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1938中国大营救
12038600000032

第32章 圣城喋血

提图斯不愧为强大的罗马军团的伟大统帅,他深知担在肩上的重担,他要完成他父亲都没有亲自完成的任务。在这次率领大军出发征讨之前,他致信罗马元老院,向他们求教和索取有关犹太人的历史的一些资料。因为提图斯深知,在罗马帝国并不乏像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哲学家与思想家或者历史学家。

不同于被元老院刺杀的凯撒大帝,此时的罗马元老院,是很崇拜并且支持维斯帕先这位出身平民、由将军立大功而成为皇帝且颇有治绩的皇帝的,何况他们罗马人的军队,从尼禄皇帝还在位的公元66年便已出发,到了尼禄因内乱猝死、维斯帕先当上新任皇帝后的70年,已经过去了长达四年的时间,罗马人再不拿下耶路撒冷,起到“杀鸡给猴看”的“以儆效尤”的作用,那被罗马人占领的欧亚非的大片领土上的其他国家与民族的人民,很可能效仿犹太人,像耶路撒冷各阶层的人们一样,揭竿而起。

罗马元老院的人很少懂得军事,但是他们之中有人熟知历史。他们不但回信,还派人来给颇有心计的提图斯传授犹太人的历史,他们明白提图斯的用意:只有了解敌人,包括他们的历史和精神状况,才能打败敌人!

于是,提图斯约略知道了犹太人和犹太民族的形成过程:

古代“闪米特”人的一支,在先知亚伯拉罕的指引下,从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迁徙到了“迦南”(即巴勒斯坦,耶路撒冷在其中),开始被称为“希伯来人”。后来,为躲避自然灾害迁徙到了埃及,在埃及沦为奴隶后,在另一位先知摩西的带领下重返迦南。公元前11世纪形成了统一的希伯来王国。大卫王时夺取了耶布斯城(耶路撒冷古称),并将首都建在城南的锡安山上。从此,耶路撒冷成为历代王国的首都。大卫王死后,他的儿子所罗门称王,并在此建立第一座圣殿,其帝国版图更从幼发拉底河延伸至埃及,此为耶路撒冷繁盛时期。因此,锡安亦指耶路撒冷,成为犹太教和犹太人向往的圣地。公元前926年,希伯来王国分裂为以色列王国和犹太王国。公元前722年和公元前586年,分别被亚述人和巴比伦人所灭。经过50年以后,波斯王古列征服巴比伦时,特许被掳至巴比伦的犹太人重返故土,并重建圣殿。在其后数百年中,希腊人、亚历山大大帝和罗马人先后征服了巴勒斯坦这块土地。

但是,犹太人在近十五个世纪以来,虽然多次被异族战胜并多次迁徙,却从未被彻底消灭和征服过,这是为什么?罗马元老院提醒他,是因为犹太人很早就建立了他们共同信奉的宗教——犹太教,拥有它们共同信守的“圣经”——《希伯来圣经》。这是犹太民族不同于被罗马占领和统治的许多其他民族的独特特点,他们从来就把自己看成是直接的“上帝的选民”,他们只服从上帝耶和华,只尊崇先知,只等待救世主“弥赛亚”的到来,因此,他们胆敢反抗强大的罗马帝国的统治。因此,你率领的四个罗马军团八万人的强大军队,并非仅仅是要占领与摧毁这座城市,杀死和俘虏敢于抵抗的敌人,还必须捣毁他们的“精神信仰的支柱”,销毁他们的精神指引和精神寄托,也即犹太人的圣殿和圣殿约柜中的《希伯来圣经》!

除此之外,所来的这位罗马元老院的信使和代表,还向提图斯转达了最近才加入元老院的一位历史学家的提醒:我们当前最大的敌人自然是犹太人和犹太教,最主要的任务是镇压犹太人的“起义”,但是,对新近崛起并迅速发展形成的新的宗教派别“耶稣基督教”,也不可小觑,因为耶稣也是一名犹太人,对罗马人来说,“基督教”也是一种异教,“基督徒”也是一类异教徒。耶路撒冷,是耶稣传教、受难、埋葬、复活、升天的地方。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死而复生的“坟墓”据说就在一座基督教教堂附近,现在成了基督教的一个首选的朝圣地点,老城街头也常有朝圣者重走耶稣上十字架前所走的“苦路”。而且,20年以前,即公元50年左右,基督教使徒们在耶路撒冷还举行了一个会议。这次会议原本是为了解决非犹太人改信基督教后是否必须行割礼的争论而召开的,结果却形成了这样的会议决定:非犹太人的基督徒不必遵守犹太教的摩西律法。这有助于早期基督教脱离犹太教,从而不仅仅在精神说教上,而且在制度律法上令基督教迅速形成了一个独立于犹太教的全新的宗教。

“一个犹太教就已经给大罗马帝国带来了太多的麻烦,何况又出现了一个传播更加迅速的“基督教”!对野蛮人我们罗马大军只要从肉体上或消灭他们或镇服他们就够了,对有超出我们的文化渊源并且有坚守的宗教信念的“文明人”,就还需从精神上打击他们,摧垮他们!”

此刻,志在必得的提图斯,在战略上藐视犹太起义大军,但在战术上,却作出了周密部署,他要接受包括父王在内的数年对犹太人的巴勒斯坦和耶路撒冷久围和久攻不下的教训。提图斯先按兵不动,他仔细巡视了解了耶路撒冷周边和附近的山川地形,还派出了“探子”,装扮成与犹太人做生意的商人,深入到耶路撒冷圣城中探听虚实。

“世界若有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这是犹太人的口传圣经《塔木德》中对耶路撒冷城的赞美。此刻,骑马站立在这座圣城北侧的山地缓坡上的提图斯,也不由得赞叹了一句。

正是圣城的春天,也是“迦南地”旱季到来的时刻,地中海气候送来的暖风和中东暖而温和的阳光,令这座城市披上了一层迷人的色彩。

耶路撒冷周边的城市和地区,从父王维斯帕先还未黄袍加身之时的数年内,就已被罗马大军攻陷。眺望四远,提图斯仿佛能够清楚地看到耶路撒冷西面60公里濒临的地中海,东面35公里开外的地球表面的最低点死海。他又将目光从远方收回,开始俯望似乎已经匍匐在他的脚下的这座城市。除了现在他所伫立的北侧,圣城的东南西侧,均被叫做汲沦谷、欣嫩子谷和泰罗普河谷的三道深深的山谷所包围,三道山谷又在耶路撒冷的城南交叉连叠。

提图斯率领的八万大军,早已将圣城四周团团围住。在这个位于犹大山地南部,海拔760米的高原上,包括橄榄山和了望山,都布满了罗马人的军队。虽然他们暂时偃旗息鼓,在静静地等待提图斯的一声号令,但是,提图斯似乎可以听得见他们的喉咙里的“呼噜”声,那是他们在酝酿进攻的呐喊,看得见他们手中的枪矛明晃,那是将士们将要释放出的铿锵。

看到这样的地形地貌,提图斯已有了八成胜算。在他的眼里,圣城三面被山谷和干涸的河床所困,又四面被罗马军团所围,困在城中的人连逃都没有地方逃。

正在此时,从城里回来的“探子”向他报告:

“城里的犹太人正在准备过“逾越节”,其他地方的犹太人也赶来过节,圣殿和广场上人山人海,足有数十万人,好像对我们的行动没有什么充足的防备;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发现犹太人正在“内斗”。”

“什么,什么“内斗”,你们再详细点告诉我。”虽然年轻,但颇有韬略的提图斯几乎竖起了耳朵。

“到了如此生死存亡的关头,城内分别以埃利亚瑟、约翰与西蒙为首的三派叛军(起义军)势力还在内斗,并且发生了火并。为了过逾越节,占据神庙区的埃利亚瑟允许城内的居民进入神庙举行庆典,而约翰的手下乘势扮成普通平民怀揣短剑进入神庙内,然后他们和城外的部队内外夹攻很快便占领了全部神庙,埃利亚瑟被杀死,他的部众大多也同时被杀,少部分投靠了约翰。在成功干掉了埃利亚瑟后,耶路撒冷城内的犹太起义军势力只剩下约翰与西蒙两派……”

“机不可失!”提图斯眼前一亮。他朝山下城内再次看了一眼,他好像看见坐落在城内圣殿山上由巨石砌筑而成的圣殿内,正熙熙攘攘挤满了朝圣的犹太教徒,他们并不知道,灾难即将降临在他们的头上!

他下达了作战部署,命令第十二、第十五、第五三个军团占据城北的总攻击位置,命令第十军团占据神庙区外面的奥利佛山,以见机攻击耶路撒冷的中心、犹太人的圣殿所在地并完成牵制犹太起义军兵力的任务。大部分辅助军都配属四个军团,少部分辅助军连同阿拉伯盟军包围城市其他几面,防止起义军突围。

公元70年4月14日,提图斯一声号令,四个兵团的八万罗马大军开始进攻耶路撒冷。因为圣城的东、西、南四周几乎都是万仞山谷、悬崖峭壁,罗马军团只是在那三个方向实施佯攻,截住犹太人的退路,不让他们逃跑,富有经验的提图斯将主攻方向放在了城的北侧,利用高山的缓坡,居高临下,发起冲击。

罗马大军首先用大型弩炮、木制的巨大的攻城塔、小型弩炮与弓箭以及攻城锤等预先准备好了的攻城器械和部队向北面的北兹夏城发起总攻击。犹太义军的首领西蒙与约翰指挥部下开始英勇反击,用檑木、滚石、热油和仅有的几台弩炮来抵抗攻城的罗马军团。

双方在城墙上下进行了世所罕见的攻防战。就是横扫了欧亚非的罗马大军也从未经过这样艰难的战斗,从未见过这样顽强的坚守阵地。居然出现了这样的场面,城墙被弩炮和攻城塔打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但是犹太人就像是想拼命守住蜂巢的蜜蜂和守住蚁穴的兵蚁,前赴后继,密密麻麻地涌向缺口,用手中的刀枪和身上的血肉来堵住缺口,与罗马人在城墙上肉搏。罗马人第一个缺口攻进去了,却忽然发现在缺口后面不知什么时候忽然又立起了一道“城墙”,在内里堵住了缺口,挡住了去路。

提图斯虽然很清楚,自己带领着八万大军来攻取这小小的耶路撒冷并不能如同“探囊取物”般那么容易,但绝没有想象到会遇到这样顽强的敌人。狂怒的提图斯将最精锐的第十军团调至城下,并且亲自指挥,发誓一定要在第五天攻克第一道城墙……

耶路撒冷第一道城墙于70年5月陷落,起义战士又坚守了三个月,终因缺少武器,并与外界断绝了联系,粮食告罄,军疲民惫,饿殍处处,人肉相食,死尸填壑,敌众我寡,破绽暴露,而在8月被攻入城门。

已经攻入城门的罗马军队开始用燃烧弹对“圣殿”所在的神庙区进行攻击,到了8月10日,神庙区终于燃起了冲天的大火,无数的人被烧死,罗马军连奥古斯都皇庙都没有放过,将六千多妇孺困在里面活活烧成灰烬。大火过后,罗马军进入了几乎已成废墟的到处都是残肢与脑浆还有如木炭般遗骸的神庙区,将剩下的老弱残兵与平民全部杀死,并且纵火焚烧了南部没有烧尽的所有建筑,包括犹太人会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