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国学大师告诉我们的人生心得
12153700000035

第35章 【冯友兰】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做事要进取,为人须从容

在做事上,冯友兰先生讲求要用进取的精神去“立德、立言、立功”;但在做人上,从容豁达、宠辱不惊却是他始终坚持的信条。

宠,是得意的总表相;辱,是失意的总代号。当一个人在成名、成功的时候,若非平素具有淡泊名利的真修养,一旦得意,便会欣喜若狂、喜极而泣,甚至得意忘形。

人\生\折\射

中国古代有一段妙趣横生的奇闻轶事,用风趣的口吻将宠辱不惊的修为之难娓娓道来。

宋朝苏东坡居士在江北瓜州地方任职,和江南金山寺只有一江之隔,他和金山寺的住持佛印禅师经常谈禅论道。一日,苏轼自觉修持有得,撰诗一首,派遣书童过江,送给佛印禅师印证,诗云:“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八风是指人生所遇到的“嗔、讥、毁、誉、利、衰、苦、乐”八种境界,因其能侵扰人心、情绪,故称之为风。

佛印禅师从书童手中接看之后,拿笔批了两个字,就叫书童带回去。苏东坡以为禅师一定会赞赏自己修行参禅的境界,急忙打开禅师之批示,一看,只见上面写着“放屁”两个字,不禁无名火起,于是乘船过江找禅师理论。船快到金山寺时,佛印禅师早站在江边等待苏东坡,苏东坡一见禅师就气呼呼地说:“禅师!我们是至交道友,我的诗、我的修行,你不赞赏也就罢了,怎可骂人呢?”禅师若无其事地说:“骂你什么呀?”苏东坡把诗上批的“放屁”两字拿给禅师看。禅师呵呵大笑说:“言说八风吹不动,为何一屁打过江?”苏东坡闻言惭愧不已,只好自认修为不够。

古来圣贤皆寂寞,是真名士自风流。冯友兰先生一生历尽坎坷,但他仍能保持平和的心境,九十岁高龄时仍是慈眉善目、笑口常开。只有做到了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方能心态平和、恬然自得,方能达观进取、笑看风云。

智\慧\点\拨

《菜根谭》里说:“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为人做官,能视宠辱如花开花落般的平常,才能“不惊”;视职位去留如云卷云舒般变幻,才能“无意”。“闲看庭前”大有“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之意;“漫随天外”则显示了目光高远,不似小人一般浅见的博大情怀,一句“云卷云舒”又隐含了“大丈夫能屈能伸”的崇高境界。对事对物,对功名利禄,失之不忧,得之不喜,正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用“负的方法”获得幸福

冯友兰先生在《我的日子还长》这篇文章中,曾形象地描述了他所获得的幸福:

我的日子还长,所谓的幸福之事不好现在总结。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对幸福的定义。不同的场合也有不同的幸福的内容。最近可以一说的幸福是和亲戚到了绿洲家园,看到一亩的空地上盖着两层的房子;很多房子像童话里的城堡,颜色各异。那天的天气极好,所以感觉像在好莱坞的画面里。所说的“面向大海,春暖花开”也差不多了。我看着这些房子,感觉很幸福。之所以感觉幸福,是因为我可以给自己定一个比较遥远的目标:我将来也要有这样的房子。

这就是冯友兰先生心中的幸福,是那么简单,看着漂亮的房子也能感到幸福,为自己有个将来拥有这样的房子的理想也感到幸福。冯友兰先生在谈及如何获取生活中的幸福时,提倡用一种“负的方法”来获取幸福。

何谓“负的方法”呢?冯友兰先生在解读我国古代名著《庄子》时,借用其中的《马说》这篇文章给我们做了形象的阐释。先生说:“一匹马,当它在天地之间自由驰骋,没有被人类驯化的时候,它就是幸福的;一旦它成了千里马,那马就不会再有幸福了。没有被驯化的马的幸福就是庄子所说的相对幸福。”未被驯服的马能获得幸福,正如没有太多压力和欲求的人一样,也能获得幸福。一个人只要他不受外力的强迫,内心是自由自在的,然后充分地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他就能获得“相对幸福”。

人\生\折\射

在古希腊时期,有一个国王闲来无事,便微服走出宫门。他来到一个补鞋的小伙子面前,一时兴起就问小伙子:“你说在这个国家中谁是最快乐的人?”小伙子答:“当然是国王最快乐了。”国王问道:“为什么啊?”小伙子说:“你想,有百官差遣、平民供奉,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这还不快乐吗?”国王答:“希望如你所说吧。”接着,国王便请小伙子一起喝酒去了。等小伙子醉得不省人事时,国王便命人把他抬回皇宫中,对王妃说:“这个小伙子说,国王是最快乐的,我现在戏弄一下他,给他穿上国王的衣服,让他理理国政,你们大家不要害怕。”王妃答:“遵命。”

等到那小伙子醒了,宫女便假装说:“大王您喝醉了,现在有很多事情要等您处理。”于是小伙子被拥出临朝,众人都催促他快些处理事情,他却懵懵懂懂,什么也不知道。旁边有史官记其所言所行,大臣公卿们与之商讨议论,一直坐了一整天,弄得小伙子腰酸背痛,疲惫不堪。这样过了几天,小伙子吃不好、睡不香,就瘦了下来。宫女又假装说:“大王您这样憔悴,是为什么啊?”小伙子回答说:“我梦见自己是一个补鞋的穷人,辛苦求食,生活很是艰难,好害怕自己会真的变成那样,因此就瘦成这样了。”众人私下里偷着笑。到了晚上,小伙子翻来覆去睡不着,自言自语道:“我是补鞋子的,还是国王呢?若真是国王,皮肤为什么又这样粗糙呢?若是补鞋子的,又为什么会在王宫里呢?唉,我的心很慌,眼睛也花了啊。”他竟真的分不清自己到底是谁了。

王妃说:“大王这样不高兴,让歌伎们来给您取乐吧。”于是小伙子喝了葡萄美酒,又醉得不省人事了。后来,宫女们又给小伙子穿上旧衣服,把他送回简陋的床上。小伙子酒醒后,看见自己的破房、粗布衣服,一切都是原来的样子,却浑身酸痛,好像被棍子打过了一样。过了几天,国王又来到他这里。小伙子对国王说:“上次喝酒,是我糊涂无知,现在我才明白过来啊。我梦见自己当了国王,要审核百官,又有国史记对记错,众大臣都来商量讨论国事,心里便总是忧虑不安,感觉有着巨大的压力,要处理的事情实在太多、太繁杂了,弄得我浑身都痛,好像被鞭子打了一样。在梦里尚且如此,若是真的当了国王,还不更痛苦啊!前几天跟你说的话,实在是不对的啊。”

故事中的小伙子刚开始的想法,可能是很多人都曾经有过的。我们常常错误地认为那些非常富裕或者有权有势的人才是最快乐、最幸福的。于是,我们总幻想自己要是他们,那该有多么的幸福啊。其实,这是最大的误解。并不是拥有得越多越幸福,而是,使自己简简单单、自由自在些才能获取到幸福,而这正是“负的方法”。

智\慧\点\拨

有一句话是这样的:幸福的人之所以幸福,不是因为他得到的多,而是他要求的少。这句话非常精辟地说出了幸福的含义。为生活减负,不给自己过多的欲望和压力,简简单单、轻轻松松地获取幸福。这种“负的方法”可以说道出了获取幸福的秘诀。

做自然之人,行自然之事

冯友兰在《三松堂全集》中曾这样写道:“自然境界的特征是:在此境界的人,其行为是顺才顺习的。才,生物学上的性,即生物本性或自然本性,也就是人的自然属性;习,个人的习惯或社会习俗。顺才而行,‘行乎其所不得不行,止乎其所不得不止’,即按照人的生理的自然要求而行事;顺习而行,‘照例行事’,即不自觉的自然行事。”

这就是说,在我们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凡事顺其自然,尊重自己的习惯和自然的品性。“顺才而行”举个例子来说便是:如果你没有画画的天赋或者音乐的细胞,你就不能勉强自己硬是去学习画画或者唱歌,就算勉强你也不会取得好的成绩。“顺习而行”举个例子来说就是:你本来习惯了用左手写字做事的,就不要因为大多数人用右手写字做事而勉强自己也用右手写字做事,就算你勉强你也不能做好。

人\生\折\射

我们在生活中,应当遵循的是自己的自然本性和自身的习惯,做到凡事顺其自然。当你顺其自然地做某件事的时候,就会有些意外而又有趣的事来临,我们经常会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经验;若是拘泥于计划,就永远得不到那些经验。你可以向自己提出一些问题:我能否顺其自然?我是不是总是拘泥于自己每天的计划?我是否经常抛开计划,做些不一样的事?

顺其自然的另外一个意思,就是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你自己的选择愈多,你的创意就会变得愈有趣。让更多的人进入你的生活,和他们沟通,尤其是当他们的观点不同于你的时候,你便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庄子·人间世》中便讲到了这样一则寓言:

你不了解那养虎的人吗?他从不敢用活物去喂养老虎,因为他担心扑杀活物会激起老虎凶残的怒气;他也从不敢用整个的动物去喂养老虎,因为他担心撕裂动物也会诱发老虎凶残的怒气。他知道老虎饥饱的时刻,通晓老虎暴戾凶残的秉性。老虎与人不同类却向饲养人摇尾乞怜,原因就是养老虎的人能顺应老虎的性子;而那些遭到虐杀的人,是因为触犯了老虎的性情。爱马的人,以精细的竹筐装马粪,用珍贵的蛤壳接马尿。刚巧一只牛虻叮在马身上,爱马之人出于爱惜随手拍击,没想到马儿受惊便咬断勒口、挣断辔头、弄坏胸络。意在爱马却失其所爱,能够不谨慎吗!

只要懂得顺应习性,养虎也不会受到伤害;如果违逆了习性,即使是温顺的马也会对你发怒。

风靡欧美的《简单生活》一书的作者丽莎指出:“……每天都给自己一段独处的时间,好好问问自己:到底想过什么样的生活?什么是可有可无的?什么是必须去不懈追求的……这样的追问可以一直延续下去。还可以把每天的想法记录下来,这样你会看到,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思考的深入,你的回答也不断成熟。只要我们不再一味追求外界的认可,疲惫无奈地生活在他人的注视之下,我们就会真诚生活,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者。”

智\慧\点\拨

在生活中,只要我们坚持反问自己,是不是做事太过于执著和勉强了,然后以一种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来学习和生活,那么我们将不再疲惫。中国自古就有俗语:“强扭的瓜不甜。”顺其自然,不勉强,才是获得快乐心灵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