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少年儿童安全读本
12049100000011

第11章 起居防护(7)

为什么会引起这些症状呢?原因是船、车、飞机在运行过程中加速或减速,颠簸、震动、刺激前庭所引起。情绪抑制、精神紧张、焦虑不安、身体虚弱、过度疲劳、饥饿、过饱、嘈杂喧闹等都可诱发或加重本病。

有晕车习惯的人,主要以预防为主,经常加强锻炼,启程前不宜过饱,保证车船内空气流通,并在乘车、船前服晕车宁25~50毫克,6~8小时服一次。

如果发生了眩晕、呕吐等症状时,应平卧。船是前后颠簸时,则横卧;左右颠簸时,则顺船平卧;若不能平卧,则将头靠在椅背上,闭眼休息。可以用手指按压风池、内关、足三里穴位,还可服白抗敏25-50毫克。

美国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吃姜能有效地预防晕船。学者们了解到,加利比海地区的渔民出海前总要吃一些姜,从而对姜产生了兴趣。他们对一些晕船很厉害的人做了试验,其结果证明姜的疗效极好,而且没有副作用。

(十七)自缢的应急处理

自缢即“上吊”.自缢是颈部软组织、气管、喉头及大血管受到挤压的一种伤害。

遇有自缢者,应首先将其抱住,然后剪断吊绳,使其平卧,解开衣服、乳罩、裤带,如果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及胸壁外心脏按摩。

但应注意自缢者如果有喉头骨折,呼吸道阻塞,在紧急情况下,可用粗针头在喉头下方扎入气管或用小刀在喉头下方割开咽喉,以保证人工呼吸效果。自缢者自主呼吸恢复较慢,因此,做人工呼吸要耐心,如果在较长时间内不恢复,也必须持续到心跳停止30分钟后才能放弃。

在现场紧急处理的同时,要迅速与医院联系,请医生来现场抢救。即使呼吸、心跳恢复,仍应送医院请医生继续治疗。

(十八)被毒蛇咬伤的应急处理

蛇一般都咬人。那么怎么区别是被毒蛇咬伤呢?从蛇的头形上看,呈三角形的一般都是有毒的蛇,但个别的毒蛇也有不是三角形头的。而且,如果是被毒蛇咬伤,那么在被咬部位就会留有两头各有一个较粗而深的牙痕。当然,有时候很难区别。不管能否区别,都应该按有毒蛇咬伤处理。

被毒蛇咬伤后,局部肿胀,并迅速向肢体的近心端扩展。一般在72小时达最高峰,以后逐渐消退。伤口局部呈火烧样剧烈疼痛,早期牙痕周围水肿,呈红色,以后逐渐变为紫黑色;伤口有淡黄色液体渗出,附近的淋巴结肿大、有压痛,并出现全身无力、发烧、头疼、头晕、嗜睡、恶心、呕吐、胸闷等症状。如被蛇咬伤可做以下应急处理。

1.被有毒蛇咬伤以后,应该立即用布带在伤口的近心端5厘米处勒紧(每隔30-40分钟放松一次),并用冰块或凉水敷于局部以降温,防止毒素扩散。

2.立即用高锰酸钾溶液冲洗伤口,也可用盐水、凉开水冲洗伤口。

3.用清洁的刀片(普通的刀片放在火上烧一烧也可以)在伤口上做“+”字形切口,周围皮肤可做数个小切口,使毒液流出。

4.用吸奶器或火罐将毒液吸出,在紧急情况下也可用嘴吸(口腔必须无破溃)。吸后立即吐出并漱口,对吸者是无害的。

5.被蛇咬伤后,立即口服“季德胜蛇药片”5片,并根据咬伤部位大小,以温开水溶化数片,敷在伤口周围,每天3次,直到症状消失。

应注意的是有些人被毒蛇咬伤后症状出现较晚,因此,切不可放松治疗。被毒蛇咬伤以后,上述处理只是临时措施,仍要及时去医院继续治疗。

(十九)被蜈蚣咬伤的应急处理

蜈蚣又叫“百脚”,被其咬伤后,在局部留下一对小孔。蜈蚣越大毒性越大,其毒液是酸性的。

被蜈蚣咬伤后,立即用苏打水或肥皂水冲洗,然后涂上浓度大的碱水或3%氨水,民间用公鸡的口水涂擦伤口效果也很好。

蜈蚣的毒液是酸性的,因此,清洗伤口的液体必须是碱性的,否则,不但不能减轻毒性,反而能加强毒液的毒性。

被蜈蚣咬伤后,经上述处理,如果肿胀不消退,疼痛加剧,应及时去医院请医生治疗。

(二十)被蝎子蜇伤的应急处理

蝎子蜇人是用它的尾刺刺入皮内,注入蝎毒。蝎毒实际上是一种神经性毒素,能引起剧烈疼痛,可持续数小时之久。蜇处皮肤渐渐肿起、变黑,并起水疱或血疱,最终坏死。毒素进入体内,会出现全身症状,如恶心、呕吐、出汗、心跳缓慢。孩子被蜇,症状会很重:口吐血沫或泡沫痰(肺水肿的症状)、呼吸费力,昏迷,甚至抽风,终至呼吸麻痹而致命。急救处理如下:

1.如蜇在四肢立刻在蜇处上方上止血带,并用1:5000高锰酸钾洗伤处,也可用3%氨水洗,约洗20分钟。

2.立刻拔火罐。

3.如有冰块,可以敷在伤处止痛。

4.明矾二分,研成细末,加米醋调成糊状敷在伤处,也可止痛。

5.如有蛇药(主要是眼镜蛇咬伤药),捣碎后用凉开水调好敷在伤处。

6.大青叶和半边莲,捣烂后敷在伤处,也可以用等量的这两种药,水煎后内服。

7.中药附子,加食醋研磨,用磨后的汁水敷在伤处;并尽量多喝开水,使毒素外排。

经过上述处理,局部红肿不退,甚至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去医院请医生治疗。

(二十一)被蜂蜇伤的应急处理

蜂尾的刺内,含有毒性,据化验,这些蜂毒含有神经毒、组织胺和蚁酸等。刺入皮肉,引起邻近部位充血、水肿,乃至渗出血液。蜂毒吸收入体内,可引起过敏反应、喉头水肿,特别严重的会造成死亡。当然,不同的蜂种,毒性不同。如被蜂蜇伤可做以下应急处理:

1.皮内扎有残刺,应把残刺拔除,以免身体继续吸收蜂毒。

2.蜇伤的地方,不能用手去挤,以免本来在局部的蜂毒挤入血内,引起全身症状。

3.为了吸取蜂毒,可以拔火罐。

4.为了中和毒素,被蜇的部位,可以用下述物质涂抹或浸泡:大胡蜂及大黄蜂蜇伤,立即用食用醋,兑一半水;也可用1%醋酸水或3%硼酸水。野蜜蜂或蜜蜂蜇伤,用肥皂水,或用5%小苏打水,或3%氨水。

5.如果出现全身反应,可口服苯海拉明,也可服扑尔敏,出现重症毒性反应,应立即去医院。疼痛剧烈,也可请医生作封闭治疗。

6.中药半边莲(30克),水煎服,日一剂,分二次服。此外,白花蛇舌草150至300克,水煎后服用,日一剂,分二次服下。出现全身反应症状的人可服用蛇药片。蛇药片捣碎后用凉开水调成糊状敷在伤处,能制止疼痛。

7.疼痛剧烈,一时又无药物可用,可立即用凉水浸泡蜇处;如有冰块敷用,效果当然更好。

(二十二)被毛虫蜇伤的应急处理

桑毛虫,这是一种桑海虫科幼虫,身上长毒毛,能引起皮炎。这种毒毛,当中空心,充满淡黄液体,是组织胺一类东西。毒毛沾附或刺入皮肤,快则10分钟,慢则二三个小时,就会发痒、起红点或风疹块;有时也起小水疱。如被毛虫蜇伤可做以下应急处理:

1.发现有毒毛,可以用橡皮膏去粘贴除去。

2.如果水疱已破,涂以龙胆紫。

3.可以口服扑尔敏或苯海拉明。

松毛虫,这是属于鳞翅目的蝶蛾幼虫,身上的毒毛,落在皮肤上面或刺入皮肤,毒毛中的毒素就危害人体。沾附毒毛的部位,出现水疱、红斑或风疹块;局部发痒、肿起;严重的可出现小关节红肿疼痛,1周左右消退,可能还会怕冷发烧,不思饮食。

1.发现皮肤沾附或刺入毒毛,切勿用手揉擦,以免毒毛深入皮肤。可用橡皮膏将它粘住除去。

2.中草药:白花蛇舌草和七叶一枝花,洗净后捣烂,敷在发炎处。

3.如有蛇药,也可研末后用凉开水调成糊状,敷在伤处。

4.最后可用抗生素药膏,涂抹在发炎处。

5.出现全身反应,可以口服苯海拉明或扑尔敏。

(二十三)被毒蜘蛛蜇伤的应急处理

毒蜘蛛,多有蜇肢,蜇人时,由蜇肢流出毒素进入人体。被蜇处疼痛、肿起。中毒严重的,伤处四周皮色变黑、渗血,有时还会坏死。少数中毒抽风甚至死亡。

1.可用半边莲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水煎服,日一剂,分二次服。

2.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可先服苯海拉明,然后速送医院。

(二十四)被水蛭咬伤的应急处理

水蛭生长在水田、池塘、湖沼等地方。其头部长着一个吸盘,象个橡皮嘴子,当它遇到人时,就紧紧地吸在皮肤上,吸盘钻进皮肤吸血,并且吐出一种物质,使人的血液不凝固。因此,血液不断地被它吸吮,有时候还能爬进鼻腔、肛门以及妇女的阴道内。被咬的伤口可能溃烂。

1.如果发现被水蛭叮咬,立即往水蛭身上喷洒盐水或食醋(撒盐粉也可),水蛭就会将身子缩小,并放松吸盘,所以很容易除去。

2.伤口涂紫药水。如出血不止,可用干净纱布包扎压迫止血。

3.如果水蛭爬进鼻腔,可将病人的面部接触水面由鼻孔往外呼气,水蛭遇到水就会自动爬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