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女性私密保健指导
12162500000019

第19章 乳房的疑虑 (4)

第五章 乳房的疑虑 (4)

有时,乳房外伤并不十分明显,尤其是在公共汽车上互相拥挤,常被忽略遗忘,许多女性说不出外伤史。这样,坚硬、粘连、活动度差的肿块很容易被误诊为乳腺囊性增生病,甚至误诊为乳癌。所以,女性要特别注意保护乳房,防止外伤。

乳房外伤后要随时注意观察皮肤及肿块变化。一般在受伤后几天之内,出现皮下出血,呈紫蓝色大片瘀斑,周围皮肤潮红,皮下有边界不清的肿块,有压痛。1~2周后,因血肿被吸收,含铁血黄素沉着。局部皮肤可发黄;肿块轮廓逐渐明显、变硬,体积缩小,有的可以完全被吸收,有些肿块则可长久不消;有的因瘢痕组织收缩引起皮肤粘连,乳头凹陷。

乳房受伤后,为促进血肿的吸收,可以作理疗,如微波、超短波治疗,但切忌用力按摩、揉搓。也可以热敷,服用活血化瘀的中药,如七厘散、云南白药、三七粉等。当肿块不能继续吸收、缩小时,可以考虑局部手术切除肿块。

29.乳头溢液是怎么回事

女性在产后或怀孕期乳房会分泌乳汁,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若非妊娠或哺乳期乳房的不正常分泌,谓之溢液。乳头溢液是一种临床症状,往往提示乳房存在着某种病理变化。以乳头溢液为首要症状就诊者占乳腺炎病的3%~14%,发生率仅次于乳腺肿块和乳房疼痛。男女均可发生。

乳头溢液可以为血性、浆血性、浆液性、水样液、乳汁样;合并感染时,也可是脓性溢液。乳头溢液可以由多种疾病引起,因此乳头溢液是乳房疾病的早期迹象,应及时到医院就医。

30.乳头溢液有哪些原因

乳头溢液发生的病因较复杂,种类繁多,一般可分为全身原因和局部原因两大类。

(1)全身病理变化导致乳头溢液者多见于动脉硬化症、血友病、紫癜、甲状腺功能减退以及垂体肿瘤等所致的内分泌紊乱、增生性病变、代偿性月经、行经前乳房充血等。

(2)乳头溢液的局部原因常见于乳腺增生、乳腺导管扩张症及乳房外伤与炎症、乳房的各种良性和恶性肿瘤,使乳房组织局部损伤或乳房组织出现异常分泌,这类疾病均可累及较大的乳腺导管,而导致乳头溢液。另外,许多药物可导致血泌乳素过多并产生乳头溢液。如抗结核药物、口服避孕药物、安眠药三环类抗抑郁药及利舍平、甲基多巴、甲氧氯普胺、氯丙嗪、异烟肼、头孢唑林钠等。这些药物反应引起的溢液多为双侧溢液,同时还可引起男性药物性乳房肥大或发育,一般停药后即可恢复。

中医学认为,凡产前或终止哺乳后出现乳头溢液者,皆可称“乳泣”。一般认为乳泣的发生与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关系至为密切。由于气血虚弱,气不摄乳致使乳液随化随溢,又因情志不畅,精神抑郁,肝郁化火,乳液为热所迫而外溢。中医学归纳乳头溢液的病因为4个方面:①气血大虚,气不卫外,血不荣里而为妄泄。②胃气虚而不能敛摄津液。③未孕、产而乳液自出者谓之乳泣。④产妇劳役,乳液漏下,此阳气虚而厥也。

31.乳腺囊性增生病会癌变吗

乳腺囊性增生病与乳癌二者的相互关系,既是大多数乳腺囊性增生病女性十分关心的问题,也是多少年来国内外研究探讨带有争论性的问题。

有学者认为,乳腺囊性增生病是乳癌前期病变,也有人不同意这个观点。但目前倾向于乳腺囊性增生病患者发生乳癌的机会,比无乳腺囊性增生病者要多2倍以上。

乳腺囊性增生病是属于乳腺结构不良的一个晚期阶段,临床表现主要以乳房肿块为特点,同时伴有轻度的乳痛。乳房肿块大小的变化随月经周期性变化不是很显著,本病在病理上除了有小叶增生外,主要是多数中小乳管扩张形成囊状为特点。国外学者从病理学证实乳腺囊性增生病以后发生癌的可能比一般女性高4.5倍,并且囊性增生病在乳癌患者的发生率也远比一般女性高。本病也确有少数患者可以见到乳管上皮由增生而后变为癌,这也是为什么称本病是癌前期病变。

但乳腺囊性增生病实际上在大多数女性都存在,因为临床所能触摸到的仅是较大的囊肿,许多微形囊肿不易被察觉,而大囊肿在癌变的乳房中并不多见,而小囊肿则在癌变的乳房中较多见。那么是否可以认为乳腺小囊肿存在较多的癌变机会,而大囊肿癌变机会就少呢?目前这个结论尚不能作定论。但看来囊性病的癌变率并不算高,但也不能否定本病是癌前期病变而需多加随访观察。

32.乳痛症有哪些表现

乳痛症起病隐渐,主要以乳房周期性疼痛为特征。起初为弥散性隐痛或胀坠感或钝痛,后又变为局限性刺痛和刀割样疼痛,累及一侧或双侧乳房,疼痛在乳房组织内呈自发性和阵发性,并可反射到患侧的腋部、肩胛部和上臂等处。疼痛部位50%在外上象限,20%在中上部,并伴有压痛。

少数患者亦可表现为乳房局部持续性钝痛。有的症状无规律,时轻时重,但绝大多数患者多于月经来潮前症状加重,月经过后疼痛减轻或消失,具有明显的周期性。

乳痛症是乳腺增生病的一种,患者常以乳房疼痛为主要症状而就医。典型的乳痛症不但在触摸检查时疼痛,就是不碰到乳房也呈持续疼痛,甚至疼痛的程度还相当严重。乳痛症通常在月经来潮前疼痛得特别厉害,而当月经来潮后胀痛便会减轻或消失。

为什么乳房疼痛会随月经周期的变化而有轻重呢?因为乳腺组织是性激素的靶器官,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体内各种性激素的含量有很大的差别。受到性激素的刺激,月经来潮前乳管扩张,尤以末端乳管扩张为明显。如果雌激素刺激过强或患者乳腺组织对激素的反应特别敏感,那么疼痛的程度也相对剧烈,临床上多见于30岁以上未婚、未育或已育哺乳少、乳房发育差、小乳房的女性。她们多因内分泌紊乱、卵巢功能失调而伴有痛经及月经不调的症候。当月经开始后,乳管末端腺小叶退化显著,乳管变小,上皮细胞萎缩脱落,乳管周围充血水肿也减退消失,乳痛即减轻或消失。

乳痛症还与精神状况密切相关。女性在月经前常出现难以名状的忧郁情绪和性情急躁,甚至易怒、爱发脾气,不良情绪可以加重乳痛;而当月经开始后情绪则会趋于正常,乳痛也随之减轻。所以中医将经前乳痛和肝郁伤脾、气滞血瘀相联系。

33.哪些情况下出现的乳头溢液

需引起警惕当患者在换衣服时发现内衣或胸罩上有分泌物污渍或轻轻挤压乳房有液体流出时,有的人并不在意,有的人却十分惊慌,尤其在见到血性溢液时,思想更为紧张。其实,大多数血性溢液是由于导管内乳头状瘤所引起的。乳癌中出现乳头溢液的只占患者的一小部分(1.3%~7%)。但为了及早确定乳头溢液是否是乳癌的早期症状,对乳头溢液(包括血性和非血性溢液)都需引起高度警惕。对以下这些情况必须特别注意。

(1)出现乳头溢液的癌发生率随年龄而增高,在青年女性中仅占5%以下,但在50岁以上的女性中竟高达64%,应引起注意。

(2)乳头溢液的同时伴有乳房肿块者。

34.乳癌会不会遗传

乳癌会不会遗传是乳癌家属十分敏感的问题,不少事实可以证明,乳癌患者中存在着家族聚集性。所谓家族聚集性,就是乳癌的发病存在家族性倾向。也就是说,与乳癌患者有亲缘关系的女性,其发展成乳癌的危险性高于一般人群的3倍之多,而且她们的乳癌发生率与患癌亲属的人数及亲缘关系的密切程度有明显关系。

在临床上经常可以见到,母亲得了乳癌,女儿也得乳癌的概率比一般女性要多2~3倍,并且发病年龄还要提前10岁左右。姐妹之间共同发病就更明显,如果母亲患乳癌,同时母亲的一个姐妹也患乳癌,那么其女儿在40岁以前患乳癌的危险性,比没有乳癌家族史的女性患乳癌比例要高40~50倍。如果上代患的是双侧乳癌,其后代患乳癌比例比单侧乳癌的家属要高3倍,是一般女性的6~9倍。

近年来,还有许多人从不同侧面对乳癌与遗传的关系作了研究,但并没有发现乳癌发生与遗传有关的确切证据。

实际上,乳癌是不会遗传的,而乳癌家属发病率高,是人类遗传因素对乳癌的发病所产生的多方面间接作用所产生的。所以乳癌患者遗传下去的并不是肿瘤本身,而是发生肿瘤的易感性。在这个基础上,而再受环境、饮食、心理状态、内分泌状况等综合因素,则较一般人更易发生肿瘤。总之乳癌不会直接遗传,间接的易感性是存在的,目前仍在继续探索和研究中。

35.女性饮酒会不会引起乳癌

女性饮酒患乳癌的危险性大,这是发表在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两篇调查报告所作的结论。

饮酒对身体的危害程度如何呢?哈佛大学对89538名女性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每周饮酒9次以上的女性患病的危险高于不喝酒者60%,每周饮酒3~9次女性患病危险高40%。美国癌症研究中心的科学家研究后发现,每周饮一瓶的啤酒可使患乳癌的危险增加40%;每周饮酒3次,危险增至50%;超过3次,危险可增加到60%。

饮酒何以诱发乳癌呢?一种看法认为,乙醇对肝脏造成损害,从而妨碍它分解并排除体内雌激素功能的发挥,使体内雌激素蓄积;另一种观点是,乙醇使人体细胞变得多孔,从而将本可以无害通过人体的致癌物吸收下来,增加了患病的可能性。

因此乳癌专家建议,患乳癌危险大的人,应当特别注意少喝酒。饮酒女性患乳癌的危险性很高,而且这种危险性直接同饮酒量有关。

36.便秘会不会引起乳癌

乳癌患者经常有慢性便秘的病史,究竟乳癌和慢性便秘有什么关系?据美国加尼弗尼亚大学专家在预防性乳癌普查中,收集了1 481个女性的乳头细胞进行病理学检查,发现每10人中有1人带有可能癌变的异常细胞。进一步调查她们的排便情况,发现排便次数每周2次以下的女性中,每4人约有1人有此种异常细胞;而每日至少排便1次的女性中,在20个人中才有1人有这种异常细胞。由此可见,乳癌与便秘是有密切的关系。

据研究资料表明,慢性便秘的女性,由于粪便在肠道内积聚过久,细菌大量繁殖,细菌分泌一种使普通细胞转变为癌细胞的物质,这些物质不仅会促使结肠、直肠的癌变,而且这些致突变原经肠道吸收后,可随血液循环进入对其相当敏感的乳腺组织,诱发乳癌。另外,如果有便秘的女性又喜爱高脂饮食,肠道中的细菌通过代谢,可将来自胆汁中的类固醇物质转变成致癌的雌激素,从而诱发乳癌。正是这些危害,使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建议您保持排便通畅。

37.多次人工流产会不会引起乳癌

据报道,经常做人工流产的女性,患乳癌的机会较多。有位专家指出:女性在30岁以前妊娠者,能获得使乳房不容易生癌的保护作用,而流产的女性不仅不会得到防止乳癌发生的保护作用,反而会使乳癌发病率增加。这是由于女性妊娠后体内激素水平升高,乳房呈妊娠期增生发育生理性变化。妊娠1个月后乳房逐渐肥大、充血,乳腺的导管和腺泡发育旺盛。乳腺内导管系统倍增,腺泡、腺小叶大量形成,开始为泌乳产生一系列生理变化。当人工流产突然中止妊娠,对卵巢功能是一次打击及激素骤然下降,乳腺突然停止生长腺泡萎缩。这种大起大落的现象,是一种逆生理状态,除了发生卵巢功能失调外,还可能造成乳汁淤滞,引起肿块,发生多种乳腺病,乳癌的可能性也就增多。

因此,多次人工流产对身体健康是有害的,对乳癌发病也有一定的关系,应该注意搞好主动避孕,避免多次人工流产。

(黄明 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