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20几岁先潜伏,30几岁再创业
12115500000008

第8章 设法引起上司的注意(2)

不管我们的意见能否被采纳,只要我们认为是对的,就要想办法让上面知道自己的想法。这是让上司了解我们、认识我们的开始,也是我们走向辉煌未来的开始。李开复无论在哪里都能让上面听见自己的声音,不管这声音有没有被采纳,但至少他将自己的想法清楚地表达出来了。

李开复在微软工作期间,有一个很明显的感受,那就是不仅中国市场在微软总部得不到重视,就连华人工程师的声音也很微弱,因此他想站出来帮助中国市场说话。当时,微软在中国发展相对缓慢,只有100人左右的研发队伍和一两百人左右的上海技术支持中心,根本没有什么外包项目。李开复总是想把微软的外包转移到中国一部分,并且希望帮助公司总部的中国员工鼓舞士气,提升中国市场在总部的地位和认可程度。

所以,李开复就在总部办华人的春晚,用自己的经费搞聚会,请华人领事来做讲座,这大大提升了中国员工的士气。他还经常向盖茨、鲍尔默等人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他建议接待大陆和台湾的来访官员,提出大中华区和中国区的重叠设置问题。虽然在当时这些建议暂时没有被采纳,但这让盖茨等人开始留意中国市场问题了。2001年,微软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政府采购中出局,这使得微软开始意识到自己在中国市场的失利。盖茨和鲍尔默找到李开复,表达自己对中国市场的担忧,并指派李开复处理微软在中国因外包业务引发的危机。

在李开复完美地拯救了微软的“外包危机”之后,鲍尔默便经常找他,和他一起讨论企业在中国发展的问题。李开复在微软两位总裁心中的地位也因此越来越高了。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重视、受到重用,但我们要清楚地知道,上司是通过我们说的和做的来了解我们的。如果我们有问题也不提,有意见也不发表,那么,我们就和别人没什么两样,上司也不会有机会注意到我们。李开复就是因为经常向上司提建议,才引起了盖茨等人的注意。也正是因为这样,他才成了鲍尔默钦点的化解“外包危机”的得力干将。像李开复一样,让上面听到自己的声音,是彰显自己才能的最直接的、最佳的方式。因为上司有很多人可以任用,如果你没有表达自己的想法,上司根本就想不到用你来做事,你也就很容易被闲置。试想一下,李开复如果不向鲍尔默表达自己对中国市场的建议,鲍尔默会想到用李开复去化解“外包危机”吗?很明显,概率非常小,因为微软人才济济,鲍尔默不一定非得重用李开复。

当然,我们所提的建议最好切中问题的要害,至少要对解决或完善问题有益处。不能一想到一个问题或方案就立即向上面汇报,至少这个方案是我们考虑成熟的、操作起来不太难的。只有这样,我们的建议才有被采纳的机会。有时候,我们所提的建议可能是具有前瞻性的,但我们的上司或同事未必能够看到这一点,也就会对此置之不理。但我们不要因此而害怕自己所提的建议不被采纳,只要我们提出来,总是会给别人留下些许印象的。如果以后出现了我们所提到的问题,他们便会想起我们曾经所提的建议,这将大大提高我们在他人心中的地位。

潜伏秘招向上司提建议需要注意什么?

秘招一:提建议不要夹杂私人感情

钱绎是公司的一个小股东,同时也是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公司最近希望集中股权,所以规定经理以下职务的人员不能持有股份,现在持有的需报请公司收回。钱绎觉得这个规定不合理,于是就向上司反映了自己的想法。上司知道钱绎本来就持有一部分公司股份,他反对是必然的,所以就对他好言相劝,说这是公司的规定,公司遇到困难,希望他能理解。面对这样的解释,钱绎很不高兴,随口就说了一句:“那也不能牺牲小股东的利益啊!”上司听完之后,就更不同意他的意见了,钱绎只好悻悻而归。

实际上,钱绎是厉害关系人,直接提反对意见是不合适的。他可以找其他没有利害关系的人向上司提建议,也可以委婉地表达像自己这类人为公司所做的牺牲,希望公司给予一定的补偿,这样的方式对上司来说也许是较为容易接受的。

秘招二:不要损害上司的尊严

穆洋是个有什么就说什么的直脾气,很多人都知道他人很好,但就是这脾气让人很难忍受。上司也是尽量避免与他直接接触,因为他要是感觉上司哪里做得不对,就会直接说出来,不管周围有什么人,也不管在哪里,根本不给上司留一点面子。上司怕了他,但因为他是公司的技术尖子,又不好赶他走,只好与他少接触、少见面。就这样,穆洋至今还是一个技术员。尽管他技术方面很优秀,但总得不到提升。

上司是要有权威感和威信的,这样才能使自己不怒而威,保证命令和指示的顺利传达和完成,所以下属给上司面子就变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在提意见时,要注意一定不能损害上司的尊严。

秘招三:以请示的方式向上司提建议

大家都很羡慕于显,他自从进入公司后就平步青云,几年间就做到了经理的位置。人们不明白他为什么能受到重用。和他一起进公司的同事也很能干,业绩也不错,为什么他能得到提拔,而别人却没有呢?对此,于显很明白,他的顺风顺水来自于对上司的尊重。他在向上司提建议时总是以请示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您认为这样做好不好”,而不是直白地说“我认为应该这样做”。这样的表达能够让上司感觉到自己是比属下强的,是可以指导属下的。所以,于显很得上司的器重。

目标明确,潜伏无错

任何人要想有所成就,都要有自己明确的目标,这样不管潜伏期有多长,都不会让自己迷失方向。李开复在与记者谈及自己在苹果工作的感受时就曾说过:“这六年的时光对我来说弥足珍贵。作为我工作过的第一家商业性公司,苹果给了我足够的发展空间和很好的机遇去学习和成长。”

李开复在苹果的6年的时间里,先是把技术做得出类拔萃,后又被提升进入管理层。他不仅出色地完成了从技术人员向管理人员的转变,还很好地驾驭了一个部门,到后来他已经有足够的信心去承担更重要的职务了。在苹果出现危机,进入一次次的裁员风暴之时,李开复自荐成为多媒体互动部门的总监。让高管们意想不到的是,这位语音方面的专家,竟然对公司的整体战略有着精准的把握,他已经不是以前那个只懂技术、半懂管理的中层管理者了。自此以后,高管们开始格外注意这个名不见经传的部门小头头。1995年,33岁的李开复成了互动多媒体的副总裁。

李开复的潜伏是有价值的,他不但把自己培养成了行业内顶尖的科技人才,还把自己培养成了一个难能可贵的管理者。在苹果的日日夜夜里,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很好地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次成长,为以后独当一面,直至后来单独驾驭一个公司做好了铺垫。我们做潜伏就要像李开复一样,努力培养自己的能力,厚积薄发,为日后的腾飞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我们把积累、学习、提高当作自己的目标,那么我们就会在潜伏期里脚踏实地地学习、工作,不急于求成,不骄傲,不气馁,很好地把握和看待自己的工作,这样我们就会有很大的收获。当然,厚积是为了薄发,学习、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晋升或将来自己创业,因而,我们要给自己一个明确的指标,来证明自己已经完成了某个阶段的积累。李开复完成了从技术人员向管理人员的转变,是以他自荐做多媒体总监为标志的。所以,我们在以学习、提升为目的的潜伏期里,也要给自己找一个适当的指标来完成。比如,不爱管理的技术人员,可以把技术水平达到什么程度、为公司创造多少价值、自己得到多少薪水作为目标;而对管理有兴趣的人,可以为自己制订一个职业规划,在多长时间里做到什么程度;等等。

没有目标不叫潜伏,只能算做糊口。没有目标的人,生活是没有味道的、没有激情的。这样的人和随遇而安的人不一样,随遇而安的人心境始终是平和的,他们知道自己要什么,知道满足,因而内心总是快乐的;而没有目标的人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整天牢骚满腹,觉得生活索然无味。此外,还有一些人,想要有所成就,却因为没有目标而东一拳、西一脚,四面碰壁,最终把自己撞得晕晕乎乎、心灰意冷。所以,想要成为一个有所成就的人,就要为自己树立一个明确的目标。

海上因为有指示灯,船舶才得以安全地运行;人因为有目标,才不至于迷失方向。我们要像李开复一样,在潜伏期里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好好修炼自己的能力,这样才能一步步走向辉煌的明天。

潜伏秘招怎样为自己制订目标?

秘招一:一定要给自己订目标

董舒不懂得该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虽然他想得到高薪,想升职,还想在从事的领域里有所建树,但他不知道应该如何去实现。对于上司分派的任务,他从来都是认真完成的,但别人却总比他完成得快、完成得精,这让他长期以来都无法得到重用。一天,上司又提拔了一个在他之后进入公司的业务员做区域经理,他终于按捺不住了,就去找上司,他说:“您看,我也是老业务员了,做业务也是一丝不苟的,您怎么也不给我一次机会呢?”上司看看他,笑着说:“我早看出你想做区域经理了,但你没有别人业绩好,又不太会管理人,我怎么提拔你呀?”董舒愣了一下,说:“我业绩没别人好,但也没拖公司后腿啊!管理别人是可以学的,但我没有机会啊!”上司叹了口气说:“你看王斌,他也没当过主管,但他就会协调各部门的关系。你想想如果让你负责一个部门你能胜任吗?”董舒哑口无言了,他确实没这个把握。上司接着对他说:“你回去给自己制订一个目标吧。不要我给你制订的,你要自己制订,最好业绩和管理的学习两方面都制订一下。”

有时候,我们不仅要完成公司规定的目标,还要自己给自己制订一个比公司的要求还要高的目标,而且这个目标还应该是合理的、能够实现的。

秘招二:制订长远目标和分期目标

康海勇刚参加工作,非常有激情,但却不知如何发展自己。他向职业咨询师咨询怎样做才能让自己从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独当一面的干将。职业咨询师告诉他:“把你自己的目标定位在你最想得到的位置上,然后把这个目标分解,一个个去实现。比如,先做主管,再争取做经理,再做到总经理、总裁等。做主管需要具备什么条件,你就要努力训练自己去具备;之后再看做总经理需要什么条件,然后按条件有意识地训练自己。这样一步步走下去,就可以实现自己的愿望。康海勇按照职业咨询师的建议,做好了职业规划并认真执行。五年以后,他成为了一个非常抢手的职业经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