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自己的声音
梁漱溟先生是一个硬骨头的正直狷介之人,是一位“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人物。他曾被人称为“最天真的书生,最倔强的思想者”。他的内心强大,毫无奴颜媚骨,在不合理的事物和黑暗势力面前,敢于反抗和斗争,坚持自己的声音。
1946年,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闻一多相继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时为民盟秘书长的梁漱溟先生闻讯后勃然大怒,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要连喊一百声‘取消特务’,我们要看特务能不能把要求民主的人都杀完!我在这里等着他!”
他坚定地表示:他本想退出现实政治,致力于文化工作,但现在却无法退出了。后来梁漱溟先生冒着吃“第三颗子弹”的危险,代表民盟,赴昆明调查李、闻惨案,终将反动政府暗杀民主人士的罪行告白于天下。
人\生\折\射
在英国现代史上,撒切尔夫人作为唯一的女性首相而闻名于天下。她以果断刚毅、毫不妥协的工作作风被人们誉为“铁娘子”,不仅在英国政界,而且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获得了极高的评价。
撒切尔夫人原名玛格丽特·希尔达·罗伯茨,她的父亲对她成长的影响非常大,父亲常教导她做事必须有目标、有自己的主意,不能跟着别人走。
从牛津大学毕业后,玛格丽特已经是保守党组织活动的积极分子,1946年被推举为保守党俱乐部主席,后来正式加入了保守党。她深受保守党的政治熏陶,钦佩邱吉尔首相,立志要做邱吉尔那样的人。但她深深地知道,在英国这样一个传统观念浓厚的国度里,一个女人要想跻身政界,在男人一统天下的国度里获得一席之地,是很困难的,但这对她来说也意味着更多的挑战性。
1959年,撒切尔夫人成为保守党下院议员。这是她迈向理想的人生之路的第一步。1971年,撒切尔夫人出任英国教育大臣,成为保守党历史上第二个进入内阁的女性。
任职以后,她针对教育中的弊病提出了各种改进意见。但她的教育政策为很多人所不喜欢,甚至触犯了众怒。但撒切尔夫人并没有因社会舆论和各界的压力而改变初衷,她说:“我照旧会做下去。”
1975年,她竞选保守党领袖获得成功,成为首相的候选人。大选的结果是保守党以压倒多数取胜,撒切尔夫人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在英国历史上,前后共有6位女王入主英国王室,而上、下两院、政府是清一色的男性,撒切尔夫人成为了唐宁街10号的主人,成为了20世纪国际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物和杰出的女政治家。
智\慧\点\拨
人生就应当有这样坚守自我的勇气。当你铸就一副傲骨来面对世俗生活中的种种困惑时,你才能坚持自己的品性和原则,不会因为困难或者权势而退缩。当你带着一副傲骨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时,你折射出的将是崇高的人格魅力。学着像梁漱溟先生那样,为自己铸就一副傲骨,为自己的精神补钙,挺起自己坚毅的脊梁。这样做了,你会发现你在他人眼里是多么自信、谦和、崇高!
守其志,才能屹立于天地之间
梁漱溟先生是在“文革”中唯一一个公开反对“文革”,并敢和毛主席拍桌子、“唱反调”的人。面对周围的一些大学教授不堪折磨、选择轻生的现象,面对自己的妻子因批斗、打击而去世的噩耗,面对自己时时遭遇的批斗和打击,梁漱溟先生喊出了这样一句话:“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句话就是梁漱溟先生一辈子意志坚定、坚强不屈的真实写照。
人\生\折\射
1973年底,江青反革命集团阴谋策划“批林批孔”运动。江青在某次大会上捎带批判了梁漱溟先生。在政协学习会上,人人要“表态”,梁漱溟先生却一直沉默不语。这时有人警告他:“对重大政治问题保持沉默本身就是一种态度。”迫不得已,梁漱溟先生作了《今天我们应当如何评价孔子》的长篇即席讲演。在众人追问他对“批林”的态度时,他说“我的态度是不批孔,只批林”,从而引起对他的大规模批判。1974年9月23日,对梁历时半年的批判会告一段落时,主持人询问梁漱溟先生对大家批判他的感想,梁漱溟先生超乎众人的想象,没有说出一句检讨自己的话语,而是脱口说出“三军可以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句当时让人心惊胆战的话语。后来主持人勒令梁漱溟先生作解释,梁漱溟先生说:“‘匹夫’就是独人一个,无权无势。他的最后一招只是坚信他自己的‘志’。他的什么都可以夺掉,但这个‘志’没法夺掉,就是把他这个人消灭掉,也无法夺掉!”
从这件事中,我们可以看见梁漱溟先生的意志是多么坚定。正是这种坚定的意志让梁漱溟先生“举世毁之而不加沮”,面对全社会对自己的批评、斗争,他像个坚毅的猛士一样,誓不低下自己高傲的头颅,始终坚持自己的“匹夫之志”。
提到“三军可夺其帅,匹夫不可夺其志”这句话,便让人想起孔子十分推崇的伯夷和叔齐二人。
伯夷和叔齐都是商末孤竹国的王子,最初孤竹国国君临终遗命以三子叔齐为王位继承人,孤竹君死后,叔齐谦恭礼让,坚持要大哥伯夷即位。伯夷不受,说:“叔齐即位,是父亲的遗命,我不能违背父亲的遗愿!”于是离家出走。叔齐见大哥出走,也不当国君,打点行装追随伯夷而去,国家不可一日无君,孤竹国的大臣们只得拥立国君次子即位为君。后伯夷和叔齐两人闻周文王行善积德、礼贤下士,遂入周安身。当兄弟二人风尘仆仆地来到周时,文王早已逝世,恰逢武王用车载着文王的灵位去讨伐商纣。兄弟二人立即抢上一步,拉住马的缰绳劝阻武王说:“你的父亲死去后不安葬,却大动干戈,能说是孝吗?身为商纣的大臣,而兴兵弑君,能说是仁吗?”武王左右的将士一听他俩说出这么一番话来,拿起长矛就刺。姜太公忙说:“他们是两位仁义之士,不能杀!”说着就把他俩搀扶开了。
周武王灭商后,建立了周王朝,天下诸侯和百姓都承认周武王的天子地位,但伯夷和叔齐却以此为耻。他们认为自己没有能制止周武王这种不义之行,于是决定隐居首阳山,后不食周粟而亡。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求仁得仁,又何怨乎?”孔子赞叹伯夷和叔齐不放弃自己信奉的理想,不同流合污玷辱自己的信念。
历史上坚守气节的人物数不胜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临大节而不可夺其志者,皆为君子。
智\慧\点\拨
反观我们自身,在面对一项比较艰巨困难的挑战时,有多少人会选择放弃,又有多少人尝试一段时间后选择放弃?而面对失败的打击,我们首先感到的是痛苦、沮丧;回答同一个问题时,我们也常常会被大多数的回答所左右,即使有自己的想法,也很少有人能够坚持下去……历史离我们已十分遥远,但做人必须坚守自己的气节与信念,守其志,才能屹立于天地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