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答案:B。追溯风筝的由来,风筝的发明者制作风筝最初并不是为了让人们来玩儿的,而是为了军事目的。据说,在春秋时期,强大的楚国准备进攻宋国,公输般为楚国制作了云梯用来攻城,发明了风筝用来了解侦察宋城的全貌。据有关史籍记载,南北朝时梁武帝被侯景围困于台城,就是通过风筝把求援信送出城外的;宋朝时,为了突然对敌人发动袭击,在风筝上装上火药,导火线上缚上一段燃着的香火,将风筝放到敌上空,燃烧爆炸,造成混乱,然后趁机出击,打败敌军……
3.答案:D。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寒食节禁火寒食的风俗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不流行,但与这个节日有关的馓子却深受世人的喜爱。现在流行于汉族地区的馓子有南北方的差异:北方馓子大方洒脱,以麦面为主料;南方馓子精巧细致,多以米面为主料。在少数民族地区,馓子的品种繁多,风味各异,尤以维吾尔族、东乡族和纳西族以及宁夏回族的馓子最为有名。
4.答案:A。“腊”本是中国远古时代一种祭礼的名称,用于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的仪式,祈求来年五谷丰登,家人平安、吉祥。由于腊祭活动常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但腊祭的日子并不固定。古时据传腊祭之神有八种,于是腊月初八便成了固定的祭日。古称“腊日”,俗称腊八节。后来佛教传入中国,相传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佛祖释迦牟尼的成道日。因此这天也是佛教节日,叫作“成道节”。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和吃“腊八粥”。中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
5.答案:A。在初一这一天拜年,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6.答案:B。经过千百年的沿袭、发展,耍龙灯已成为一种形式活泼、表演优美、带有浪漫色彩的民间舞蹈。龙灯起源于人们对龙的迷信,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古代人们用舞龙祈祷龙的保佑,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舞龙的习俗在海外华人那里得到了发扬和光大。每逢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和重大庆典活动,他们就会舞起狮子,耍起龙灯,呈现出一片浓浓的东方气息。
7.答案:A。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古人在一首《守岁》诗中写道:“相邀守岁阿戎家,蜡炬传红向碧纱;三十六旬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珍惜年华是人之常情,故大诗人苏轼写下了《守岁》名句:“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由此可见除夕守岁的积极意义。普天下人都盼望着新年零点的到来。
8.答案:A。每年农历二月二日,是甘肃南部博峪藏族的调牛节。节日前一天,先由“嘎巴”(博峪藏族对原始宗教及巫师的称呼)喊山。他由阴山呼唤而上,又由阴山呼唤而下,一路叫着本部落山神爷的大号,乞请保佑全寨人畜庄稼的兴旺平安。第二天早晨,全寨的牛都被赶到地中,架好犁耙,选技术好的人调教初长成的牛耕地。然后嘎巴念经,以牛群角所朝的方向卜问全寨吉凶。调牛耕地时,要撒一点青稞面入土乞福。祭毕,大家唱着颂赞山神土地神的歌词,跳舞乐神,预祝当年丰收。
9.答案:C。此日民间行面食,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在西北地区如陕西,此日食粽,并取菊为灰用来防止小麦受虫害。在南方,此日称人以验肥瘦。农家擀面为薄饼,烤熟,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祭祖后食用或赠送亲友。
10.答案:D。宋代(公元960—1297)有送春牛、吃春卷等习俗。送春牛亦名报春、打春、赞春:有人在立春前几日边敲小锣竹板,边唱赞春词,挨户送春牛图。有的人家在墙上贴“迎春接福”、“春到家兴今”和“春到福临”等红纸条幅。春到之时叫交春,家家鸣鞭炮相迎,有的还对天礼拜,叫接春。
11.答案:D。饺子又叫“交子”,据史料记载这名称的来历与我国大年三十夜食饺子的习俗有关。按旧时天干地支的计时法,午夜12点为“子”时,又称“子夜”,子时钟声一响人们便由旧的一年迈进了新的一年,称为“更岁交子”。习俗中在子时吃的这种带馅食品完全是为了辞旧岁迎新年,因此人们便把它称为“交子”,口耳相传,便得此名。后来用于书写时,因为“交子”为食品的一种,便在前边加上“饣”,于是成为“饺子”。
12.答案:B。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所以过了年初一,接下来最重要的活动就是接财神,在财神生日到来的前一天晚上,各家置办酒席,为财神贺辰。
13.答案:D。唐玄宗(公元685—762),快速计算的方法是年份减去3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年份减去3除以12的余数是地支,可以得出是乙酉年。
二、多选题
1.我国有着三大鬼节,你知道它们分别是哪天吗?
A.清明节B.七月十五C.十月初一D.正月初五
2.哈达是哪个少数人民作为礼仪用的丝织品,是社交活动中的必备品?
A.藏族B.满族C.回族D.蒙古族
答案:
1.答案:A、B、C。三大鬼节:清明节、七月十五、十月初一。鬼节注意事项:避免带红绳、铃铛、风铃等招鬼物,尽量避免出门。若遇到鬼压身、鬼打墙等灵异事件,不要慌张,集中一切注意力,睁开眼睛。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又称“祭祖节”。七月半除拜祭自己的祖先外,还准备一些菜肴、酒、饭、金银衣纸之类到路口去祭祀鬼神。
2.答案:A、D。哈达是蒙古族和藏族人民作为礼仪用的丝织品,类似于古代汉族的礼帛。多为白色、蓝色,也有黄色等。此外,还有五彩哈达,颜色为蓝、白、黄、绿、红。蓝色表示蓝天,白色是白云,绿色是江河水,红色是空间护法神,黄色象征大地。五彩哈达是献给菩萨和近亲时做彩箭用的,是最珍贵的礼物。使用哈达的场合相当多。不同的用场,哈达的折叠方式也不同,一般讲有访问式折叠法和敬献式折叠法。
三、填空题
1.农历九月九日,有赏菊花和登高的风俗,这一天又称之为。
2.维吾尔族主要居住在省境内。
3.中秋节的晚上,人们都会围坐在一起看月亮,吃。
4.我国傣族民间舞中最负盛名的传统表演性舞蹈是。
答案:
1.答案:重阳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庆祝重阳节的活动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2.答案:新疆。维吾尔族原是公元3世纪游牧于中国北方和西北贝加尔湖以南、额尔齐斯河和巴尔喀什湖一带的游牧民族。由于受部落间战争的影响,各个部落的分支逐渐迁徙西域(今新疆),全民族使用维吾尔语,信奉伊斯兰教。
3.答案:月饼。中秋节的传统食品是月饼,反映了人们对和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慢慢地,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
4.答案:孔雀舞。相传一千多年前傣族领袖召麻栗杰数模仿孔雀的优美姿态而学舞,后经历代民间艺人加工成型,流传下来,形成孔雀舞。在傣族人民心目中,“圣鸟”孔雀是幸福吉祥的象征。孔雀舞是傣族代表性的舞蹈,伴奏乐器主要有象脚鼓、锣、钹等打击乐。
(第十一章)解元附加题
1.“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这句名言的作者是。
A.孔子B.孟子C.董仲舒D.韩愈
2.“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出自。
A.《论语》B.《孟子》
C.《吕氏春秋》D.《后汉书》
3.“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三省六部
4.陆贾在《新语》一书中指出:“古今帝王成败之道,最根本的一条是能否得民”,因此汉初统治者吸取秦暴政而亡的教训,决定。
A.“削藩”与“推恩”,加强中央集权
B.限制商业,奖励农耕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顺应民心,休养生息
5.张骞通西域产生的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
A.击败了匈奴,使内地社会安定
B.中央政府加强了对边疆的管辖
C.开辟了“丝绸之路”彩缤纷
D.促使“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6.唐朝末年爆发的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历经25年,席卷山东、河南、安徽、江西、江苏、福建、两广、两湖、陕西等12省,沉重地打击了魏晋南北朝以来的世族门阀势力和唐末藩镇势力。这次规模巨大的农民起义军领袖为。
A.张角B.陈胜C.黄巢D.宋江
7.北宋初年,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并进行政治和军事改革,起到的作用是。
A.有效地抑制了地方割据势力
B.促进了国内各民族的融合
C.加强中央政权对边疆的管辖
D.加深了中原文化对边疆的影响
8.对于清朝军机处初设时这一机构职能的理解,正确的是。
A.相当于唐代的三省合一机构
B.主要职能是负责军事指挥调动
C.是替代宰相职能的工作班子
D.只是跪受笔录和负责传达皇帝旨意
9.与沙俄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保证东北边境150多年的边界和平的皇帝是。
A.康熙B.皇太极C.乾隆D.雍正
10.英国通过《虎门条约》取得了“领事裁判权”,这意味着。
A.英国取得了在中国东南沿海通商口岸进行贸易的特权
B.中国独立自主的司法主权受到严重损害。
C.英国取得了独占中国内地市场的贸易特权
D.英国取得了与中国共同商定中国关税税率的特权
答案:
1.答案:C。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出自董仲舒。
2.答案:A。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又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工》)这是平静、勇敢而无所畏惧地面对死亡,但比较抽象。它只构成某种道德理念或绝对律令,却抽去了个体面临或选择死亡所必然产生的种种思虑、情感和意绪。
3.答案:C。西周时实行分封制,分封了齐国、楚国、鲁国等。但是,秦统一后,推行了郡县制,分封制被彻底打破。
4.答案:D。汉初的统治者遵循道家学说,主张休养生息。
5.答案:C。张骞通西域最大的贡献就是开辟了丝绸之路,加强了边疆与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6.答案:C。张角东汉时期,陈胜是秦朝,宋江是北宋时期。
7.答案:A。宋太祖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割据势力,以达到稳固政权的目的。
8.答案:D。军机处设立之初就是一个秉承皇帝意旨办理军机事务,后来才扩及成所有机要政事的中枢机构。
9.答案:A。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时间为1689年,正是康熙在位期间,故选A。皇太极1636—1643年在位,乾隆1736—1795年在位,雍正1723—1735年在位,康熙1662—1722年在位。
10.答案:B。1843年10月8日,清政府与英国在广东虎门签订《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约。《虎门条约》中的领事裁判权规定“英人华民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中国独立自主的司法主权受到严重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