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十字传奇
11915900000037

第37章 帝国遗产争夺战(4) 圣本笃

基督教在392年终于熬成罗马帝国的国教后,却直接就要面对蛮族的入侵和帝国的灭亡,基督徒在乱世的困惑中又继续坚守了100余年,欧洲才终于恢复了平静。

基督徒的传教活动随即在整个欧洲开始展开,不过传教的形式有了更多的变化。就在查士丁尼关闭雅典学院的同一年,意大利人传教士本尼迪克(也被译作“本笃”)来到位于罗马东南100公里远的卡西诺山,建立了一座修道院。五年之后,他制定了《圣本笃规则》,系统规定了修道士的祈祷、工作、诵经、作息等内容,并强调服从、守贫、禁欲等清苦的戒律,“用我们的忍耐去分享基督的苦难吧。”为了压制欲望,克制对异性的冲动,本尼迪克竟然脱掉衣服,在荆棘中翻滚,直至体无完肤,鲜血横流。在他看来,肉体的伤痛,可医治好心灵的创伤。

本笃会的修道士身着简朴的修道服,腰间系一根绳子,象征着“鞭打耶稣身体的鞭子”。除每天必须在田间劳动外,他们还要潜心苦读,抄写《圣经》等宗教典籍。每个人被要求在餐桌固定的位置就餐,席间不许说话,轮流有修道士站在一旁诵读圣经,在这种神圣到令人窒息的氛围中,修道士们逐渐发明了一套据说多达百种的餐桌手语,例如进餐时需要醋的话,便手指自己的咽喉部位。修道士们枯坐在缮写室里,把每天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对各种宗教典籍的抄写上,本尼迪克激励他们说:“你抄写的每一个词,都是对恶魔的一次打击。”

在经历了动荡的年代后,是修道院为惊魂未定的人们还原了基督教信仰的本来面目,在中世纪早期的黑暗中,卡西诺山修道院成为一盏夜明灯。因为此刻连日耳曼贵族基本都是大字不识的文盲,古代文明的微小一部分得以幸运的保存下来,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那些虔诚坚守的修道士们。一百年后,《圣本笃规则》逐渐被西欧地区的修道院所接受,并在9世纪被罗马教会推崇,成为修道院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

雅典学院和卡西诺修道院,一废一立之间,欧洲从傍晚步入黑夜。

卡西诺山修道院位于罗马与意大利南部的交通要道之上,并经过1000多年的修缮,成为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因此具有极强的战略价值。二战末期,盟军在意大利南部登陆后,在挺进罗马的过程中,遭遇固守卡西诺山修道院德军的顽强阻击,所有地面炮火和攻势均难以对其构成威胁,僵局持续了四个月之久。无奈之下,盟军最高指挥部痛下决心,派出了轰炸机协助作战,这座已经屹立了1400多年,欧洲最著名的修道院顷刻间化作一堆瓦砾。二战结束后,意大利政府在原址重建了卡西诺修道院,样式、规模全部遵循旧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