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行比才能更有力量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孔子说:“完了完了!我从来没有见过像好色那样好德的人。”这是在《卫灵公第十五》中孔子所说的话。同样的一句话在《论语》里面出现两遍,恐怕绝不是偶然,从中可见孔子对道德的崇尚至极。
胡适先生对此曾解释道:“孔子说自己从未见过好德如好色的人,可见他不相信好德之心是天然有的。好德之心虽非天然,却是可以培养的。等培养得纯熟了,自然流露,便如好色之心一般,毫无勉强了。”胡适先生也多次提到过,一个人要注重道德品行。他认为一个人的德行比他的才能更重要——如果一个人才高八斗而德行不好,那么圣人连看也不看他一眼;只有德才兼备才是完美的人才。如果二者不可兼得时,德是熊掌,才是鱼。孟子舍鱼而取熊掌,智者舍才而取德。
人\生\折\射
德与才一直是考察人才时必须考虑的两个方面,二者孰轻孰重,下面这个故事会提供一个值得深思的答案。
有位老锁匠一生修锁无数,技艺高超,收费合理,深受人们敬重。老锁匠渐渐老了,决定为自己物色一个接班人,最后他挑中了两个年轻人,准备将一身技艺传给他们其中的一个人。两个人技艺高下难分,但只有一个人能得到真传,老锁匠决定对他们进行一次考试。
老锁匠准备了两个保险柜,分别放在两个房间里,让两个徒弟去打开,谁花的时间短谁就是胜者。结果大徒弟只用了不到二十分钟就打开了保险柜,而二徒弟却用了半个小时,众人都以为大徒弟必胜无疑。
老锁匠问大徒弟:“保险柜里有什么?”大徒弟眼中放出了光亮:“师傅,里面有很多钱,全是百元大钞。”老锁匠又问二徒弟同样的问题,二徒弟支吾了半天说:“师傅,我没看见里面有什么,您只让我打开锁,我就打开了锁。”
老锁匠十分高兴,郑重宣布二徒弟为他的正式接班人。大徒弟不服,众人也不解,都来询问老锁匠。他微微一笑说:“不管干什么行业都要讲一个‘信’字,尤其是我们这一行,要有更高的职业道德。我收徒弟是要把他培养成一个高超的锁匠,他必须做到心中只有锁而无其他,对钱财视而不见。否则,心有私念,稍有贪心,登门入室或打开保险柜取钱易如反掌,最终只能害人害己。我们修锁的人,每个人心上都要有一把不能打开的锁。”
老锁匠的话确实耐人寻味,他把道德作为权衡徒弟的最终标准,所以二徒弟虽比大徒弟才能差,但最终因为品德而被师傅选为接班人。可见德才兼备的人最为珍贵,而两者失衡时,品德就要重于才能了。
的确,一个人如果没有德行,无论他有多渊博的知识,多强的能力,多高的水平,都不能称得上是一个完善的人。一个人的形象是由无数的人生小事组成的,一件小事透露的是一个人的整体素养和道德水平。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与“事”联系的必然性,认为“什么样的人就会作出什么样的事”。
有这样一个故事:
瑞士有一家钟表店门庭冷落,不甚景气。一天,店员贴出了一张广告,上面说:本店有一批手表,走时不太精确,24小时慢24秒,望君看准择表。
广告一经打出,很多人都迷惑不解,更有店主的好友打电话询问。店主坦率地说:“诚实是我开店的原则,我不会为了个人私利而损害大家的利益。”正是因为店主有着非同一般的品格,他才能作出这样的决定。
出人意料的是,在广告打出不久,表店的生意开始好转,门庭若市,生意兴隆,很快销完了库存积压的手表。
很多顾客正是被店主诚实的做人态度所感动的。俗话说,做人要美,做事要精,立业先立德,做事先做人。做任何事情,都是从学做人开始的。如果连人都做不好,还谈何事业?
智\慧\点\拨
修身就是要使人品正直,正则“品”端,直则“人”立。人们择友要看人品,考察干部要看人品,招聘员工要看人品,娶妻嫁夫要看人品,选合作伙伴要看人品,帮助人也要看人品。试想一个人品不正的人,谁会帮助他?即使他求人办事,也不会有人理他。
所以,“德”是我们人生中最大的财富,真正的智者都明白自己最可靠的支柱是道德修养。因此,从现在开始,你要把好德之心放在首位,如好色之心一般自然流露出来,以此立身、正身。
自省是自然发生的真诚的愧耻
胡适先生曾在《人生大策略》这本书中说过:“自省是自然发生的真诚的愧耻。”真诚的愧耻自然使人努力向上,要发宏愿努力学人家的好处,铲除自家的罪恶。经过这种反省与忏悔之后,我们可以树立新的信心:要相信我们自己正是拨乱反正的人,这个担子必须我们自己来挑。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学者曾子说:“我每天自我反省三次: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了?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这就是“吾日三省吾身”这句典故的来源。一个善于自省的人,在他与人交往的时候,如果出现了矛盾,往往会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绝对不会怨天尤人。
胡适先生就此曾经说过:“历史的反省自然使我们明了今日的失败都因为过去的不努力,同时也可以使我们格外明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因果铁律。铲除过去的罪孽只是割断以往种下的果。我们要收新果,必须努力造新因。”这就告诉我们,面对失败光有反省是不够的,我们必须经过反省,在自己的心中真正产生羞愧、耻辱的感觉。下大决心铲除自己以前不努力的坏习惯等缺点,我们才能够“造新因,收新果”。
历史的反省自然使我们明了今日的失败都因为过去的不努力,同时也可以使我们格外明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因果铁律。
胡适
人\生\折\射
只有善于进行自我反省,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以及人家的长处和优点,在内心产生“真诚的愧耻”,从而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要求自己不断进步,才是真正的反省。反省只能依靠自己,而不能依靠别人。
1958年,弗兰克·康纳利在自家杂货店对面经营了一家比萨饼屋,筹措他的大学学费。19年后,康纳利卖掉3100家连锁店,总值3亿美元,他的连锁店叫作必胜客。
作为一个卓越的创业者和企业家,康纳利给其他创业者的忠告很奇怪:“你必须学会反省失败。”他的解释是这样的:“我做过的行业不下50种,而这中间大约有15种做得还算不错,那表示我大约有30%的成功率。可是你总是要出击,而且在你失败之后更要出击。你根本不能确定你什么时候会成功,所以你必须先学会反省自己为什么会失败。”
康纳利说必胜客的成功归因于他从错误中学得的经验。在俄克拉荷马的分店失败之后,他知道了选择地点和店面装潢的重要性;在纽约的销售失败之后,他作出了另一种硬度的比萨饼;当地风味的比萨饼在市场出现后,他又向大众介绍芝加哥风味的比萨饼。
康纳利失败过无数次,可是他善于反省,总结失败的教训。正是因为他善于反省,善于总结失败的教训,我们才能在现在的必胜客连锁店里享受美味的比萨。
从“必胜客”的成功我们可以看到自省的强大力量。如果你也能善于自我反省,在自己的心中引发“真诚的愧耻”,然后总结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经验,把它们化作成功的垫脚石,那么成功就在前方不远处等着你!
智\慧\点\拨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和人吵架的经历。和人吵架往往是因为一些事情让我们无法容忍,而当我们吵过架以后,静下心来往往会发现,导致吵架的原因原来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于是在心里暗暗地对自己说,下次绝对不这么冲动了。这就是自省。一个善于自省的人能够不断地总结自己的行为,学习别人的优点,从而在自己的错误中学习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