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十字传奇
11915900000142

第142章 大航海和教皇子午线(1)不平凡的十五世纪

我们这些人都患上了一种病,只有黄金才能治愈,谁拥有金钱,就拥有使灵魂升入天堂的权利。

——哥伦布

15世纪的欧洲发生了很多改变历史进程的事件。

这个世纪初,天主教会的大分裂局面结束,但是因信仰分歧而带给基督徒们的创伤却难以弥合。随即胡斯与贞德,以殉道的热情令人深思何为真正的信仰,罗马教廷的高压政策还能有效的延续多久呢?不出百年,宗教改革的怒火终于压制住火刑柱上的烈焰,人们在期待着翻天覆地的变革。

这个世纪的中叶,英法百年战争的落幕,与君士坦丁堡的陷落,竟于同一年发生。他们之间看似没有关联,不过欧洲在力量上的衰败已成定势,与异教徒的异军突起相比,基督教世界深感不进则退的可怕现实。

在世纪的尾声,类似的版本以相反的结局一锤定音,伊比利亚回归到了基督教的怀抱。两个新兴的国家另辟蹊径,竟不经意的引领了西方世界一次改变世界的探险,和征服这个星球的机遇。

“大航海时代”始于伊比利亚的海岸。

当葡萄牙的水手们前赴后继的沿着西非海岸线向南摸索时,在斯特拉斯堡的一处简陋的房子里,日耳曼人约翰.古登堡正在默默无闻的制作字母模具,这种技术问世后,也改变了世界。1454年,第一本非出自修道士手中鹅毛笔的《圣经》,在古登堡的活字印刷机上诞生了,而此时,只有他和一位金匠,知晓这种新奇技术。

这些《圣经》被贪财的金匠高价卖给法国的达官显贵们,不久之后,法王路易七世和大主教在互相炫耀自己觅得的宝物时,发现他们手中的两本《圣经》居然在装帧、字符和页码上毫无二致,哪位修道士能有如此高超的抄写手艺呢?一定是魔鬼授予了他这种技巧。金匠险被推上火刑柱,但是活字印刷术却名扬开来,“古登堡圣经” 结束了修道院抄写时代。从此知识和信息的传播被赋予了魔力,书籍数量如几何级数般增长,教育由教会所垄断,知识由神职人员所掌控的局面被打破,知识的普及为西方人探索未知世界的时代,注入了能量和勇气。

早在几百年前,活字印刷的神奇已被中国宋朝的工匠毕昇所发现,不过遗憾的是,这项划时代的技术突破却没有引起东方的知识爆炸。可能因为汉字的书写系统与字母文字相比,存在着此消彼长的优劣,所以中国的文士们更倾情于在柔软的宣纸上挥毫泼墨,写意山水,或者还有更多的原因。火药的发明和利用,是这种差异化结果的另一个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