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风水占卜改命
12015300000019

第19章 改命篇(2)

迷信与不迷信,科学与伪科学是很难定义的。从我个人角度来说,我对于风水的态度反映了我对一切超自然领域的认知态度,凡是有道理的部分,凡是可以佐证的部分,我不会全盘否定,甚至会有选择地接纳,但是对于非理性的、纯属荒谬的部分我则会给予质疑和批驳。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没有什么事情是非黑即白的,作为作者,我写的个人感悟、个人思想,留给读者去思考判断,而不是强行让他们接受。

我去年很不顺,先是摔一跤骨折了,好了以后招投标又失利,做日元期货也因为日本海啸和地震而有很大损失。一个易经大师说我犯太岁,让我调整风水,收费3万元,包括他给我购买的水晶球、符咒什么的。他拿着一个罗盘上我家,告诉我家具如何摆放,床头柜必须有两个,床边不能对着镜子,卫生间不能对着客厅什么的,马桶不能打开,说是露财。让我家里东北方向摆放富贵竹和铜龙,房间里增添一个鱼缸。还说我家楼下一条街道是漏财的,不好,让我最好搬家。我都照着做了,原来房子租出去了,又租了一处房子,但是没有觉得有什么好转。今年反而家里老人过世,更糟糕,兄弟姐妹为了遗嘱的事打得不可开交,但是大师说是什么红白喜事,我看完全是瞎扯。

——北京某投资公司高管刘卫民

我听了一堂号称是风水博士的风水与企业管理的课程,说得天花乱坠。他说只要按照他的指点,任何公司都可以人丁兴旺、财源滚滚,而且事无巨细都要按照他的意思,连办公桌怎么放,电脑怎么放,剪刀不能放在桌子上,老板的桌子冲着什么方向,都有很多道道。照他这么说,我们简直没法干了,这也不是,那也不是。我不知道乔布斯的苹果公司有没有请风水师,也不知道比尔·盖茨有没有请过风水师,怎么人家公司都做得那么大,那么好。中国风水师这么多,也没有一家国际知名私营企业?甚至连三星、LG、现代这样的韩国品牌都没有。所以我觉得还是实力决定一切,信那些虚的没有用,我们公司居然花了好几千请风水师来讲课,你说这不是走火入魔吗?

——北京某IT公司部门主管陈晨

《了凡四训》

说起修行改命,很多人会想起《了凡四训》,有书,也有影视作品,民间广为流传。我周围很多居士朋友都看过《了凡四训》的书或者光盘,说的是明朝万历年间人袁了凡知命改命的故事。袁了凡虽然不是什么历史名人,没有什么太大的建树,但是他写给儿子的四篇家书却成为后人学习知命、修行、改命的经典作品。

袁了凡家住江南吴江,年少时家境清贫,偶遇一算命先生孔某。孔术士算定他第二年县考童生,得第十四名,府考得七十一名,提学考第九名,还算定他不能登科第,只可做三年小官,寿至五十三岁,八月十四日丑时终于正寝,且无子息。结果考试情况一一应验,丝毫不差。之后的二十年,孔术士所预测的完全应验,使得袁了凡对于命由天定深信不疑,人的主观作为无能为力。

一日,袁了凡在南京栖霞山中遇到云谷禅师。禅师看到他很是清静,顿觉奇怪,问道:“凡人无法成圣,多半是因为妄念纠缠不断,怎的阁下连坐三天,却不见起半点妄念?”袁了凡于是娓娓道来自己早年算命的遭遇,由于知命而放弃了诸多妄念,所以清静了许多。禅师恍然大悟,本以为他是圣贤,却原来也是一介凡夫。禅师说起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轮回,阐述了“命由我造,福自己求”的深刻道理。袁了凡听了深有感触,决定在佛菩萨面前自我忏悔,洗心革面,发誓做三千善事,每日记录,修行精进。结果不到两年,孔术士当初的预测就开始不灵验了。十年终于做了三千善事,命运发生了转机,福报接踵而至,孔术士当年算得也越发不准,这说明袁了凡通过修行而改变了命运,因为命数只能限制一般的凡夫,却限制不了有大善或大恶之举的人。一个做了三千善事的人,自然会得到老天爷的眷顾。

袁了凡醒悟了,于是又发愿行三千善事,以求子嗣,果然不到半年时间,年近半百的他却老来得子。袁了凡念佛精进,广行善事,最后74岁而终,儿子袁天启也中到进士。

我们现在读到的《了凡四训》是袁了凡69岁时写给儿子天启的四篇家书。书中肯定了宿命之说,但是面对宿命,不能消极对待,而要敢于修正自己言行,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

我对《了凡四训》总体上是给予肯定的,但是也有异议,正是这些异议我觉得才有必要在我这本书中澄清很多事实,把一些道理讲述得更为透彻明晰,更贴近现实。首先是以孔术士预测精准为开端而警醒世人,其说服力不够强,毕竟像孔术士那么精准的算命先生实属罕见,能够预测某人考第几名,丝毫不差。从我的调研经历来看,这还属于民间的传闻,没有史学界或官方考证,所以很多读者把《了凡四训》当做寓言来看待,削弱了它的现实参考意义。第二,袁了凡为做善事而做善事,未修心先行善,对于当代读者来说颇有些世俗的功利色彩。所以当我看到有的人下个月做手术,这个月赶紧去放生;有的人明天去招工面试,今天去庙里烧香拜佛捐钱,难免都让我想到袁了凡——为做善事而做善事,为了个人目的而行善,为利己方去利他,虽有功德,但很浅薄,思想高度不足。第三,袁了凡行善所求的回报难免有封建色彩,如求子嗣、求中举、求益寿,仍属以家族为利益核心的凡夫之求,对于整个社会缺少考虑。

还有,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言行,它可以是多种途径,不一定像袁了凡一样必须烧香拜佛诵经。无论你是佛教徒,还是基督徒,还是天主教徒、穆斯林,世界上宗教门类如此之多,或者说你什么宗教都不信,只要潜心修正自己,自我检省,扬善抑恶,其实都是在修行。温哥华的一个朋友、缪老师的父亲十多年前84岁去世,老人家虽然什么教徒都不是,但是一辈子做好事,儿女满堂,最后临终前数月居然修得了“预知时至”的超能力。所谓人生最大的福报就是“好死”,倘若走时无痛、安详,就是很大的福份,而如果能够像高僧大德一样临终前数月“预知时至”,那就是更大的福德了。

《了凡四训》我早在2008年就看过,既看过书,也看了一个光盘,好像是达式常主演的公益片。袁了凡很不容易,知命以后一辈子做好事,做几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我很有感触,也意识到除非有大善之举才能改变命运,否则没有意义。公交车上看到老人,给人让个座,然后就指望命运变好?这岂不是痴人说梦?况且多数人连这点好事都不愿意做,因为首先他们不信命,更不信因果,也不信上帝,他们就信自己,信这一生,所以一切都为自己。我就不信人不做好事就可以改命。只调调风水就可以改?袁了凡不也是十年做了三千善事命运才发生改变的吗?做举手之劳的好事还不够,要做大善事,而且要坚持做,才能有效果。

——北京某科研机构工程师李少桦

我相信宇宙中肯定有一种道德率,因为如果这世界没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那么人类也不会繁衍到今天?早就一片恶海了!这也就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文明的消失!你看看,有亚特兰蒂斯文明、古罗马文明、索多玛和蛾摩拉等等,不都是因为道德沦丧而遭到天谴吗?假如恶占主导,那么泰坦尼克号也不会大部分妇女儿童得救,而大部分船员选择留在船上和泰坦尼克号同归于尽!正是因为人们坚信善有善报的道理,人类才不断地发展、进步,世界才越来越美好。现在世界虽然物质丰富、科技发达,生活水平高很多,但是似乎不是那么太平,这都是因为道德和信仰的缺失。我坚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加拿大温哥华某网校创建人方杰迟

从自省和忏悔开始

袁了凡知命改命,先从自我忏悔开始,然后发誓做三千善事。欲做善事,先要忏悔,否则一边造业,一边行善,善恶抵消,功德无存。为何要忏悔?绝大多数人恐怕都觉得只有做了违法乱纪的错事或有不良念头才需要忏悔,这恰恰是我们最大的人格缺陷之一。我们看不到自己每时每刻不经意间都有可能造业,而在处理人际关系上我们很少会顾及别人的感受,我们的起心动念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别人的起心动念。我们很少想到别人如何看待我们,而总是想到自己的委屈。人的成功,85%要取决于人际关系,所谓“天时、地利、人和”,机遇、地缘关系和人际关系缺一不可。处理好人际关系实非易事。

有一天在北京的地铁月台上,一辆列车到站,众人开始拥挤。只见我身边一位抱着孩子的妇女,使出浑身的劲儿用胳膊肘左右捅人,发狂般地要挤进地铁车门。我纳闷,她一个抱着孩子的女人,本属于弱势群体,理应温文尔雅、尽展柔弱,而得到社会的照顾,但是为何她却面露狰狞,比别人挤得都要凶?这说明一个问题:我们本身都没有恶念,是他人的恶、外部的恶、社会的恶,诱发出了我们自己人性中的恶。倘若社会弱肉强食,老弱孤贫得不到关照,他们如果不去争抢资源,那只有被社会的食物链所淘汰。我常常想,我本善良,做到善良不难,难的是面对他人的恶、外部的恶和社会的恶,依然能保持善心,凡人做不到,所以是凡人,而圣人可以做到“不见世人过”。经常也有人跟我说起某某人“不错”。我回答说,切莫评价某人“不错”,“人之初,性本善”,我们每个人都不错。在你刚刚接触某人,了解不深的时候,他们可能都不错,都很客气、友好,甚至体贴入微,嘘寒问暖,雪中送炭也是常事。但是接触多了,距离拉近了,有了利益关系,你再看看这个人是否“不错”?

我看到过一个报道,一只母狼受伤,被一个人所救,悉心照顾,直到痊愈。母狼临走时依依不舍,在恩人的手臂上深情地舔了半天,方才离去。狼有攻击人的本性,但是也有知恩感恩的意识。动物攻击人往往是因为觉得人对它们构成了威胁,但是如果它们一旦感受到人的爱心,那丑恶的兽性便幻化成美好的爱心。万物皆有灵性,更何况万物之精华——人类?有句话:“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还有句话:“人心都是肉长的。”这说明只要我们与人为善,别人终归能够感受到的。有的人持有疑问,说白眼狼也不少,恩将仇报者也大有人在。我则认为别人之所以对你的善意不领情,多半是因为对你的姿态的错误的解读,而不是源于他的本我意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不能一报还一报,而是要检讨自己,反省自己,是否有不当的言行引起了别人的不快,甚至事与愿违的解读。

先说说身边的事例。几个朋友聊起各自的婚姻、家庭和朋友之间的关系,说起他人的不是,那可是义愤填膺、振振有词,但为何却不见任何人自我检讨?为何出现矛盾,永远都是自己正确,自己是冤枉的,而罪责都在别人那里?也许别人的确有不对之处,但是只要是双方的互动,很难说完全就是一方之错。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矛盾必然由双方共同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而导致。现实生活中就是这样,人与人之间难免有矛盾,走得越近的人,矛盾会越发凸显,相处淡淡如水之人,反而不易产生矛盾。中国人容易走得近,所以矛盾也多;西方人人际关系相对疏远,所以矛盾较少。

矛盾往往来源于对于得失的计较,来源于面子上的争强好胜,也来源于对于别人的猜忌和防范,归根结底是自我意识(ego)太强在作祟。我认为,矛盾产生的原因往往双方都有责任,即便他人责任更多一些,你自己也要反省自己的不是。我们无法改变他人,只能改变自己。我们都想让别人适应自己,却不知道要去多适应别人。

有一个朋友先后和20多个人闹翻,但是他自认为自己是无辜的,别人都是恩将仇报的小人。每和一个人闹翻,都听到他喋喋不休数落他人不是,而从不见他自我检讨。我认为,如果和一两个人闹翻,可能是他人的责任为主,但是如果和20个人闹翻,那么是不是要考虑一下自己的为人呢?

还有一个朋友开公司,屡屡被员工背叛。有的像走马灯一般拿了一个月薪水就人间蒸发,有的则把客户资料偷走,有的还把公司机密文件透露给竞争对手。这个朋友声泪俱下,懊悔万分,连连责骂那些叛徒,见利忘义,吃里扒外。但是有没有想到是否有自身的原因导致了这个局面?为何同样是老板,有的则拥有一大批忠心耿耿的员工,即便公司面临财政危机,宁可不要薪水也要死守阵地?

我自己前不久也遇到过一件事,让我又多了一个自我检省认错的机会。我平时注意到只要和别人说话赶上评价某第三者的机会,难免会犯口业,所以我特别注意尽量不评论他人,如果迫不得已,也十分注意要永远把赞美留给别人,不议论他人任何缺点。有时候你根本没有评价某人还会被别人莫须有杜撰出来,如果你议论了别人是非,那更会被迅速风传,甚至添枝加叶,编辑加工,也是常有之事。有一次我们一些佛友举办饺子聚会,庆祝所谓的观世音圣诞,但是会后便有人学给我说,有个居士说我“坏话”。我没有一点嗔恨之心,而是马上反省自己,如果自己做得完美,别人也不至于说我什么。我想到自己无意间曾说过,佛说:“凡食肉者,非我弟子也。”我想,这一句话会打击多少居士?毕竟茹素者是少数,嗜肉者是多数,大家包饺子,有肉有素,照顾所有人,也无可非议,但是倘若强调佛门门槛之高,则有离弃众生、贡高我慢之嫌。想明白了,以后修正,心里也就舒畅多了。虽然我现在也远非完美,但是我和从前的自己比较,能感到不小的进步。

我每天都自我检讨,这一天说错什么没有,做错什么没有,不断地提高自我修养,让我越来越对别人更容易宽容和理解。善于原谅别人的过失,也是对自己人格的一种锤炼。记仇和报复心只能增加自己体内的毒素,与人与己都没有好处。为人的秘诀是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对待别人要多体谅、宽容、尊重和适应,对待自己要严格要求、要勇于检讨。这世界就是这样,没有哪个人是尽善尽美的,也没有哪个人很容易就改变自己,所以我们只有自己先改变自己去适应别人,而不能指望别人先改变来适应自己。

我曾写文章剖析很多人与他人发生矛盾,总是指责别人不对,全是别人的错,自己则丝毫不做自省,其实很多人在婚姻上遇到的烦恼也是双方都需要负责任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自己总是看不到自己的缺陷,发生了问题总是将责任推给他人。无论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很愿意向我倾诉,一是因为我比较善于聆听;二是因为我比较善于剖析问题、推理问题,并给出意见和建议。在我接触的这些人中,随着我对问题了解的深入,我越来越发现问题产生不是某一方单方责任;每个人都要多多换位思维,多多自我检讨,才是处理问题的唯一正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