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十字传奇
11915900000207

第207章 清教徒造反与光荣革命(1) 英格兰+苏格兰

我想知道你们凭什么权利将我带到这里。

——英王 查理一世

在地缘上,德意志处于强敌环伺中,而英国则被海洋包围,不同的地理因素,使前者只图大陆的盟主,而后者则尽力称霸海洋,德意志的战争往往牵一发而动全欧,而英国则盛产内战。当三十年战争硝烟弥漫之际,英国国内的一场信仰和权利争端,也以战争的方式演进着。

这一节要继续说说英国在宗教的外衣下,其自由民主进程,这一过程从1603年到1688年,几乎贯穿了整个17世纪。在权利和信仰的争夺中,无数人失去生命,甚至连国王也掉了脑袋,最终英国以一幕不流血的革命获得了和平,从此再无内战。

1603年,已经37岁的苏格兰国王詹姆士六世,继任曾下令将其母亲处死的伊丽莎白,成为两个国家的君主。詹姆士心中并没有仇恨,因为在其出生后,母亲玛丽便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母子之间再也没有见过面。甚至伊丽莎白在死亡令前犹豫不决而征求其意见时,他竟然说:“如果我宁愿要我的母亲,而不要权利,人们会认为我是多么愚蠢和反复无常啊!”现在,他满心欢喜的放弃了那个北方贫瘠国度的詹姆士六世称号,而成为两国之主的詹姆士一世。

他统治的国土已足够大,整个不列颠和爱尔兰。而他要面临的宗教格局也足够混乱:苏格兰信仰加尔文思想,爱尔兰顽固奉行天主教,而在英格兰,公教、天主教和清教三足鼎立。英格兰清教是加尔文信仰的本土化产物,其创始人约翰.胡珀已被“血腥玛丽”烧死,苏格兰的信仰为加尔文的弟子诺克斯创立,更接近于日内瓦的风格,两者有很大区别。加尔文信徒在法国,被称为胡格诺,此时已经获得合法地位,但这只是暂时的。詹姆士一世在苏格兰长大,因此是加尔文信徒,但是他对信仰并不虔诚,所以他基本延续了伊丽莎白的宗教政策,那就是独尊国教,压制天主教和清教。

天主教徒更加绝望了。

1605年的一天,一些信奉天主教的贵族在一位耶稣会传教士住处密谋,决定暗杀国王。他们的计划隐蔽,思路超前,那就是找到一处靠近国会的房子,开挖地道,并将两吨的炸药放置在国会的地下室中,只等国王和议员们开会之际,将他们全部炸飞。可惜,一位密谋者提醒自己的亲戚,不要在某一天去国会参议国事,这引起了怀疑,“炸药阴谋”败露,密谋者被逮捕处死,詹姆士躲过一劫。

在詹姆士的脑海里,信仰已不再重要,不断膨胀的只有权力欲望,可能这就是伊丽莎白身后的那些国王们与女王最大的区别所在,他们都太贪图权力了。詹姆士有亨利八世的野心,但却没有其冷酷,他很快发现,他的最重要敌人,不是对立的信仰,而是顽强的议会。

在整个16世纪,从亨利八世到伊丽莎白,英格兰议会没有为王权设置太多的障碍,但是在接下来的百年里,国王们与议会的斗争,却弥漫整个17世纪。这种斗争可能来自于英格兰人对苏格兰斯图亚特王朝的一种本能排斥,尽管几代国王并没有表现出太多苏格兰情结,但是议会已越来越明显的代表着英格兰各阶层的利益。

詹姆士喜欢上了一位年轻贵族,这其中有一种变态的爱欲,因为对方是一个只有23岁的男士。在国王的提拔下,这个贵族一路攀援,竟成为白金汉公爵,一个可以左右国策的人物。公爵的妻子表面上信奉国教,暗地里却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这在当时并不稀奇,有人选择殉道,也有人选择苟且偷生。受此影响,英国也开始向天主教靠近了。

在詹姆士来到伦敦之前,苏格兰为防止被英格兰吞并,一直是法国的坚定盟友。而现在几乎是苏格兰“吞并”了英格兰,隔海相邻的法国便已成为敌人,何况这个英国的老对手还在复苏强大。此时詹姆士的女婿,巴拉丁的腓特烈被赶下波希米亚王位,英王没有派兵前去支援,因为他正打算与西班牙结成联盟,让自己的儿子查理迎娶菲利普四世的妹妹。

这份政治联姻,在当时具有十足的爆炸性!在过去的近100年中,两国所尊奉的信仰处于敌对状态,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两国的军队还处于战争状态。“英国王子迎娶天主教王后?这个最顽固的天主教国度曾一度要灭亡英国,这份联姻绝不可行!”英国议会断然否决了这份提议,并批评王室生活过于奢华,呼吁英国参加“三十年战争”,同哈布斯堡王朝作战。1622年,暴怒的詹姆士一世下令解散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