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用制度管人,按规章办事
12137300000025

第25章 会管人不如会用人——扬长避短,让人才形成“互补效应”(2)

同等条件下,优先选用“潜力股”

企业用人,一定要优先选用“潜力股”。有潜力的人才,只有在合适的岗位上,才有机会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试想一下,员工业绩平平,总不能让他“占着茅坑不拉屎吧”?因此,让位是必需的。让位给谁呢?当然是让位给有潜力的“将才”。很多员工既没有修养,又没有能力,还经常出纰漏,给公司惹乱子,拖公司的后腿。因此,这样的人只能让他“走人”。

康佳公司特别重视人才,在康佳,无论你是普通员工,还是一般技术员,无论你在哪个岗位,只要你有真才实学,公司就会把你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对你予以重用。

康佳恪守的管理原则是“爱才、用才、育才”,很好地调动了人才的积极性,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每一年,康佳都会把公司的庸才清除掉、把业绩差的员工淘汰掉,人数大概占总人数的5%,从而给新员工提供合适机会。而对于成绩卓著的员工,康佳会加以提拔。

公平竞争、优胜劣汰,这是市场发展的需要,也是顺应人类客观规律的。推行这种用人策略,推崇竞争上岗,一方面可以充分调动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会让那些安于现状的员工紧张起来。否则,等待他们的就是“下岗”,这样对企业的发展也非常有必要。

有些人一开始是个能者,在自己的职位上兢兢业业,工作业绩突出,但是后来“变质”了。他变得不安分守己,开始无视公司制度,让自己沦为了一个庸才。对于这种人,老板有必要下手狠一点,该清除出公司的,一定不能留下,以免给自己留后患。

曾经的得力干将,也许会变成你的累赘,变成公司发展的阻碍。因为人是会变的,而且最怕人品变坏。如果有一天,当你发现公司的一位能者有挪用公款、吃回扣等严重的不良举动时,请狠心一点,将其请出门外。记住,当能者变成庸者时,该淘汰的必须要淘汰,这样才能保证企业源源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当然,行业里还有这样一句话:“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在企业管理方面,就是企业在招聘时,招聘人员容易被个人偏见所左右,从而错失人才,或者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管理者由于个人偏见的原因,对那些善于阿谀奉承的庸者和平者有较好的印象,而对那些靠实力说话的能者却不怎么有好感,这样也很容易导致能者的才能被荒废。

现实中,有些老板、管理者对待人才,就像叶公好龙一样,他们对人才的渴望只是停留在愿望上。当真正的人才出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又犯糊涂了,把人才闲置在那里,把能者变成了庸者。所以说,老板要对人才多一点信任,多一点包容,多给人才创造条件,这样才能保证人才的真实能力得以发挥。

坚决做到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

海尔集团创始人张瑞敏曾经在谈到如何选人用人时,说过这样一句话:“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即让有能力的人担当要职,让能力平庸的人下岗、离开,让能力一般的人让出重要的岗位,从事一般性的工作。这句话是对人才能力与职位匹配的经典概括,是选人用人的智慧宝典。

在管理中,当你发现某个人才的能力与他的职位或所负责的工作不匹配时,你可以依据“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的用人原则来处理。而怎样判断一个员工是能者、庸者还平者呢?最关键的就是看员工的业绩。只要员工能干事、干成事、干好事,即便他没有文凭和学习,即便他年纪轻轻、资历尚浅,也是值得企业重用的人才。

“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很好地体现了公平竞争、优胜劣汰,这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推行这种用人才策略,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让那些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员工紧张起来。否则,等待他们的就是离开。

值得注意的是,评价能者、庸者、平者这三类人才,不仅仅只看员工的工作能力和业绩,还要看员工的品德,有才无德的员工就如企业的定时炸弹,无论如何也称不上能者,因此,对待这种员工一定要警惕,必要的时候将其清理出局也无可厚非。比如,有些员工原来品德较好,但后来受到不良的影响,染上了一些恶习,做出了危害企业的事情,那么对待这种员工,必须下狠手,千万不能心慈手软。

比如,红顶商人胡雪岩曾有这样一名下属,此人叫王三江。原本是个人才,为胡雪岩的钱庄做了很大的贡献,胡雪岩也非常器重他。可是后来王三江染上了赌博,多次以胡雪岩的名义挪用钱庄里的钱,胡雪岩得知这件事后,毫不留情地将王三江赶出了钱庄。王三江的故事告诉企业管理者,曾经的得力干将,某一天也许会变成企业发展的阻碍,因为人是会变的。变了质的人才,就称不上人才,就要果断淘汰,这样才能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

对自己有用的人要舍得下血本

人才,是企业腾飞的有力翅膀。在当今社会,谁能得到优秀人才的辅佐,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杀出一条血路,打下一片江山。那么,怎样才能吸引优秀的人才,怎样才能留住优秀的人才呢?如果企业老板舍不得下血本,那结果便是“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正所谓不舍不得,人才肯定会离开企业。

作为企业老板,一定要明白:优秀的员工为你工作,最大的愿望就是赚到更多的钱。如果员工认为自己的付出远高于公司给他的回报,他肯定会另谋高就。所以,如果你发现有用的人才,一定要舍得下血本。在优秀员工身上下血本是永远不会赔本的买卖,因为员工会更加忠于你、忠于企业,为企业的发展鞠躬尽瘁,为企业的腾飞带来滚滚财源。

著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在聘请得力助手周一鸣时,也是采取高薪的手法。周一鸣原本在同行的一家钱庄工作,胡雪岩去过这家钱庄几次,发现他做事认真,讲究章法。于是胡雪岩判定周一鸣是人才,决心将他收为己用。但是胡雪岩知道,周一鸣所在的钱庄给他的待遇相当不错,如果想把周一鸣吸引过来,就必须给周一鸣更高的待遇。

一开始,胡雪岩找周一鸣只是闲谈,然后问他职业生涯的规划。周一鸣说,希望今后每年挣200两银子,两三年后,把妻子和父母接到杭州城一起住。这时胡雪岩心里有底了,就把自己想让他来杭州阜康钱庄任职的想法说了出来。

胡雪岩开出怎样的条件呢?他给周一鸣每个月20两银子,一年600两银子。这远远超过周一鸣每年挣200两银子的目标。而且,胡雪岩表示,每年年终会根据钱庄的效益,给周一鸣分红。还有就是,胡雪岩先支付周一鸣一年的工资,以便周一鸣把老婆和父母接到杭州来。

胡雪岩在周一鸣身上可谓下足了本钱,当然,也深深打动了周一鸣。因此,周一鸣答应来阜康钱庄任职。后来,周一鸣在阜康钱庄表现相当出色,为胡雪岩效力了几十年。

胡雪岩是聪明、有远见的,他深知企业得到一个优秀的人才,是一本万利的买卖。所以,他不惜重金聘请周一鸣,后来,周一鸣果然为阜康钱庄带来了滚滚的财源。在这一点上,胡雪岩真是下了狠心,因为他若下不了狠心,怎么可能舍得给周一鸣高薪呢?

当然,对于刚出校门、没有经验的新人,老板们要谨用“重金留用”的策略。因为你还未发现他的才能,你不妨多观察一些时日,在这段时间内,多给新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以考验其才能。如果发现他是有用之人,也不必拘泥于他年轻、经验不足的缺点,大胆放手,让其发挥潜力才是明智之举。

最后,老板们要注意一点,重金或许可以吸引人才,也可以在一段时间内留住人才,但是如果你想让人才长期辅佐你,你就必须在高薪留人的前提下,注重培养与人才的感情,以情感人,以情留人。金钱留人和感情留人相结合,才是网罗人才最靠谱的策略。

用最高的位置,把有最高本事的人留下来

企业把优秀的人才聚集过来,才算成功了一半。如果不善于留住人才,那么人才只能是企业的匆匆过客,对企业的发展就起不到推动作用。

古往今来,因不善于留人才,导致人才得而复失的事例比比皆是,比如,陈平、韩信等人,当年曾在项羽帐下供职,但是项羽不识才、不懂得留才,最后导致这些人转而投奔刘邦;荀彧、荀攸、郭嘉等人也曾在袁绍手下效力,但袁绍与项羽是同等货色,最后导致这些人转投曹操。

通过这些事例,我们会发现:在得到人才之后,一定要想方设法留住人才。只有留住人才,才能长期地使用人才,人才价值才能发挥出来。说到留人才,我们就不得不提用职位留人。许多优秀的领导者,都善于用“职位”作为留人才的筹码,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很多人的心中,都有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很多优秀的人才都渴望获得升迁。比如,业务员想当主管,当了主管想当经理。所以,对待优秀的人才,给他们加官晋爵、给他们荣誉和表彰是很有必要的。

卡罗·道恩斯原本是一个收入颇丰的银行职员,为了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他辞去了银行职员一职,进入到杜兰特公司,这就是后来声名显赫的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在工作半年之后,道恩斯想知道公司总裁杜兰特如何评价自己的工作,于是他给杜兰特写了一封信,并在信的最后问道:“我是否可以在更重要的职位从事更重要的工作?”

杜兰特看了这封信之后,在上面做了批示:“现在任命你负责监督新厂机器的安装工作,但不保证升迁或加薪。”然后,杜兰特把施工图纸交给道恩斯,要求他按照图纸施工,想看他做得如何。

道恩斯从未接触过这方面的工作,也没有接受过任何培训,但是他接到任务后,认真研究了图纸。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他会向相关的人员请教,很快,他就把这项工作弄明白了。最后,提前一周完成了杜兰特交给他的任务。

当道恩斯来到杜兰特的办公室汇报工作时,他发现杜兰特办公室旁边的一间办公室的门上,写着“卡罗·道恩斯总经理”。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是杜兰特给道恩斯的专门办公室,他已经决定提拔道恩斯担任公司的总经理,而且年薪是原来的10倍。

杜兰特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他对道恩斯是这么说的:“我给你那些图纸时,我知道你看不懂。但是我要看你如何处理。结果我发现,你是个领导人才。你敢于直接向我要求更高的薪水和职位,这是很不容易的。我尤其欣赏这一点,因为机会总是垂青那些主动出击的人。”

杜兰特对待卡罗·道恩斯的这个案例,给所有的管理者们上了一堂深刻的“留人课”。他告诉我们,当你发现某个员工是个人才时,应该立即赋予他相应的职位,尤其是当人才自己提出想担任更高的职务时,管理者更要重视满足人才的职位要求。

给猴子一棵树,给老虎一座山,用人需扬长避短

柳传志曾说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管理的真谛就是——给猴子一棵树,给老虎一座山。”大意是为人才提供一定的条件或环境,更确切地说是给人才提供合适的岗位,使他们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给猴子一棵树,猴子可以轻松地攀登;给老虎一座山,老虎可以自由纵横。这就是企业管理中最简单、最有效的用人智慧。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无是处的人,也没有十全十美的人。身为管理者,要做的就是找出下属的优势、强项、长处,然后针对这些优势,赋予他一定的职责和任务,让他们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样员工工作起来就会轻松快乐,企业也能轻松获得惊人的经济效益。

在一次商界聚会上,有一位老板扬言要把手下的3个“不成材”的员工炒掉。他的大意是:张三整天吹毛求疵,李四整天杞人忧天,害怕公司出事故,王五是个话痨。这位老板的话被另一位老板无意中听到了,他莞尔一笑,说:“既然你不想要这3名员工,就给我吧!”那位老板慷慨应允。第2天,那3名被“抛弃”的新人来到新公司报到,新老板给他们安排工作:“张三负责质量监督和管理,李四负责保安工作,王五负责企业产品宣传和推广工作。”三人一听,欣然受命,马上兴冲冲地去工作了。

由于做自己喜欢做、擅长做的事情,这3个人的创造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不久,公司的效益直线上升,公司的产品质量问题骤然下降,公司的安全隐患、危机问题,也得到了很好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