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孩子品行方面的缺点变成优点
家庭教育不仅要塑造孩子的行为举止,还要塑造孩子的人格和品行。在具有良好教育的家庭中,孩子的心灵敞开,良好的习惯开始形成,理性开始觉醒,善良的人格开始初具雏形。
父母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方式教育着孩子,使他们逐渐形成了某些独特的品行特征。因此,心理学家说:“家庭对人的塑造力是今天我们对人格发展看法的基石。”
家庭是塑造孩子品行的第一所而且也是最重要的一所学校,正是在不同的家庭中,孩子们受到不一样的道德熏陶,正是这些道德熏陶使孩子形成了贯穿其一生直到生命结束才会放弃的行为准则。
孟子说,人之初,性本善。刚出生的孩子是一张白纸,他的心灵是洁白无瑕、天真纯朴的。
你怎样教就可以在这张纸上画怎样的图画。
1.纠正孩子缺乏同情心的缺点
同情心是道德的基石。父母要让孩子懂得:爱是相互的,一个懂得同情并关照他人的人,才能得到更多的人的同情和关照,才能获得更多的机会,也才能取得更多的成功。
李老师班上有位小朋友过七岁生日,她带了个巧克力蛋糕,去班上庆祝。学生都排好队,等老师一块一块地把蛋糕分给大家。当分到小美时,她问是否可以把自己的那份蛋糕给躲在一边害羞的军军。老师问为什么,小美回答说:“军军觉得全班没有一个同学喜欢他,所以他不肯来拿蛋糕。假如我拿一块过去给他,并陪他坐坐,他会好过些。”
像小美这样能为他人设身处地的着想,真正发自内心感觉到他人的感受,而不只是冷漠地保持距离观察别人的能力,便是同情心。
同情心可说是道德的基石,此处所指的“道德”可简单定义为“努力地对待他人以友善及公平”。除了同情心之外,若要孩子具备道德心,孩子应学会用父母日常的教诲来约束自己。
例如当孩子想抢别人的玩具或生气打人时,便会想起父母时常说的话来提醒自己,“打人或抢人家的东西是不对的”。
若要培养孩子健全的道德观念,最重要的是建立孩子个人的价值标准。这不仅仅是服从父母而已,他还必须发展出一套自己终身服从的道德准则,而且并不在乎他人是否赞同。
多年的研究显示,培养孩子的同情心是建立道德心的基础。
下面几点建议可以帮助父母激发孩子的同情心。
(1)要教育孩子有同情心,你必须让孩子看看什么是同情教育同情的最佳时刻一般并不是事先计划好的——随时会发生。充分利用平时每一次对需要帮助的人的关心帮助使孩子懂得怎样体会和帮助有困难的人。
(2)要扩大孩子的感情智力可以经常问:“你怎么感觉呢?”孩子们一定要能够识别自身不同的感情状态,然后才能对别人的感情敏感。
(3)了解你的孩子看些什么和听些什么别让孩子受到残酷的、令人堕落的、降低敏感的形象的侵蚀。这些形象会腐蚀他的同情发展。
(4)让孩子懂同情对他人的影响如果孩子们知道了同情对别人的影响,他们就会更加富有同情心。因此,父母应指出同情能对别人产生的正面影响。
(5)父母自己要以身作则强化你的同情行为,孩子就能有规律地看见你对别人的“痛苦和需要”表现出来的关心,然后,根据你对别人的关心而采取行动,这样孩子就会模仿你的行动了。
身体力行是培养孩子同情心的最好教材。
2.让孩子拥有广阔的宽容心
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互赠的礼品。能容忍别人,宽容别人,就能获得别人的信任和支持。不会宽容别人的人,就得不到别人的宽容。
最近几年,我们不止一次地从各种途径听说了许多学生残忍地伤害他人的故事。山东一名女大学生与宿舍成员发生口角,为泄私愤,夜间点燃了宿舍,烧死了7名同窗少女。《法制日报》报道,2002年6月16日,13岁的张某和14岁的宋某因为上网时与网吧服务员发生纠纷,遂起意报复,购买了1.8升汽油,在北京“蓝极速”网吧里纵火,活活烧死了二十多人,烧伤了十余人。中国是一个讲究“温、良、恭、俭、让”传统的国家,今天,不仅孩子有不宽容的坏习惯,成人的许多不宽容的行为也值得反思。
据1995年北京零点调查公司参与的“世界公民文化与消费潮流调查”发现,只有不到30%的中国人重视容忍和尊重别人,比世界平均水平低约10个百分点。成人的不宽容会破坏社会的稳定,孩子的不宽容也会阻碍他们正常的社会化发展。许多工读学校的学生和少年犯都是由于不会宽容别人,而出现了反社会化的行为。按照精神分析的理论,人类的许多行为都可以从童年环境中找到根源,孩子养成不宽容的坏习惯,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父母的教育方式和家庭氛围对孩子产生了影响父母过于娇惯孩子,无限度地满足孩子的愿望,孩子在家中的地位高高在上,不会与别人分享,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他人的需求。父母总以为对孩子做多大限度的退让就是多大限度的牺牲,因此,挂在许多父母嘴边的一句话是“为了孩子”,但岂不知许多为了孩子的行为恰恰害了孩子。还有的家庭父母感情不和,家庭气氛紧张,孩子经常被当做出气筒,感情被忽略,亲子关系不正常。在这样的家庭气氛中,孩子容易嫉妒,缺乏同情心。
(2)父母的道德水平影响了孩子由于受到整个社会环境的影响,许多父母的道德水平较低,依据“丛林法则”处理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并以此来教育孩子。一些家长鼓励孩子惹是生非,认为这样孩子将来才不会吃亏。有一位孩子在家中经常受到母亲的训斥,母亲对他说,有本事你犯一次罪给我看看。一次,孩子放学途中,突然想起了这句话,冲动之下抢劫了一万元钱。孩子的天性是宽容的,许多家长却经常把社会上的阴暗面和等级观念灌输给孩子,影响了孩子的心灵和看待世界的眼光。据调查,某工读学校女生,他们的家庭成员30%被判过刑,25%有坏作风;60%的少年犯来自破裂家庭。可见,家庭成员的道德水平对孩子影响很大。
(3)社会的熏陶无可否认的是,最近几十年来社会竞争加剧,社会风尚恶化,各种负面的因素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开来。孩子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孩子的人生观和道德观折射出社会的不宽容。孩子的分辨能力还很差,对待社会上形形色色的观念和价值尚不能做出独立的正确的判断。
针对孩子不宽容的坏习惯,我们的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下面是改变孩子不宽容性格的一些具体方法。
(1)教育孩子摆正自己的位置,克服自我中心主义许多孩子是独生子女,在“四、二、一”模式的家庭中长大,是家庭的小皇帝,全家人都围绕着他转,孩子的各种要求都会得到满足,会认为整个世界都是以他为中心的。作为家长,首先要认识到,其实孩子也只是家庭中普通的一员,不能享受更多的特权。孩子会自我尊重了,还要教会孩子尊重别人,因此父母要教育孩子懂得尊重含义的另一方面,那就是别人也是有价值的,也是同他一样独一无二的。
(2)教孩子学会关心他人,在关心中学会宽容德国人最能体会宽容的真正含义,他们在教育孩子时非常注重对孩子的善良品质的培养。因此,同情弱者、善待生命是德国儿童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他们的“宽容待人”教育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叫雪丽的7岁小女孩在自己的生日晚会上遭到好友梅芙的无端抢白而感到大丢面子,因而试图报复以泄心头之恨。但后来在母亲的劝说下,她通过和梅芙谈心了解到:当时梅芙喂养的小兔子突然死去,心情十分沮丧,故难免‘出言不逊’。在经过一番‘将心比心’后,雪丽宽容地原谅了梅芙,两个小伙伴的友谊更深厚了。”在生活中碰到类似的事情时,家长不妨学一学雪丽母亲的做法,让孩子在社会交往中学会关心他人,在关心中学会宽容。家长不能急于求成,尤其不要自作主张地让孩子去宽容,而是当孩子有了宽容的行为时,要及时鼓励,给予强化。教孩子学会宽容别人、理解别人,不仅帮助孩子建立了一套健康的与人交往的生命原则,同时,还赋予了孩子一种生命智慧以及换位思考的能力。
(3)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家庭环境,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孩子孩子如果生活在一个宽容友爱、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中,会逐步潜移默化地形成一种持久的宽容忍让的善良品质。多蒙茜·洛·诺尔特如是说:“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安全之中,他就学会了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友爱之中,他就学会了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
教育孩子学会宽容,家庭环境的建设是第一重要的因素。
3.让孩子由不讲信用转化为重诺守信
守信是优良品德,失信是不道德的行为。一个言而无信的人是不会得到别人尊敬的,同时也没有人愿意与其合作。
张明今年七岁了,是某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课堂上,他发现书本里有一个关于孙悟空的图片,便想起爸爸前几天买的《西游记》动画片。下课时,他对同学李华说:“我爸前几天给我买了《西游记》动画片,孙悟空与妖精打斗的镜头可精彩了。”李华听得心痒痒的,便请求张明:“你能明天带来借给我看一下吗?”张明满口答应:“行!”可第二天一早小明本想带动画片给李华,可他又舍不得,于是,当李华问张明带来没有时,张明却借口自己忘了。
李华非常失望。
讲信用能博得他人的信任。有一个美国孩子,他父亲早逝。他父亲去世时留下一堆债务。若按常规,欠债人已去,把他的商品拍卖分掉,债务差不多也就算了。但是这孩子一一拜访债主,希望他们宽限时日,并保证父亲留下的债务自己将分文不少地还掉。后来这孩子果然历二十年之功,把父亲留下的债务连本带息、分文不落地全还了。周围的人都非常感动,知道他是一个可靠之人,也都非常愿意和他做生意。结果他不但博得了别人的合作,也赢得了他人的尊敬。在以后的工作中,他越来越顺利。
人与人合作的基本前提就是要守信用。教育孩子守信用指要求孩子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做到守时守信。守时守信的孩子更受人欢迎,更容易获得社交的成功。守信的人,别人就愿意与他合作。因此,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则,言而有信,这样才能让孩子重信用,知道该怎么做。
讲信用是做人的一项原则,因此,父母必须从孩子小时对孩子进行信用教育。
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培养孩子的守时守信:
(1)说到做到你应该教育孩子对别人要讲信用,负责任,答应别人的事要兑现;如果经过再三努力仍没有做到,应诚恳地说明原因,表示歉意。告诉孩子在答应别人之前,要慎重考虑自己有没有能力和把握做到,对不能做到的,就不要轻易答应。
(2)培养时间观念守时就是要求孩子有良好的时间观念,而培养孩子良好的时间观念,养成不拖拉的好习惯,应该从孩子小时抓起,让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感知时间,懂得及时做到答应别人的事。纵使孩子与朋友的约定没有什么价值,也要令其遵守。孩子必能在这些小小的约束中,学习到如何以自己的力量管理自己的行为。久而久之,孩子面对任何事情都会守信践诺。
(3)及时鼓励当孩子守时守信时,不管事情多么微小,你要及时鼓励褒奖,相反便加以提醒。
讲信用是孩子立足于社会必不可少的资本,每个父母都应予以重视。
4.不要放任孩子由着性子来任性是孩子的天性
父母应从小予以纠正,如果任其发展,对孩子健全性格的形成非常不利。其实,只要父母能抛弃溺爱,孩子的任性是可以改变的。
邱冬学习上进,成绩很好,就是有一个毛病,看见别人有什么他就要什么,而且常常能达到目的。一天早晨,父母忙着吃早饭,着急上班,可邱冬坐在桌前不吃饭,嘴里嘟嘟囔囔:“怎么没有火腿肠?鸡蛋一点也不好吃。豆浆怎么一点也不甜?”父母心急如焚地催他:“冬冬,快吃,你到底要干什么?”“我班王勇的新赛车真棒!”“好,下午给你买一个回来。快吃饭,要迟到了。”邱冬大口吃完早饭,心满意足地上学去了。
孩子的任性让家长们大伤脑筋。那么,什么是任性呢?任性就是由着自己的性子来,不管自己的需要是否合理,想要什么就要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任何人的劝告和阻拦都没用。
孩子为什么会任性呢?
一方面,孩子的性格与遗传有关,特别与神经类型特点有关系。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兴奋功能强于抑制功能,兴奋后易扩散而不易产生抑制。因此,孩子自控能力差,易激动兴奋,一不如意,就发脾气,难以自制。如果孩子属于强而兴奋的神经系统型,这种表现就会更明显。有的心理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把非常好玩的玩具给一些二三岁的孩子玩,当他玩得高兴时,成人突然把玩具夺去藏起来。这时,所有的孩子都不高兴,但是具体表现不同,有的不哭、不闹,但流露出祈求大人拿出玩具的神色;有的呜呜哭一会儿,便罢休;还有的孩子则长时间大哭大闹,躺在地上打滚,非要大人拿出玩具不可。
实验之后,继续跟踪观察,发现这些孩子几年以后性格发展也不同,第一种显得听话、顺从、胆小、依赖性强;第二种性情不稳定;第三种则更加固执、任性、大胆、主动性强。
另一方面,这是孩子心理发展的正常现象。心理学家把二三岁、六七岁和十一二岁称为“关键期”、“危机期”,在这些时期,儿童心理结构发生突变,产生质的飞跃,自我意识发展很快,强烈要求“自己来”,常常表现出不听话、固执、违抗等行为。由于家长不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便认为是任性。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家庭环境和家长教育的影响,即任性是家长惯出来的。
只有一个孩子,家长怕委屈了他,而且也能供得起,所以孩子要什么通常家长都能满足。即使要求不合理,家长在孩子哭闹、打滚犯赖之下也无可奈何,只得答应他的要求。更有甚者,孩子为了得到某种想要的东西,他会在大庭广众之下表演痛哭的把戏,许多年轻的家长惟恐被别人笑话,只得掏钱买下。几次三番,孩子便找到了规律,掌握了制服父母的秘密武器。这种武器非常有效,屡试不爽,孩子就养成了任性的习惯,使尽一切手段逼迫父母就范,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可见,孩子之所以任性,原因各不相同,在孩子任性的背后有一个精神世界。
那么,我们应如何看待任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