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士级
殿试,为宋(金)、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之一。又称:“御试”、“廷试”、“廷对”,即指皇帝亲自出题考试,考策问,参加殿试的是贡士。目的是对会试合格区别等第。殿试为科举考试中的最高一段。由武则天创制,但尚未成定制,宋代始为常制。明清殿试后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通称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若干人,占录取者的三分之一,赐进士出身,第一名通称传胪;三甲若干人,占录取者的三分之二,赐同进士出身。
一甲三人立即授职,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儒林院编修。其余诸进士再参加朝考,考论诏奏议诗赋,选擅长文学书法的为庶吉士,其余分别授主事(各部职员)、知县等(实际上,要获得主事、知县等职,还须经过候选、候补,有终身不得官者)。
(第一章)哲学知识
一、单选题
1.《礼记》的全书用文体所述。
A.记叙文B.议论文C.说明文D.散文
2.关于《公羊传》,历史上有各种评论,下面哪一种评论不是关于《公羊传》的评论?
A.公羊善于谶。
B.《公羊》辩而裁,其失也俗。
C.《公羊传》的成就在于发挥《春秋》的褒贬,从而找出“微言大义”和“非常异义可怪之论”。
D.《公羊》艳而富,其失也巫。
3.下列关于《尔雅》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尔雅”就是使语言接近于官方规定的语言。《尔雅》是后代考证古代词语的一部著作。
B.《尔雅》被认为是中国训诂学的开山之作,在训诂学、音韵学、词源学、方言学、古文字学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
C.《尔雅》是我国第一部按义类编排的综合性辞书,是疏通包括五经在内的上古文献中词语古文的重要工具书。
D.《尔雅》的作者是孔子。
4.《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下列关于《孝经》的论述,哪一点是错误的?
A.《孝经》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发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
B.《孝经》把封建道德规范与封建法律联系起来,认为“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提出要借用国家法律的权威,维护封建的宗法等级关系和道德秩序。
C.《孝经》在中国伦理思想中,首次将孝亲与忠君联系起来,认为“忠”是“孝”的发展和扩大,并把“孝”的社会作用绝对化神秘化,认为“孝悌之至”就能够“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D.《孝经》中指出,孝是诸德之本,“人之行,莫大于孝”,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保持爵禄。
E.《孝经》在西汉被尊为经书,唐代以后被列为《十三经》之一。
5.《周易》被称为“群经之首”,关于易经的论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今本《周易》的内容主要包括“经”和“传”两部分。“经”部分,主要是六十四卦的卦形符号与卦爻辞。
B.《周易》在古代文献中常被简称为《易》,至西汉初年被列为“经”书之一,世人遂尊称为《易经》。可见《周易》当以“易”为大义,而诸说纷繁,也莫过变易消息之理。
C.《周易》是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的经典,它认为世界万物是发展变化的,其变化的基本要素是阴和阳,《周易·系辞》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
D.占筮及《周易》一书起源于甲骨卜的实践,或许到了殷商末年,周文王写下了六十四卦系的卦辞。后来在春秋时期,孔子著了《易传》。
6.下列关于《韩非子》的论述,哪一点是正确的?
A.《韩非子》是战国末期韩国法家集大成者韩非的著作。
B.《韩非子》一书,重点宣扬了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为秦统一六国提供了理论武器,同时,也为以后的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根据。
C.《韩非子》这部书现存五十五篇,约十余万言,并不是韩非的作品,而是后来法家学派的人根据韩非的思想整理出来了。
D.《韩非子》书中记载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这些生动的寓言故事,蕴含着深隽的哲理,凭着它们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给人们以智慧的启迪,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7.下面关于《淮南子》的描述,哪一点是不正确的?
A.《淮南子》是西汉宗室淮南王刘安自己所著。
B.《淮南子》著录内二十一篇,外三十三篇,内篇论道,外篇杂说。今存内二十一篇。
C.《淮南子》以道家思想为主,糅合了儒法阴阳等家,一般列《淮南子》为杂家。实际上,该书是以道家思想为指导,吸收诸子百家学说,融会贯通而成,是战国至汉初黄老之学理论体系的代表作。
D.《淮南子》在阐明哲理时,旁涉奇物异类、鬼神灵怪,保存了一部分神话材料。
8.下列关于《尹文子》的评述,哪一种说法是错误的?
A.《尹文子》属于法家学派的作品。
B.《尹文子》,今本仅一卷,分《大道》上下两篇,语录与故事混杂,各段自成起讫。上篇论述形名理论,下篇论述治国之道,可以看作形名理论的实际运用。
C.文章善于运用寓言说理,虽然不如“白马非马”有名,但是却很有趣味,
D.《尹文子》的形名论思想,为研究中国逻辑思想史者所重视,其对语言的指称性与内涵等关系的思考,颇值得玩味。
9.他是战国初期魏国著名政治家、法学家。他认为“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还要“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有赏有罚,唯才是用,这是战国时甚为流行的法家主张,当时不少国家都因贯彻这些主张走向富强。在法律制度方面作出的重大贡献,修订出《法经》六篇,包括盗、贼、囚、捕、杂、具。他是。
A.韩非B.管仲C.李悝D.关尹子
10.他是著名的思想家和改革家,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以“术”著称于世。韩灭郑25年后,他被韩昭侯起用为相,进行改革。他在韩为相15年,使韩国走向国富兵强。他认为自然运行是有规律的,也是不可抗拒的。他认为宇宙间的本质是“静”,其运动规律是“常”,他把这些原则用于人事,构成他的社会哲学思想。他是。
A.韩非B.管仲C.申不害D.李悝
11.他是战国时期赵国人,原来学习道家思想,是从道家中分出来的法家代表人物。齐宣王时他曾长期在稷下讲学,有不少学生,在当时享有盛名。在先秦的法家代表人物中,他与申不害和商鞅分别重视“势”、“术”、“法”,但都是在提倡法治的基础上提出的不同观点。“势”主要指权势,他认为,君主如果要实行法治,就必须重视权势,这样才能令行禁止。他主张因循自然,清静而治。他是。
A.韩非B.李斯C.慎到D.管仲
12.我国传统哲学的核心是。
A.良知良能B.阴阳对立统一
C.道法自然D.格物致知
13.除了道家外,儒家也论“道”,其“道”的思想是。
A.清幽B.天理C.玄远D.仁政
14.“性”是一个哲学范畴,其属于。
A.道家哲学范畴B.儒家哲学范畴
C.法家哲学范畴D.佛家哲学范畴
15.《论语》是一部儒家经典,《论语》为何叫此名字,下面的论述哪一句是错误的?
A.《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B.昔仲尼既没,仲弓之徒追论夫子之言,谓之《论语》。
C.“论语”的“论”是“论纂”的意思,“论语”的“语”是“语言”的意思。“论语”就是把“接闻于夫子之语”“论纂”起来的意思。
D.论语的名字当时没有,是后人给其加上的。
16.关于《礼记》的论述,下列哪一句话的表述是错误的?
A.《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
B.《礼记》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
C.《礼记》几乎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D.《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唐朝之前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
17.《中庸》将学问的次第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明辨之、审问之、博学之、笃行之、慎思之。这五种学问的正确次第是。
A.明辨之、审问之、博学之、笃行之、慎思之
B.博学之、慎思之、审问之、明辨之、笃行之
C.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D.笃行之、博学之、明辨之、审问之、慎思之
18.下列哪些不是老子的思想?
A.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B.无状之状,无物之泉。
C.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D.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19.“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是下列哪位人物提出的观点?
A.孔子B.韩非子C.秦始皇D.董仲舒
答案:
1.答案:A。《礼记》全书用记叙文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阐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2.答案:D。D是对《左传》的评价。
3.答案:D。关于《尔雅》的作者,历来说法不一。有的认为是孔子门人所作,有的认为是周公所作,经后人增益而成。后人大都认为是秦汉时人所作,经过代代相传,各有增益,在西汉时被整理加工而成。大约是秦汉间的学者,缀辑春秋战国秦汉诸书旧文,递相增益而成的。
4.答案:E。《孝经》在唐代被尊为经书,南宋以后被列为《十三经》之一。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它被看作“孔子述作,垂范将来”的经典,对传播和维护封建纲常起了很大作用。
5.答案:D。后来在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继承了孔子对周易的发现,著了《易传》。
6.答案:C。《韩非子》一书之中,大部分是韩非自己的作品。
7.答案:A。关于《淮南子》的作者,有比较含混和比较明确的不同说法。比较含混的说法是,《淮南子》是淮南王刘安及其宾客共同撰著的。有一种比较明确的说法,认为是淮南王刘安“与苏飞、李尚、左吴、田由、雷被、毛被、伍被、晋昌等八人,及诸儒大山、小山之徒,共讲论道德,总统仁义,而著此书。”指出了淮南王以外的另一些作者的名字。再后来,这里出现的八个名字又被统称为“八公”,于是《淮南子》的作者就成为淮南王刘安和八公了。
8.答案:A。尹文,战国时期齐国人,“宋尹”学派始祖,《尹文子》,旧列名家,其思想特征以名家为主,综合道法,亦不排斥儒墨。自道以至名,由名而至法,上承老子,下启荀子、韩非。
9.答案:C。李悝是战国初期魏国著名政治家、法学家。也作李克。有的古书中还将李克写成“里克”,或讹作“李兑”、“季充”。李悝的著作著录于《汉书·艺文志》者有法家类《李子》三十二篇,儒家类《李克》七篇;兵权谋家《李子》十篇,也可能是李悝所作。李悝的思想和治术都属于法家范畴,故其大多数作品被列入法家类。
10.答案:C。其著作《申子》,已失传,现在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是别人引用的零章断句,比较完整的只有《群书治要》卷三六所引《大体篇》。
11.答案:C。表面上看来,慎到主张因循自然、清静而治与以法治国是矛盾的,实际上,慎子的意思是在法治的基础上依照事物的本性,顺其自然,法也必须遵循自然本性。很明显,慎到的思想是老庄道学与法家的合流。
12.答案:B。在我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中,阴阳对立统一的思想观念一直持续了几千年,因此,这一哲学思想成为中华民族传统哲学的核心思想。
13.答案:B。“清幽”和“玄远”是道家的思想,而“仁政”是儒家的政治思想,所以“天理”是儒家的“道”的思想。“天理”这一思想是宋儒的解释,在这里他们把“道”发展成为儒家哲学思想的核心。
14.答案:B。性,指人的本性。《礼记·中庸》云:“天命之谓性。”
15.答案:D。“论语”的名字是当时就有的,不是后来别人给它的。“论语”这一书名是当日的编纂者给它命名的,意义是语言的论纂。
16.答案:D。《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
17.答案:C。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18.答案:D。“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是墨子的思想。
19.答案:B。韩非子认为国家的大权,要集中在君主(“圣人”)一人手里,君主必须有权有势,才能治理天下。
二、多选题
1.《周礼》是一部通过官制来表达治国方案的著作,内容极为丰富。《周礼》里分别设置了天地春夏秋冬六官,并给他们进行了分工,下列哪种表述是错误的?
A.天官主管宫廷B.地官主管民政
C.春官主管营造D.夏官主管军事
E.秋官主管刑罚F.冬官主管宗族
2.由于《尔雅》解释非常简单,它所涉及的许多语言知识不容易被人理解,因此后代又出现了许多注释、考证它的著作,如。
A.《尔雅古注》B.《通雅》C.《尔雅正义》
D.《尔雅义疏》E.《尔雅注》
3.鬼谷子的主要著作有。
A.《鬼谷子》B.《素问》C.《法言》D.《本经阴符七术》
4.古人曾经说过“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所反映出的政治核心是。
A.仁B.礼C.义D.名
5.“为我”是战国时候杨朱的哲学思想,其主要内容有。
A.以对自己有利为先
B.以对自己有利的事情做为评判是非的标准
C.以他人的利益为先
D.以做对他人有利的事作为评判是非的标准
答案:
1.答案:C、F。正确的应该是:春官主管宗族,冬官主管营造。《周礼》所记载的礼的体系最为系统,除了这六官之外,还有祭祀、朝觐、封国、巡狩、丧葬等等的国家大典,也有如用鼎制度、乐悬制度、车骑制度、服饰制度、礼玉制度等等的具体规制,还有各种礼器的等级、组合、形制、度数的记载。
2.答案:A、C、D、E。为了解释尔雅,后代又出现了许多注释、考证它的著作,其中包括清朝马国翰《尔雅古注》、晋朝郭璞《尔雅注》、清邵晋涵《尔雅正义》、清郝懿行《尔雅义疏》、近人周祖谟《尔雅校笺》等。
3.答案:A、D。鬼谷子的主要著作有《鬼谷子》及《本经阴符七术》。《鬼谷子》侧重于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技巧,《本经阴符七术》则集中于养神蓄锐之道。
4.答案:A、B、C。《论语》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包括了政治、伦理、教育、礼乐、文艺等方面的许多见解书中都有收录。其所反映的政治核心为“仁”“义”“礼”。
5.答案:A、B。杨朱的思想曾被孟子批判为是极端的利己主义,因此,C、D是错误的。
三、填空题
1.三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著有《人物志》,认为通过九种表征可以发现一个人的性情、气质和心理,这位哲学家是。
2.中国古代唯一流传至今的关于人才学的理论著作是。
3.“志士惜年,贤人惜日,圣人惜时。”说这句话的人是。
答案:
1.答案:刘邵。刘邵,三国时文学家,字孔才,邯郸人。他将才、德并列标举,作为拔选人才的标准。自然的血气生命,具体展现为精神、形貌、声色、才具、德行。通过神、精、筋、骨、气、色、仪、容、言这九种表征可以发现一个人的性情、气质和心理。
2.答案:《人物志》。刘邵,字孔才,三国时期邯郸人。其所撰《人物志》是在推行九品中正品评人物、选择人才的大背景下形成的专著,旨在为推行九品中正制在理论上提供依据,在实践上总结经验,以推动这一制度的发展和完善。这是我国古代唯一流传至今的关于人才学的理论著作。
3.答案:魏源。魏源,名远达,字默深,湖南宝庆(今邵阳隆回)人,我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他学识渊博,主要代表作品有:《书古微》、《诗古微》、《默觚》、《老子本义》、《圣武记》、《元史新编》和《海国图志》等。这句话出自于清代思想家魏源的《默觚·学篇》,鼓励人们要爱惜光阴。
(第二章)历史知识
一、单选题
1.《礼记》中所反映出来的政治理想是。
A.大同世界B.小国寡民C.以法治国D.以文治国
2.西周分封诸侯国,诸侯国实质上是。
A.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的需要
B.西周的地方政权机构
C.由中央直辖的地方行政单位
D.拱卫中央的藩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