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20几岁要懂点社交礼仪
12153100000059

第59章 既要有所问,更要有所不问

与别人交往时,总离不开“问”。在“发问”过程中,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要懂得把握好其中的度,做到有所问,有所不问。

有时候该问的,要“明知故问”,这样对方会认为你很关心他,所以对你会产生好感。明知故问,就是明明知道也要问。比如,问对方最得意的事,问对方最想让大家知道的事,问对方想说又不便主动说的事,只能借你的口说出的事。这样,你就可以赢得对方的好感,使双方的关系更加亲密。

但日常交际中,有些不该问的东西,即使你想问,也不要去问,比如,“你今年多大啦?”或“为什么还不结婚呀?”等等,这些话题,有时对方不便作答,自然而然会对你的问话很反感,会因此而讨厌你。

有些人是无事不问,他们最喜欢探问别人的私事及“秘密新闻”。有时为了增加他闲谈的话题,或仅仅是为了满足好奇心,即使与自己无关的事,仍然喜欢追问到底。如果是对对方适当的关心,会令对方觉得舒心,但若是喋喋不休,“心术不正”,则会令对方厌烦你。

人到了一定的年龄而不结婚,似乎变成了“众矢之的”,于是经常有人关心,甚至“严重关切”。一旦遇到认识的人时,总会被问道:“你怎么还不结婚?”“什么时候请喝喜酒啊?”

结不结婚,其实是个人问题。每个人都有其自己的人生观和婚姻观,你结婚并不表示别人也要结婚。但个别人却表现出“极度关心”的样子,有的人还偷偷打听“他长得也不错,怎么还不结婚?”,这种极度无聊的问题往往会令对方鄙视你。

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种维护自己内心秘密的本能冲动,遇到别人不得体的询问时,就可能产生排斥心理,这就造成一种有时问者尚不经意,被问者常常不由心生厌烦,厌烦这种交际方法,甚至厌烦这个问话的局面。

无事不问会使你变得浅薄庸俗,也不可能使你获得真正的朋友。因此,与别人交谈时,有些话题是不宜问的。例如:

你哪年出生的?

你一个月挣多少钱?

你为什么还不结婚?

你是不是在外面有份兼职?

打听这些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会惹人反感。

在你打算问对方某个问题的时候,最好先在脑中过一遍,看这个问题是否会涉及对方的隐私,如果涉及了,要尽可能地避免,这样对方不仅会乐意接受你,还会对你产生好印象,为继续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础。

1.对方不知道的问题不宜问

如果你不能确定对方能否充分地回答你的问题,那么你还是不问为佳。如果你问一位医生:“去年本市的肝炎病例有多少?”这个问题对方很可能就答不上来,因为一般的医生谁也不会去费神记这些数字。要是对方回答说“不清楚”,就不仅使答者失颜面,问者自己也会感到没趣。

2.有些问题不宜刨根问底

比方说,你问“对方住在哪里”,对方回答说“在北京城”或说“在香港”,那你就不宜再问下去。如果对方高兴让你知道,他一定会主动地说出具体住在哪里,而且还会说“欢迎光临”之类的话。否则,别人不想让你知道,你也就不必再问了。此外,在问其他类似问题时,也要注意掌握问话尺度,要适可而止。

3.不要问同行的营业情况

同行相忌,这是一般人的心理,在激烈竞争的社会里,往往人都不愿意把自己的营业情况或秘密告诉一个竞争对手。因此,即使你问到这方面的问题,大多时候也只能自讨没趣。

在人际交往中,不该问的想问也不要问。凡对方不愿意别人知道的事情都应避免问。要时刻记住一点,交往的目的是引起对方的兴趣,不是使任何一方感到没趣。

礼仪点睛

与人交谈,特别是对于那些感情不是很深、彼此不甚相知的人,不能什么都说。对于关系一般的人,你硬要与人家交心,对方必定会认为你别有用心;即使你诚恳地向人家提出自己的意见,对方也会认为你鲁莽冒昧。

所以,有些话,最好还是留在心里,勿说较好。况且,属于你自己的事,对别人说得那么透彻,对你不见得有好处,或许会惹出点儿对你不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