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把孩子的缺点变为优点
11975600000031

第31章 让友谊的阳光照耀着孩子(4)

(5)了解孩子的需要家长应及时发现可能使孩子误入歧途的需要(刺激、冒险、名声、感情归属),并安排适当的活动和家庭会议来满足孩子的这些需要,以增进父母与孩子间的良好关系。

当上述的这些方式都不能阻止孩子的行为时,家长就必须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隔离,如让孩子到亲戚家或让孩子转学等等。严厉的惩罚之后,积极的教育措施要随之跟上,而这一点已是众多家长长期以来所疏忽的。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父母对孩子的交友不可放任不管。

12.引导孩子莫尝早恋的涩果

青春期的孩子被异性所吸引是极其正常的,但早恋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其弊是远大于利的,父母此时的家庭教育至关重要。同时亦要注意,不要把孩子之间的正常交往扼杀了。

晓晓小学临近毕业。有一次,妈妈在洗他的衣服时,发现口袋里有张纸条,上面写着“我爱你”,以及几点在什么地方约会之类的话。妈妈一看,立即意识到是有小女生向儿子示爱,怕影响孩子学习,急了,气得劈头盖脸地数落起儿子,然后又贬低那女孩。可晓晓非但一句也听不进,反而很坚决地示威:“我就是喜欢她,怎么样?”母子关系一度陷入僵持状态,妈妈十分苦恼。

早恋是现在很令家长头疼的—个问题,并且有低龄化的趋势,不闻不问吧,总觉得会耽误孩子的学业;过问吧,又怕逼急了,孩子离家出走、自杀,弄出什么事来。

这里需要提醒家长的是,不要把男女青少年的正常交往,如相聚聊天、结伴游玩、—块儿看书、做作业等误认为是早恋,从而加以指责孩子。本来孩子还不懂什么叫真正的恋爱,被家长一说,反而愈发按捺不住,急欲一试,不免真正坠入情网。

随着孩子第二性征日益明显,他们的心理状态也随着出现变化。经过初潮或遗精,少男少女在对异性和自身的惊异之后,心理上会有某种羞怯和惶恐感,于是在他们之间会有一段短暂的疏离异性期。稍加适应之后,会产生新奇感和神秘感,特别是异性的美感会给自己带来刺激与诱惑,性别上的差异产生了相互间的吸引力。

如何把好青春激情的大门,如何使他们形成稳定的心理定势,保持心理平衡,这是很重要的问题。从医学上讲,性的本能冲动是可以通过大脑皮质来调节控制的。有的孩子能很好地调控,有的孩子由于经不起第一次的感情激荡和心理波动,而产生了早恋。

早恋是性成熟过程中,在两性间出现的一种现象。由于他们无论在心理、思想和判断人的内在能力和品质能力方面都不成熟,将来有什么变化,生理情况如何,都是未知数。凡此种种,会使早恋走向失败。有的早恋者会吸取经验教训,调整自己的心理,使自己性心理、性意识都向健康迈进一步。但也有个别孩子心理极易失控,不能从失败中醒悟,又走向更大的情场游戏,拿自己的青春,甚至肉体去做赌博。

早恋不是一种成熟的恋爱,它是建立在一种单纯的好感基础之上的,它本身是极其纯洁而美好的。大多数孩子是极为珍视这段感情的,他心中的“恋人”是完美无缺的,因此他们容不得别人轻视或玷污这份感情。如果父母采取讽刺、挖苦、谩骂或贬低“恋人”的做法会极大地伤害孩子的感情,结果往往是更加坚定了他们的感情,而且很可能敌视父母,认为父母根本不懂他们的感情。

早恋大多会妨碍青少年的主要任务——学习,所以不宜提倡。但由于这是一个涉及孩子情感的问题,父母应十分小心谨慎。

要正确处理孩子的早恋,父母要采取正确而有效的方法:

(1)父母对孩子的感情要持宽容、理解的态度要想赢得孩子的心,明智的父母应该首先理解和尊重孩子的感情,承认它是美好而纯洁的。

同时,父母要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告诉他(她)们:青春期是一个人学习的最佳时期,错过了这个时期对今后的成才是一个很大的障碍。而真正的恋爱意味着一种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一种责任,如果自己不独立、不成才,怎能承担起这种责任?而且爱意味着奉献,为对方着想,孩子这时谈恋爱,不仅会荒废自己的学业,也耽误了别人的前程,这难道是爱吗?父母可以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告诉孩子什么是真正的爱情?怎样正确对待爱情?只要父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说空话、不讲大道理,孩子还是愿意听父母的教育的。

(2)教孩子正确处理异性交往有些父母错误地认为男女同学在一起就必定是“早恋”,因而忧心忡忡,疑神疑鬼,不让女孩子随便出去,平时也不让女儿与男同学一路说话回家,这势必会造成对女儿心灵的伤害。

父母应该相信自己的孩子,在一般情况下,男女同学的接触是很正确的,不敢接触才是不正常的。如果发现孩子与某一孩子交往过密,就应巧妙地加以引导,让孩子懂得,异性交往不要太集中于某一个人或—个小范围,否则会失去与多数同学、朋友接触的机会。现代人多交朋友或多交几个性格志趣各异的朋友,能更深切地体会人与人之间纯洁的情谊,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3)利用孩子的兴趣,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有位妈妈的做法很值得借鉴,她发现孩子早恋,不仅没有斥责儿子,反而比过去更关心儿子,知道儿子喜欢语文,便鼓励儿子参加年级朗诵组,还启发儿子写日记,老师在评语里提出人生的意义和目的……于是,儿子的习作频频出现在班级的墙报上。儿子开始由一对一的交往转向了集体,常为班级做好事,被选入班委。一年后,期末考试全年级第五名,被评为三好学生。学习、集体活动成了儿子的主要活动,当初对异性的爱慕心理渐渐平息、淡化。

孩子的早恋往往与生活单调、没有目标有关,因此充实孩子的生活,帮助孩子寻找生活的意义,可以有效地转移孩子对“早恋”的注意力。

(4)父母还应创造和谐、宽松的家庭气氛父母应多和孩子沟通、交流,开展一些家庭集体活动,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以便能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和情绪变化,及时教育;同时也增强家庭对孩子的吸引力和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避免孩子过多地从外界寻求关怀与理解。

对待孩子的早恋,父母要循循善诱,正确引导,不要一味反对和制止。

13.纠正孩子爱在公共场所捣乱的坏习惯

强烈的好奇心、处处想表现自己是每个孩子都有的成长经历。但淘气过头以致在公共场所捣乱,父母就不能不加约束和管教。正确的方法是区别情况,教育孩子学会自控。

有一个七八岁的男孩,名叫豆豆,他的父母非常宠爱他。豆豆在家里总是很安静,但每到一个人多的地方,却总是停不下来,不是东摸摸,就是西动动,把别的孩子打哭、打坏物品是常有的事。

豆豆的父母受过一定的教育,想着不约束豆豆可以培养他的创造力。但豆豆经常引起其他人的不满,老师和别的家长总是来告状,豆豆的父母虽然喜欢豆豆,但看到他老是捣乱惹得周围人不高兴也很是焦急,心想如果因此影响了周围的人际关系岂不是因小失大。豆豆的父母束手无策,陷入苦恼之中。

其实,孩子爱捣乱是常有的事,尤其是男孩子,关键是如何看待和引导它。那么,孩子爱在公共场合捣乱的原因是什么?

(1)好奇心是人类的天性心理学上的实验表明,婴幼儿总是对新奇的事物更感兴趣。当孩子到了三四岁的时候,自主意识、独立性逐渐增强,渴望摆脱成人的控制,自己独立去了解世界。捣乱其实是一种天性的体现,是孩子模仿成人生活的一种方式,家长们不要大惊小怪。

(2)渴望引起别人的注意也是许多孩子爱捣乱的原因人类都有一种希望别人更多注意、更多关注的渴望,只不过成人表现得更加含蓄、间接,孩子们表现得更加明显、直接罢了。有一些孩子,在家里以自己为中心,被宠爱、关注多了,到了学校或其他人多的公共场合,会发现自己不再是众人关注的焦点、瞩目的明星。为了取得一种心理平衡,引起别人的注意,捣乱是一种最具有直接效果的方式。

(3)家长的强化和环境的影响也是重要因素许多孩子在家里总希望帮助大人做事。比如说豆豆,有一次看见他妈妈在拖地,就拿了一把拖把学着妈妈的样子来回拖,完了还把拖把扔进拖桶里,上下乱捣,结果好事变成了坏事,弄得满屋子都是污水。妈妈看见后很生气,告诉豆豆到一边去,不要捣乱。豆豆想做好事的愿望换来了一顿训斥,从此他就被贴上了捣乱的标签。

有的时候,孩子的行为只是一种自我意识的体现,家长的负强化加剧了这种行为。另外,周围的环境、传播媒介也总是以武打、暴力、破坏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社会上也有一种观点认为调皮、捣乱的孩子是将来能做大事的孩子,无形中孩子就放纵了这种行为。

(4)个别孩子是有多动症调查显示,我国儿童大约有1.3%~13.4%患有多动症,其中男孩与女孩的比例为4∶1,这些孩子大多数注意力不够集中,活动过度,行为冲动,需要进行心理治疗。

不过,有许多心理专家认为,多动是儿童的天性,除个别情况之外,大多数孩子的多动其实都是一种正常的表现。

对于爱“捣乱”的孩子,父母应采取哪些纠正措施呢?

(1)与学校、教师沟通,不要过多关注针对孩子爱捣乱的行为,家长要多与学校、教师沟通,尽量使家庭和学校的教育方式一致。

有的孩子希望引起更多关注,作为家长,要反其道而行之,故意置之不理,时间一长,孩子会发现通过捣乱无法引起注意,自然会改变行为的方式。有的孩子在捣乱的时候还有一些攻击行为,具体做法可参考如何纠正攻击行为的坏习惯的一些做法。

(2)以鼓励为主,寓教于乐有的时候孩子捣乱的动机是好的,可能是想帮助家长做事,只不过结果适得其反。作为家长,首先要分析一下孩子捣乱的原因,如果是好的动机就要加以鼓励,千万不能不分青红皂白训斥一番,以至于孩子的自信心没了,也许他从此就不会主动帮助大人做事了。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教会他做事的方法,陪着他一起做,如果一边唱儿歌,一边劳动,寓劳动于游戏之中,效果会更好。

(3)培养孩子的耐心和注意力孩子的兴趣就如一阵风,来得快去得也快。一般来讲,儿童的注意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完善的,儿童时期的注意力大多是一种无意注意。可能这一会儿他拖地,过一会儿又捣鼓玩具去了。刚开始很认真,注意力集中,积极性也高,可是做着做着做不好,因为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以发脾气、大哭、大闹或破坏物件来发泄失败的痛苦。作为家长,要有针对性地加以鼓励和引导,与孩子一起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孩子坚持做完整件事情,让孩子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欢乐。平时也可以采用拍球数数、物品变位、复述图画等方式来培养孩子的耐心和注意力。

(4)创造挫折情境,使孩子学会控制自己有的孩子爱捣乱已形成习惯,仅仅采用上述几种方法不能见成效,可能还会助长这种不良习惯。家长在对待这些孩子,平时一定要加强对孩子的指导,使孩子懂得在公共场合捣乱是不对的,尤其是当孩子有了侵犯别人的行为时,一定要批评教育,决不能姑息。如果孩子一直是在过分溺爱、百依百顺的环境中成长,在必要的时候,就要创造一些挫折情境,让孩子学会控制、约束自己的行为。

家长应找出孩子爱捣乱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方法尽早予以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