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少年儿童安全读本
12049100000026

第26章 防避自然灾害(1)

--少儿与科学家爷爷等的心灵对话

一、天灾地祸,重在防避

自然灾害的破坏力是巨大的,一转眼之间,什么都毁灭了。洪水可以把摩天大楼吞掉,好像砌在海边的沙堡,一个浪头过来,什么都没有了;火山可以把整个城市像水一样煮开;龙卷风就像个巨大的吸尘器,吸走地面上的一切东西。但是,自然灾害也不可怕,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和伤害。灾害发生时,要运用自己的应急知识进行自我保护;灾害发生后,还应该做到积极有效的自救。在自然灾害发生前,通常会发生一些异常现象。要重视这些预警信号,抓住这些自救的机会。

遇 到 台 风 怎 么 办

祸福相依。自然界的现象是神秘又令人摸不着头脑的。人类执着对大自然的开发、探索,对台风的关注也一直没有停止,已取得斐然的成绩。虽然只是处于预防相持阶段,要与之抗衡,还需要时间,还需要更多有志人士加入。台风潜在能量大得很,如果被有机利用开发,人类将会从中获得收益,风是取之不绝用之不完的再生能源,而且还是清洁的能源。

但愿有一天,台风能成为人类的朋友。

【少儿内心独白】

电视里的天气预报老是播台风几级,风速多少,几时登陆。可我们对台风的了解真是太少了,有一部进口的灾难电影片,一场飓风几乎把一个美丽城市夷为平地,难道真的像电影中那么可怕吗?那么台风是怎么形成的,会不会对内陆有破坏性呢?

【科学家爷爷的话】

小朋友,你们能够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并发表看法是一个不简单的事情。动脑筋的好习惯要保持。

台风是一种海洋洋面上空气涡旋,破坏力极大,快速度地毯式前进,沿途破坏性逐渐减弱。台风的形成是自然现象,不可避免,危害极大。随着科学飞速的发展,恶魔一定能够被降伏。而且要变害为利,造福地球,为人服务。

【抗台风的注意事项】

(一)台风的产生

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猛烈的风暴。你一定看到过江河中不时有涡旋出现的情景吧。实际上,台风就是产生在大气中的绕着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转的、同时又向前移动的、强烈的、大范围的空气涡旋。由于受到地球表面的摩擦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台风在北半球作逆时针方向转动,而在南半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因为台风这种大气中的涡旋产生在热带洋面上,所以,气象学上将它作为热带气旋的一种。

过去把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一带的大风称台风,在大西洋、加勒比海、墨西哥湾以及东太平洋等地区的称飓风,在印度洋和孟加拉湾的称热带风暴,在澳大利亚的则称热带气旋。很多地区还赋予它浓厚的带有地方色彩的俗名。例如,在墨西哥称为“可尔多那左风”,在海地称为“泰诺风”,在菲律宾称为“碧瑶风”,等等。从1989年起,我国和世界上多数国家均采用世界气象组织推荐的台风定义,即把中心附近平均最大风力达到8-9级的叫热带风暴,10-11级的叫强热带风暴,12级或以上的才称为台风。

(二)台风的命名和编号

初期各国对热带气旋的命名、定义、分类方法以及对中心位置的测定都有差异,即使同一个国家,在不同的气象台之间也不完全一样。因此,常常引起各种误会。

第二次世界大战将结束时,美国首先确定了以英文字母(除了Q、U、X、Y、Z以外)为字头的四组少女名称,给大西洋台风命名。每组均按字母顺序排列次序。如第一组:Anna(安娜)、Blanche(布兰奇)、Camille(卡米尔)等,直到Wenda(温达);第二组;Alma(阿尔玛),Becky(贝基),Celia(茜利亚)等,直到Wilna(威尔纳);第三组,第四组也按A至W起名。当飞机侦察到台风时,即按出现的先后给予定名,第一个即命名为Anna,第二个即命名为Blanche等。当第一组名称用完,又从第二组A为首的第一个名称接上使用。第二年的第一个台风名字是接在上一年最后一个台风名字后面的,循环使用下去。一年中任何一个区域出现的台风不可能超过这四组名字的总数目。就以世界上台风发生最多的西北太平洋来说,一年最多也不超过50个。所以在同一年的同一个区域内不可能出现重复的名称。当然,在不同的年份里台风的名字会重复出现。因此,在台风名字的前面,仍要标明年份,以示区别。

有趣的是,在70年代,美国妇女对这种命名提出抗议。认为用女人名字给凶恶的台风命名,岂不是歪曲了妇女的形象吗?于是从1979年起,便改为一男一女的名字交替使用了。

我国从1959年起开始采用对台风编号的办法。凡是东经150度以西、赤道以北的太平洋和南海地区的范围内有台风形成或侵入,就按照它出现的先后,顺次进行编号。例如,1983年发生的第一个台风,编为8301,第二个台风,编为8302……这个方法简单明确,广大群众一听气象广播,就知道这是当年的第几个台风了。

这种对台风编号的办法,目前已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气象台采用。有的国家考虑到国际上台风英文名称沿用已久的习惯,除了编号以外,还同时标明该次台风的英文名称。

1989年改用台风新定义后,编号仍从达到热带风暴标准时开始编,发展到强热带风暴和台风后它的编号仍不变,只是名称有变。

(三)台风是怎样形成的

我们知道,在热带海洋上经常有许多弱小的热带涡旋,我们称它们为台风的“胚胎”,因为台风总是由这种弱的热带涡旋发展成长起来的。通过气象卫星已经查明,在洋面上出现的大量热带涡旋中,大约只有10%能够发展成台风。据统计,从1968年到1977年的10年中,在大西洋上,平均每年约有100个热带涡旋,其中只有四分之一发展成热带低压,最后发展成台风者不足10%.

全世界每年平均有80-100个台风发生,而且绝大部分发生在太平洋和大西洋上。根据1949-1980年32年的统计,西北太平洋发生的热带风暴和台风共有903个,7-10月的台风约占全年总数的70%,其中尤以8月为最多。

经统计得出,台风的发源主要集中在4个地区:菲律宾群岛以东和琉球群岛附近海面,这一带几乎全年都会有台风发生;关岛以东的马里亚纳群岛附近;马绍尔群岛附近海面上;我国南海的中北部海面。

一般说来,一个台风的发生,需要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

1.高温洋面和不稳定能量

台风发展的能量是靠空气对流上升、水汽凝结释放潜热来维持。因而只有在大气层很不稳定、抬升后有大量能量释放出来时,台风才有可能形成。还要有一个足够广阔的热带洋面,这个洋面水温高,通过湍流交换,把热量和水汽输送给大气,空气得到高温高湿条件。一般水温在27.5℃以上,且有60米左右的厚度,才有可能形成台风。

2.微弱垂直切变

在台风形成之前,要有一个弱的热带涡旋存在。在涡旋区内湿空气上升,水汽凝结,释放出巨大的凝结潜热,才能促使台风生成。如果垂直切变强,高空风大,涡旋潜热释放的能量很快吹向远方,不利于涡旋加强,也不利于台风形成。

3.纬度位置因素

在赤道附近地球自转而产生的偏向力很小,几乎等于零。这时即使有一定的辐合流场,由于风将沿着垂直于等压线的方向流进低气压而“填塞”,也就不可能再发展成为台风。因此,只有在距赤道一定纬度以外地区,如在北半球,纬度5-20度地带内才最容易形成台风。

4.低层辐合流场

台风形成要有低层辐合流场。在弱低压上方,高低空之间的风向风速差别要小。

(四)台风的巨大能量及其危害和带来的益处

1.台风的巨大能量

台风是一种突发性灾害天气现象,目前人类对台风的灾害只能防御,还不能驾驭。为什么台风会造成狂风暴雨,掀起惊涛骇浪呢?为什么在登陆时会造成海啸,甚至会吞没整个城市呢?这是因为台风具有惊人的能量,可以说它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能量库。

一个成熟的台风,在一天内所下的雨,大约相当于200亿吨水,由于水汽凝结所放出的热能,就相当于50万颗1945年投炸日本广岛的原子弹的能量,也就是说,每秒钟释放出相当于6颗普通原子弹的能量!一个成熟的台风,在一天内所释放的热能,如将其转变成电能的话,可供全美国6个月的用电。

一般台风的直径有600-1000公里。如果取一个直径平均为800公里左右的台风来计算,它所释放出的能量可达735×1010千瓦。如果将台风3%的热能转化为电能,那么,这个数字也相当于176万个12.5万千瓦的火力发电厂,大约等于35万个新安江水力发电厂的发电量。

2.台风的危害

台风在海洋上移动时,会掀起巨浪,狂风暴雨接踵而来,对航行的船只可造成严重的威胁。当台风登陆时,狂风暴雨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尤其对农业、建筑物的影响更大。

1959年9月26日侵袭日本的“薇拉”台风,是日本历史上最惨重的一次台风灾害。受灾区广达数县,尤以全国第三大城市名古屋为最重,几乎成了一片废墟。名古屋到东京之间的东岸地区,全部被高达6米的浪潮所淹没。火车停开,机场关闭,狂风掀起的浪潮,将一艘7000吨货轮推上海岸,摧毁了近6000栋房屋。“薇拉”台风造成4464人死亡,2000人失踪,32285人受伤,约有40万人无家可归。造成这样巨大的损失是罕见的,这个台风被称为“超级台风”.

1954年9月下旬,在吕宋岛东方的海面上向西北行进的“玛瑞”台风,突然转了一个大弯,直冲日本而去。停泊在函馆港的一艘4337吨的“洞爷丸”最新式渡船,被强风吹到港外,直吹到距七重滨海滩约300米处触礁沉没,船上1254名旅客遇难,港内另有4艘货轮也相继沉没。这次台风致使1440人死亡,造成世界航海史上第二次大灾难(第一次在1914年,一艘邮轮铁达尼号在大西洋触冰山而沉没,死亡旅客1500余名),和北海道的损失加在一起,这次台风共死亡和失踪1761人,房屋全毁和半毁达3万栋以上。

1970年11月2日,孟加拉湾遭到一次最可怕、最悲惨、举世震惊的“天灾”,罪魁祸首仍是热带风暴。死亡约30万人,非官方估计为50万人。

1956年8月1-2日,一个强台风在浙江象山港登陆,上海也遭到了12级大风袭击,道旁树木大部分被刮倒,徐家汇天主教堂顶上十字架也被狂风刮断,杭州三潭印月几人合抱的大树也被连根拔起……据不完全统计,浙江省死亡人数在4629人,伤15617人,农田被淹没600万亩。

我国的台湾省是台风灾害最重的地区之一。据80多年资料不完全的统计,台湾因台风灾害而死亡(包括失踪)的共有8100余人,受伤的14700余人,房屋全倒塌的约30万间,半倒塌的约79万间,仅1919年8月25日一个台风入侵台湾省,就损失房屋13万间。

据统计,全世界历史上一次造成死亡人数达5000人以上的台风至少有20次,其中死亡达10万人以上的就有7次之多。

3.台风给人们带来的益处

当人们说起台风的时候,往往想到的是它那斑斑劣迹和十恶不赦的罪行,但台风作为地球热带大尺度天气系统的重要角色,对沿海地区也有很大的益处。

台风为陆地送来了宝贵的生命甘泉--淡水。在号称“粮仓”的长江下游、珠江三角洲、恒河平原等地区,台风降雨占全年雨量的大部分以至全部。台风对水稻生长、水利灌溉和水力发电,提供了有利条件。现在,台风作为地球资源的重要成分,已经纳入了人类管理大气资源的宏伟蓝图中。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台风将不再是一匹脱缰的野马了。

(五)台风的移动路径及其预报和防御措施

1.台风的移动路径

西太平洋是全球热带气旋发生数目最多、势力最强的一个海区。一般说来,热带风暴在源地形成后,一面移动,一面加强。当发展成为台风后,势力达到最强时,范围也扩展到最大。台风的灾害主要发生在离中心100多公里的范围内,在台风中心登陆地区,危害更为严重,所以,台风的移动路径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

西太平洋上的台风在源地生成热带风暴后,一般是向西到西北方向移动,并逐渐发展成台风。其中相当一部分在我国登陆,一部分经南海在越南登陆,另一部分在我国沿海转向东北,或先登陆我国然后再入海转向东北。1-4月我国很少受台风影响;5-6月在北纬10-15度自东向西移动的台风多影响我国海南岛或华南沿海;在东经120-125度转向东北方的台风有时能影响我国舟山群岛以南的沿海地带。7-9月为台风盛季,在北纬10-25度间自东向西移动的台风多影响我国台湾、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在海上转向的台风,部分在日本或朝鲜登陆,也有相当数量的台风侵袭浙江、上海,甚至山东、华北和东北地区。10-12月我国大陆基本不受台风影响。

2.台风的探测与预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台风的监测能力,也在大大提高,从40年代起国外开始使用飞机对台风进行侦察,这种飞机可以一直穿入台风眼内,它能较早发现台风并正确地确定它的位置和强度。到了70年代,我国自己制造的雷达投入使用,并在沿海地区逐步建成了一个雷达监视网。它对于正确地掌握靠近我国沿海地区的台风和在我国近海生成的台风的活动情况,起了很大的作用。1974年美国发射第一颗地球同步气象卫星获得成功,这种卫星静止在36000公里的赤道上空,它可以监视很大区域,使台风在行将生成时或生成初期就被发现。气象工作者根据卫星照片上台风云系的位置和特征,就可以判断台风的位置和强度,再依据不同时刻卫星照片上所反映的台风云系的连续变化,就可以掌握台风路径和强度的变化。但要预报台风的移动方向、移动速度、强度及天气变化,还必须全面了解台风发生、发展、消亡及移动等各方面的规律。

目前气象业务工作中经常应用的台风路径预报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1)外推法:又称持续预报法。就是认为某次台风在未来一个不太长的时间内,仍旧按照它前一段的变化趋势向前移动。

(2)天气学法:各种气压系统的位置、强弱都和台风路径有一定的关系。应用天气学原理可以预测各气压系统未来的变化。例如西风带长波槽的形成、发展、前进、后退,都有相应的理论可以进行预测。这样就大体上确定了大范围气流的运行,实际上也就是分析出了台风的引导气流的分布。再结合气象预报员的经验,就能预报未来24小时内台风的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