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风水占卜改命
12015300000014

第14章 知命篇(4)

有一次,北京一个居士杨莉莉的高薪工作没了,忙着面试找新工作,想通过预测术来看看何时能尘埃落定。一个预言大师的答案说需要一个月,她又找了某藏传佛教“活佛”,“活佛”也这么说。就在这时杨莉莉又给出一个人名——孔家奇,让看看这个人与她关系如何。我想,她在急着找工作四处面试,突然又给出一个人名,莫非是某公司老板,或者是面试经理,想预测看看面试结果如何。情理分析归分析,而看似非理性的预测术是不相信推理的。大师的预测结果看出孔家奇原来和杨莉莉有极深的前世今生的缘分,必定是恋情。但是转念一想,杨莉莉结婚17年,一向是贤妻良母,而且是修行精进的佛门居士,怎么会有婚外恋情呢?

在测试结果面前,杨莉莉终于承认这确实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异国情缘。21年前,她在海外留学,和孔家奇同班,因为年少纯真,羞涩腼腆,二人一直保持着朦胧的好感,双方并未表白,但二人意趣相投,互帮互助,感情真挚,缘分颇深,可谓“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只可惜孔家奇胆小懦弱,委婉含蓄,一直没有斗胆袒露衷肠。之后,杨莉莉回国和男友完婚。21年后的某天,杨莉莉与孔家奇意外重逢,孔家奇居然为了等她,至今未婚。二人燃出新的火花来,以至于杨莉莉意乱情迷、柔肠百转,短短一个月瘦了8公斤。但是孔家奇是个正人君子,得知杨莉莉已是有夫之妇,孩子也快成人了,从未跃雷池半步。这也导致杨莉莉不敢肯定孔家奇是否对她真有特殊的意思。

预测术可以看出孔家奇的确爱她很深。杨莉莉希望如此,但又不敢相信,她生怕孔也就是保持着一般性的男女友谊。但是她又补充说道,有一年孔来北京旅游,很想找到杨莉莉,但二人早已失去联系,孔于是对着北京的蓝天默默许愿:“虽然我和莉莉十几年杳无音信,但是我们现在面对的是同一个蓝天,让这蓝天再把我们带到一起吧!”我听了以后,不禁一笑,这爱意难道还不够明显吗?哪一个男人会轻易对一个女性朋友如此痴情?真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杨莉莉出于困惑,又去问了某藏传佛教“活佛”,是否要离婚去找孔家奇。“活佛”说:“你别再胡思乱想了,既然是居士,就不要离婚,和你老公老老实实过一辈子吧。”我则说,我不认为居士就不能离婚——如果婚姻已经让你百般煎熬的话。我强调:“我既不劝你离婚,也不劝你忍耐,我只能说,你的幸福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

事实上,预测术可以看出杨莉莉和孔家奇难以成婚,而且即使没有孔家奇出现,仍然和他现在的丈夫过不到头。她坦白,这17年的婚姻,基本上是她在忍让,别人家男人挣钱养家,而她家需要她挣钱养男人,每个月薪水要上交丈夫不说,在家里吃喝用度,都要看男人眼色,接个电话都没有自由,出外社交也要受丈夫干涉。久而久之,她得了肝病,去看中医,大夫说就是常年憋气忍出来的病。前不久,她工作丢了,丈夫马上急了,说道:“你失业了,没收入,这个家怎么办?你也不能天天闲在家里呀!别指望我会养你!”她听了十分寒心。而另一边的孔家奇却说:“工作没了是好事,正好可以休息休息,养精蓄锐。”她听了则感激涕零。

她没完没了到处找大师和“活佛”们问她是否能和孔家奇结婚,如果不能,她就不和她现任丈夫离婚;如果能,她就立即离婚。像这种情况,只能是无可奉告,因为成与不成,当事人知道了,都会给自己一个心理暗示,心理暗示很大程度上会左右命运的进程,可以是促进因缘,也可以耽误因缘,这种可能改变因果的预测,谁都不愿意承担责任。

有一次她在电话里跟我聊了将近两个小时,如果我不挂电话,她还迟迟不愿挂。最后她甚至失声痛哭起来。我说,你的命运由你自己把握,一切预测术都是仅供参考,别太当真,也不要人云亦云,到处征求人家的意见,最后你走错了路,人家概不负责。自己的路还是得自己走,靠谁都靠不住。

无独有偶,我认识的另一位女士找到一位大师想预测其婚姻状况。她面对着感情危机,希望挽回,但是大师测得:一、男方很早就有外遇,而且现在又有了新的外遇;二、男方不希望跟她挽回局面,对她甚至有怨恨的情绪。这位女士不是很相信,她认为二人感情很深,没有爱情至少还有亲情,男方不可能那么绝情。但是几天后,她在网上和我联络,声称命运的确蹊跷,无论她做何努力,男方已经彻底对她死心,连朋友都不愿意做了。

姻缘是因缘所决定,而生活中很多事情没有不是因缘和合而生。她们的痛苦,都来自于欲望,来自于因缘不能和合,或不能按照她们的意愿和合。因缘的事实在难以勉强。想改变命运,只有一条路——精神领域自我完善,淡化了欲望,也就淡化了痛苦。很多人问我,为何很少看见我痛苦,我回答那是因为灵修使得我清心寡欲、心态平和,痛苦也就少了。当然也不能说一点烦恼都没有,有烦恼的时候都是有欲求的时候,当我马上反省过来,于是又及时调整了心态。俗话说,“财不进急门。”其实任何你急求的目标都不会马上到来。急,会散发出一种消极的、排斥的信号,反而会吓退因缘中本来可以属于你的人或物。

积极看待宿命论

和一个美国女学者以及国内的学佛爱好者探讨了宿命论。这两个人的观点和思维是一样的,都认为人的命是先天注定的,但是也有人为的因素可以掌控命运。二人都举例说,如果某人命中注定会功成名就,但是倘若此人不努力,结果就完全不一样。还有几个人则持相反的意见,他们认为命完全是先天注定,人丝毫改变不了,必须听天由命。这是宿命论中两大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我则持有另一种观点,不完全相同于这两派观点中的任何一派。我认为,人的主观努力也是命中注定的,它改变不了命运,因为主观努力也是宿命中的一部分,但是,只有改变人心,从而有大善大恶之举,才会改变命运。

命靠人的主观努力是无法改变的,正如净空法师所引述“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一个人命中注定会功成名就,那么他会偏偏就荒废年华、自甘堕落而得到截然相反的结果吗?其实他付出艰辛的努力也是命中注定的。换句话说,命中注定一个人成功,成功也不会凭空而降,必定命中也有成功的因,没有无果的因,而这个因必定也包含有个人的努力。无论是秦始皇还是武则天,拿破仑还是华盛顿,爱因斯坦还是牛顿,哪里有一个不经过努力就走向成功的呢?这些伟人的成功既是努力换来,也是命中注定,而他们的努力也是命中注定,不是命外的附加。

有的宿命论者认为,一个人命中注定病会好,所以如果他不去看医生治病,病也会好。反驳者认为,一个人命中注定病会好,所以他如果不去看医生治病,他的病就不会好。但是我认为,一个人如果命中注定病会好,那么他不看医生自己把病养好是命中注定的;而去看医生治病从而把病治好了,也是命中注定的,这不是偶然的选择,而是必然的结果。因此,主观努力改变不了命运,必须要改变内心,其中一个途径就是学佛和修行。我们的命运,来自于历劫的业力,而业力深重,修一辈子佛也未必可以消干净的,消业的同时还在不停地造业——走路还可能会踩死蚂蚁呢,所以必须要有大善之举。修佛不能直接改变命运,而是通过改变心态,才会让人觉得命运有所变化,命运也的确会发生质的变化,但是归根结底还是心态的变化造就的。修佛也许能为命运的改造做加减乘除,但是无法扭转大自然的必然的规律。

古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多爱学易。从秦始皇到康熙乾隆,无不推崇《易经》;文人墨客中很多人酷爱《易经》,甚至有的颇有造诣。有意思的是,学佛者大都爱易,学易者也大都尚佛。易研究天人合一的自然规律,而佛学破解了规律演变的因果奥秘。与佛教有渊源的印度教,更是让人领悟因果与宿命的真谛。学佛学易精深之人,最后都接受了宿命论的思想。文天祥那句话就很有宿命色彩:“命者,令也。天下之至于不得不然,若天实使我为之,此之为令,乃自然之命也。”接受宿命论并非是消极厌世的,实际上,对于宿命论理解上的最高层次应当是积极的,宿命论不等同于消极。我个人认为,无论学佛还是学易,本质上最终让人接受的是宿命论,但是不是消极的宿命论,而是知命以后如何积极应对宿命,改造宿命。

首先,在现代社会,尤其是西方社会,宿命论被认为是消极厌世,反社会潮流的,与西方人崇尚的个人奋斗和社会发展的理念背道而驰。也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接受宿命论的国家,往往都是落后的贫困国家,那里人们甘心情愿接受自己贫困的现实,而不思改变。比如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缅甸、柬埔寨等佛教起源国或以佛教为国教、信众较多的国家,百姓一贫如洗,生活艰难,但是却心地坦荡,并不为此痛苦。我去过埃及,信仰真主的人也认为此生的富贵穷通,一切都是真主所赐,所以也没有太多贪心或中国式的仇富心理。在埃及绝大部分地方,仍然保留着一千多年前的模样,似乎丝毫没有沾染过现代化、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影响。人们也活得有滋有味,穷也穷得开心。富国穷国,看似上帝有偏爱,命运不公平,其缘由在于众生皆有共业。每一生生在谁家,生在何国,都由因果决定。前面说过,人一生的轨迹都是因果决定的,而人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来改造命运,也是因果注定的。简而言之,结局是注定的,过程也是注定的。有天资之人,如果受过命运的困惑或者打击,很容易被佛家思想和《易经》的理念所吸引,最终也会自然而然接受宿命论的思想。明白了宿命论的真谛,就知道全面理解的宿命论思想精髓并非消极厌世,逆来顺受,或者守株待兔,而是对万事抱有平和的顺其自然的态度,该做什么做什么,该迈过哪个槛就去迈过。比如说,生了病,觉得自己该看病就去看病,即便你知道你命中注定能好;如果你认为病不严重,觉得既然是药三分毒,不妨靠自身抵抗力让病痊愈,那就自己抵抗一下。这样一来,反而会让人破除迷信,既破除宗教迷信,又破除科学迷信;既破除物质主义、利己主义、金钱至上的迷信,更破除玄之又玄的算命、风水和各种号称能起到改运、加持的法事的迷信,从而相信自我。因此,从这个意义来说,接受宿命论是积极向上的,它让人的心态更健康、更平和、更和大自然的规律保持一致,真正做到天人合一。

其次,接受了宿命论,才知道改命的重要性,才知道改命需要有忏悔、检省、修正和大善之举,这对于劝人向善有着积极的作用。而不接受宿命论的人,等于是无视因果定律,总相信主观所为能够决定一切,才会导致有的人为所欲为,有的人为富不仁,有的人唯利是图,有的人痴心妄想,当人目空一切的时候必然会走向疯狂。有句俗话说:“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疯狂的结局必然是灭亡,法西斯和一切政治狂人,最终的结局都是自取灭亡。

东西各种预测术殊途同归,虽然有各自神秘莫测的一面,也有迷信与伪科学之嫌,更会让有的人对算命产生情感上的依赖,但是它们时常展示的神奇的准确性也有正面的作用,那就是激发了灵性的回归。它的有益的一面是让那些纯物质主义、利己主义和纯理性主义的人们看到了灵性世界的一鳞半爪,而这一点在重建人们道德修养上扮演很重要的角色——简而言之,倘若人们确信因果定律,相信“举头三尺有神明”,那么他们在道德操守上势必要比他人有更多自律,在扬善抑恶上有更多的人为约束。有人也许会反驳说,他什么都不信,只信现世主义、利己主义、理性主义、科学实证主义,但是他一样是善良正直的。是的,但是这种善良同凶恶一样是人与生俱来的。善良不同于慈悲,在外部的善因带动下,人可以显现出善性,而外部的恶因则诱发出人的恶性来。所以只要我们都是凡人,没有人比别人更加善良,每个人都是有罪的——谁敢说他的罪比别人少呢?有很多人对我的评价是:“你这个人很不错,很善良。”我听了只是感到好笑,因为离开了高尚的信仰,我们每个人的善与恶都在同一水平线上,善与恶不应当是对于人的普世道德的评价。

“新纪元”运动的复兴代表着人们重新认识这个世界,认识生命的奥秘和宇宙中的道德律,认识我们每个人归宿与道德律的关系。它让我验证了《圣经》和佛经中很多描述,不仅没有让我步入误区,反而让我更坚定了人生的信念,那就是我们绝对不是为了自己个人的福祉而活着,我们活着是为了爱人如己,为了离苦得乐,为了身后的完美归宿。

准与不准,不可执著

在灵性方面有所追求的人一般来说不少人都有兴趣研究和探讨数术和所有超自然的话题,比如说,学佛者多爱易,学易者多尚佛;我接触的很多学佛者都会乐此不疲地谈论《易经》和江湖数术,而我遇到的易经大师则都佩戴佛珠,家中供有佛像。我在温哥华认识一个资深禅师,只见他书橱里满是《易经》之类的书籍,另外两个女居士则热衷于学习紫微斗数,还报了一个班,其中一个还自学批八字。

有人从八字来分析这个现象,说这些人命盘里都有华盖,他们的命盘注定了他们会倾向于佛道、神秘文化之类的东西。我认为这个现象恰好说明了知命与改命的必然逻辑联系:学易让人知命,修佛促人改命。的确,那些常常思考人生的人,是走在凡人之上的人,因为他们几乎告别了吃喝玩乐等最基础的本能和最低级的趣味,他们的思想活动已经上升到一个哲学层面和精神领域。他们都会对《易经》、佛道和一些江湖数术产生兴趣,即使没有系统地学习,也至少喜欢了解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