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政府经济管理理论与实践
12032500000081

第81章 科学发展观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5)

也可称为是企业间的循环经济。三是大循环,指的是资源在全社会的循环利用。区别于前两个层面,大循环属于生产加消费,消费层次的循环经济表现为产品消费后的废物资源再生回收,日本在这个领域提出了静脉产业概念,所谓静脉产业是指围绕废物资源化形成的产业,相对于动脉产业而言的,动脉产业是指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形成的产业。实际上,循环经济涉及整个经济领域,它有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其中,生态农业是循环经济的基础,生态工业是循环经济的主体,生态服务业是整个循环经济的保证,只有这样的循环经济才能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目标。以上三个层面是由小到大,依次递进,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平台。

总之,循环经济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进程中解决资源、环境制约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建立在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生、持续发展基础上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经济,构建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和实现方式。

(第五节政府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作用

从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来看,一方面,由于循环经济是以解决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为目的,即以解决经济发展的外部性为目标,因此,仅仅依靠市场机制自身是无法开展起来的,循环经济还得在政府的强力干预下进行。另一方面,由于循环经济是一个大系统,我国从传统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型,涉及生产、生活方式与理念的全面提升和变革,涵盖了公众、企业、社区、社会等多个层次,不是单个部门、企业、部分居民所能独立进行和完成的,需要政府通过建立和完善一系列的制度、规则,强制性地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所以,政府在推动和促进循环经济加快发展的过程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规范作用:完善循环经济法律制度供给

政府通过立法,明确规定各个主体(政府、企业、公众)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使循环经济在运行过程中有章可循,从而把循环经济全面纳入强有力的法制化轨道加以推进。循环经济立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专项法,由德国创立,德国是循环经济立法最早的国家,早在1972年,德国就制定和颁布了《废弃物处理法》。他们的经验是有一样、立一样。先后制定了《废弃物处理法》、《包装法令》、《家电回收利用法》、《垃圾法》、《森林伐木限制命令》、《再生能源法》等。在这些循环经济法律框架下,各行业再根据行业特点,制定促进该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可操作性法规,如《饮料包装押金规定》、《废旧汽车处理规定》、《废旧电池处理规定》、《废木料处理办法》等等。美国和欧盟倾向于德国的办法;第二种是基本法,由日本创立,日本的《促进建设循环型社会基本法》具有宪法性质,该法提出了建立循环型社会的根本原则,是世界上第一部循环经济基本法。在基本法的基础上,日本又制定了《容器包装回收利用法》、《家电回收利用法》、《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食品回收利用法》、《绿色采购法》、《建材回收利用法》、《修订废弃物处理法》等八项法案,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循环经济法律保障体系。截至目前,日本是发达国家中循环经济立法最全面的国家。

发达国家关于循环经济的立法经验说明,循环经济法律制度的建立必须首先制定具有纲领性、综合性的循环经济法律;其次,应结合实际部门的需要,制定专门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再次,应在其他法律法规,如政府采购法等中纳入与循环经济配套或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相关规定。

二、引导作用:提供政策支持

(一)制定资源价值计量、排污收费、产品负责制等经济政策。这三大经济政策经过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是引导循环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政策。

1.资源价值计量政策。实践表明,限制和减少资源消耗,首先要计量消耗量。如果连消耗量都不计量,就好比不计量支出,节省就无从谈起。如果只计量消耗量而不计量其价值和计入成本,则无法通过市场经济的力量和规律进行调整和约束。所以,政府经济政策的重点在于利用市场机制,明晰资源产权,建立完整的环境、资源价格体系,使其价格正确反映它的全部社会成本。开采资源标价、计量、收费,目的是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

2.排污收费政策。目前,国际上普遍执行的是排污水、排垃圾计量收费制度,通过无害化处理污染物的成本,辅以适当的利润来确定费用,从利益上迫使每个人、每个部门承担环境责任。如日本、德国、法国等国不仅对企业、事业单位的垃圾、污水排放采取计量收费方式,而且,对居民生活垃圾排放也实施计量收费。他们通过标准垃圾袋贴上垃圾收费处理票的方式,或在垃圾收集车上安装机械手臂计量装置等方式计量收费。这些办法旨在节省和循环利用,乃至永续利用有限的资源。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对单位排放垃圾收费,2000年开始对城市居民的生活垃圾排放收费,但迄今垃圾收费的收缴率不高,且没有实行计量收费。自2000年开始,城市生活污水按照自来水消耗量收费。

3.产品负责制政策。从责任与公平的角度看,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都要对产品的最终报废处理和再利用承担资源与环境的责任。所以,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实行产品负责制。这项制度在国际上已实行数年,起到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良好效果。

以上三项政策的本质是利益和责任的统一,计量政策是从源头控制资源消耗,促进循环利用,降低消耗;排污收费是从末端控制废物的排放;产品负责制是在物质财富生产过程中,直接促进循环利用,将源头和末端责任贯穿起来。三大经济政策互动互补,共同形成促进循环型社会的经济政策框架。

(二)调整产业政策

从产业上来讲,适应循环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应该是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这样的产业体系。所以,对工业而言,政府应该大力发展生态工业,也就是运用工业生态学的观念来改造现行的工业系统。与工业类似,循环经济的农业也应该是可持续的,包括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形式。就微观层次而言,企业按照清洁生产的理念组织生产,促进原料和能源的循环利用。就宏观层次而言,政府首先应该制定关于循环经济的宏观调控政策和全国性的产业政策,使循环经济处于优先发展地位;其次,大力发展工业生态链和兴建工业生态园,在产业、地区、国家甚至世界范围内实施循环经济法则,使企业之间形成共生系统,尽量消除废弃物的产生。大力发展资源回收产业也是产业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资源回收和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相互衔接起来,就会形成一个全社会范围内的“资源一产品一消费一废弃物再资源化”的循环式运动。

(三)发展循环经济技术体系

科学技术是循环经济的先导,循环经济技术体系主要包括减量化技术、资源化技术、环境无害化技术、替代技术、再利用技术、系统化技术等。一旦在这些技术上取得突破,必将加速促进循环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人类也会早日重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四)建立奖惩机制

为了发挥企业实践循环经济的主动性,政府要利用市场手段引导、支持、鼓励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使得循环经济的参与者能够从中获利,这是推动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根本方法,也是政府常用的手段。第一,奖励政策。如美国“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专门是对工业界能够减少资源消耗来实现对污染防治的化学工艺新方法的奖励。

第二,贷款、税收优惠。许多国家对使用循环物质生产的企业提供优惠贷款,或减免其税款。法国规定,在工业、服务业、住房建筑、交通运输等领域采用节能型设备的,可享受“减免税”。日本的节约能源法对能源消耗“奖惩分明”:节能达标单位,政府给予减免税优惠,未达标者处以罚款。德国对电力、汽油消费征收生态税,迫使民众意识到节能的必要性。第三,收费政策,废旧物资商品化收费。如日本法律规定,废弃者应该支付与废旧家电收集、再商品化等有关的费用。

第四,政府优先购买。对发展循环经济有利的项目或产品,政府通过自己优先采购行为来予以鼓励,如有再生成分的产品在政府采购中就占据优先地位。美国几乎所有的州都制定了对使用再生材料的产品实行政府优先购买的相关政策或法规。

(五)引导绿色消费

倡导绿色消费政策来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是构建循环经济的重要环节。绿色消费的概念是广义的,它有三层含义:一是倡导消费未被污染或者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二是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垃圾的处置,不造成环境污染;三是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改变公众对环境损害的消费方式。在消费引导方面,各级政府应起表率作用,在政府采购中,确定购买循环经济产品的法定比例,推动政府绿色采购,从而影响企业和公众消费。还可以对消费者征收费用,促使他们参与物质的循环利用。日本规定,消费者废弃家电时必须承担废旧物资循环费。德国和美国部分州规定,所有家庭都要按月缴纳垃圾清运费。

(六)开展绿色教育

绿色教育政策包括:义务教育阶段、大学、在职人员在职培训、社区居民学习等都有循环经济知识普及;经常举办环境污染案例听证会,加大环境案件的社会影响;加强舆论宣传,强化环境意识。新闻媒体对绿色产品类的广告予以优惠,政府部门带头使用绿色产品,并定期公布环境质量状况等等。

(七)选择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国民经济核算方法,准确反映环境和资源的真实成本

对经济发展中的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环境效益进行量化,在进行国民经济核算时计人生产成本,使自然环境得到补偿,使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监督作用:建立监督机制,推动再生资源产业健康

(一)建立再利用公司,分类处理垃圾

如德国各地都有为企业提供垃圾再利用服务的公司,向企业提供相关技术咨询和垃圾回收处理等服务。一些国营公司有义务负责区内企业的垃圾回收和再利用处理。此外,德国的私营垃圾处理公司也发展迅速。以“DKL”垃圾处理公司为例,它回收企业生产中留下的次品、废旧包装、瓶子、金属零件等各种废料,将它们进行分离、碾碎或合成等处理,使这些废品得到再利用。它还为生产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帮助企业建立自己的垃圾处理系统。

再比如葡萄牙,政府在各大城市建立了分类垃圾回收站。这种垃圾回收站由3个大型和1个小型垃圾桶组成。绿色、黄色和蓝色的3个大桶分别盛玻璃制品、铝制品和硬纸,红色小桶则盛电池。这一举措对城市垃圾的回收和处理起到了较大推动作用。在分类回收的基础上,建立各种垃圾再利用公司,使垃圾回收利用产业规模化。

目前,葡萄牙已有电池、轮胎、建筑垃圾、废油、废旧汽车、电器回收再利用公司。

(二)设立监督机构,全程跟踪垃圾生产与销售

如德国,政府专门设立了监督企业废料回收和执行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机构。生产企业必须向监督机构证明其有足够的能力回收废旧产品,才会被允许进行生产和销售活动。对一些需要监督的垃圾处理,垃圾制造者、处理者以及有关监督机构要事先共同制定一个垃圾处理方案。监督机构承认这个处理方案后,会向垃圾制造者和处理者出具“垃圾清理执照”。在每次运输和处理垃圾时,会有“跟踪单”来跟踪垃圾流动的过程,以便于监督垃圾处理是否根据拟定的处理方案进行。

((第六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一、我国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出现的能源、资源和环境问题

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取得的成绩是不言而喻的,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经济总量上了大台阶,特别是人世以来,中国在世界贸易的排名由2001年的第六位提高到2004年的第三位,平均一年提高一位,这种速度和成果在世界外贸发展史上十分罕见,但是,在取得这种辉煌成绩的同时,我国的能源、资源与环境出现了大问题。

(一)能源短缺

1.目前世界能源发展的主要态势是限制中国能源消费。这里的能源主要指的是化石能源,特别是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它们是当今世界能源的三大支柱,是千百万年前埋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截至目前仍然是消费的主流能源,比例达到60%~70%,甚至更高。过去,世界能源的贸易,主要是在一些资源国和发达国家之间进行,能源消费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以及少数后发的工业化国家。2004年以后这个局面有了变化,亚太地区的能源消费超过了北美、欧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地区。而且,一部分发展中国家还有迅速增长的能源需求,这成为现阶段能源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有机构预测,今后几十年内,世界能源消费增长的2/3将来自于发展中国家。也就是说,如果保持现在的能源消费格局,对发达国家来说,他们虽然对能源安全有顾虑,但是总的能源平衡格局不会出现根本性的变化,因为它们现在的增长速度比较低。

但是,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就不一样了,因为这些国家经济增长的速度比较高,而目前的世界能源安全框架,可以说并没有为它们做好准备,并没有给我们想要多少就有多少的准备,不管你有多少人口,你在能源消费方面要受到限制了,这就是目前世界能源供求关系的主要态势。

2.中国人均能源拥有量非常少。中国的人均能源拥有量拿到世界范围来比较,是非常少的,人均能源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7,其中,煤炭、石油、天然气人均拥有量占世界平均水平的比重分别是60%、10%和5%。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短缺问题越来越突出。

3.能源高消耗。我国单位GDP所消耗的能源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2.4倍,与各个国家相对比,是日本的11.5倍、美国的5倍、德国的4.9倍、加拿大的3倍、印度的1.6倍。如果从现在的出口商品结构来分析,所消耗的能源还要高于这一比例。2004年中国出口的电解铝、硅铁分别达到了168万吨和93万吨,分别耗电252亿度和84亿度,其出口耗能合计消耗掉6个半小浪底的全年发电量。

(二)资源枯竭

1.人均资源拥有量少。中国的人均资源拥有量拿到世界范围来比较,没有一项达到世界人均资源量的平均值:水只有世界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的1/4;土地、草地只有1/3;矿产只有1/2;森林只有1/5。

温家宝总理曾说过,中国没有小问题,每个小问题乘以13亿人口就是一个大问题;中国资源不丰富,因为每项资源除以13亿人口之后都是小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