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辨虚实
12160800000005

第5章 辨清身体的虚实 (5)

第1章 辨清身体的虚实 (5)

在中医看来,骨质疏松主要是肾虚、肾精不足的表现。《素问·宣明五气篇》记载:“肾主骨。”肾和骨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肾主骨髓以养骨。意思是说骨髓是肾精所化生,骨骼的生长、发育、修复,都是依赖肾精的滋养。如果肾精充足,骨髓就会充盈,骨骼就会充实健壮,肢体活动轻松有力;反之,肾精不足,骨髓空虚,就会引起骨骼发育不良。老年人肾气渐衰,骨骼失去滋养,引起骨质脆弱,易于骨折,伤后也不易愈合。所以中医认为与骨骼有关的疾病,都先伤及肾,而后影响到骨。

由于电视广告的宣传,众多老年人误以为补钙能治好骨质疏松,于是大量地服用钙片,其实不是这么一回事,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一般在30~35岁达到一生中所获得的最高骨量,称为峰值骨量。也就是中医所说的肾气最为充盈的时间段,此后随着肾气逐渐虚衰,骨质开始丢失。要想老来骨头硬朗,就得在35岁之前打好基础,年轻的时候就要补足肾精。底子厚了,到晚年才剩得多。因此,老年人大量补钙并不能逆转骨量减少的趋势,也不可能治愈骨质疏松。相反,盲目地大量补充钙剂,还会引发起其他问题。过量补钙并不能变成骨骼,而只能停留在血液中,如果血液中钙含量过高,可导致高钙血症,并引起并发症,如肾结石、血管钙化等,危害老年人的健康。笔者的一位亲属,就是热衷于补钙,由于长期大量补钙,有一天突然发现尿有些浑浊,去医院检查,发现肾内已经有了小的结石,医生认为是盲目补钙的结果。

看到这里,老年读者可能会有些灰心了,既然补钙起不到什么作用,难道只能忍受痛苦了吗?也非如此,我们可以根据中医理论,从补肾入手,与健脾相结合,以减缓骨质疏松的进程。

补肾最佳的方法莫过于食补,枸杞子、核桃、韭菜、豆类食物皆是补肾的佳品,这里着重为您介绍的是黑芝麻。黑芝麻在预防及延缓骨质疏松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长期坚持吃熟黑芝麻的人,骨骼衰老的程度明显慢于不吃的人。

在补肾的同时,还要健脾。预防骨质疏松的健脾方法主要以运动为主。建议您每天中速走1~2小时,老年人相对有更多的空余时间,每天的散步,买菜,逛公园都可采用速走,一天累计下来有1~2小时就可以起到提升脾胃功能的作用,脾胃功能好了,吸收能力就会增强,补充进去的营养物质才得以充分吸收。

只有肾精充盈、脾胃吸收功能好了,骨骼才能得到充分的濡养,骨质疏松才得以缓解。

此外,骨质疏松患者的另一个临床表现就是呼吸功能下降。由于胸椎、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凸,胸廓畸形,会使人的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因而老年人往往会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在中医看来,这是肾不纳气的表现。我们的祖先没有肺活量和换气量的概念,他们经过长期的观察与探索,发现老年人一些呼吸方面的问题,究其原因是肾的问题。是肾精亏虚导致的呼吸功能下降,所以提出肾不纳气,是肾虚导致的肺气不足。治疗方法也是补肾。结合现代医学对于骨质疏松的分析,不难看出中医还是有其独特的前瞻性的。

九、肥胖

肥胖,这是一个刺耳的词汇。不论男女老少,都唯恐避之而无不及。你批评人家什么都好说,就是别说人家肥胖,特伤自尊。在男人眼里肥胖代表着不够精干,缺乏社会竞争力;在女人眼里肥胖代表了不漂亮,不性感;在老人的眼里肥胖代表了不健康,不能长寿;在孩子眼里肥胖代表了没有小伙伴,孤独和冷嘲热讽……总之,现今社会,沾上肥胖的边,就浑身觉得不自在,没有自信。

大多数人都认为肥胖的危害远不止体型上的臃肿,更可怕的是其引发的为数不少的慢性病。例如心血管疾病、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所以目前减肥的呼声很高,不仅是为了美观,更是为了身体健康。

在中医看来,通行的逻辑关系有点混乱。不是因为肥胖导致人类患上各种各样的慢性病,而是由于身体存在着不畅通、不协调的因素才导致肥胖和各种慢性病。

中医有“十胖九虚”的说法,认为是由于脏腑虚弱造成人体肥胖臃肿。具体来讲是脾肾二脏虚弱,以及由这两脏虚弱导致的气虚。

与西医的解释不同,脾在中医理论中具有极高的地位,被描述为“后天之本”。如果把中医与西医加以对比,我们会发现,中医所描述的脾,不仅包括西医所说的脾脏,还涵盖了一部分胰腺的功能。所以脾会参与糖、脂肪等物质在体内的吸收、消化过程。

而且脾在人体体液代谢过程中也起到了调节和推动作用。当脾运化体液的功能强健时,既能使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得到体液的充分滋养,又能防止水液在体内发生不正常的停留,从而维持人体水液代谢的相对平衡。当脾的这种功能减退,体液不能发散而停滞体内,就会产生湿、痰、饮等病理产物。或者引发水肿。所以《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意思是说,无论是湿气困顿,水肿、臃肿,还是满胀感,都是由于脾的功能失调。像脾虚造成的肥胖,民间俗语称之为“水膘”,意思是说造成虚胖的原因不是肌肉增加,而是体内存在排不出去的液体。

与脾相对应,中医认为“肾是先天之源”。肾中之精,一部分来源于父母,即父母的营养被预先储存于孩子的肾内,这就是“先天之源”。肾的功能强弱,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先天。

肾参与体内糖分的转化和分解过程,当肾功能不强时,人体的糖酵解、糖原分解和糖异生的能力比较弱,说得通俗一些就是只会存钱,不会取钱。因为当人吃饭之后,从食物中获得的糖一部分用以保持血糖的恒定,剩余的葡萄糖合成糖原储存于体内,当人体进行运动的时候,血糖会消耗掉,为机体提供能量。

血糖是有限的,不能无休止的持续供应能量,这时候,机体就要调动事先储存的糖原,将其分解成葡萄糖,继续为人体供能。肾虚的人,气也会亏虚,这种调动能力比较差,一旦血糖降低,无法迅速而有效的将糖原转化成葡萄糖。此时,人体会有饥饿感,所以本能地就要吃东西,即便体内储存着“富可敌国”的糖分,因肾虚气亏而调不出来,只能依靠不停地补充食物来提升血糖。因此中医有“气虚爱饿”之说。试想,这么大量的往体内供应糖,只要有盈余的糖分就会被“封存”在体内,进一步转化成脂肪,用的时候还取不出来,身体不发福才怪呢!而且这种胖是典型的“虚胖”。这类人虽然体态丰腴,但是没什么力气,一干活就累得满头大汗。

因为肾气虚,糖异生的能力也弱,糖异生是人体将脂肪和蛋白质变成葡萄糖来为机体提供能量的过程。当这些虚胖的人准备减肥的时候,它的劣势暴露无疑。大家通用的减肥方法是少吃多运动。这是“开流节源”的办法。人为的减少糖的摄入,还要进行大幅度的运动,机体靠什么维持最基本的生理功能呢?就是依靠糖异生。在饥饿的情况下,保证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

此外,肾对体内液体的代谢起着调节作用。当这种调节作用异常的时候,人体就会出现水湿内停的症状,比如不想喝水,唾液增多,但是小便比较少,甚至出现水肿。

由于脾肾虚弱,这些人必然会气亏。

气可以推动人体的体液运行,将多余的痰饮化解掉,气亏的人能维持每天的正常消耗就已经很不错了,除此之外再无力量推动体液运行,所以气虚的人减肥多数是失败,而且只要一减肥就感冒。这是因为气不足,如果用于推动体液下行,必然作为防卫外邪入侵的能力就会减弱,各种风、寒、暑、热就会趁虚而入,人就会生病。

以上分析,较为充分说明了肥胖及其屡次减肥失败的原因,要调整战略战术,才能收到健康减肥的效果。

中医认为,减肥的关键是要益气、健脾、补肾。主要是健脾补肾,因为脾肾两脏的功能提升了,气也就跟着充足了。单纯的补气而不健脾补肾,就像向人体注入外加燃料,只能扰乱人体目前的平衡,产生一些不良反应,例如上火。为了清热泻火,要吃一些寒凉的药物,火是泻掉了,脾就更虚了,如此往复身体越来越差,不要说减肥,就是健康状况也会亮红灯。

健脾化湿可用薏苡仁、茯苓,也可以多吃些玉米和小米。

积极参加运动锻炼是健脾的好方法,这种运动不需要特别剧烈,中速走就可以。每天坚持中速走1~2小时,可以提升心脾功能,疏通经络,促进体液运行。在中速走的过程中会出汗,少量出汗可帮助排泄废弃物。大量出汗会伤阴,因此要多吃一些滋阴的食物,例如时令的水果和蔬菜,以补充维生素B和维生素C。

补肾的食物有很多,以黑色食物为主,例如黄酱、紫甘兰、紫菜、海带、黑豆、黑芝麻、紫米、乌鸡等,在五行理论中,黑色入肾,经常吃黑色食品可以补益肾精。

豆类也是补肾的食物,因为肾脏的形状像豇豆,所以古人以豆补肾。而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吃豆子的老年人确实身体强健,耳聪目明。

补肾的食物还有核桃、枸杞子、韭菜、羊肉,这些食物同样可以运用于我们的食谱中,起到强肾的作用。

肾虚的人调动糖的能力差,如果一日三餐还是按照原来的饭量吃,势必造成新的糖分堆积,转化成新的脂肪,对减肥没有帮助。所以要改为少吃多餐,每次饭量减半,饿了再吃。

少吃就可以少存一些糖分,提高脾肾功能并非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事,短期内能做的就是减少新增糖的堆积。等脾肾功能提升了,体液运行顺畅了,就会发现皮下脂肪在减少,人也会显得精瘦了。

从小就肥胖的人,多数是天生的脾肾阳虚。

中医对于很多疑难杂症都有自己的理论观点,肥胖是脏器虚弱的结果,父母甚至祖父、祖母如果是脾肾虚弱的话,孩子由于先天禀赋不足,也可能是脾肾虚弱者,这样才会出现一个家庭里好几个大胖子的情况。

人到中年才逐渐发胖的人,主要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肾气逐渐耗损,以及后天的劳累所致的肾虚。随着肾功能的逐渐下降,这些人也就越来越胖,尤其是腹部和腰部越来越臃肿。有的人可能体重没有明显变化,但是体形却明显的发生了改变,就像气球一样,越吹越大,浑身松松软软的像块大发糕。这是机体内的体液在增加,而肌肉和血量在减少。虽然整体上看体重没有明显变化,但实际上已是外强中干了。经常会有疲劳、烦躁、易怒、健忘的症状。各种慢性病也经常发生在这类人群中。

十、口腔溃疡

口腔溃疡是目前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也有人称之为“口疮”,是一种浅而小、圆形或卵形的溃疡。

口腔溃疡中最常见的一种是“复发性口腔溃疡”,通常生于嘴唇、舌头上或口腔的其他部位,严重者可波及咽部黏膜。其复发时间的长短与口腔溃疡病史的长短有密切关系,病史短者,可以几个月或1年发病1次;病史长者,可以1个月发病1次,或者口腔溃疡新旧病变交替出现。一般情况下10天左右可自愈,不留瘢痕。

口腔溃疡在人群中的患病率一般超过10%,可以发生于男女老幼,以中青年最多见。许多患者的病情经常反反复复,时好时坏,并且随着病程的延长,溃疡面积增大,数目增多,疼痛加重,愈合期延长,间隔期缩短。最让人痛苦的是,溃疡面大时会影响进食和说话。患者每张1次嘴都是一种折磨。

自然疗法治疗师认为,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可以清理肠胃,同时由于口腔溃疡也可能因缺乏维生素B2引起,可多吃蔬菜和小麦胚芽,并补充维生素C、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锌。

口腔溃疡在中医看来,可分为心火旺盛、脾胃积热、阴虚火旺、脾胃虚寒等几种类型,除了用一些药物治疗外,还可以用药膳食疗。

1.心火旺盛型 主要是平时工作和生活中有一些焦虑和不顺心的地方,这是心病,只要心情放松了,口腔溃疡可不治自愈。

2.脾胃积热型 主要是平时饮食热量太高,打破了身体固有的平衡,要改变饮食习惯,饮食忌辛辣、烧烤油炸、油腻厚味的食品,多喝水,多吃蔬菜,保持大便畅通,避免便秘。

无论是心火旺盛者还是脾胃积热者,可用竹叶粥食疗,用鲜竹叶25克,石膏30克,大米60克,砂糖适量熬制而成,即可食用。

阴虚火旺型与自身体质状况有关,一般这样的人多数形体消瘦,爱上火,情绪烦躁易怒,口渴咽干。可用二冬粥食疗,选用麦冬、天冬、玄参各10克,大米60克及冰糖适量熬制而成,即可食用。

3.脾胃虚寒型 平时胃肠功能就不好,这种类型的溃疡其实是虚弱造成的,可用理中粥,材料以党参、干姜各10克,炙甘草6克,茯苓15克,糯米60克,红糖适量熬制而成,即可食用。

4.脾胃虚寒型脾 胃积热和脾胃虚寒的口腔溃疡患者,要多参加运动,中速走就是非常好的一种健身方法,每天中速走30分钟,不但可以提高脾胃功能,消耗掉过剩的热量,还可以帮助打通经络,提高身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