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全民学国学
12035600000027

第27章 会试篇(7)

11.答案:A。“庆历兴学”是范仲淹主持发起的;“熙宁兴学”是王安石变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崇宁兴学”由蔡京主持发动。

12.答案:C。吕坤(1536—1618),明朝人,字叔简,号新吾,河南宁陵人。他对当时的社学提出选择好老师,由负责的官吏选择品行好者,集中于文庙,进行培训,能胜任者再派到各个社学。接着,他述说了子弟读书的好处,要求父母送孩子上学。又用较大的篇幅对学生的品德、行为及老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要求。

13.答案:D。诂经精舍为阮元所建。阮元(1764—1849),江苏扬州人,占籍仪征,字伯元,号云台,别号雷塘庵主,谥文达,是乾嘉大学者,清代名臣。阮元他不满于士人只顾埋头八股时艺,毕生倡导实学。他提倡的实学不仅包括经史、政事、诗赋等,还包括天文、算学、地理等科学内容,甚至还有一些西方的科技知识。嘉庆二年(1797),阮元在杭州孤山南麓构建房舍50间,”选两浙经古之士,分修《经籍话》,次年书成,嘉庆五年(公元1800)阮元出任浙江巡抚,第二年,阮元将昔日修《经籍古》之房号辟为书院,名之为话经精舍。

14.答案:A。其内容是劝人勤俭持家,安分守己,恪守成规,这本书一直到民国初年还有很大的影响。

15.答案:D。常能见到报端用“名列三甲”来表示“位居前三位”,其实这种比附是错误的。用“三甲”排名来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明清时期参加中央级考试(先会试后殿试)的各省举人考中进士后被列为“甲榜”,未考中的举人被列为乙榜。由此便引出了“甲第”、“甲科”等概念。“甲”乃等级之意,“三甲”即三等,即一甲、二甲、三甲三个等级。在明清时期,把考中进士的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称为一甲或第一甲,但绝不能称为三甲。从第四名开始至100名左右,称为二甲或第二甲。余者统称为三甲或第三甲,约200人左右。

16.答案:A。明清时期没三年就会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一次考试,因为是在秋八月举行,所以又称为秋闱,闱就是考场的意思。

17.答案:A。这两句话的意思是:父母教育子女时,子女应当恭恭敬敬地听,听后还要严格遵守;犯了错误,对于父母对自己的询问,质问,应当如实回答;犯了错误,对于父母的批评指责应当顺从;犯了错误,对于父母对自己的惩罚应当接受。

18.答案:D。古时私塾的学生多为六岁孩童,他们在进入私塾前不必经过入学考试,而且私塾对学生的入学年龄、学习内容和教学水平也都没有统一要求和规定。

二、多选题

1.下面关于墨家的教育思想正确的是。

A.重视文史知识的掌握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实用技术的传习。

B.主张“自求自得”,重视学生自身的积极主动性的发挥。

C.重视实践和联系实际。

D.教育在于培养“贤士”或“兼士”,以备担当治国利民的职责。

2.下面关于科举考试制度正确的是。

A.中国的科举制度从隋代开始建立,直到明朝才废除,历经一千多年。

B.最初,科举制代替察举制,这在当时是社会的一大进步,它为平民百姓提供了一个机会。

C.科举考试的内容基本上是儒家经典。

D.它分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考试。

3.西周时学校有。

A.庠B.序C.国学D.乡学E.庙学

4.明清时期就将八股文作为衡量一个人才学的标准,它分为哪几个组成部分?

A.破题、承题B.起讲、入手

C.起股、中股D.后股、束股

E.起题、结尾

答案:

1.答案:A、C、D。墨家反映的是正在上升的“农与工肆之人”即小生产者的要求。墨翟长于说教,除称说诗书外,多取材于日常社会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经验。墨家重行,重视实践,强调判断一个人的道德行为时,要把动机与结果结合起来。强调“自求自得”的自我主动性的发挥是孟子的主张。

2.答案是B、C、D。中国的科举制度意在选才始创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废除于清朝末年,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活跃了1300多年。考试内容基本限制在儒家的“四书五经”的范围内,分级考试,层层选拔人才。在前期,的确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统治者选拔了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3.答案:C、D。西周学校已有较完备的制度,从设置上看,可分为两类:国学和乡学。国学主要设于王城及诸侯国都。按学生的年龄与程度可分大学与小学。乡学是地方学校,按地方行政区划设立。西周学校一般以“六艺”为基本教育内容。

4.答案:A、B、C、D。八股文明清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特殊文体,专讲形式、没有内容,文章的每个段落死守在固定的格式里面,连字数都有一定的限制。它主要分为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等组成部分,题目主要摘自“四书五经”,内容主要据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不得自由发挥,使士人的思想受到束缚,败坏学风。

三、填空题

1.中国封建时代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学校称为。

2.《童子礼》编撰于哪个朝代?。

答案:

1.答案:蒙学。也称“蒙馆”,始于夏商周,与小学、大学并列,是我国传统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一般在四岁左右入学,教材一般为《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四书”等,采用个别教育的手段施教,注重背诵与练习,基本的目标是培养儿童认字和书写的能力,养成生活习惯,掌握基本的道德伦理规范和日常生活、文化常识。

2.答案:明朝。屠羲时撰。屠羲时,安徽宣城人。他在前人提出的儿童举止言行的规条基础上,总结加工,提出了“检束身心之礼”、“入事父兄、出事师尊痛行之礼”、“书堂肄业之礼”三方面的要求,文字比较浅显,也比较易行。固有僵化死板的一面,但也有从小就培养文明礼貌的一面。

(第八章)科技知识

一、单选题

1.《周髀算经》是中国流传至今的一部最早的数学著作,同时也是一部天文学著作。它大约成书于。

A.西周B.春秋战国C.西汉D.东汉

2.中国数学家刘徽在注释《九章算术》时就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方法得到了π的近似值,南北朝数学家祖冲之又进一步将π值精确到小数点之后。你知道祖冲之将π值精确到小数点之后多少位呢?

A.4位B.6位C.7位D.10位

3.世界上最早的系统叙述分数运算的典籍是。

A.《孙子算经》B.《周髀算经》C.《九章算术》D.《皇极历》

4.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的药典是。

A.《开宝本草》B.《千金方》C.《本草纲目》D.《唐本草》

5.标志着中国古代建筑已经发展到了较高阶段,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是。

A.《营造法式》B.《天工开物》C.《玉屑》D.《鲁班营造法式》

6.我国现存的最早的数学典籍是什么。

A.《周髀算经》B.《夏侯阳算经》

C.《海岛算经》D.《直指算法统宗》

7.我国第一部天文、历算学家传记是。

A.《乾象历》B.《崇祯历书》C.《石氏星经》D.《畴人传》

8.勾股定理是我国古代数学的一项辉煌成就,被称为“几何学的基石”。请问,其发现者是哪位数学家呢?

A.赵爽B.商高C.贾宪D.祖冲之

9.中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医学家,他们往往在实践中医术精妙,同时在理论上也大有创见,形成了自己的专著。著名的“药王”孙思邈所著的专著是。

A.《伤寒杂病论》B.《千金方》

C.《青囊书》D.《本草纲目》

10.刺绣是极具东方特色的艺术技艺,它的主要工艺是用绣针引彩线,按照事先设计好的花纹在纺织品上运针,用绣迹来构成花纹图案。由于刺绣受商业影响较深,所以便根据市场需求和刺绣工艺的不同,形成了“四大名绣”。这“四大名绣”分别是。

A.锁绣苏绣顾绣蜀绣B.粤绣淮绣锁绣湘绣

C.蜀绣顾绣粤绣闽绣D.苏绣粤绣蜀绣湘绣

11.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人间天堂,园林之城”的美誉。这里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著名的苏州四大名园是。

A.沧浪亭、狮子园、拙政园、留园

B.网师园、艺圃、退思园、环秀山庄

C.曲园、怡园、听枫园、残粒园

D.古松园、灵岩山馆、鹤园、塔影园

12.中国人讲求意境之美,在建筑之上,中国人也强调与中国古典诗词、绘画和音乐一样,重在写意,造景家通过山水、岩壑和房舍的和谐搭配来表现建筑的优雅和深沉的美。“三山五园”就是对位于北京西郊一带的,建筑精美的皇家行宫的总称。三山指的是万寿山、香山和玉泉山,那五园具体指的是。

A.静宜园、静明园、清漪园、畅春园、圆明园

B.圆明园、长春园、西花园、静宜园、景明园

C.熙春园、漱春园、镜春园、静宜园、圆明园

D.春和苑、圆明园、清漪园、熙春园、朗润园

13.印刷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它开始于隋朝的雕版印刷,宋仁宗时期的毕升通过对它进行发展和完善,创立了活字印刷术。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

A.《春秋公羊传》B.《孟子》

C.《周礼》D.《金刚经》

14.南宋农民起义军领袖杨幺在中国造船史上的一大贡献,就是创造了可以用来防卫与进攻的。

A.帆船B.车船C.轮船D.快艇

15.地震作为一种难以避免的自然灾害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等等,都给人们留下了血的教训,于是,人们又一次将目光聚集在了地震的预测之上。其实,早在公元132年的汉朝,著名科学家张衡就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并用这台仪器来预测地震,虽然这台地震仪在功能上还很局限,但它却开启了人类使用科学仪器测报地震的历史。以下哪项属于地震仪可预测的范围。

A.地震波B.地震的大概方向

C.地震等级D.地震的具体方位

16.宋时期冶炼业普遍采用的燃料是。

A.天然气B.石油C.石炭D.木炭

17.算盘是中国人在长期使用算筹的基础上发明的,迄今已两千六百多年的历史了,在古代,算盘就相当于现在的计算器,通过这种工具,先人能进行很多种运算,以下哪些运算是可以利用算盘完成的。

(1)加法(2)减法(3)乘法(4)除法(5)乘方(6)开方

A.(1)(2)(3)B.(1)(2)(3)(4)C.(1)(2)(3)(4)(5)D.(1)(2)(3)(4)(5)(6)

18.以下哪位医家代表人物因为“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的民不聊生的状态而拒绝入朝为官,宁愿四处奔波,帮人民脱离疾苦?

A.张仲景B.华佗C.扁鹊D.孙思邈

19.辨证论治的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同时也是中医的灵魂所在。这项理论是由谁在哪部著作中确立的?

A.华佗《中藏经》B.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C.王叔和《素问》D.孙思邈《千金方》

20.他原姓秦氏,名越人。生于公元前407年至公元前310年,大约和孔子同时,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医学家,也是历史上第一个有正式传记的医学家,著有《内经》和《外经》,发明了四诊法(即望、闻、问、切)。他是。

A.苏武B.扁鹊C.华佗D.苏秦

21.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成就。火药的研究始于古代炼丹术,黑火药在晚唐时候才正式出现,当火药被广泛传播并运用到军事之上后,便推进了世界历史的进程,成为欧洲文艺复兴的重要支柱之一。火药最初出现时是运用在什么地方的呢?

A.用在军事战争中

B.用作术士炼丹

C.用在马戏团的杂技演出和木偶戏中的烟火杂技

D.用在日常生活中

答案:

1.答案:C。现传本《周髀算经》大约成书于西汉时期(公元前1世纪)。《周髀算经》乃是算经的十书之一,主要阐明当时的盖天说和四分历法。唐初规定它为国子监明算科的教材之一,故改名《周髀算经》。《周髀算经》在数学上的主要成就是介绍了勾股定理及其在测量上的应用以及怎样引用到天文计算。

2.答案:C。祖冲之,我国杰出的数学家、科学家,南北朝时期人,字文远,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三方面。在数学方面,他写了《缀术》一书,被收入著名的《算经十书》中,作为唐代国子监算学课本,祖冲之算出π的真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相当于精确到小数后第7位,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成就。这一纪录直到15世纪才由阿拉伯数学家卡西打破。

3.答案:C。《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数学专著,是《算经十书》中最重要的一种。该书内容十分丰富,系统总结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数学成就。不仅最早提到分数问题,也首先记录了盈不足等问题,“方程”章还在世界数学史上首次阐述了负数及其加减运算法则,是世界上最早系统叙述分数运算的著作。

4.答案:D。《唐本草》又称《新修本草》,是唐高宗显庆四年由唐代李绩、苏敬等22人集体编撰,由官府颁行的,这是国家颁定药典的创始,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药典。载药850种,新增114种新药,其中不少是外来药物,该书有较多的基原考证。为后世图文兼备的《本草》的编纂打下了基础。

5.答案:A。《营造法式》编于熙宁年间(1068—1077),成书于元符三年(1100),刊行于宋崇宁二年(1103),是李诫在两浙工匠喻皓的《木经》的基础上编成的。是北宋官方颁布的一部建筑设计、施工的规范书。《营造法式》主要分为5个主要部分,即释名、制度、功限、料例和图样共34卷。

6.答案:A。《周髀算经》出现时间大约在两汉之间(纪元之后),但也有史学家认为它是孕于周而成于西汉,甚至还有人说它出现在纪元前1000年,总之,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数学典籍;B和C选项中的《夏侯阳算经》《海岛算经》都出现在我国古代数学蓬勃发展的南北朝时期;D选项中的《直指算法统宗》是出现于明代的一本珠算书籍。

7.答案:D。《畴人传》是清嘉庆年间著名学者阮元与当时在天文和数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一流学者合编而成的。A选项《乾象历》出现在汉朝,是一部研究月亮运动的天文学典籍;B选项《崇祯历书》出现在明末清初,徐光启主编,这部书籍是古代天文学系开始向近代天文学转变的标志;C选项《石氏星经》为战国人石申所著,是现在见到的最早的一本天文星占著作。

8.答案:B。毕达哥拉斯定理是一个基本的几何定理,传统上认为是由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所证明。在中国,《周髀算经》记载了勾股定理的公式与证明,相传是在商代由商高发现,故又有称之为商高定理;三国时代的赵爽对《周髀算经》内的勾股定理作出了详细注释。C选项的贾宪是北宋时期杰出的数学家,曾撰写过《黄帝九章算法细草》(九卷)和《算法学古集》(二卷);D选项祖冲之是南北朝时期杰出的科学家。

9.答案:C。A选项《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东汉末年的张仲景;C选项《青囊书》的作者是东汉末年的神医华佗;D选项《本草纲目》的作者是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

10.答案:D。中国的传统刺绣工艺品当中,常常将产于中国中部湖南省的“湘绣”,中国西部四川省的“蜀绣”,产于中国南部广东省的“粤绣”和产于中国东部江苏省的“苏绣”合称为中国“四大名绣”。

11.答案:A。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着宋(公元948—1264)、元(公元1271—1368)、明(公元1369—1644)、清(公元1644—1911)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苏州四大名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