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每天知道点销售沟通学
11985400000023

第23章 沟通是平衡的智慧——沟通必须遵守的原则(1)

客我双赢——沟通的目的

作为一名销售人员,你可能听说过“沟通的目标就是达成双赢”这样一种说法。这种创造性的沟通策略可以让你和客户在结束沟通时,都感觉自己赢得了沟通。而在与客户沟通活动中,只有在相互尊重、互惠互利的前提下,才能获得“双赢”的效果。

沟通双方的有效沟通是建立在互惠互利基础上的,如果仅仅只考虑本方的利益而不考虑对方的利益,这样的沟通是很难取得效果的,这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双赢”思想。特别是在与客户沟通的时候,沟通不好,会产生误解,造成障碍,从而失去很多的机会,造成一些遗憾。我们在惋惜沟通失败的时候,更多的是在讲求技巧,以为方法适当,技巧不好会造成沟通不良。其实,更重要的是在于对沟通的理解,以及沟通时的态度。任何时候,任何事物的沟通,都是双方面的,是相互心与心的撞击,是相互的包容与接纳。否则,一厢情愿,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人,强人所难的被动沟通,注定是要失败的。而在与客户沟通中,更应是相互尊重,互惠互利的前提下,才能达成。也只有这样,才会你有我有,你要我要,获得“双赢”的效果。

有个妻子要过生日了,她希望丈夫不要再送花、香水、巧克力或只是请吃顿饭。她希望得到一颗钻戒。

“今年我过生日,你送我一颗钻戒好不好?”她对丈夫说。

“什么?”

“我不要那些花啊、香水啊、巧克力的。没意思嘛,一下子就用完了、吃完了,不如钻戒,可以做个纪念。”

“钻戒,什么时候都可以买。送你花、请你吃饭,多有情调!”

“可是我要钻戒,人家都有钻戒,我就没有,就我贱、没人爱……”

结果,两个人因为生日礼物,居然吵起来了,吵得甚至要离婚。更妙的是,大吵完,两个人都糊涂了,彼此问:“我们是为什么吵架啊?”

“我忘了!”太太说。

“我也忘了。”丈夫搔搔头,笑了起来:“啊!对了!是为了你要颗钻戒。”

再说个相似的故事:

有个太太,想要颗钻戒当生日礼物。但是她没直说,却讲:“亲爱的,今年不要送我生日礼物了,好不好?”

“为什么?”丈夫诧异地问,“我当然要送。”

“明年就不要送了。”丈夫眼睛睁得更大了。

“把钱存起来,存多一点,存到后年。”太太不好意思地小声说,“我希望你给我买一颗小钻戒……”

结果,你们猜怎么样?生日那天,她还是得到了礼物——得到了一颗钻戒。

当我们比较前面这两个沟通技巧的时候,可以知道第一例中的妻子太不会说话,她一开始就否定了以前的生日礼物,伤了丈夫的心。接着她又用别人丈夫送钻戒的事,伤了丈夫的自尊。最后,她居然否定了夫妻的感情。何况,这样硬讨的礼物,就算拿到,又有什么意思?她丈夫的感觉也不好啊!至于第二例,那太太就聪明多了。她虽然要钻戒,却反着来,先说不要礼物,最后才把目标说出。因为她说后年才盼有个钻戒,丈夫提前,今年就给她一份惊喜,无论太太或丈夫,感觉都好极了,不是“双赢的沟通”吗?

【专家点拨】

要想达到双赢沟通的目的,专家建议可以按照双赢销售模式(简称PRAM模式)来进行沟通销售,双赢销售模式包括以下四个步骤:计划(PLANS)、关系(RELATIONSHIPS)、协议(AGREEMENTS)、持续(MAION-TENANCE):

1.制定一个双赢式计划

双赢式交易,就是要让客户像销售员自己一样看待销售工作,买卖双方都在为彼此达成一致而努力。

(1)具体确定在向对方销售时,自己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这一步十分重要,不容忽视。因为如果不知道自己在销售中要达到什么的话,计划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2)努力理解客户的目标。在明白了自己的目标并作出归纳之后,销售员要做的是,尽力去理解客户的目标。不要忘记,和你一样,客户也有希望通过交易要达到的口标。客户要是没有自已要达到的目标的话,那么他们一开始就会对交易漠不关心。

(3)比较。在确定了两者的目标之后,销售员就要将二者的目标加以比较,找出与对方完全一致的地方。对于双方完全一致的共同点,就没有必要再进行协商。对于不一致的地方,为了协调不同的利害关系,销售员就要发挥创造力和开发能力。这是制定双赢计划中最重要也是最富有挑战性的一步。

2.建立起双赢式关系

人们愿意和信任的人打交道,不愿意向自己不了解、不信任的人下保证、订合同。如果销售员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和好感,客户就会放心、乐意地和销售员进行交易。可以说,双赢式关系就是要建立一种彼此都希望对方处于良好协商环境之中的关系。所以双方不仅会彼此融洽地协商,更会从内心期待着这种交易能达成。

3.建立双赢式的协议

双赢式的协议,是指协调双方的目标,使买卖双方都能接受的协议。因为协议牵涉到双方的利害关系,所以这种协议也确定下了彼此双方在协议中应承担的责任。

4.建立双赢式的维持

销售员与客户仅仅达成协议是不够的,重要的是把协议的内容付诸实施。当有客户在为你疲于奔波的时候,销售员不要忘记给他们相应的回报,让他们体会到你感谢他们的心情,让他觉得自己的辛劳有代价。销售员对客户遵守协议约定的行为要给予适时的、良好的激励。方式可多种多样,如:亲自拜访对方,或是写信、打电话致以问候,对其努力表示感谢。重要的是适时,在客户履行协议后要立即地给予激励。这是约定维持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谁都愿意自己心情愉快。二是销售员自己也应履行所承担的职责。再也没有比自己不信守诺言更能削弱对方信守诺言的意愿的事了。自己都不愿意遵守诺言,你能让客户去遵守诺言吗?这是一个基本的法则;自己不愿去做的事,对方也不会愿意去做。

【有效沟通学精要】

沟通的目的在于客我双方达到双赢,这就需要销售人员做好以下工作:

1.明确自己的目标,充分重视对方的目标并加以理解。

2.找出双方共同的领域,为了协调不一致的地方,要提出双赢式的解决方案并加以归纳整理。

3.发挥创造性和想象力,找出一个能为双方都接受的方案。

4.建立种种活动计划,发展与客户间的个人关系。

5.培养相互间的信赖感。

6.充分形成了双赢式的关系后,再进行正式的销售事务协商。

7.对于对方的功绩给予积极反应。

8.保持与客户的接触,再次肯定彼此的信赖关系。

知己知彼——接触客户前必做的功课

俗话说得好,知己知彼,百战百胜。销售人员在与客户第一次解接触前必须做好准备功课,“知己”是要充分了解产品信息,“知彼”是要了解客户的背景,只有两方面相结合,才能在与客户沟通的战场上百战百胜。

在对客户进行营销或者回访客户的时候,对对方的了解是至关重要的,俗话说得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客户的背景,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知彼”。作为一个优秀的销售人员,在与客户见面之前应该了解客户的相关背景,包括职业、文化背景、性格、爱好、生活习惯等等,这些准备都是为了铺垫以后的沟通之路,为了寻找契机销售自己的产品与服务;除此之外,我们还要“知己”,即掌握产品的知识。对于销售人员来说,了解产品知识是最起码的要求,如果连自己都不了解产品,我们能向客户介绍什么呢?

除此之外,在沟通的过程中难免会遇见业内人士,特别是一些近期发展较快的行业,客户产品需求较高,对产业了解增长迅速,面对这样的人群,你还能说你比他懂得多么?如果在回访或者营销的过程中,被客户难道,或者你需要在挂机后再为他核对,这样就让人大跌眼镜了,客户会感觉你是送上门的杂耍演员。让客户保有这样的态度,他又怎么会使用你的产品或者你的服务呢?

香港电视剧《沟通专家》中有个经典的沟通场景:

昌隆快运公司由于上层的争权夺利,管理不善,对公司的员工实行“瘦身”运动,工作时间多了,钱却少了。员工的抱怨日益增加,冲突不断。其中有一对兄弟,弟弟是哑巴,两兄弟由于家境艰难,不得不在公司变本加厉的克扣和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中仍然坚持下去。终于有一天,弟弟因为操劳过度被重物压成了瘫痪。哥哥找公司评理,公司不但不答应,还骗他签了一份协议书谎称他弟弟是非工作期间受伤的。哥哥失去理智,冲进公司劫持了十多名人质,砍伤了一名保安,并到处布置了炸药,情况非常危急。这时警局派出了沟通专家。

沟通专家立即对这位员工的背景作了调查,并通过室内监视器对现场严密监视。当事主(哥哥)劫持的人质多是与他一样对公司极为不满的员工,听过当事主的故事后,人质反而过去帮他,这使得当事主更加坚定。在与他沟通的期间,沟通专家先对当事主的境遇表示同情,但他坚持自己的条件不肯松动半分。其间一名人质挣脱,在当事主的追跑下慌忙跳窗,不幸摔死。关键时刻警局最富经验的沟通专家出场了。

由于一次意外,这位沟通专家坐在了轮椅上。没想到无形中轮椅却成了他的一项资本。他先从自己的处境出发让当事主觉得自己的境遇还不是惨到无药可救。

当事主:“臭警察!不答应我的条件,我就开始杀人质!”

沟通专家:“别紧张!我是坐轮椅的人,我不会伤害你的。”

沟通专家极力使情绪激动的当事主镇定下来后,接着说:“我能理解你的心情。当我站不起来的时候,我以为全世界都抛弃了我,报纸拿我当笑柄,我觉得我尊严尽失。那时候我也觉得无路可走,还想过自焚而死。但我挺过来了,虽然现在我还不能走路,但我很平静,也很满足。不要以为你无路可走了,为什么要选这条路呢?被你劫持的人质都有亲人,你想过你弟弟没有?他可只有你一个哥哥啊!”

接着他把人质的亲属及当事主弟弟的录像给当事主看,借以分化人质和软化当事主。然后他又派昌隆公司的代表去跟当事主谈条件。当事主经过一番心理和现实的挣扎,终于答应放下武器。

沟通不仅是当事双方在实力上的较量,更是一场心理战。如何摸透对方的心理、调动对方的情感、引导对方的想法往往是进一步采取报盘、让步等重要行动的前提和促成沟通的关键。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以上案例就是运用心理战术达到己方沟通目的的最好例子。

【专家点拨】

与客户进行沟通每个营销人员最重要的工作内容,与客户见面后,我们要聊什么,怎么聊都是营销人员必须提前做好的准备工作。专家提示有关销售人员与客户交谈前应该准备好以下几个环节:

1.了解客户的相关信息

客户的姓名、性别、职位、大致年龄、话语权、专业知识熟练程度、联系方式、兴趣爱好等相关信息,营销人员必须提前了解。这些信息,有助于营销人员在正式拜访客户时,恰到好处的与客户进行沟通、交流,促成商业合作的达成。

2.提前准备好拜访资料

营销人员必须提前准备好相关的拜访资料。包括:公司宣传资料、个人名片、笔记本电脑(需配备无线网卡)、笔记本(公司统一发放,用于记录客户提出的问题和建议)等。如果有必要,还需要带上公司的合同文本、产品报价单等。其中,包括公司提供的产品类型、单价、总价、优惠价、付款方式、合作细则、服务约定、特殊要求等等。

3.提前准备好应对竞争对手的措辞

客户在做出最终决定前,往往是“货比三家”。营销人员必须针对这些主要竞争对手,提前准备好措辞。主要包括:我们与主要竞争对手的区别在哪里?我们的优势在哪里?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弱势各在哪里?相比竞争对手,我们的比较优势是哪些?

这些措辞的提前准备,非常有助于营销人员在拜访过程中直接“攻克”客户的内心,不会处于“被动”的局面。

4.确定拜访人数

对不同的客户,在不同的时间段内,根据客户不同的需求,营销人员的人数是不一样的。如果是一般性质的拜访,或者是不需要太多技术含量的拜访(比如:专业知识要求不多,只要简单进行营销沟通即可的拜访),营销人员的人数一人即可。如果是非常正式的、重要的拜访,尤其是技术含量要求比较高的拜访,营销人员的人数至少要求是2-3人。比较科学的3人拜访团队,遵循以下分工原则:1人负责公关,沟通感情,以营销人员为主导;1人负责技术或者专业性质的谈话,主要针对那些技术含量较高的话题,给客户进行解答和回复;1人负责协调或者是助理的角色,处理客户与公司之间的协调、沟通事项。

5.提前到达拜访地点

拜访迟到的销售人员非常不受客户欢迎,而且很难成功。营销人员一定要先计算到达客户处的大致时间,并预留出一些机动时间。绝对不能让客户感到自己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如果营销人员到达拜访地点的时间很早,那么营销人员可以先熟悉一下周围环境,缓解一下紧张情绪,同时整理自己形象,回顾拜访措辞。营销人员适宜在约定时间前15分钟左右的时间内给客户去电话,表示自己已经到达拜访地点,等待客户的会见。

【有效沟通学精要】

你需要了解你的沟通对象如下方面:

1. 他们对什么感兴趣。

哪些东西让他们充满激情?哪些东西让他们眼前一亮?它们可能来自于工作,也可能来自于家庭或者个人爱好。你可以近距离观察一下他们:桌子及其周围摆放着哪类照片和书籍?他们阅读哪些东西?

2.他们有哪些成就。

你可以借助互联网完成自己的部分研究。假如你想知道他们微笑时的样子,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找一下他的图片了解一下。哪些人赞扬过他们?他们获得过哪些奖励?赢得了怎样的公众声誉?是否发表过相关的言论?

3. 你们有哪些共同点。

你们有哪些交集?表达清楚你对你们共同兴趣的热情以及理解。同时记得以你需要沟通的对象为了解的重心。以这些兴趣作为切入点,尝试去了解他们的世界观。

4. 他们面临哪些挑战。

了解他们在自己的工作中面临哪些挑战,拥有哪些机遇。你能够为他们应对挑战或者抓住机遇提供哪些帮助?

5. 你对他们的重要性。

你知道他们与你合作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你提供的服务,能否让他们的生活更加幸福、便利、充实或者富足?

换位思考——让你永远不会被客户拒之门外

在商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要想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就要经常换位思考,站在客户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如果销售人员能站在客户的角度,按照客户的要求去考虑问题。提供服务,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客户是永远不会将你拒之门外的。

换位思考,就是假设自己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孔子曾经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说,我们在做每件事情之前,要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一下,如果我们自己都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那么我们就不要去做这件事。不同的人,他们在背景、知识、兴趣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往往成语销售人员与客户沟通的隐形障碍,如果销售人员能够设身处地的从客户的角度思考问题,那么我们就更容易了解客户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