

水果中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对糖尿病患者有益处。水果除葡萄糖外还有果糖,果糖代谢不需要胰岛素;水果中的纤维素对降血糖还有益处。因此,糖尿病患者可以吃水果,但不能滥吃,要适量,病情危重时除外。另外吃水果时间最好在空腹时,切忌饭后立即食用水果,而且要选择少糖水果,如西瓜、草莓、柚子等。

查出糖尿病就应该立即用药物治疗

一般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应先进行饮食控制、坚持适当的体力活动、生活有规律、保持情绪稳定、肥胖者减肥,观察1~2个月。如果经过这些措施处理后血糖控制满意,就可以坚持非药物治疗,只有经上述处理后血糖控制不满意者,才加用适当的降糖药物治疗。

糖尿病同类药物可以合用

口服降糖药有促胰岛素分泌类、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等多种,每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各不相同,但同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基本相似,所以一般不主张同一类药物合用。但是临床上还是能够看到这种错误用药的例子,如消渴丸[含格列本脲(优降糖)]配格列齐特(美吡达)、二甲双胍配苯乙双胍等。同类药物合用有时会导致严重低血糖。

糖尿病患者可凭症状服药

有些糖尿病患者习惯根据自觉症状来判断血糖控制的好坏。许多2型糖尿病患者自觉症状不太明显,服药与不服药在感觉上差不太多,于是认为用不用药无关紧要。事实上,单凭症状来估计病情并不准确。临床实践中,单凭饮食和运动就可使血糖得到良好控制的情况仅见于少数病情较轻的2型糖尿病患者,绝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在诊断之初即须给予药物治疗。

糖尿病患者只要坚持服药,不用复查

化验血糖一方面可以了解病情控制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效果,同时也可作为选择药物及调整药量的重要依据。随着病程的延长,许多磺脲类降糖药物(如消渴丸、格列本脲、格列齐特等)的效果逐渐降低,医学上称之为“降糖药物继发性失效”。有些患者不注意定期复查,自己觉得一直没间断治疗,心理上有了安全感,但若出现药物继发性失效,实际上形同未治。有的患者一直吃着药,结果还是出现了并发症,原因就在于此。

糖尿病患者血糖降得越低越好

许多糖尿病患者为了将血糖迅速控制下来,往往多种药物联合、超剂量服用,这样不仅使药物不良反应增加,而且容易矫枉过正,引发低血糖,甚至出现低血糖昏迷,非常危险。

治疗糖尿病应选用“好药”

糖尿病用药强调个体化,应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如胖瘦、肝肾功能状况、年龄等)来选药。所谓“好药”就是适合患者自己病情的药,并非新药、贵药才是好药,其他患者用着好的药未必另一个患者也适用。例如,有位患病多年的糖尿病患者,用格列本脲效果越来越差,血糖长期控制不好,以至出现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后来他听别人介绍二甲双胍不错,买来服用后不久,就导致肾损害加重并出现了“乳酸酸中毒昏迷”。

患病才需吸氧

氧疗是医学上一种重要治疗手段,同时又是一种有效的日常保健方法。定期吸氧如同我们摄取营养一样可提高人体的综合免疫能力,清洁呼吸系统,改善内脏功能。定期吸氧可非常有效地改善亚健康状态,每天吸氧半小时左右,两三天后则可明显改善易失眠、倍感疲劳等现象。自然呼吸是天赋人权,但定期吸氧却能“巧夺天工”。

服用药物才是治病根本

氧气是维持生命最重要的能源,如同食物和水一样,是人体健康最根本的要素。一些人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人体内长时间缺氧,如高考学生(氧需求量增加)、孕妇(氧需求量增加)、老年人(血管变窄或心肺功能降低等)、心脏病或肺气肿患者。他们长时间的缺氧,会造成体质变差,如头痛、失眠、抵抗力差等,这些情况服用药品是难以解决问题的。吸氧是最快、最直接的解决方法。

经常吸氧会造成依赖

长期吸氧会上瘾吗?吸氧直接提高动脉血氧含量,而不是作用于机体某个部分间接改善缺氧。只是在增加机体有生以来一直不断摄入的氧气,没有对于机体陌生的、需要适应的、需要解析的物质。因而只是改善而不是改变机体的自然生理状态和生物化学环境。这跟吸毒或吃药是根本不同的,毒品或药品不是人体一直摄入物质,如长期吸入毒品或药品人体会对其产生某种依赖性,产生上瘾。但进行氧保健的人,当停止吸氧后,是不会产生不适的,只是长时间停止吸氧后,原来的一些症状可能会出现反复。所以说吸氧是不会上瘾的。

吸氧会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