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令的中学同学贝志诚(北大力学系92级本科生)与同宿舍蔡全清商议,决心向Internet求救。蔡全清等迅速找人拟好一篇网络新闻及公开信。4月10日晚他们从北大力学系联入Internet,在Internet的新闻网Usenet和Bitnet的邮件讨论组中发出求援信,Usenet是Internet上著名的论坛,Bitnet是Internet的子网。电子邮件发出三小时后便收到世界各地的热情回函。4个小时后求救信已传遍美国,两周后已传遍世界。在随后的十多天里,共收到1000多封E-mail(到5月中旬累计共收到3000余封)。国外许多著名医学专家根据描述的症状,认为可能是罕见的铊(81号重金属元素)中毒。经北京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陈振阳教授认真检验,确诊为铊中毒。
海外学子收到来自祖国的求救信后,也纷纷以电子方式作出反应。他们马上又向自己所了解的个人以及权威机构转发北京发出的呼救。经数据库统计分析,发现30%的回函认为可能是铊中毒。
朱令有幸处于信息时代,朱令有幸拥有一些了解Internet的朋友。Internet救了朱令。这真可谓妙网回春!
远程医疗全球通正如前面两则案例所表明的,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吃五谷杂粮,天有冷热寒暖,生病的事人皆有之。生命最为珍贵,如何防止疾病,攻克疑难杂症是当今人类最关心的问题。Internet以惊人的速度渗透到现代医学领域的各个方面,促进了医学学术交流,加速了医学研究的发展,加强了医生与病人的联系,其中远程医疗倍受关注。
远程医疗是在远程诊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远程医疗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首先出现在美国。它指通过电信和信息处理技术提供信息储存和处理手段以及传送声音、数据、文件、图片甚至活动图像和彩色图像的医疗。远程医疗包括远程会诊和远程辅助治疗。美国很多州很早就开发了远程医疗项目,美国联邦政府对于研究远程医疗在医疗保健业中的重要作用有着浓厚的兴趣。网络化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建立一个基于计算机网络通信和处理的开放性的远程医疗系统成为可能。一个开放性的远程医疗系统应包括:远程诊断、专家会诊、信息服务、在线检查和远程学习等几个主要部分,它需要以计算机和网络通信为基础,从而实现针对医学资料,包括数据、文本、图片和声像资料的多媒体特性和远距离会诊视频与音频信息的传输、存储、查询比较以及显示。
远程医疗是对传统医疗的超越。远程医疗可远距离地提供医疗技术服务。它能够克服地区医学发展不平衡问题。边远地区的专科医生少,医疗水平较低,对疑难病例的诊断有困难,通过远程医疗网络可以求得大医院专家的远程会诊。美国边远地区的乡村医生在手术时,就可通过远程会诊,使远隔千里的大医院专家现场指导手术进程。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健康科学中心在网上开发了心律失常远程诊断系统,此系统可将心电图传送到网络上,心脏病专家可进行实时性的咨询。
目前,作为网络发源地的美国,在远程医疗方面领先一步。1994年9月美国克林顿总统和国会议员观看了全国保健试验示范系统的成功演示。这个系统是用来向医生提供数字化的医学记录和实时会诊能力。当时系统模拟一个在南加州发生车祸的病人,送入洛杉矶的医院,医院调用病人在东海岸巴尔的摩市的病历档案,并与东海岸的病人的保健医生和在另一个地点的第三方专家进行会诊和咨询。
远程医疗与虚拟医院相联系。美国依阿华大学创立了虚拟医院。网络上的这个虚拟医院采用Internet技术,把整个医院各个科室以多媒体知识库系统的方式尽可能逼真地在网络上再现。它的出现给医生、患者及所有从事卫生保健事业的人员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目前,许多医院开始效仿依阿华大学的这种做法。网络虚拟医院的出现,使每个人都有机会享受最好的医院、最好的科室和资深医生提供的医疗服务。
虚拟医院服务的延伸成了远程医疗。医院医疗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照相机和摄像机等设施把大的医疗中心和医生诊室乃至病人的家庭联系起来,从而缩小甚至消除了地域环境限制造成的医疗质量上的差别。自1990年以来,美国这种远程医疗网络迅速增加,通过远程医疗系统,专家远在千里之外就可以作出与临床检查同样的诊断,而这一切仅需几秒钟。对于急救和疑难病的诊断以及医疗水平不够发达的边远地区的医疗,网络远程医疗的优点是无可比拟的。比如,美国堪萨斯州的莱瑟珊小镇只有448人,这样小镇几乎不可能留住一名肿瘤专家或精神病专家,但通过远程医疗系统与外地专家联网会诊,这些问题便得到了解决。又如,英国的一家医院通过超声诊断一例20周胎儿右肺畸形,确诊病变占胸腔的80%.使用引流等常规疗法均无效果,且在英国国内无条件做胎儿手术,但得知在美国旧金山一家医院胎儿手术的成功率达62%.于是通过Internet将患者的超声波图传至旧金山,那里的外科及放射科专家经过会诊后,认为手术可行。Internet使病人免去了越洋诊断的艰辛。
美国佐治亚州的教育医疗系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的远程医疗网络。佐治亚州经营一个通信网,这个网可以进行有线、无线和卫星通信,同时也能进行远程医疗。它利用光纤按照从中心向外辐射的方式,将大量的点和二级、三级医护中心联系起来。由于医学发展趋于专门化,技术化,医疗保健人员和设备基本上集中在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的医护人员和医疗机构只能凭借其有限的资源,或者不得不安排病人到城市地区接受专门治疗。佐治亚州远程医疗系统已经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不可缺少的措施。病人不必远离家乡,只要通过双向交互式声像通道,就可接受专门治疗。它提供全方位的专家级医疗服务。病人数据库可以存储和检索病人病历中的心、肺音,以及检查所获图像和其它信息。远程医疗中心与农村医院、医疗中心、医生诊室、公立医院、流动保健机构均有联系。
日本东京大学医院计算机中心开发出一种新的远程医疗系统。此系统能在日本的普通电话线上传送图像,能在一种磁盘储存系统上储存图像。这套系统已成功地在日本青森县使用,建立了青森市医疗中心与该县的边远地区医院之间的远程医疗。
远程医疗的可靠性已得到证实。一项初步研究表明,远程医疗皮肤会诊的可靠性程度相当高,在22个病例中,远程医疗诊断与直接检查诊断结果得到100%一致。其它研究也证实了远程医疗在众多医科上诊断的可靠性。远程会诊备有录像带记录,可供见习医生、咨询人员及其它人随意审视全过程。这也在法律方面提供了保证,使缺少文件记录的问题得以解决。
当然,虚拟世界如同现实世界一样,也是鱼目混珠。一些庸医混迹网上。德国海德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告诫患者,通过互联网看病要当心。他们在调查中发现,网上医生中混有没有受过训练的江湖郎中,其诊断有时会给病人带来生命危险。研究人员以一位虚拟病人的口吻向17名网上医生的网址发去了电子邮件。这些网址都设在美国,其中七个对病人收费。虚拟的这名病人55岁,刚接受完肾移植手术不久,生活在乡村。在电子邮件中,病人称自己胸部皮肤上生自己是否应该马上去医院看看。这些网上医生收到的病情描述一模一样。17名网上医生中有10人回了信,其中三人称皮肤病非自己专长而不愿提出治疗方案,五人正确诊断出病人患的是带状疱疹,应该立即去医院接受药物治疗,但其他两位网上医生诊断完全错误。其中一位为病人开出的治疗方案是设法每天排便两次。另一网上医生推荐服用维生素C,同时要求收门诊费25美元。研究人员指出,这两名庸医使人对通过互联网就医的可靠性感到担忧,类似的诊断会耽误病情而危及病人生命。研究人员认为,由于目前无法对网上医生的资格进行认定,因此应该成立一个国际性的独立机构,专门对网上医生进行资格评估并为他们颁发相应的营业执照。因此,远程医疗在给人们带来福音的同时,仍需要继续完善以更好满足人们的需要。
网上进行的特殊医疗除一般的治疗,网络上还出现了心理咨询。1997年哈尔滨的曲伟杰心理学校上网。据称这是国内第一个网上心理学校,开国内网上心理咨询业的先河。网上心理学校,缩短了千山万水的距离,让孤独无助的心可以得到来自五湖四海的帮助。比如,曾在黑龙江大学学习汉语的日本留学生山田君,曾深受口吃的困扰,虽然他也多次想到心理学校去进行治疗,但他却一直没有勇气迈进心理学校的大门。回国以后,山田君仍在犹豫是否到心理学校去寻求帮助。就在这时,他在网上看到了曲伟杰心理学校,于是通过网络救援,终于解除了苦恼。网络心理学校符合心理咨询的保密原则。一般说来,心理不健康的人们渴望解脱,渴望发泄。实际生活中的心理咨询学校,没有足够的空间为人们提供这样的尽情发泄的场所。人们在复杂的现实环境之中很难真正地无所顾忌地发泄。网上则不同,人们则尽情发泄,不必担心受到伤害或伤害到他人。
由中美史克公司在北京建立赛乐特心理网站,设有心理健康之窗、医生与病人谈心等栏目。
人们可以在网上为自己做心理测试与分析,数据库会自动打分,以测试人的心理是否健康。
如果网民有了心理问题或是精神障碍,除了可以获得网上现有的信息和建议外,还可以发送电子邮件,心理专家将在4周内对收到的电子邮件给予回复。另外,这一网站还为医疗专业人士提供了最新的专业医学信息以及有关抑郁、焦虑症的防治知识等。
每年的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面对严峻的预防艾滋病的形势,各国政府、医疗卫生组织、民间团体纷纷在国际互联网上建立了专门的网站,介绍艾滋病的预防和医疗知识,指导健康人群正确的性行为方式和倡导良好的社会道德意识,同时也为患者建立了网上安慰家庭、虚拟社区服务,鼓励病患者建立起生活信心,消除正常人对患者的恐惧与敌视。北京电报局和北京慧思德科技有限公司于1998年在国际互联网上试开通了中国首家全面介绍艾滋病的相关知识、预防、治疗、服务和关怀机构的网站--中国艾滋病防治专题网,旨在通过互联网这一先进的传播平台,为国内外的医疗卫生、慈善团体和广大群众间架起关于性卫生知识、艾滋病的预防治疗、科研捐助与服务的桥梁。
由于Internet上的各类信息繁多,难以寻求到某一专科领域的信息。于是,有关临床疾病的专门网络应运而生,从而为人们进行信息咨询交流,提高网上医疗的正确率提供了条件。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癌症中心建立的女性肿瘤信息网络,其有两个目的:一是为肿瘤专家和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原始信息;二是提供方便的有关肿瘤信息的Internet访问途径。此系统为多媒体形式,有文本、图像、图片、声音等。信息来源有三方面:本中心研究者的论文、其他研究机构提供的论文、其他来源的内容多样的文章。女性肿瘤信息网络从1994年3月开通,头18个月内接受了405万次查询访问。这表明通过Internet对癌症信息查询的公众需求很大,尤其是肿瘤病专家和患者有更大的需求。
网络方便了医学情报资料检索。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医生们要从浩瀚的期刊杂志中查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的确是件不易之事。Internet为我们带来了极大方便。在Internet上可以很容易地与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的服务器相连,可查阅40个以上的数据库,共有2千万条记录。这些数据库典型包括:①生物医学数据库,也是目前全球最大、最实用、最著名的数据库。它有800万条以上的记录,并且每月将增加3万条以上的记录,它还包含近两年各类生物医学杂志的文件目录索引,大部分目录都有一段英文摘要。此项查阅需付一定的费用。②关于艾滋病临床治疗的数据库。③全文查询的数据库,包含有临床实践指南、临床治疗手册、临床医生手册等。④关于健康和生物医学的期刊、研究刊物、电子公告板和其它数据库等。⑤其它各类数据库,如癌症治疗、药物毒性测试等等。
通过网络,可查阅到最新的信息及研究成果。国立新加坡大学在1993年就建立了服务器,是亚洲最早利用Internet传送医学信息数据库的医学院校之一,现已成为Internet上一个全球性的健康信息中心。这个中心可以传送的医学信息数据库有:癌症网络数据库、药品信息数据库、英国毒品信息数据库、新加坡健康和人口统计数据库、新加坡生物技术数据库等。
网络上的虚拟医学图书馆。在Internet上有很多虚拟医学图书馆,图书馆内可查阅世界各地的馆藏图书目录、书籍、期刊、音像制品和相关的文献资料。哈佛大学WWW服务器上的虚拟医学图书馆,将全球Internet上的相关机构提供的医学信息资料有机地组合起来,构成一个馆中馆的特大型医学图书馆。
网络提供医学通讯服务与专题讨论。Internet中的电子邮件服务,以其快捷和易于国际交流的特点,已成为医学界专家学者学术交流的常用工具。除了电子邮件的形式以外,Internet上还提供了更方便的交流形式:如电子公告牌、在线会议等。有关生物医学方面的讨论组在Internet上已多达上千个,内容涉及分子生物学、药学、放射学、生物信息学、公共卫生学、流行病学及临床医学等各个方面。一些医学的热点问题常常很快反映到Internet的专题讨论组上,如当埃博拉病毒在扎伊尔爆发流行时,世界卫生组织的服务器马上建立了一个埃博拉专题讨论组,全世界的用户都可以得到病情流行的最新情况和专家们的意见,也可发表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