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十字传奇
11915900000176

第176章 血腥玛丽与女王时代(5) 伊丽莎白统领英国

1558年,玛丽再一次以为自己怀孕了,当最后的希望破灭后,她已几乎成为了疯子。而此刻他唯一的依赖,菲利普亦不在英国,在丈夫眼里,玛丽早已不正常了。任何一个感受过家庭温暖,度过无忧童年的人,恐难理解这位女王此时的心境,她在喃喃自语什么?无人清楚,她在为何而哭泣,也没有人知道。人们只知道,她的时日不多了。

但是,令人更不能理解的是,她已怎样的心态,将王位传给了伊丽莎白呢?这个曾一度险遭其砍了脑袋的妹妹,将要接替玛丽,成为下一任英国女王。

这一年的9月,表兄查理五世死在了西班牙,玛丽也感到死期临近。11月的一天,女王说自己梦见一群可爱的孩子围绕着自己,一定是那些她幻想过在自己体内,而根本就不曾存在过的生命。没过几日,她死了,终42岁。

身为一国之尊的骨肉,但在自己不到三岁时,父亲以法律之名杀死母亲,而后又有赖于法律的保护,才与断头台擦肩而过,伊丽莎白的坎坷经历,应该无人可以复制。非凡的经历给了她磨难,也给了她处世的禀赋,在她6岁的时候,一位大臣以这样的口吻形容她“谈吐之缜密,犹如40岁之人。”

1559年1月12日,25岁的伊丽莎白登基为女王,新教徒们欢呼雀跃。此时的英国刚经历过一段恐怖的岁月,信仰坚定之人纷纷作古,伊丽莎白将以其长达44年的统治,为国家疗伤,使之强大。

16世纪刚过一半,英格兰已更换了四位统治者,他们分别所持的信仰,代表着同一时代的欧洲。亨利八世是王权的信徒,爱德华六世被新教所架空,玛丽是坚定的天主教徒。而到了伊丽莎白这里,三岁即失去自由的她已没有什么信仰归属了, 她唯一能做的就是察言观色,保全自己。

13岁之前,她懵懂着跟随大人参加弥撒,因为父亲要求所有臣民行天主教之礼,但却与罗马决裂。之后的6年,她只得告别这些繁琐的礼仪,向新教靠拢,因为她的弟弟扶植新教。最近这5年,姐姐当政,她必须再度遵行天主教之礼,如不这样则性命难保。伊丽莎白女王意识到,在地理大发现的时代,再拘泥于信仰的偏激狭隘,对王权没什么实际价值。谁的船只行驶的更远,谁能占有更多的土地和财富,谁就更具发言权,商人如此,国王亦如此。

英国需要宽容的政治氛围,否则自己的臣民永远是循规蹈矩,没有活力,只知祷告的信徒。当政10年后,新教徒占多数的国会批准了《三十九条信纲》,此信条只是对克拉默的“四十二条款”稍作修改。这些信条具有伊丽莎白的宽容风格,“安利甘宗”成为了与路德宗和加尔文宗有所区别的新教体系。这种信仰同样将《圣经》尊为教义的最高权威,但在礼仪和体制上保留了一些天主教传统,坎特伯雷大主教依然是教会首领,只不过要由英王任命,与罗马毫无关系。

没有路德与加尔文,英国也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新教。这种折中的方式意味着,它既可以团结天主教和新教中的温和派,也难免要得罪他们中的极端分子。很多天主教徒选择皈依国家教会,或者低调信奉罗马教会,这样不至于引来杀身之祸。但是那些顽梗人士,以及由罗马教廷派来的传教士却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伊丽莎白女王清楚这些人是少数派,于国家无益,必镇压之。

还有一部分人也不认可英国的新教会,这就是加尔文的信徒。他们希望整个世界都应该实行日内瓦那种神权统治,教会领导国家,这种理论怎能为世俗君主所接受呢?何况这些新教徒不是很尊重女性,更令女王对他们感到厌恶。这些人在英国有了一个新的称谓——“清教徒”, 伊丽莎白依然严厉的镇压其中的强硬派,不少人又选择跑回了大陆,在荷兰扎根。

清教徒们勤勉工作,生活节俭,信仰虔诚,对权威教会和政府的反抗,最终演变成一场政治革命,这是伊丽莎白之后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