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名牌产品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较高的附加值,象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迪斯尼商标价值高达上百亿美元,便是明证;
(5)名牌产品有严格的企业质量管理、服务体系,有一系列市场化运行机制作基础;
(6)名牌产品有国际型市场化、富有创业精神、声誉卓着的企业领导人才作保证。
以上,我们只是大略地列出了作为名牌所要达到的一些主要条件,从中不难看出要求之严格,也不难看出创名牌是一条艰难之路。
(二)实施名牌战略势在必行
在对品牌战略与营销技巧进行详细分析、介绍之前,我们有必要对品牌一词的外延与内涵作一精确的概括,因为对这一概念的任何不完全的解释,都会使企业在实施自己的品牌战略中留下后患。事实上,在现实中,企业家的品牌观念确实存在某种认识上的缺陷,这一点可以在他们实施品牌战略中的顾此失彼中发现。
我们认为,品牌的完整理解是:当一个名称、短语、符号、图案或者这些要素的综合体被用来命名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时,品牌就产生了。也就是说,品牌可以是一个名词、一个术语,如香雪海电冰箱、熊猫电子、春兰空调等名牌的命名;也可以是一种图案设计,例如,日本的富士彩色胶卷的图案设计,毋须任何注解性的言词,人们一眼就能加以识别。作为综合运用上述诸种标识的品牌,更是不胜枚举。象太阳神饮品独创设计的红色圆形和黑色三角为基本定位的图案与“太阳神”的命名;日本三菱公司的三个棱形几何图形的组合与“三菱”的命名等。品牌可以将该产品或劳务从其它产品或劳务中区别出来。品牌总是与识别联系在一起的,作为企业识别理论与实践的CIS,把品牌战略作为自己的重中之重,道理也正在这里。
品牌不同于招牌。招牌是指工厂、商店的名称。一个企业或一个商号只能有一个名称,但一个企业却可以经营多种品牌的产品。如着名的玉溪卷烟厂,除生产“红塔山”这一着名品牌的卷烟之外,还生产红梅等品牌。
产品之被命名、赋予特殊的标识,是为了让消费者容易识别。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企业还必须对之进行广泛的宣传,介绍自己产品的性能和特点,使自己的品牌为公众所熟悉,为消费者所认同。一种得到广泛认同的品牌,就是名牌。众所周知,名牌是一个全优的综合概念,它要求在质量、款式、价格、服务、信誉和市场占有率方面均有优异的表现。
名牌又标志着一种超越了时空的品位和文化。它从物有所值的使用价值上升到了一种文化品位的拥有价值。作为企业文化的载体,名牌又成为舆论推崇的经济文化相结合的最佳典范。
名牌是企业所拥有的一种巨大的无形资产,着名的世界名牌“万宝路”香烟、“可口可乐”、“威士忌”、“IBM”等商标价值,据估算,都在200~300亿美元。作为刚刚迈入市场经济的中国,名牌战略的实施虽然刚刚起步,但品牌的无形价值,也十分令人瞩目。像“霞飞”这个品牌被评为中国的十大着名商标后,权威部门为其品牌值估价为6000万元。地处中原腹地的郑州的亚细亚商城,1992年,其品牌价值也已被评估为1200万元。此后不久,就有人愿出5000万元买下亚细亚这一品牌。但是,品牌的主人似乎对巨款毫不动心。究其原因,人们不难了解,品牌是一种信誉,乃无价之宝,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最近,《中国名牌》评价中心的人士指出,在某名牌的商品与众多的同类商品的市场竞争中,市场占有率是体现竞争优胜程度的一项比较指标,它是消费者用“钱”投票的结果,是商品质量性能、款式、价格、售后服务、广告宣传等多种因素均适合消费者的综合反映。所以,我们说,一个品牌能否成为名牌,最根本的还是取决于商品自身。名牌的裁判,是市场、是大众。只有市场才是确立名牌的舞台,只有消费者,才是裁判商品优劣的权威。所以,创名牌的关键要靠内功。
众所周知,名牌是一个全优的综合概念,它要求在质量、款式、价格、服务、信誉和市场占有率方面均有优异的表现。名牌识别上的优势是其取得市场强势的基础,并能转化为营销优势,其价格定位,市场占有份额,都是一般品牌难以企及的。所以,我们认为,品牌战略其实是名牌战略。企业只有下大力气创造名牌,才能提升企业的形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并获更多的发展机会。
塑造名牌是企业营销战略中的最高目标,它的塑造成功,将使企业获得打开市场大门的“金钥匙”。作为名牌,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大体来说,只要具备下列条件,就能成为名牌。第一,有登记注册的商标与商号,具有法律地位;第二,产品质量与服务质量有足够的保证;第三,产品为社会大众所熟知,在广大消费者心目中拥有极高的信誉;第四,具有非同一般的市场占有率;第五,具有超常的产权价值;第六,有公众肯定倾向的客观依据或权威机构公正的正式认定。
我们知道,市场经济是竞争性和开放性的经济。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和基本运行机制,是市场赖以发挥作用的基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市场竞争将会日趋激烈,竞争的结果必然是优胜劣汰。“生存或者死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家时时被笼罩在这种气氛之下,被催逼、被激发。但是,应当指出的是,尽管市场竞争的结局必然是优胜劣汰,但企业却不应该怀着吞吃竞争对手的居心参与竞争,因为这样很容易将正常的市场竞争导向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不择手段的搏杀。正常的心理和基本立足点与出发点应该是自己不被淘汰,而不是刻意要淘汰别人。应该懂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些素质不高后劲不足的企业,总是会被市场所淘汰的。自己不被淘汰,便意味着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了脚跟,意味着获得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生存与发展的立足基点。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知道,尽管市场竞争不断在消灭弱者、淘汰劣者,但市场竞争不可能替某个企业消灭全部竞争对手,老的竞争对手消亡后,必然会产生新的竞争对手,竞争永远不会消失。所以我们认为,市场竞争其实是竞争与共存的对立统一,无共存,也就没有竞争。共存与竞争激活了市场,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前进和发展。
企业的竞争实际是商品的竞争,商品的竞争也即是品牌的竞争与名牌的竞争。名牌战略的积极实施是企业在公平竞争中不被淘汰的基本手段和正确选择。究其原因,大致有这样三点:第一,发达的市场经济是伴随着产品和服务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换而出现的。当买方市场已成为制约企业经营活动的主要环境因素时,品牌就成了制约商品选择的重要因素。也就是说,市场经济必然是一个商品供应丰裕的市场,在这种条件下,消费者就有了在众多商品中从容选择的余地。对消费心理的研究可以发现,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从众倾向是十分明显的,其表现就是选择名牌,非名牌产品遭到了消费者无情的冷落。第二,拥有名牌产品的企业在市场营销中所获得的各种便利及得到的种种实惠,都是那些生产非名牌产品的企业所难以企及的。零售商愿意以优厚的条件承担名牌产品的销售业务,企业可以定出能够给自己带来丰厚收益的价格。总之,名牌产品拥有无可争议的市场优势。第三,名牌产品可以使企业容易寻找合作伙伴,增强企业筹资的吸引力,从而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第四,名牌还是企业增强内部凝聚力,提升职工精神品位,激发他们的创造性的重要手段。古城苏州有一家中日合资的赛玛克机电公司,其赛玛克机电产品在海内外已经赢得了一定的信誉,职工的收入也非比寻常。公司职工都把自己在公司的职位看作是一只金饭碗。维护公司的形象,已成了职工的自觉行动。
1994年,公司组织员工去武夷山度假,去时乘坐火车包厢,归来时乘坐三架航空公司的包机。长途旅行,车厢里不免会出现杂物、垃圾。可是令列车员十分纳闷的是,整个车厢一直井然有序,整洁清爽,地上没有一点脏物,乘客的谈笑言行举止有度,简直不明白是哪个文明之国的宾客。列车长闻讯也来了,一搜寻,发现旅客个个自备垃圾袋,自个打扫自个的座位区。这样的事,对于这个在列车上工作近20年的列车长来说,也是从未遇到过的。于是列车长就引来了列车上的一家省电视台记者,摄像过后采访员工,回答只是朴实的一句:“我们应该维护公司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