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十字传奇
11915900000192

第192章 争夺法兰西(9) 宽容的代价

登基后,亨利马上宣布实行大赦,过去的宗教仇杀所积累的恩怨,一概不予追究,甚至那些扬言要刺杀他的狂热分子,国王也不去理睬。至此,法国宗教战争结束,举国上下生灵涂炭,千里饥贫,持续32年之久的战火已经使昔日的欧洲霸主,沦为一个贫穷的国家。

亨利四世清楚,新王朝和人民都需要休养生息,百废待兴,否则即使是天主教信仰也拯救不了这个国家。亨利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国家的复兴中,增强国力,关心百姓疾苦,他说:“我希望每个法国老百姓家中的锅里,都炖着一只鸡。”这样朴实而真诚的话语,出自一位16世纪的君主口中,令人感动之余,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这一点,亨利的骨子里,可能遗传了她外祖母的爱和仁慈,他经常微服私访,体察民情。同时,亨利认为法国再纠缠于信仰的斗争,已毫无益处。

1598年4月13日,亨利四世颁布了《南特诏书》。

“无论何时何地,严禁再提往事。不能因过去的恩怨而互相攻击、试探、谩骂或挑衅;不论以什么理由,不得以言辞或行动互相对抗、争吵、冲撞。要克己自制,像兄弟、朋友、同胞一样和平共处……”。“从现在开始,这就是法国的法律。”随即亨利四世庄严的在文件上签字。

《南特诏书》规定除天主教徒占绝大多数的城镇外,法国全境宗教信仰自由,不会再有人因信仰而被有组织的剥夺性命,天主教徒和胡格诺教徒享有完全平等的政治地位。在西方历史中,这是一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件。

亨利的列祖列宗,与宗教信仰皆有不解之缘。难道他忘记了查理曼大帝开创了“持剑传教”的先河吗?他也一定铭记万世敬仰的圣路易以天主教为精神的家园,而菲利普四世就在200多年前,使罗马教皇成为其囚犯。但亨利站在16世纪行将结束的时间点上,回首往昔,坚定他自己的选择。

在这个十字军的策源地,并为东征贡献最多生命的国度,在这个为铲除异端而战火屠城的地区,基督教信仰经过1500年的发展,终于以法律的形式呼吁信仰宽容。单凭这一点,亨利四世已经走在这个世纪里,所有风云人物的前列。自1517年以来,宗教改革所带来的仇恨与杀戮已填满了整个世纪,除了彻底打破天主教的一统局面,释放了商业活力外,《南特诏书》的颁布是其最重要的成就。

亨利四世的成功表明,未必只有虔诚基督徒,才能成为好国王。古今中外所有帝王将相的经历验证,必要的勇气和适时的忍耐,终成大事。

不过,《南特诏书》遇到了很大的阻力,罗马教皇克莱芒八世指责其为“最最不幸的事件”。教皇特使严正的对亨利说道:“信仰自由是永远不存在的!”并开始筹划法国国王的婚姻,督促他迎娶意大利美蒂奇家族的玛丽为妻。但亨利并不为之所动,为了不彻底激怒教会,他前往修道院去斋戒祈祷,哪怕这仅仅是政治作秀。为了牢牢的控制住这位该宗的国王,天主教会和贵族势力毒死了已有孕在身的加布里埃尔,这令亨利悲痛欲绝。

信仰宽容了,但是仇杀一刻也没有停止。无论是天主教徒还是新教徒,在短时间内还难以与昔日的仇人融洽相处,这还需要漫长的磨合。但是起码现在的法国,已经没有战争。亨利四世的宽容和远见,为法国赢得了至少50年的和平局面。在之后的两百年中,宗教问题时而仍会在法国激荡起波澜,但是在大的趋势上,已被亨利定下了基调。尽管亨利的私生活混乱,情人无数,并最终导致与玛格丽特的离婚,但是天性浪漫的法国人容忍他的这些缺点,并感激他对国家的作为。亨利四世坐拥着巴黎的繁华,接受天主教的盛礼并不困难,没有哪位君王不喜欢炫彩铺陈。

1606年,他任命了一个叫做黎塞留的贵族青年为主教,但是他还只有21岁,与主教制度规定的年纪尚差两岁。于是黎塞留匆忙跑到罗马,谎报年龄后,以拉丁语向保罗五世教皇发表了一份热情洋溢的演说,教皇满心喜悦,赐予其职位。黎塞留随即表示,自己的年龄是假的,请求赦免自己的谎言,保罗五世感觉被此后生耍弄,但又不便收回任命,只得恩准,郁闷的说道:“你这个年轻人,日后必将成为一个大无赖。”亨利不会想到,日后继承其王冠的是儿子路易十三,但是统领这个国家的却是黎塞留。

1610年,已经57岁的亨利四世,被一名呼喊着“铲除胡格诺派”的狂热天主教徒刺杀于巴黎的街头。

三个亨利的结局竟如此雷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