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1938中国大营救
12038600000082

第82章 险象环生(1)

滔滔不绝的梅辛格沉浸在他描画的处置犹太人的这幅“宏伟蓝图”之中,他几乎将自己想像成为了一条无比巨大的鳄鱼,将愉快地享受这美味的饕餮大餐。他得意于自己的想象力,同时,脑海中又浮出不久前看到的日本人治下的“小维也纳”的畸形繁荣,这些个该死的犹太佬,没在欧洲让我们整死,倒跑到远东的上海,变相被中国人和日本人舒舒服服地“豢养”了起来,日子过得倒比我们还省心舒心,是可以忍,孰不可忍!

“为了我们两个国家的共同利益,为了我们之间的友谊,务请不要再失去这一绝好的时机,赶快部署行动!”

在座的日本人先是跟听“天书”般的沉默无言,接着,便如同大梦初醒,炸开了锅一样议论纷纷。从他们嘈杂的议论声中,交织着赞佩支持和惊异反对的声音。

梅辛格十分不满地扭过硕大的身躯,晃动着肥胖的秃头,用他那鹰隼一样眼神扫视了一圈,迎接他的眼神的,要么是低眉顺目,要么是在脸上堆满笑容,更有甚者发出一阵“哈依”、“哈依”的应诺和频频点头以至于鞠躬。

梅辛格对日本人的谦恭和听话,似乎很满意,以为他不枉上海一行,可以大功告成,向党卫军的最高首领报喜了。但是,他不知道即使日本人有什么意见和不满,他们照样也会点头鞠躬。点头和鞠躬不是首肯,而是习惯,是一种日本人所特有的所谓“礼貌”和回应。

还在梅辛格眉飞色舞地介绍自己的方案时,在座有一个叫做柴田贡的日本外交官,此人配合领事三鹰四木从事“河豚计划”,因此与上海犹太人建立起联系,还交了几个犹太朋友。此人属于良心未泯的日本人,梅辛格的方案让他毛骨悚然,决心即使冒着叛国的罪名也要及时通知犹太人。

当晚,柴田贡找到他早已结识的犹太富商佩雷斯,将梅辛格在会上抛出的对上海犹太人的“最后解决方案”即所谓“梅辛格计划”告诉了他。“梅辛格来者不善,绝非说说而已。他本人至少杀了十万华沙犹太人。看看欧洲关押犹太人的集中营正在干什么,你就知道他们真的要下手了!”

第二天,犹太富商佩雷斯找到美国犹太联合分配委员会上海办事处负责人、常驻代表鲍伊德,急急地对他说:“我得到一个日本人透露出的可靠消息,德国人和日本人正在对我们上海的犹太难民策划一场灾难性的事件,有消息说将把难民装在船上驶到海上去沉掉,你们赶紧想对策!”

随后,美国犹太联合分配委员会与鲍伊德从其他可靠来源也听到了同样的消息。

同时,上海犹太人及时通知了哈尔滨犹太人领袖考夫曼。

鲍伊德、考夫曼等犹太领袖和知名人物立即动用各种渠道和关系,来阻止“梅辛格计划”的实施。

鲍伊德想到了任可。他认为,如此惊天的消息必须迅速传递给那些曾经帮助过犹太人的中国人。但是,决不能惊动新闻媒体,如果一惊动报社和记者,将这爆炸性的消息捅出去,反而会令德国人和日本人狗急跳墙,立即采取行动,那样,再采取任何营救行动都来不及了!

任可立即将这一情报向上报告。在侍从室情报会议上,决定对梅辛格实施“吓阻行动”。会议分析,德国如果逼迫日本人采取这一行动,日本人必然会让“76号”配合,因此,由军统紧盯“76号”,一有风吹草动就采取相应的行动。同时,由行政院六组派人伺机行刺梅辛格。

梅辛格在上海马不停蹄地忙了几天,日本人也跟着紧张了几天。对实施“梅辛格计划”这么大的行动,他们不敢贸然行事。他们告诉梅辛格,日本人动手,必须经过本国政府和军部批准,他们已经派人赶回东京去请示。

其实,日本人陷入左右为难之中。仅仅几个月前,他们还在为实施“河豚计划”而奔走密谋,现在突然要对犹太人大开杀戒,对一贯视犹太人为“人类祸害”的德国纳粹来讲,这是天经地义的现阶段的“国策”,但对不久前还对上海、哈尔滨和美国的犹太领袖宣扬“神道教与犹太教同根同源”,日本的横滨与濑户至今生活着从耶路撒冷流散的犹太人的十个部落之中的一个部落的后裔等等“共生共荣”言论的日本人来说,无论如何是尴尬的事。他们祭起了东方民族对付西方民族行之有效的一个办法,就是一个字:拖!

为了稍微转移梅辛格的注意力,他们想出了一个权宜之计,以考察的名义,领着他“逛”上海。三鹰四木领事从德国驻上海总领事、纳粹中校赫尔曼·克瑞伯尔基嘴里了解到,梅辛格吹嘘自己具有高尚的人格与高贵的志趣,喜欢音乐歌舞,欣赏中国古玩字画。于是提议梅辛格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逛一逛上海,看一看这颗东方明珠,同时,也好向他炫耀一下日本国占领上海后的“治绩”,以加强这位德国驻远东盖世太保总代表对于彼此两大强国征服世界、繁荣大城市的能力的信心。

“梅辛格先生,请你抽空看一看上海的古玩,定会不虚此行。”

“古玩,日本古玩?”

“自然是中国古玩,中国字画咯。”

确如所料,梅辛格一下子来了兴趣。

赫尔曼·克瑞伯尔基与三鹰四木两位在上海当领事,也算得上是中国通了。他们对上海的“掌故”了若指掌。一行人逶迤来至公共租界五马路,这里就是上海著名的“古玩一条街”,有囊括百多家商铺的“古玩市场”,也有鳞次栉比单店经营的三十多家古玩店铺,迎面扑来的就是一股中国传统文化与古玩字画器具传出来的气息。当然,五马路的古玩店铺已经不同于上海最早的晏海门、障川门,也就是老北门、新北门一带的古玩汇市了,那时起叫响的“丛古斋”、“仪古斋”、“信古斋”、“辟玉林”、“坤记”、“翠古”与“味古精舍”等七家主要的古玩店铺,有的转移至此,有的在这里开设了分店,但是有的破产倒闭,还有的也只剩下了雪泥鸿爪,只能令发思古之幽情者做惊鸿一瞥了。这里鱼龙混杂,真假皆有。但古玩收藏界玩的就是心跳,有句话讲“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就是玩这玩意儿的写照。淘着好货偷着乐,被骗“打眼”自认倒霉,斗智斗勇斗货斗嘴斗心,敢赌能赢,认栽服输……用得着《红楼梦》里的一句话:“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没有一辈子都不走眼的,也没有走眼一辈子的;没有一辈子都只被别人骗的,也没有骗得了别人一辈子的。吃亏上当才长记性,上水平呢。这一行就是这么个玩法,玩得才有意思呢。

更何况,自从中日开仗以来,一大批前清遗老、失意军阀、下野政客藏玉携宝的,跑到上海租界做起了“寓公”,令上海孤岛与租界更加成为了“销金窟”与“藏宝地”。没了往日的正经营生,但仍然要过钟鸣鼎食餍甘袄肥纸醉金迷的侈靡日子,便开始倒腾老玩意儿,“卖祖宗”,将古玩字画等等老古董一件一件地送到五马路来。

来到这里的梅辛格自然是六耳猕猴挠耳朵——喜滋滋了。但是,他与陪着他来的这帮子人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危险正在逼近。

原来,这一片窄街仄巷里,早就埋伏下了行政院六组的特工。不多,三人,领头的就是曾经在上海陪着任可给密尔经学院筹款并调查上海犹太人生存情况的绰号叫做“提篮飞”的特工。他们早得到上海内线的“耳报”,“酷爱中国文化”的梅辛格要来五马路“淘宝”,便计划在这里干掉他。

谁也没有料到,梅辛格这位被称作“华沙屠夫”的残忍至极的人,会有此雅兴与耐心。看过了瓶罐甑缶,观珠宝玉石;看够了什物把件,却看不够书卷字画。这时候,一家新开张的“故旧家具店”在爆竹声中,又响起了拍卖锤,原来,为了讨个开门红,开张大吉大利,在门口搞起了拍卖,拍卖的,是一对圈椅。

听到热闹的响声,梅辛格也凑了过去。喜欢中国古玩字画也没少受过骗的他想弄明白,中国人又在弄什么“幺蛾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