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复活的古城
12056500000035

第35章 远古的梦幻(3)

在许多语言中意思是“灯塔”

这座亚历山大建立的新城是由罗德斯的建筑师第纳特瑞斯负责设计的,他依据当时最新的建筑原则,即一个世纪以前由米勒提斯的汉普达缪斯(他是罗德斯城的设计者)创立的铁栅规划,将城市的街道建成一个格状的网络。早自史前时代,费罗斯岛近海处的石灰岩就在岛的西部形成了一个天然港湾,这个港湾荷马显然是知道的,他在《奥德赛》中这样记述:2在尼罗河河口外起伏的海面上,有一个名叫费罗斯的小岛……小岛内部有一个可以避风的港湾,在那里,航海者不仅可以从井里提取淡水,还可以使他们在深海中颠簸的船只获得平稳的停歇。

斯特伯告诉人们:

费罗斯是一个椭圆形的小岛,与大陆距离很近,它有一个具有二个入口的港湾;由于大陆有两个长长伸出的海角,合抱成一个海湾,而小岛又位于这两个海角之内并紧靠海湾,因而它几乎是与大陆海岸长条并列着的……在海岛的尽头有一块礁石,它已被海水冲洗得非常光滑,上面傲然矗立着一个由白色大理石构成的多层宝塔,镌刻着海岛的名称。

他接着还描述了大陆的海岸是如何地不适于做港口:海水非常浅,两边都布满了浅滩和暗礁,以至于从外海驶入的船只必须有一个明显标志的引导才能安全的进入。这时,这个小岛已经被开发了,上面有许多土著居民,还有几个托勒密王朝时代(公元前305-前30)的坟墓。斯特伯还记述说这个小岛在他那个时代被尤利西斯·凯撒夷为平地,因为当凯撒进攻亚历山大时,那时的人民很自然地站在他们的国家和他们的女王克娄帕特拉一边对他进行反击。

当一道连接费罗斯岛和埃及大陆的堤坝建筑起来以后,这里就形成了两个港湾:东港湾和西港湾,每年根据季风风向的变换,它们轮流作为停泊入海船只的主要港口。在两个港口背后,以横贯东西的康纳波斯大街为中心,城市开始发展起来。它分成五个区域,分别以希腊字母的头五个命名。斯特伯在《地理》一书中对这个城市做了详细的描述,他说这个城市得天独厚之处在于:它前临大海,后靠玛瑞特斯湖,这个内湖又通过许多渠道与尼罗河相通,因而成为一个繁荣的货物集散地,从一开始,它就比沿岸的其他兄弟城市都要富饶:

城市的形状像一个军用披风,狭长的两侧分别被大海和内陆湖所洗刷,径长约为30斯他达(约7000米)……可供马车和战车行驶的街道相互交叉贯通,将整个城市连接起来……城市里有许多美丽的教堂聚集区和皇家宫殿,它们构成了整个城市的四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它们都相互连接着与港口连通,甚至那些坐落在港湾外面的也是如此。大博物馆也是皇家宫殿的一部分……塞玛也同样,正如它名字所显示的,是皇家宫殿的一部分。这是一片皇家圈地,埋葬着许多国王和亚历山大本人。当波第开斯从巴比伦把亚历山大的尸体运走时,托勒密,拉戈斯的儿子先发制人从他手里抢走了遗体,将他葬在了亚历山大城,他一直被埋葬在那里——虽然没有用与过去国王所用的石棺,但托勒密为他用的则是一具金棺……在这个伟大港口的右侧出口,就是费罗斯岛和那个铭刻着岛名的塔楼。

公元前20年以后修建的主要建筑还有帝国大厦、商业中心、体育馆、赛马场和祭祀著名的谷物神萨瑞波斯的神庙。萨瑞波斯经常以一小簇谷物插在头顶作为特殊的象征,因为它是谷物的神,而埃及正是罗马的谷仓。

博物馆(缪斯女神庙)是一个研究学问的重要处所,在那里,学者们被免费提供食宿并享有免交一切赋税的特权。亚历山大的另外一个伟大的学术机构是图书馆——它是古代世界两大著名图书馆之一另一个在中亚细亚的波哥玛姆,藏书量最大时高达50万卷(那个时代,书都写在成卷的草纸或皮革上,草纸原产于埃及,这是它的一项巨大的出口资源)。图书馆在尤利西斯·凯撒进攻亚历山大时不幸遇火,公元391年它又再次遭焚于喜庆狂欢的基督教群众。

亚历山大的博物馆和图书馆这两个重要机构,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古代文化的代名词,正如费罗斯虽然是得名于它所修建的地区,但在许多种语言里,它却作为“灯塔”一词而被运用。

3.建造者的传说

对于亚历山大的灯塔——费罗斯的记述最早出于公元前后的几个古典学者。著名的第达柔斯·塞刻留斯、斯特伯(公元前64—公元21)和老普林尼。后者尤其以其伟大的巨著《自然史》

而闻名于世,他是一个敏锐的天才,喜欢刨根问底,正是这一点导致了他的死亡,他于公元79年8月,在考察维苏威火山爆发情况时因窒息而死。

到底是谁建造的亚历山大灯塔和最终它是什么时候落成的,这一直是两个颇有争议的问题。

很明显,这项工程应开始于托勒密一世瑟特(公元前305-前282)在位期间,他是亚历山大童年时代的朋友,也是一位著名的将军。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在巴比伦去世以后,他为自己攫取了埃及,同样,当亚历山大的尸体被从巴比伦缓慢地运往马其顿王朝在弗古那的皇家墓地(最近这里发现了亚历山大的父亲菲利浦二世的墓地)时,他又劫取了亚历山大的遗体。

尽管那时遗体已被运到了古埃及的首都孟斐斯,托勒密还是策动了这场历史著名的“圣体抢劫事件”,他把遗体运到了亚历山大城,在恢宏的塞玛陵墓为他下葬。但是,尽管做了大量探察,这座墓地始终没有被发现。根据推测,它很可能是躺在海水下面,因为自古代以来,亚历山大城所在的海岸曾有大幅度的下陷。葬有圣体这个重要的因素使这个原来就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和很高的学术地位的城市一跃而成为世界注目的焦点,随着其重要地位的增加,它需要修建两个港口。除此以外,还有一个对说明这里需要建造一个“明显标记物”有利的因素是,埃及的海岸非常的平浅,只靠一些小的陆地标志无法引导船只安全靠岸。

灯塔大概是从公元前297年开始修建的,虽然后来的编年史家依塞布留斯——古罗马的主教(公元263-339),后来在埃及入狱——在他所著的编年史中说它是建于公元前283年或前282年。可以肯定的是,它的修建者不是人们通常所猜测的托勒密一世,而有一个名叫色斯揣特斯的人与灯塔的修建有密切的联系。据皮特·法兰斯的推测,他不仅是灯塔的建筑师,还是灯塔的捐资者。他是一个居住于亚历山大城的富有的官僚,据说还是一个外交官。斯特伯记载说,铭刻在灯塔上的献辞说:“色斯揣特斯卡尼亚人,神圣君主的朋友,捐献此物,为了保佑那些海上航行者的安全。”兰西亚(公元115-180)有过如下记载:“色斯揣特斯,德赛福恩斯的儿子,卡尼亚人,将此物献给救世的诸神,为了那些航海者的利益。”这里的“救世诸神”也包括托勒密一世,在托勒密二世发行的钱币上,瑟特(救世主)和他的妻子白瑞耐斯被作为神,铭刻在8特拉姆(相当于31.1克)的金币上。在另一方面,“救世诸神”也包括戴斯瑞和后来成为海神、专门负责解救海上落难者的天国孪生子凯斯特和波留克斯,尽管戴斯瑞很不适应当时埃及的文化背景。波塞第迫斯(当时最富权威的作家)曾为灯塔的落成或者是最后完工题写过隽言,他向海神波柔特俄斯祈祷,因为费罗斯岛是他的家乡,还说宙斯·瑟特,是航海者们的塔标。的确,在这长长的、平浅的、毫不醒目的海岸线上,正是宙斯·瑟特屹立在灯塔的顶峰成为港口的标志。宙斯·瑟特的雕像从一开始就被矗立在塔尖,也正因为这个缘故,灯塔成为名副其实的贡奉物。公元10世纪时,阿拉伯历史学家拉·马斯第指出,这处铭文是用大号铅制字母书写的,每个字母有一腕尺宽(大约50厘米,20英寸),它被放在灯塔的东侧,那里很容易被出入港口的人看到。

现在重新回到灯塔的建造者的问题上。老普林尼在书中明确指出:“在此,托勒密国王表现出他的宽宏大量,他允许建筑师色斯揣特斯把自己的名字镌刻在建筑上面。”我们知道有一个名叫色斯揣特斯的外交官,他是托勒密二世的特使,公元前270年时在狄勒斯,把他和那个与亚历山大灯塔有密切联系的色斯揣特斯视作一个人,当时是个比较稳妥的设想,拉卡亚提到卡尼第斯的色斯揣特斯是一个著名的工程师,并把他与阿卡迈蒂斯联系起来,说他曾利用使尼罗河改变河道来帮助托勒密捕获马姆福斯。这件事不可能发生在亚历山大去世和托勒密完全控制埃及之后。因此,这位在公元前330年左右为托勒密工作的著名工程师不可能与那个与灯塔有密切联系的人是同一个人。普林尼和其他一些人将这位工程师色斯揣特斯的功绩归功于后者,可能是由于对灯塔上铭文的误解或对两个人物的混淆。那位与灯塔有密切关系的色斯揣特斯可能是工程师色斯揣特斯的孙子,他于公元前3世纪生活在埃及。

如果捐赠者是托勒密一世或二世,那么,他们的名字是绝不可能被忽视掉的。把建筑师的名字镌刻在建筑上的例子也是从来不曾有过的,虽然刻上捐赠者或奉献者的名字往往是必不可少的。灯塔应该是始建于托勒密一世,瑟特统治期间(公元前305-前282),落成于托勒密二世,菲勒第尔福斯在位的时候(公元前284-前246)。很显然,它应该是由卡尼第斯的色斯揣特斯,一个富有的朝臣或外交官(或者可能是一个来往于各国的商人)捐奉的,至于建筑师的名字,这里没有提及。

4.灯塔因何而亮

现在回到建筑本身。毫无疑问,它是在亚历山大修建的最早的一批古代建筑之一,与专门为停放亚历山大圣体而修建的塞玛陵墓处于同一时期。由于它是第一个由艺术设计和技术改造而建成的灯塔,因而自然而然地成为一个典范。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在整个希腊——罗马世界,人们都可以从现存的一些镶嵌艺术品,尤其是一些石棺的浮雕上,看到这一深远影响的表征。然而对于亚历山大灯塔的精确外形的了解,人们却只能通过查阅一些历史记载而获得,比起那些充满幻觉的猜测而言,它就显得薄弱多了。

普林尼告诉人们,灯塔花费了800泰伦,泰伦是一种白银计量单位,按度量衡计算,一泰伦合581磅(25.4公斤,或大约928兆斯的银量),将它乘上800,就是742400兆斯,也就是说建造这座灯塔的费用超过了400万英镑(按1987年银比价)。有关亚历山大灯塔的故事被加入了许多传说,根据埃普菲恩斯的说法,它有1836英尺或559.6米高。约瑟福斯在他的《犹太战争》中说,灯塔的火光从300斯他达以外的海面上就能看到。色姆色塔的兰斯恩(公元115-180)更把距离加长为300公里!抛开灯塔显现的距离不谈,人们都同意灯塔的火焰来自于燃烧在灯塔基座上的一堆巨大的火堆,通过高悬在灯塔上的镜子将火光反射出去。普林尼记述说:“现在(公元1世纪上半叶)许多地方都建有与此相似的灯塔,比如在奥斯达和瑞瓦那。”人们可从在罗马的缪索奥·托勒尼亚收藏的著名的奥斯达港浮雕中看到奥斯达灯塔的情景,灯塔的顶部射出高高的火光。这种情景在一种由克摩迪斯大帝(公元177-192)颁制的复本位币制大奖章里也有显示。在那里人们看到,皇帝正在迎接一年一度运送谷物的船队进入奥斯达港,他站在一座三层灯塔之前。很显然,他迎接的是来自埃及的船队,因为埃及人信奉的谷神朱比特·萨瑞波斯正头戴着他那独特的谷饰,在巨船的左侧掌舵。与许多后世的灯塔一样,奥斯达灯塔也是大部分仿效于它著名的祖先——亚历山大灯塔,它那时正安然矗立着,并且正值盛年。普林尼接着说:“惟一的危险是,当火焰不停燃烧时,它会被误认作是星星,因为从远处的海面上看,火焰与星星非常相像。”如果从远处的海平线上都能够看到的话,那它足可以比得上一座现代灯塔了。

还有一个十分有趣的问题是直接与后勤方面有关的,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这就是——要维持这样大的一个火堆长燃不断,将需要大量的油料、木材或煤炭,而埃及并不是一个森林广袤的国家。事实上,古代埃及森林资源十分贫乏(现在也是如此),土生的树木只有相思树和柽树,但它们都远比平常的树木要矮小。利用晒干的动物粪便倒可能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直到今天它还在当地被广泛运用。但从数量上讲,仍很成问题。惟一的推测是,经过镜子的反射后,光亮的强度要比原来的火强大得多。用做反光镜的器材应该是一种光洁度很高的金属片,很可能是磨光的青铜,像大多数古代的镜子那样。白天,利用太阳的光线,灯塔可以反射出强烈的光芒。中世纪早期,人们就是利用太阳反射信号,把船只靠近的消息从费罗斯传到亚历山大城(这是人们早就知道的)。自从古代开始夜间航海以来,对于一个位于港口的灯标来说,为夜行的船只引航,已经成为它除白天为进入亚历山大港指引道路以外的最重要的任务。

5.亚历山大灯塔的雄姿

现在回到建筑的外形轮廓,一般认为它分为3层,是那个地区最高的建筑,超过100米,第一层60米,第二层30米,另外15米是高踞顶部的宙斯·瑟特,手持三叉戟或王节。古代和后来的回教资料中,对于一、二层的说法没有什么异议,但根据回教历史学家埃比恩·泰伦的看法和福特梅第对其意见的附合,灯塔的第三层为了适应回教信仰安装了一个清真寺式的穹窿。但是,这种改建是什么时候进行的,人们却无法知道。

灯塔的出口并不是在地面上,而是在一段台阶的顶部。人们可以在一些罗马人石棺的浮雕上看到这种类型灯塔的象征画面。在哥本哈根的耐·卡尔斯博格博物馆里,有三个这样的象征浮雕;一个刻有一个遮在帘幕背后的女性形象,很可能是埃斯爱斯·福瑞娅,她伸展着右手,上面托着一个三层的建筑。另一处浮雕展示了一处灯塔,分别刻在石棺的两端,中间夹着三艘船只。左边的一幅是一个敞开的建筑,有一个格状的栅栏,里面站着一个男人;另一面的建筑也分为三层,有火光从顶部射出。类似于这一类的浮雕还有许多,主要是刻在基督徒的石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