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财富骤增——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超速发展
11979900000003

第3章 企业超速发展的内涵(2)

(2)可以合理安排机器设备,使工艺流程合理化、规范化,做到科学生产和文明生产。

(3)可以与原有生产线进行合理分工,进行专业化协作生产,提高企业的专业化水平。

(4)可以不影响原有工厂的生产。

2.内涵发展道路的优点(1)能够节约单位生产能力的投资额首先,在一般情况下,企业技术改造不需要征地,可以节约征购土地的资金,而在工业集中的地区,土地的费用往往是很昂贵的。其次,进行技术改造,一些基础服务设施,如道路、仓库、水电管线、办公室等等,都可以不建或少建。再次,技术改造并不是把原有设备完全淘汰掉,而只是添置部分关键设备,或者加强原来的薄弱环节。这样,原来的许多机器设备还可以利用,可以节约设备购置费用。一些工业企业的实践证明,形成同样的生产规模,老厂改造比建新厂可以节约60%的材料和2/3的投资。

(2)能够较快地形成生产能力在企业原有基础上进行技术改造,无须进行地质勘探、选址等准备工作。土建和设备安装的工作量也小得多,因此施工周期较短。据调查,增加同样的生产能力改造老厂与建设新厂相比,工期要缩短一半以上。

(3)能够充分利用企业原有的技术力量管理人员和管理机构,使企业的生产尽快走上正常轨道,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提高产品质量。

通过以上对比,我们可以看出,这两条道路各有其优缺点,而且它们的优缺点是互换的。外延成长道路的优点往往就是内涵成长道路的缺点,反之亦然。当然,从提高经济效益来看,内涵成长道路更好些,它具有投入少、产出多、周期短、见效快等明显优点。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外延成长和内涵成长往往是相互交织的,不能截然分开。同时,企业应采取哪种道路发展,不能单凭主观愿望,它要受许多因素的制约,这些因素主要是:

(1)企业所处的成长阶段一般来说,企业创建阶段,其规模都比较小,厂房少,没有条件采用内涵方式成长,多采用外延成长的方式。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厂房比较多了,往往多采用内涵成长的方式。

(2)设备状况企业的设备使用时间太长,已经陈旧,或者虽不很陈旧,但由于出现了更先进的设备。在这两种情况下,使用原来的设备生产,不仅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而且消耗高,企业的产品缺乏竞争力。因此,应当通过设备的更新来扩大企业的生产能力。反之,如果企业的设备使用的年限还不长,性能也还好,而企业又想发展,就应采用另建新厂的方式。

(3)产品发展方向企业想要发展的产品如果与原来生产的产品工艺近似,能在原来的生产线上生产,或者能较多地利用原先的设备进行生产,那末通过技术改造来生产这种新产品就更有效益。近几年,我国的许多工业企业,如重庆嘉陵机器厂、重庆望江机械厂就是利用技术改造的方式来大力发展民品生产的。它们生产的嘉陵摩托、小型三轮车已获得社会广泛承认,并开始出口。反之,如果生产的产品与原来的产品在工艺上毫无关系,或者关系不大,就只能采用建新厂形式来发展。

二、超速发展:企业家梦般的追求

企业家不仅追求企业发展,而且追求企业的超速发展。他们如痴如狂,做梦也想着企业在较短的时间里实现“跳跃式”、“蜕变式”的发展。事实表明,超速发展也是可能的。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经济、技术和政治及文化不断的变化发展,一些迅速崛起的年轻企业巨人,他们轰隆隆的脚步,震撼着高高在上的前辈老大的地位。他们以飞快地成长速度,不断打破世界财富分布的旧式格局,不断刷新纪录。去翻翻那些不同年份的各类大企业排名榜,其中排名位置和企业名称,年年都在变换。一些从没有听说过的企业打进了榜中,一些名次居后的企业不断跃然位移前列,而一些企业(其中是一些历史悠久的企业)却悄声退后。据统计,《幸福》杂志上每年公布的世界500强企业,平均每过20年便有50%的公司被挤出排名榜,日本的本田、三洋、美国的麦当劳、苹果、微软、韩国的三星等后起之辈,分别以20年或30年的短短时间,就走完老式巨人50年到100多年的成长路程,成为了世界级大型的集团企业。

这种超速发展现象,不仅仅表现在上述世界驰名公司的身上,就是在人们生活的周围,我们也能够看到尚处于成长于低级阶段的一些生机勃勃的中小企业,他们同样以惊人的发展步伐,创造超速成长的成就。不难发现有的企业昨天还默默无闻,今天就一炮打响,家喻户晓,产品遍地开花,企业规模与市场份额连年获得翻一番甚至翻几番的成绩,呈现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有的企业经过长期低位盘整、养兵蓄势的创业阶段准备,骤然间,业务与组织迅猛扩张,在市场上攻城掠地、风卷残云,只需二三年时间,就从小企业一跃成为国内某一行业的龙头老大,一下子变成了股票市场上炙手可热、人人追逐的骄子。

当今,大多数企业处于3%~4%的年平均增长或零增长,甚至不少是负数增长。面临此种状况,超速发展是全球经济中一种多么惊人、卓越非凡的表现,是激活和带动地域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发展加快速度的龙头力量。正因为如此,企业的超速发展,已成为企业家梦般的追求。

(一)企业超速发展的内涵及其衡量标准那么,究竟什么是企业的超速发展?

超速发展的企业都表现出了这么一些特征,他们的资本、组织、市场影响、销售额和利润,接连在一个成长周期或几个周期,用极短的时间,创造出大幅度的增长水平,这个增长高于国际范围内大多数的同类企业。从数据资料来判断,这些超速发展的企业,在创业阶段,年增长速度大多数时候是以倍数递增,有时高达数倍。进入扩张阶段和割据阶段,其中前后几个成长周期,销售额与利润年均增长率分别高达45%和15%以上,虽然这些增长率一个比一个低,但越是高成长段位,基数就越大。增长率虽显得低了,但实际上这些低的增长率数字所代表的增长额是巨大的数量,比低级阶段的高增长率代表的增长额往往要大许多。

简单地说,所谓企业的超速发展,是指企业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达到企业经营规模最大化,在单位时间发展速度大大高于其他同类企业。由此可见,企业超速发展不是一个绝对指标,而是一个相对指标。

根据我国着名学者东方赢的研究,超速发展相对衡量标准主要有以下三个:

(1)企业自比高增长标准就同一个企业自身和历史的各个发时期相比较,由于企业扩增的投资及企业新开辟市场的销售额和利润的增长,使企业本期与历史上各期相比较,取得了更大的增长幅度。企业自比高增长是实现超速发展的基本标志。

(2)行业同比高增长标准行业同比不是指与同行业中任意一个企业相比,而是跟与本企业具有类似规模,处于类似成长阶段的企业相比,取同类企业中最高一档的年均增长率作为超速标准。

企业成长超速度标准,按照企业规模,可分为多种具体的超速度标准。

(3)行业同比赶超标准发展速度指的是企业周期净增长值或周期内平均年净增长值,而不是年增长率。而超速度则指后进企业大于先进企业年均净增长值的年均净增长值(先进企业,不是一般的先进企业,必须是符合同类比最高增长率标准的超速成长型企业)。只有大于先进企业的后进企业年均净增长值的发展速度,才能算是超速度。

成长超速度是对后进企业而言的,后进企业如果想要赶超先进企业,那么必须使自己的年净增长值持续超过先进企业的年净增长值。如果一个小企业的增长额,能够持续超过大企业的增长额,那么这个小规模企业的成长速度达到了赶超标准,同时也就意味着它比大规模企业的成长速度更快,正处于赶超过程中,可在有限时间内使企业整体规模超过先进企业。

行业同比高增长标准和赶超标准,不但可用来衡量企业是否达到超速成长,也可用来对比分析各企业超速成长水平高低,还可以引入企业战略决策中作为制定企业成长超速度目标的方法。

一个企业在世界同类企业群中实现了超速成长,表明它在企业实力竞争、市场竞争与发展竞争中占据了有利的位置,已经或者将会脱离后进地位而进入高级成长周期,即将或已经进入了更高水平与更高利益领域的竞争。

一个企业达到了赶超速度,意味着这个企业正急剧地扩大实力与扩大市场,日益逼近先进企业,同时如果作为追赶目标的先进企业与追赶企业处于同一个行业,那意味着先进企业的增长空间与原有市场,正被追赶者迅速地抢占和吞食。

在日益变得激烈的成长速度的竞赛中,那些成长缓慢或停滞不前的企业,不仅他们的发展空间将被超速成长企业占据、封死而丧失成长机会,而且他们已经占有的市场,迟早将被剥夺,最终落得不是退缩到没有发展前途的某个市场隙缝中苟且偷生,就是落到被廉价收购或破产倒闭的下场。

根据东方羸先生的研究,企业超速发展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单一周期的超速成长,即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出现过一次超速成长周期;二是周期性超速发展,指企业发展过程出现过几次连续的超速发展周期或几次间隔的超速发展周期;三是长期超速发展,即企业从创业开始经过多个发展周期,一直处于超速发展状况。

(二)双向同步扩张:企业超速发展的主要特征企业超速发展,主要表现为双向同步扩张最大化。双向同步扩张,指的是多个投资项目的同时实现以及所有投资项目的市场占有同时实现。

双向同步扩张,首先要求在进入一个新市场进行扩张性投资的同时,向另一个或多个新市场进行扩张性投资,达到在多个新市场同时建立起广泛的生产经营能力,加快发展步伐的目的。同步扩展的关键是这批项目投入完成之后,连同原有经营项目同步形成经营的良好态势,都能获得良好的市场份额。

这里有一个运用双向同步扩张达到企业超速发展的事例。

美国企业家季宁,出任美国国际电话电报公司(ITT)的总裁之后,发誓达到每年利润增长10%的目标,把美国本土企业利润占集团总利润的15%提高到50%,季宁决定采取超速成长的方式,他以股票交换代替现金支付的手段,大规模收购电讯业务以外的企业。在17年中,他从18个国家购进、合并或吸收了350个企业。这些被收购企业的业务横跨食品、旅馆、金融、房地产、工业零配件制造等多种行业,并且马上为ITT公司带来巨大的市场竞争的机会和相当可观的现有的市场份额,当然还有丰厚的利润。ITT先后总共以9600股股票收购某些公司,依当时的股市价格计算大约40亿美元,到季宁退休时,这些收购来的公司按股市价格计算值120亿美元,光资本收益ITT就净赚80亿美元,而且这些公司每年赚取的利润占ITT总利润的3/4。

季宁就是运用这种双向同步扩张的方式,平均每个季度兼并5家企业。曾有一段时期,一个月同时收购30多家公司。正是这样,ITT公司在短短的17年间,由年销售额7亿美元,利润0.2亿美元,迅速达到年销售额167亿美元,年利润5.6亿美元。有专家评论说,季宁如果不采取以上超速成长的方式,而按传统的企业成长路子,取得如此成就,至少要花100年时间,而且还需幸运地不遭遇战争、经济大萧条和重大决策失误等天灾人祸。

可见,这种超速成长的方式对企业的成长和发展的意义之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