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十字传奇
11915900000240

第240章 梵蒂冈建国(5) 新时代的教会

接下来,在希特勒的阴谋筹划下,德、意、英、法四个国家重新划定了中欧的边境线,纳粹德国不费一枪一弹兼并了奥地利和捷克苏台德地区。墨索里尼成为其坚定的帮凶,而惧怕战争的英、法两国则采取了消极的绥靖政策。

如果放在几百年前,这些举动自然都缺少不了罗马教廷的参与,但是此刻蜷缩在梵蒂冈城墙内的天主教信仰中枢,已经是个人微言轻的角色。面对那么多笃信天主教的信徒失去家园或不情愿的改变国籍,教皇也是无能为力。庇护十一世将《慕尼黑协定》形容为“民主制度向黑暗势力有条件的投降!”但是这样铿锵有力的话语已影响不到政治巨头们的决策了。

1939年,被墨索里尼和希特勒玩弄的精疲力竭的庇护十一世,在悲愤中离世。十年来,他亲眼见证了两位法西斯狂人一步步强大,一点点将欧洲拉入战争的深渊,而他自己已无力去改变什么,梵蒂冈也将势必背上助纣为虐的恶名。教皇闭上眼睛后没几天,便是《拉特兰条约》签署十周年纪念日。

半年后,德国坦克飞速碾过波兰边界,世界大战再度爆发。

二战行将结束之际,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设计出一套崭新的世界体系。在这个体系里,欧洲从德国中部到亚德里亚海滨,亚洲从三八线到台湾海峡,一道无形的铁幕构筑起新的意识形态对抗,即基督教信仰对唯物论。

100之间,时代和环境,都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梵蒂冈教廷意识到,无论是从政治还是普通民众的角度,基督教信仰已不是那么重要,但仍然不可缺少。因此,以罗马教廷为代表的天主教会,处境尴尬,不得不进行自我调整以适应时代。

1962年10月11日,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在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举行,世界各地设有天主教分支机构的教会组织,均派代表从四面八方来到罗马。这次会议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放下姿态,学会低调。在几百年前,那些足以致人于死地的教条和规则,统统被抛弃了。天主教的繁复礼仪得到简化,可使用所在地的语言进行弥撒等圣礼,也没有人再刻意强调“教皇永无谬误”这样的腔调……。

这次大公会议后,梵蒂冈教廷开始尝试与其它教派修好。路德宗,这个当年被天主教会痛恨的咬牙切齿的宗派,与梵蒂冈达成了和解。而对于犹太人和穆斯林,教会适当的反思了历史中的敌视姿态,承认他们的信仰,主动伸出示好和解的手。教皇保罗六世还与君士坦丁堡牧首阿德那哥拉一世发表联合声明,宣布撤销双方在1054年的绝罚令。

在1975年举行的和解10周年庆典上,保罗六世在西斯廷礼拜堂里,于众目睽睽之下跪在君士坦丁堡牧首代表面,亲吻了对方的脚。这一幕令人大呼意外,教皇却心安理得的解释道:“当年耶稣不也是为使徒洗脚吗?”貌似屈尊的行为,内心的潜台词依然是显示尊严,但是不管怎么说,梵蒂冈教廷的思维已经灵活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