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十字传奇
11915900000019

第19章 使徒的故事(3) 使徒的殉道

《福音书》中的《使徒行传》记载了使徒大量的传道事迹,也描述了他们的结局。这种信仰,要求他们必须以死来证明耶稣的神奇和伟大,也必须以殉道的方式感召受众。在后来基督教的教义里,使徒们以血肉之躯践行了耶稣的信仰,身体冷却之后,灵魂得以升入天堂,继续追随天国里的上帝之子,他们都被称为“圣徒”。

使徒的结局大多带有传说色彩,而真正的史实已经无处可考。而这些传说,一定要编撰的有模有样,否则不能为人所信服,因此,一些历史中的人物会不自觉的站在这样的传说中,成为传教事迹中的一个所谓的佐证。我们就从一位著名的罗马皇帝说起吧。

早期古罗马帝国的皇位实行收养继承制,就是在任皇帝选择可堪当大任的年轻人作为自己的养子,并让其继承自己的皇位。自屋大维始,第四代元首的王冠,戴在了克劳狄的脑袋上。这是一个政绩不错的君王,但是也有如下这样毫不客气的评价:“他对女人的爱毫无节制。”当克劳狄迎娶他的第五位,也是最后一位妻子——阿格丽品娜的时候,一个不同凡响的少年走进他的视线,就是他新婚妻子跟别人所生的儿子——尼禄。阿格丽品娜施展各种手段说服了克劳狄将尼禄收为养子,得逞之后便毒死了自己的皇帝丈夫,公元54年,17岁的尼禄继承了皇位。母亲蛇蝎般的恶毒,一点没浪费,全部遗传在自己的亲生儿子身上。当尼禄22岁时,面对自己身边的婆媳争执,他在妻子的怂恿之下处死了自己的母亲。据说当尼禄看到亲生母亲裸露的尸体时,居然说:“我不知道自己还有这么美丽的一个母亲。”

公元64年7月18日,罗马圆形竞技场发生大火并迅速蔓延,整整燃烧了9天,罗马城三分之二的建筑被毁。后世的一种主流说法,或者说来自基督教会的观点认为是尼禄自己放火焚城,以获得罗马市中心的土地来扩建皇宫,并一边观赏熊熊大火,一边咏唱荷马史诗。随即尼禄借口说是基督徒故意纵火,开始借机大肆迫害。

据说当时彼得和保罗就在罗马城传教,一开始,彼得打算走为上策,逃出罗马避避风头。当他走到城门口时,迎面看到主人耶稣向他走来,喜出望外的彼得上前问道:“主啊,你这是要去哪儿?”基督回答说:“我要回去再钉十字架。”彼得一听这话,顿时羞愧难当,转身回城,甘愿受戮。在狱中,彼得也没有停止传教,他施展神迹,用手杖在墙壁上凿出清冽的泉水,为囚犯们洗礼。在临刑时,彼得要求以身体倒立的姿势上十字架,因为他觉得自己不配与主以同样的方式受难。

彼得的遗体据说还埋葬在现今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内,不过很多人对此表示怀疑,甚至根本就不认为彼得曾经去过罗马。

保罗也被尼禄判处了死刑,当皇帝的两名手下前来抓捕保罗时,看到他正在为民众们布道,身受感染,也要求保罗为他们俩祷告。保罗说:“你们很快就会相信主,并会在我的坟墓旁接受洗礼。”在罗马城外,保罗做完祷告后,大义凛然的将头颅伸向屠刀。在其传说殉道的地方,后来建立了圣保罗教堂,至今犹在罗马城外。保罗对两位罗马官员的预言也成为了现实,人们在教堂里,也就是他的坟墓旁,接受基督教的洗礼。

耶稣的两个最重要的弟子都惨死在暴君尼禄的手下,因此,尼禄在后世基督教占主导地位的历史评价中,就如商纣王一样被彻彻底底的妖魔化了。而事实是,彼得和保罗究竟结局如何,没有明且记载,尼禄也没有史载中的那么坏。

第一代使徒中,首先受难的是大雅各,他还没来得及到外邦去传教,即被捕遇难。据说抓捕他的人看到雅各即将慷慨赴死,身受触动,便要求与其一起上刑场,并发自内心的希望做一名基督徒。于是两人被一同押赴刑场,路上,这个人请求雅各赦免他的恶行,雅各稍作停留,转身对他说:“我的兄弟,愿你平安!”并且亲吻了他。随后两人双双被斩首。

使徒安德烈,在希腊一带传教并殉道。在上十字架之际,安德烈无比自豪的说:“一个惧怕十字架之死的人,是不会传诵十字架的尊贵和荣耀的。”“哦,十字架!我心甘情愿,满心渴慕的靠近你,因为我是他的学生,他曾在你的上面完成使命。”据说安德烈死于X型的十字架,所以这种十字架也被称为“安德烈十字架”。苏格兰将其奉为保护神,所以苏格兰的国旗就是蓝底白色斜十字。后来与英格兰的白底红色正十字和北爱尔兰的白底红色斜十字合并成当今英国的米字旗。如果哪一届世界杯足球赛,英格兰、苏格兰和北爱尔兰能够同时进入决赛圈,我们将会清楚的看到米字旗的三个基本因素,共同出现在一幕场景之中。

使徒多马,传教的路线为西亚的波斯、安息、大夏、最终一路到达印度,甚至还有人说他曾到过中国。多马在印度被箭射死,还有说被长矛刺死。据说他的遗体至今保存在意大利的奥尔托纳。

使徒西门,据说在北非传教,还有人说他曾到过英国,最后死于埃及,一说被刀砍死、一说被锯锯死。

使徒巴托罗买,据说在印度,亚美尼亚等地传教,在里海附近遭受迫害,遭棍棒毒打,钉十字架,后又被剥皮,斩首。

使徒腓力,据说在小亚细亚地区传教,遭迫害被钉十字架上,后又被人用石头打死。

使徒马太,一种说法是在波斯地区传教,令一个说法是在非洲的埃塞俄比亚传教。后被人用矛刺死。

使徒小雅各,据说在波斯地区传教殉道,死于残酷的锯刑,还有说被捶衣棒打死。

使徒达太,据说也在波斯传教,被棍棒打死。

使徒马提亚,因为是耶稣复活的见证人之一,因而被选作使徒替代变节的犹大,据说后来到了里海一带传教,也有说去了埃塞俄比亚,最后被斧子砍死。

使徒约翰,是众人中唯一善终的一位,但是也历经磨难。传说他曾被投入到滚烫的油锅中,依然毫发无损。后又被罗马皇帝流放到小亚细亚,获得自由后,便一直生活在一座爱琴海的小岛上。据说《约翰福音》和《启示录》出自其笔下,最后活了差不多一百岁,至死都在传播信仰。

最后我们可以提一下那位出卖耶稣的犹大,《福音书》中说,犹大为自己的恶行而悔恨,将30枚银币放在了圣殿里,出门找了一棵树上吊自尽了。和绝大部分使徒的结局虽然一样,但是因殉道和自裁的区别,更因忠诚与背叛的天壤之别,犹大不得不背负历史的骂名了。

“十二使徒”和保罗,都被誉为“圣徒”,他们被《福音书》赋予了耶稣在世时期人的本性,和耶稣殉难后神的品质。他们因受耶稣的激励和鼓舞,勇敢的接受使命,承受常人所无法忍受的艰难困苦,虔诚跟随耶稣的脚步,义无反顾的传道,并最终满怀热情的拥抱死亡。他们也成为基督教信仰中除了上帝、耶稣和圣母玛莉亚之外,最受尊重和崇敬的人,他们成为了完美基督徒的化身,他们的名字被广为传颂。

无数座气势恢弘的教堂以圣徒的名字“圣彼得、圣保罗、圣马可……”来命名,甚至当今的一些城市的名字“圣彼得堡、圣保罗……”也取自圣徒。他们还是西方世界,无数代男孩降生后,父母为其取的最常用名字。

公元70年,犹太人爆发了反罗马的大起义,并最终演变成残酷的犹太战争。在罗马帝国的血腥镇压中,超过100万犹太人被杀害,数万人被卖为奴隶,幸存者选择四处逃散。那个还不大起眼的拿撒勒派也随着逃难的人群向四周散去,从这个时候起,基督教的名字才开始不断出现在各类史籍中。这个时候,彼得和保罗都已经不在人世了,而他们所传播的信仰,如蒲公英的种子一样,随风飘散。

最终,弥漫整个罗马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