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十字传奇
11915900000151

第151章 愤怒的“奶牛”(2) 马丁.路德发飙

马丁.路德何许人也,很有必要认识一下。

1483年11月10日,路德出生在萨克森艾斯勒本的一个矿工家庭,这一天是天主教会纪念圣人的“圣马丁日”,所以父母为其取名马丁。

笃信基督教的父母,从小给予路德异常严厉的教育,并希望自己的儿子长大后能够成为一名律师。路德的童年充满辛酸,在寄宿学校里,他和穷苦的孩子们每天早起,挨家挨户的唱颂歌以换取施舍,其实就是谋求一点剩饭作为早餐。完成大学学业后,路德的人生轨迹发生了逆转,据说某一天,路德在荒郊野外遭遇暴风雨,闪电差点击中这个年轻人。浑身发抖的路德发誓,如躲过此劫,将全心全意的侍奉上帝。

不久,路德不顾父亲反对,进入了当地的奥古斯丁修道院,成为一名见习修士。他以清苦的修道院生活磨砺自己,还通过绝食、鞭打,希望驱走身体中的恶魔。《圣经》和《使徒书信》几乎成为路德整天端在眼前的唯一书籍了,在圣保罗写给罗马教会的一封书信中,路德看到这样一段话:“因信称义”,这对其以后的宗教思想产生很大的影响。1505年,路德开始在易北河畔的维滕堡大学里教授逻辑学、物理学和神学,并在两年后成为一名神父。

1510年,路德如朝圣般虔诚的访问了罗马,对圣彼得的永恒之城肃然起敬。路德在罗马得到了不少赎罪券,意外收获令其喜出望外,甚至希望自己的父母已经死去才好,这样就可以将他们从炼狱中拯救出来。但是路德对罗马的敬仰,在参观了梵蒂冈那些富丽堂皇的宫殿后便荡然无存,教皇和红衣主教们一个个锦衣玉食,肥马轻裘,哪里还是那些令人尊崇的圣者。每个基督徒都奉献着自己的微薄财富,最终汇聚到这座繁华城市,供养着这些脑满肠肥的高级教士。在后来的回顾中,路德称罗马是一个令人憎恶的地方,甚至说在梵蒂冈的宫廷中有“12位裸体女子”陪坐在教皇左右共进晚餐。

马丁.路德的思想开始发生转变,他认为人类获得拯救的方式,不是看自己如何做善事,捐钱,朝圣或拥有圣物,而是仅仅通过树立坚定的信仰即可得救,这就是所谓的“因信称义”。

时光飞逝,已近中年的路德,外表上没有一点日耳曼人那种金发碧眼,深眉纵目的特征,他生有一个硕大的脑袋和脸庞,脖子短的快要消失不见,如蛮牛一般。目光坚决而傲慢,轻扬的嘴角和宽阔的下颌构成了这个修道士最为突出的品质——自信与雄辩。直至马丁.路德34岁时见到台彻尔兜售的赎罪券,他的教书匠生活相对很平静。

维滕堡一些急不可耐的虔诚购买者越过边界去购买台彻尔的赎罪券,并如获至宝的拿给路德,请其考证这些纸片是否有赎罪的效力,路德被这种无法理解的行为彻底激怒了。看到教廷的腐败和民众的愚昧,他奋笔疾书,写下了《为澄清赦罪权之权威的争辩》一文——因包含95条观点,史称《95条论纲》。

1517年10月11日,路德将拉丁文论纲张贴在维滕堡大学卡斯托教堂的大门上,开宗明义的阐述自己的观点,并在论纲开篇处加注了一个声明:“出于对信仰的热爱,和进一步明确信仰的愿望,下面这些论点将在维滕堡进行讨论,由神父马丁主持……”

第27条:凡主张钱币坠落叮当作响时,灵魂就飞离炼狱的,实在是人间最荒谬的语言。

第36条:凡真实悔罪的基督徒,无需赎罪券,即能免除末日审判的全部罪罚。

第86条:教皇既然富甲天下,何不用自己的财富重建圣彼得大教堂,而却让贫苦的基督徒出钱呢?

为了使他的观点能为更多的德国人所了解,路德又将《95条论纲》翻译成了德文,由其学生们在民间散发。半个世纪前古登堡发明的印刷术,使路德的文字和思想“犹如插上了天使的翅膀”,迅速蔓延开来,德意志一下子炸了锅。

不久前还被人们嘀咕的“某位傻瓜”终于站了出来,不惧被烧死的路德,勇气真是令人钦佩。萨克森修道士的文章被人们争相传阅,似乎胸中的郁闷被这些激昂的文字一扫而净。赎罪券的销售已经很难再进行下去,台彻尔也针锋相对,马上回击一篇《106篇驳论》的文章,但是如同泥牛入海,马上被淹没在了声讨教皇的唾沫之中。

利奥十世感受到了德意志的愤怒,于是派出几个德高望重的修道士前来说服路德的观点,并将台彻尔痛批一顿,就地免职。不出两年,一生忠于教皇的台彻尔在忧愤中死去,临死前,他收到一封路德满怀诚意的信:“销售赎罪券仅仅是这场纷争的偶然巧合,这一场争端并非因此而开始,只是这个孩子,另有一个完全不同的父亲而已。”可见,路德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对手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