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管仲在齐的改革,产生的社会效果不包括。
A.经济实力发展B.军事力量加强
C.社会性质变化D.实现称霸目标
4.“战国七雄”中的韩、赵、魏源于。
A.齐国B.宋国C.晋国D.越国
5.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开端,其主要标志是。
A.使用铁器和牛耕B.封建土地私有制形成
C.井田制在各国瓦解D.各国进行了政治改革
6.商鞅变法哪些内容直接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1)军功授爵制(2)重农抑商(3)废除井田制(4)废分封行县制(5)实行连坐法
A.(1)(3)(4)B.(1)(2)(5)C.(2)(3)(5)D.(2)(3)(4)(5)
7.秦灭东方六国的根本原因是。
A.广大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渴望统一
B.秦国是六国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C.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进行兼并战争
D.法家思想奠定了统一的理论基础
8.《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西汉时期司马迁所著,《史记》位列二十四史之首,该书写成的时间是。
A.公元前200年B.公元前150年
C.公元前110年D.公元前91年
9.汉代在中外文化交流中输出的主要是。
A.应用性技术B.农作物良种
C.手工业产品D.书画艺术品
10.汉武帝创建中央太学与地方郡国学的目的不包括。
A.推广儒学教育B.扩大选拔官吏途径
C.加强思想控制D.培养艺术专业人才
1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曾统一过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政权包括。
(1)曹魏(2)北魏(3)北周(4)前秦
A.(1)(2)(3)(4)B.(1)(2)(3)C.(2)(3)(4)D.(1)(3)(4)
12.《三国志》是我国历史上比较重要一部著作,它的内容记载了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详细内容。具体时间是。
A.公元200年—300年B.公元250年—350年
C.公元220年—280年D.公元220年—300年
13.下列历史人物中,没有鲜卑族血统的是。
A.唐朝开国皇帝李渊B.隋朝开国皇帝杨坚
C.唐朝长孙皇后D.唐朝大臣魏征
14.所谓“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意思是。
A.唐代科举进士科及第较难
B.唐代科举制度不公平
C.唐代科举对考生年龄的限制
D.明经科出身者与进士科出身者的对立
15.李贺《梦天》诗云:“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这里的“齐州”是指哪里?
A.杭州B.山东C.代指中国D.苏州
16.明朝时废除了丞相制度,将相权与皇权合二为一。请问,丞相制度是被明朝哪位皇帝废除的?
A.明成祖B.明惠帝C.明太祖D.明仁宗
17.“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下列哪一地区的稻米产量很高?
A.太湖流域B.钱塘江流域
C.淮河流域D.黄河流域
18.“五四”运动初期的白话文中,男人、女人、物品都称“他”,后来谁创造了“她”和“它”?
A.鲁迅B.钱玄同C.刘半农D.郁达夫
答案:
1.答案:A。儒家认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在所养。男有分,女有归……是谓小康。”这种小康大同的政治理想产生于中国的2000年前,是极为可贵的历史资料。
2.答案:B。西周时,王室是分封诸侯,而非分封“诸侯国”,诸侯的封地尚不能算“国”,而是领地,与西方中世纪的某些贵族领相似。到春秋战国后,周王室衰落,才有“诸侯国”。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征税权、司法权、领事裁判权、行政权与军权等,实际上是西周的地方政权机构。
3.答案:C。管仲的变法,虽然使齐国迅速发展,国力强盛,外交策略也相当成功,恩威并用,各国诸侯都尊重齐国,使齐桓公成为了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但整体而言,这些改革主要是针对经济基础方面的,没有触及到上层建筑(政治制度),旧的世卿世禄制仍然发挥作用,改革具有不彻底性,原因是管仲代表的是奴隶主阶级。
4.答案:C。春秋时期,韩赵魏三家瓜分晋侯剩余土地,晋国彻底灭亡。“三家分晋”成为了中国春秋时代和战国时代的分界点,战国即由此起始。宋代著名史学家司马光撰《资治通鉴》,就是从这一年开始,记载的第一件事即是“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同时也标志着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推动了封建制度的确立。
5.答案:B。社会制度最根本的不同点之一在于所有权的问题。春秋战国时期,原来的公田制度开始瓦解,越来越多的新兴地主和平民都希望土地私有化,而不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那种土地分封制。随着私田的大量出现,剥削形式上发生了变化,封建土地私有制也就形成了。
6.答案:A。废除井田制,国家承认土地私有,是奴隶制转向封建制度的一大变革,这个从根本上损害了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打击奴隶主贵族的特权,没有军功就没有爵位。建立县制利于贵族的利益瓜分,自然也直接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7.答案:B。秦国的商鞅变法较东方六国彻底,政治方面,政权巩固,效率较高,社会稳定。经济方面,重农抑商、农业发展、国力增强。军事方面,军功授爵,军队战斗力较强。到秦昭王时,秦国的国土面积已超过了东方六国所剩领土的总和。相比之下,东方各国谁都不如秦国强盛,这一点决定了由秦来实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8.答案:D。司马迁早在20岁时,便离开首都长安遍踏名山大川,实地考察历史遗迹,了解到许多历史人物的奇闻逸事以及许多地方的民情风俗和经济生活。汉武帝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司马迁因为替李陵辩护,而被关入监狱,并处以宫刑。太始元年(公元前96年)司马迁出狱,后当了中书令。直到汉武帝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史记》全书得以完成。
9.答案:A。汉代以商贸为主,汉代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呈现新局面。精美的中国丝绸输往西方国家。汉代中国的铁制生产工具输出到朝鲜,铁犁牛耕技术、水利工程技术传到越南并推广,铁器、丝绸和养蚕技术,以及铸铁术、井渠法、造纸术先后传入西方,由此可见,汉代在中外文化交流中输出的主要是应用性技术。
10.答案:D。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在长安设太学。太学之中由博士任教授,初设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诗》、《礼》、《易》、《春秋》。武帝还下令天下郡国设立学校官,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太学和郡国学主要是培养统治人民的封建官僚,但是在传播文化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
11.答案:C。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曾统一过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政权包括:北魏、北周、前秦。曹魏的统治者是汉族人。
12.答案:C。《三国志》一书分为《魏书》30卷,《蜀书》15卷,《吴书》20卷,共65卷,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间的历史。
13.答案:D。长孙皇后的先祖是鲜卑族拓跋氏,李渊与杨广这两人是姨表兄弟,隋炀帝杨广与唐高祖李渊的外祖父都是独孤信,而独孤信是鲜卑望族。杨坚是杨广之父,自然也是鲜卑族了。
14.答案:A。唐代科举考试明经科较易,考的是经典的背诵默写,故30岁考中,已属“老”了;而进士科较难,考诗赋策论,考的是理解发挥能力,非有长时间的积累不能考取,故50岁考中尚属年轻。
15.答案:C。齐州:中州,即中国。《尚书·禹贡》言中国有九州。这两句说在月宫俯瞰中国,九州小得就像九个模糊的小点,而大海小得就像一杯水。
16.答案:C。C答案明太祖,明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借废除中书省和丞相制,将中书省和丞相的权力分属给六部,由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从此相权,君权合一,加强了中央集权。
17.答案:A。“苏湖熟,天下足”。据说是南宋时候的民谚。元代任仁发的《浙西水利议答》里提过。意思是:这个地方的粮食丰收,足以解决全国人口的吃饭问题。因为宋元明清时期中国的粮食供应基地主要集中于长江中下游的太湖、鄱阳湖和洞庭湖等平原和湖沼地区。这些地区不仅自身人口稠密,还要运出大量的粮食供应其它地区,所以从宋代以后就流行有“苏湖熟,天下足”的民谚。
18.答案:C。刘半农,我国新文化运动初期重要作家、著名诗人和语言学家。1920年在其创作的一首题为《教我如何不想她》的小诗中第一个提出用“她”指代第三人称女性。
二、多选题
下列属于中医别称的是。
A.杏林B.悬壶C.黄芪D.歧黄E.青囊
答案:
答案:A、B、C、D、E。杏林一词是医学的象征。人们在赞扬中医精湛的医术和良好的医德时,往往给医生赠送“杏林春满”或“誉满杏林”的锦旗。据史书记载:三国时名医华佗在被曹操杀害之前,曾将一个装满医书的青囊送给看守他的狱吏,以谢其酒食供奉的厚意。华佗死后,这一青囊使他的一部分医术流传于世,故后世也称医术为“青囊”。据说黄帝和他的臣子岐伯都能治病,黄帝常与岐伯讨论医学,并以问答形式写成《黄帝内经》。其文简而意博,其理深奥有趣,是我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医学文献。后世因此称中医学为岐黄之术,岐黄也被视为医家之祖。悬壶行医济世,这是比较普遍的中医别称。
三、填空题
1.“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着成信史照尘寰。”颂扬的历史人物是。
2.北宋是我国古代纂书、修书的繁盛时期,最能代表这一时期书籍事业成果的四大类书分别为、。
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古代书信通过邮驿传递,唐代管理这类工作的中央管理机构是。
答案:
1.答案:司马迁。上面一句指的是司马迁刚正不阿的品行和公平客观地对待史实的态度。后面一句是写司马迁触怒了汉武帝,被处以腐刑。但是,他忍受屈辱,完成了《史记》。
2.答案:北宋官修四大类书,即百科全书性质的类书《太平御览》、史学类书《册府元龟》、文学类书《文苑英华》和小说类书《太平广记》。它们都是在北宋初期纂修而成的。
3.答案:尚书省。在唐代,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合称“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核,经皇帝御批,交尚书省执行。尚书省事无不管,是全国行政的总汇机构。
(第三章)文学知识
一、单选题
1.在当今,人们常以“洛阳纸贵”来比喻某位作家作品的畅销程度。在中国历史上,那位作家的那一作品一度被广泛传抄,以至于都城洛阳纸价昂贵好几倍,后来竟倾销一空?
A.班固《两都赋》B.张衡《两都赋》
C.左思《三都赋》D.班固《三都赋》
2.“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这段文字出自。
A.司马迁《报任安书》B.诸葛亮《出师表》
C.李斯《谏逐客书》D.李密《陈情表》
3.《古诗十九首》最早被收录于下列哪部著作?
A.《文选》B.《玉台新咏》
C.《乐府诗集》D.《诗集传》
4.杜甫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诗主要风格,后人概括为。
A.沉郁顿挫B.缥缈俊逸C.诗史D.即事名篇,无复依傍
5.高适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下列诗句出自高适《别董大》的是。
A.纷纷暮雪下辕门B.雨雪纷纷连大漠
C.相看白刃血纷纷D.北风吹雁雪纷纷
6.初唐四杰之卢照邻有诗云:“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这两句诗出自。
A.《关山月》B.《结客少年场行》
C.《长安古意》D.《梅花落》
7.在中唐时期,受巴山楚水和当地淳朴民风的影响,创作了在诗歌领域有一定影响的《竹枝词》的诗人是。
A.韩愈B.刘禹锡C.柳宗元D.白居易
8.祭文是古代散文的一种文体,内容以赞颂死者言行,兼寓哀伤之意为主。历来被誉为“祭文中千年绝调”的祭文是。
A.《祭柳子厚文》B.《祭韩侍郎文》
C.《祭十二郎文》D.《祭欧阳文忠公文》
9.李白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其诗风格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有“诗仙”之称。他曾对自己诗歌所做的评价是。
A.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B.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
C.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州。
D.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
10.《西塞山怀古》是中唐著名诗人刘禹锡所作,其中与“人世几回伤往事”一句相连的是。
A.王濬楼船下益州B.金陵王气黯然收
C.一片降幡出石头D.故垒萧萧芦荻秋
11.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自唐以来,唐诗的编写从未中断,其中《全唐诗》编于清代。
A.康熙年间B.雍正年间C.乾隆年间D.嘉庆年间
12.宋词是中国文学皇冠上夺目的一颗宝石,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它是芬芳绚丽的园圃。宋代词作者中,被后人称为“正宗”、“集大成”的词人是。
A.秦观B.姜夔C.周邦彦D.李清照
13.董其昌在《容台集》中称赞“大有六朝风韵”的诗人是。
A.李商隐B.杜牧C.温庭筠D.范成大
14.清空是诗词的一种风格,源出于宋代张炎《词源》,他用“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这句评价下列哪位词人?
A.吴文英B.张炎C.姜夔D.王沂孙
15.中国诗词史上咏月诗作俯拾即是,人们常说:“自古咏月诗人多,咏月诗更多”。下列词作中,主要内容为咏月的是。
A.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
B.苏轼《蝶恋花》(花褪残红)
C.王沂孙《眉妩》(渐新痕悬柳)
D.刘辰翁《柳梢青》(铁马蒙毡)
16.词之承传,与一些词人的贡献是分不开的。南北宋词风转变时,处于关键地位、成为维系南北宋词脉的重要纽带的词人是。
A.李清照B.周邦彦C.秦观D.姜夔
17.所谓羁旅行役,羁旅行役词主要描写江湖漂泊之感,游子思乡之情,亦有羁旅行役之苦,自然风光描写。下列词作中,属于羁旅行役类作品的是。
A.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B.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C.姜夔《点绛唇》(燕雁无心)D.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
18.在金元兴替之际,中国诗坛上出现了一位以写“丧乱诗”著称的作家,为后世生动展示了金元易代之际的历史画卷。这位作家是。
A.范梈B.刘辰翁C.元好问D.文天祥
19.散曲,元人称为“乐府”或“今乐府”,是元曲的一种。“散曲”之名最早见之于文献,是。
A.吴炎《今乐府》B.朱有敦《诚斋乐府》
C.郭茂倩《乐府》D.彭叔夏《文苑英华》
20.元代,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有许多人开始成为城市居民,因此,城市文化逐渐走向繁荣,戏曲在这一背景下也成为元代的主要文学形式。下列戏曲中,不属于元代作品的是。
A.汤显祖《牡丹亭》B.王实甫《西厢记》
C.白朴《倩女离魂》D.乔吉《两世姻缘》
21.《西厢记》是我国古典戏剧的现实主义杰作,是元代著名杂剧作家王实甫所作。该故事最早起源于。
A.《莺莺传》B.《李娃传》C.《红线传》D.《古镜记》
22.随着城市生活不断地深入人心,文人开始融入到市井生活之中。明代中期具有鲜明市民色彩、追求物质享乐而淡化国家政治问题的诗人群体是。
A.前七子B.公安三袁C.吴中诗派D.吴中四才子
答案:
1.答案:C。在西晋太康年间,有位非常有名的文学家左思,其作《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人们啧啧称赞,竞相传抄,一下子使纸昂贵了几倍。
2.答案:D。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上面这段话出自晋人李密《陈情表》。《陈情表》是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该篇以侍亲孝顺之心感人肺腑,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诵,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