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难发现,影片与“柏拉图洞穴”的说法几乎不谋而合,傻根被设计成在山村里长大的孩子,他的家乡被描述成路不拾遗的世外桃源,路上遇到牛粪,只要在它周围画个圈,过几天再来找的时候,会发现牛粪依然在原地,因为画圈就意味着这块牛粪是有主的。随后,他又在青藏高原务工,一个人看着工地,会有狼陪着他,他给狼起名,临别时和狼告别,他将自己牢牢锁在他的自在世界中,拒绝相信真实世界。甚至于当王薄说王丽是贼时,傻根气鼓鼓地说:“大姐要是贼,我把眼睛挖出来。”眼睛的隐喻,说明他一直面对自己的影像,对外界世界是盲目的,看不清楚也不愿意看清楚的。他的生活从家乡到青藏,再回到家乡,此二者位置不同,名称不同,然而其性质一样,是傻根住着的,不愿意走出来的“柏拉图洞穴”,王薄对傻根拥有的这种想法,是嗤之以鼻的,并不止一次地高诉王丽“应该让他看清楚”。因为傻根的自在世界在面对现实生活的他者时,显得如此倔强,却又不堪一击。如果没有王丽和王薄的保护,他的梦会很快破碎,他也会被外界的阳光刺激地痛苦。然而,恰恰是想要将他带离洞穴的人,用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将他送回到自在世界中。当导演安排王丽把孩子送回到青藏高原的寺庙时,也是将孩子、王丽、观众和他自己,又一次送回到每个人心中都永远走不出的柏拉图洞穴。当我们一方面认为这个洞穴是落后的,是未受过教育的,是古老而脆弱的,另一方面却需要用这样的洞穴去安抚现实生活的焦虑时,“天下无贼”便也只是洞中的一个投影,只有从未曾走出洞穴的傻根们才会完全信赖其实在性,而我们这些走出洞穴的观众和导演,看着虚拟的投影,假装自己是相信的。这样的“回归”,用虚假的精神层面的美好掩饰了现实层面的无奈,恰恰折射出导演对人性的反思。
(第五节无极之外复无极
中文片名:无极
英文片名:Thepromise
国家/地区:中国
类型:武侠、动作、爱情、史诗
导演:陈凯歌
编剧:陈凯歌、张炭
制片人:陈红、韩三平
片长:116分钟
上映时间:2005年12月15日
对很多电影来说,中文片名与英文片名是一对相辅相成的共生体,其意义是互补的,如《甲方乙方》的英文名为“TheDreamFactory(梦工厂)”,虽然直白,却能够将故事大意直截了当地表现出来;而《天下无双》的英译名为“ChineseOdyssey(中国奥德赛)”,也体现了主人公阿龙漂泊长旅后的爱情回归;其它种种,就不再赘言。然而,《无极》的英文片名却不足以囊括整个电影的内涵:“promise”意指承诺、允诺,电影中也确实有许多承诺:满神对倾城的、昆仑对倾城的;也正是这些承诺推动了故事的发展,看起来似乎迎合了影片的主题。待回到中文片名上,又不难发现,在中国文化的语境中,“无极”实在是个玄而又玄的词语,甚至于它自己就足以构成一个世界。《周易》中有:“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夷,两夷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之说,可见,“无极”是一切事物之源,因此,承诺不过是“无极”中极为渺小的一部分,而这便引起了观众以及论者对《无极》的各种猜想:其主题到底是什么?是承诺?还是命运?是权力?亦或爱情?各执其词、众说纷纭,却未尝有定论。不过,一部作品的含义,往往取决于读者对它的理解,人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对电影的理解也同样如此,观众的理解可能符合,也可能不符合导演原有的意图,尤其是所谓魔幻主义作品的主题,常常是莫衷一是,《无极》也正是如此:无极之外,复无极也。
主题往往是决定影片审美价值的重要因素,战争、爱情、亲情各种主题在影片中所占份额的多寡也决定了整部电影的走向、风格、思想。然而在《无极》中,战争和爱情却成为载体,其欲表现的主题却是多样化的:命运、种族、时间、自由、速度,而这些主题又都是不可名状的形而上的概念,当一部116分钟的电影,将这些独立的大概念都包囊进去的时候,必定牺牲了整个故事的合理性和完整性,呈现出一种混沌的状态,这就使得很多观众觉得一头雾水,各种情节的串联显得跳跃而没有逻辑,因此,《无极》虽然大量使用特技特效,宣传和演员阵容也按照好莱坞“大片”模式进行,吸引了张柏芝、谢霆锋、张东健、真田广之、刘烨等巨星加盟,整部影片投资达到3.4亿元人民币之巨。然而,据2005-2006年贺岁档影片消费调查的数据显示,《无极》的观众满意度仅为20.68%,居同档期所有影片最后一位,不满意因素分为:情节35.08%、演员7.44%、导演6.48%、视听4.78%。可见,为了突出主题而忽略故事情节,对电影而言是一个十分致命的症结。当然,在对《无极》进行适度质疑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这种碎片化的主题杂糅,恰恰打破了国产电影单一主题元素的固化思维模式,使得整个电影展现出西方式思辨与东方文化间的融合,如满神,作为影片中全知全能的神,她凌驾于一切之上,让倾城、光明、昆仑挑选自己的命运,是对是错,却并不告诉他们谜底。正是她的预言,使得每个人在与他人进行生死决斗的同时,还与自己的命运抗争,如满神对光明“弑君”的预言,使得光明为了反抗宿命,做出了借昆仑之手救主的举措,却偏偏应验了宿命,穿着鲜花盔甲的昆仑,杀了王。一如有名的俄狄浦斯王,尽其一生与预言抗争,却难逃命运的无奈。然而,满神也不过是“无极”的传达者,是“无极”发出的声音,因此,她的形象并不是单一的,在小倾城面前,她是圣洁的、清高飘逸的,而在光明面前,却变成芭蕉林中掩不住的性感和妖媚,带着微微的色情,连预言都显得轻佻,而这,恰恰又是光明所渴求的女性形象。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无极”又是每个人的“心魔”,是每个人的欲望。当倾城的命运被设定为“她可以得到天下最好吃的东西,最美的衣服,最强的男人的宠幸,天下的一切都是她的,但是她永远也得不到别人真心的爱,就算得到了也会马上失去”时,我们可以看到,所有倾城能够得到的东西,都是她期望得到的东西,得到又意味着失去,预言最终成为她的“心魔”,她渴望爱情,却又不敢去爱,尤其是当无欢兵临城下时,皇帝欲将倾城拱手相让(为生命抛弃爱情)、当光明将军被部下邀请回去主持朝政的时候,他也不顾倾城的极力反对,抛下倾城扬长而去(为权势抛弃爱情),种种抛弃,使得倾城更加相信、畏惧预言,也正是因为她的畏惧,又进一步推动她走进自己的命运。这种“因果轮回”,恰恰是东方思维对于“命运”的一种阐释,因此,满神可以说是东西方语境对于命运不同解答方式的集合。
满神如此,其它主题亦如是。
对于时空的诠释,很多导演都用不同的方式来解读自己心中的时空观念,如果说西方电影中的“时空”展现出一种思辨,如《异次元杀阵》、《时间旅行者的妻子》,那么,东方的电影则展现出一种理想的爱情观念,如《触不到的恋人》。可见东西方对时空的想象,有理性、感性之分,西方从理论上对时空进行了探讨,认为过去是无法进行改变的。而东方对时空的幻想则集中在对人生的倔强守望下,尤其是古代哲人面对滔滔逝去的流水,感叹时光也同样如此,逝去即永恒,为了弥补这种遗憾,东方导演便习惯于在电影中置入理想化的爱情,其方式便是“时空穿梭”。在《触不到的恋人》中,信箱成为过去、现在交流的媒介,连接了一段美好的爱情;而在《大话西游》中,导演更是创造了“时空穿梭”这样的法宝,使主人公返回过去,借修改过去的事件,来改变现在和未来,使它们朝着自己的愿望和理想的方向发展、前进。这种天真的想法,恰恰是东方神话中独特的力量,而《无极》中,这种力量则演变为雪国人的速度,尤其是当昆仑飞奔在战场上,在蛮牛阵中顺利逃生;当昆仑背着光明,追回倾城;当昆仑穿越时空,看到幼时的画面;当昆仑抱着倾城,期盼为她改变命运时;所有这一切改变,都源自昆仑神话一般的速度。这种中国传统神话特有的思维,使得电影呈现出玄奇和浪漫,更是从整体上模糊地映现了中国古代社会万物相通、大化流行的有机整体意识。正是这种意识,将速度这种概念化的流动体,设定为神话的外显动因,也成为整个影片的推动力。尤其是作为速度诞生的母体,“雪国”这种幻想般的国度,是所有人想象中精神的自由世界,然而,奔跑的速度可以穿越时空,使时间倒转,拥有这样神奇力量的雪国人,却被几根松松垮垮的草绳捆住,最终在北公爵无欢的手中覆灭,仅留下鬼狼和昆仑,却还是别人的奴隶:昆仑只会跪拜不会站立,甚至于失去了主人就不知道自己该如何生活;鬼狼因少年时代的懦弱、恐惧,成为了无欢的一把刀,一件工具,穿着束缚他生命和自由的衣服,长期生活在非人境遇之中。而这种对比,又恰恰引发了对于“自由”的思辨。
昆仑在《无极》首次出现的时候,还只是个无法直立行走的奴隶,他以及其他奴隶没有站立的权利,只能以蹲爬的方式活动,这种屈辱,是与自由相反的,是权力对于生命和尊严的压制,而当他初次站立起来,到最后的直立,都是在战争中,在被蛮牛追赶的过程中进行的,这种跑不过是一种生命的本能。当鬼狼教昆仑学习真正的奔跑时,告诉他:“你这不是跑,而是逃,要学会跑,必须要有内心的渴望”。当回过雪国,目睹族灭的惨状后,昆仑终于明白,作为雪国人的自由和奔跑的力量。他不再盲从于主人的命令,转而听从自己内心的呼唤,是思想的自由。他甚至告诉光明:“真正的速度你是看不见的,就像风起云涌、日落生息,就像你不知道树叶什么时候变黄,不知道你的孩子什么时候长出第一颗牙,不知道你会在什么时候爱上一个人。”这时候,奔跑已经不再是逃,而是对时空的领悟,是精神的自由。直到影片末,昆仑穿上了象征叛徒的黑衣,抱着倾城说:“倾城,我要带你回去,我要让你知道,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就像时光有时倒转春天雪花飘飘,生命可以重头来。”这时候,昆仑已经从命运中脱离出来,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自由,甚至已经置换了满神的位置,成为新的无极的代言者。可见,神话般的速度在《无极》中并不是一种现象,而是现象之间的关系,是实现各主题之间联系的力量。正是因为速度,所以雪国被族灭;也正是因为速度,作为雪国人的昆仑再一次获得自由和改变命运的力量;这种对速度的神化,不仅是东方般的理想化的幻想,也是导演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西式思辨。
对现代人而言,距离的概念已经被逐步缩小,与之而来的,却是邻近性的直接交往让位于远距离的相互交往。当近处的同事、邻居变成了陌生人,传统的距离让位于界面:手机、键盘、显示器、数据,因此网络上的陌生人却越发亲密无间隙,这种全世界都远程在场的社会,是一个没有过去、没有未来、只有直接性事物的社会。与之相伴的,是人们日益增长的惰性、记忆的丧失、对真实感的损害以及对世界的感觉丧失。因此,火车、汽车、飞机,这些越来越快的交通工具,使得物理距离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时间距离。人们不再以“千米”、“米”来衡量距离,而是用“小时”、“分钟”来测算,因此,人们也逐渐丧失了在场的感觉,只剩下不在场的感觉。可以说,正是因为不断提升的速度,使得社会不断在发展,然而,对于人类而言,速度却并不意味着解放,反而是一种禁锢,它将身体禁锢在一个相对固定的位置,这种速度,实质上是外界的速度,并非精神的、思想的速度,当身体与精神逐渐被外物分离时,人们也不可能拥有真正的自由,依然在命运的圈子中不断徘徊,甚至于成为其他物体的奴隶。
因此,虽然《无极》在上映后被很多人诟病,但是,我认为陈凯歌作为一个有着独特风格的导演,其作品必然会引发争议。是他让电影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领地,在那里,抽象的精神和形而上的概念以可见的形象表达出来。那些人类最深刻的东西都是不可见的,如命运、自由、时空,尤其是玄而又玄的“无极”。但在电影《无极》中,陈凯歌在自己风格的作品中,展现了他自己的思考,为电影和人类的发展做出了所有可能的预想。因此,无极之外复无极,我们所必需的,也正是这种思考。
(第六节弑父与惩罚背后的权威话语
中文名:满城尽带黄金甲
外文名:CurseoftheGoldenFlower
制片地区:中国/香港
导演:张艺谋
编剧:张艺谋/曹禺
制片人:张伟平
主演:周润发/巩俐/刘烨/周杰伦/陈瑾/倪大洪
类型:爱情剧情冒险战争
片长:126分钟
上映时间:2006-12-21
语言:普通话
摄影:赵小丁
美术指导:霍霆霄
录音:陶经
服装设计:奚仲文
所获奖项:获第79届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提名,第2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最佳美术设计、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原创电影歌曲4项奖,美国第33届“土星奖”最佳服装设计奖,美国影评人协会年度最佳外语片第二名,《时代》周刊年度最佳电影之一,NSF国家影评人协会最佳摄影第三名,美国电影业服装设计工会最佳历史类服装设计奖,美国影视美术指导工会古装类影片最佳美术指导奖,获第26届香港金像电影节最佳男配角提名
2006年末,商业大片《满城尽带黄金甲》上映之后,凭借导演张艺谋一如既往的视觉奇观取得了优异的票房回报,创下了中国电影在国内的最高票房纪录,也引发了一系列关于电影形式和内容的热烈讨论。其中,关于形式的探讨集中于音效、画面、色彩等视听元素上,而对影片内容的分析,则多将电影文本与《雷雨》的文学文本进行比较,从二者的时代意义和文化反思方面,挖掘影片在改编过程中产生的新的思考。
《满城尽带黄金甲》与《雷雨》的人物简单对比图如下:
蒋氏(鲁侍萍)王(周朴园)王后(周繁漪)
鲁大海(剧本独有)太子元祥(周萍)元成(周冲)元杰(影片独有)
蒋太医(鲁贵)
由上图不难发现,《满城尽带黄金甲》在保留了《雷雨》原有故事架构和人物关系的同时,将原著中的鲁大海移植到影片中的元杰身上,并将故事背景设定为权利斗争的中心:古代中国的皇宫。这种变动,将矛盾进一步集中,如果说《雷雨》的创作是基于一个进步与落后交错并存的时代,那么,影片则将事件的冲突移植到一个完全封闭的宫廷场景中,使矛盾的激发产生了更强烈的深层意义。如果说《雷雨》中周朴园的绝对权威鲜明地显现着父权和夫权的印记,那么移植到宫廷中的王,其身份是多重的,他既是父亲、丈夫,也是一个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拥有最高权力。因此,王后与太子的乱伦,以及元祥、元成和元杰不同程度的弑父行为,便更具有象征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