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国企业怎么管
11848300000010

第10章 组织架构决定企业实力(2)

但是我们也一再认为,我们中国人最了不起的就是组织像树一样,我们把它叫做树状的组织。一棵树,树根埋在地下,树干就是一个总目标,树根支持树干,树干支持枝叶发展。中国人最喜欢听的一句话是,“你放心去做,我大力支持你”。如果说“你按照我的方式去做”,他听着就懒洋洋的。“我给你一个范围,你只能在这个范围里,不能超过这个范围”,他也是爱听不听的。可见我们的民族性还是喜欢自由发展,我们给他水分,给他养分,有一个很好的环境,让他自己去发展比较好。

枪型组织是有一个目标,你装子弹然后去瞄准,打得准打不准谁也不知道。而火箭型组织是自动去追踪目标,但是它不能自动决定目标。而我们的树状组织不但要制定目标,而且要创造实现目标所需要的方法,这些都能让员工自动自发。

这种组织常常要调整。如果你问一家企业有没有组织结构图,对方一定说有,只不过当他把组织结构图拿给你看的时候,一定加上一句话:“这个是旧的,新的正在印。”这就表示企业会时常调整。

神通电脑企业的董事长苗丰强说,一般人常常认为一个大型的企业只要分层负责,使其运作流程化、组织制度化,就是很好的管理,但是其实不是这样。管理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组织不断在变,没有办法用一种模式来套用。苗董事长这番话就体现了中国式管理的变动精神。电脑企业的产品生命周期已经大大缩短,生产变动的产品,其组织非变动不可,不调整就没有办法应对环境的变化。

当初和正大企业的创办人陈永泰先生一起创业的张创维先生,对组织方面有一些特别的看法,值得我们思考。他说,现代化的企业,组织章程应该像磁铁放在铁板上一样,表面上看它是粘得牢牢的,实际上它是可以变动的。所以常常变动不应该反映在企业的章程上面。张创维先生说,为了适应局势的变动,企业的组织应该弹性化,不要使原定的编制系统成为局势变动以后所产生的新系统的限制。你把它固定下来,但是内外环境已经变了,若还坚持用原来的编制,那就是自我限制。同时他还主张,景气的时候要采取守式,不景气的时候要采取攻式。这句话我跟很多人探讨,大家都有同感。当不景气的时候,我们知道下一拨景气快要来了,这时候好好地用人,好好地培训,好好地把实力培养起来,等到形势好起来的时候就赶上去。相反景气的时候,知道景气的形势快要完了,因此要守一守,才不会形成盲目的扩充。

企业不要有硬性的组织,应该针对业务的需要来机动地调整,这个观念非常重要。声宝企业的创办人陈茂榜先生对组织有很独到的看法。他认为现代化的组织是一个有机体,各级主管一定要协调自己的下属努力去达成整体的目标。他说,如果在项羽和刘邦两个人里面选一个当管理者,他宁愿选刘邦而不选项羽。因为项羽很有主张,刚愎自用,所有人只会听他的话而发挥不了自己的力量。相反的,刘邦会广泛征求别人的意见,而且他很会指导,很会教育,使得手下每个人都可以发挥聪明才智,他的团结力反而比项羽强。陈茂榜一直主张朝令夕改,这与一般人的想法相反,我们通常认为朝令夕改是错误的。但陈茂榜说,既然组织是动态的,就不能墨守成规,既然要随时修正,为什么早上讲的下午不能改呢?所以一个组织要使成员能够协同一致,能够互助合作,不但在组织结构方面要有弹性,命令也要随时视实际的需要更改,才不会死守那个失去时效的命令。

味丹企业是一家人情味比较浓厚的企业。我们常说,中国因为人情味太重,所以没有办法精简人力,人力的包袱就会越来越重。味丹既然讲人情味,历史又久,所以它在精简人力方面一定是吃亏的。可是,精简人力,是不是要把老人通通去掉呢?味丹企业的做法是这样的:一方面感谢这些老功臣,另一方面借助他们丰富的经验,把这些老功臣编组,一天24小时分三班,让他们轮流去巡视全厂。他们没有固定的职责,只是轮到的时候,就到厂里面走走看看,任何事情都可以记下来向总经理报告,但他们不可以去指挥现场,不可以去干预现场,不可以去批评现场,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困扰。他们走到哪里,看到不对劲的地方,不讲话,记下来,马上向总经理反映,总经理很快来处理。这样的话,现场的人不会恼羞成怒,而总经理又可以很快了解现场状况,这是非常好的做法。

味丹企业是一个很有成就的家族企业,它很真诚地照顾员工,而又能够重视这些老干部,所以经营绩效一直都很好。

归根到底,无论采用哪一种形态,组织都是少数人愚弄多数人的工具。组织虽然在概念上涵盖了全部的人,所有组织的成员都是组织的一分子,彼此是平等的。但这句话只是讲得好听而已,而实际上组织是一群具有不同角色功能的人,为了实现目标而结合,任何一个组织的成功至少有一部分是因为某些少数的人,甚至单独一个人的能力和风格造成的。组织是由少数人带动的。如果一个人强有力,他一个人就可以把整个企业的风格改变过来了。所以我们要重视少数人的力量。组织有排他性,我们把是组织的人招进来,把不是组织的人赶出去。比如企业里面有一个游泳池,有几个人动脑筋,设一个早泳会,他们一来,就把场地霸占,不允许别人进来。其实这是企业的游泳池,可是组织一个小团体后,就把其他人排斥出去了。所以,组织是一方面保护自己人,另一方面排斥外人。

一个组织如果不能让多数人来接受少数人的支配,就产生不出组织力。少数人如果用强制的方法,说“你不听我的,我就要如何如何”,那就是专制。如果少数人用互动的方式,“我说我的意见,你很乐意听就照我说的做,你不乐意听也没有办法”,这是自由民主。自由民主到最后也是少数人去带动多数人。

我们要注意,多数人一定要交付一些自由让这些少数人去支配,这样才会产生组织力。换句话说,我如果始终不听主管的话,那主管怎么去领导?既然我认定你是我的主管,我就把我的自由交付给你一点,你支配我就接受,这样才能产生组织力。

最后提出三点建议:第一,组织过分庞大的结果是很容易变成形式化,形式化到最后就是官僚化,同时也没有人情味,这样就不合人性。待组织越来越庞大的时候,我们相反的要注意人性化。所谓人性化就是要有一点人情味,不然组织到最后一定僵化掉。我们一定要明白,员工完全依赖企业这种情况已经不复存在了,现在企业和员工是互相依赖的,企业需要员工,员工也需要企业。所以我建议组织尽量地把部门变小,部门小大家才会认识,常常有一些互动,你了解我,我了解你,这样才会有人情味。

第二,现在的企业文化已经不像过去那么单纯,现在的员工除了争取自己的权益以外,还有很大的兴趣参与很多企业的事务,尤其中国人什么事情都要参与,不参与就好像被冷落。现在的人碰到不如意的事情,不像以前的人沉默不语,已经忘记了“先说先死”的道理,可能会忍耐不住,就会有话直说。这样的人到底是很勇敢还是很愚蠢,我分不清楚。我们有太多勇敢的人,有话就要说,所以企业现在用权用组织来统治他,恐怕没有太大效率,而且会引起很强烈的报复。我们越来越主张一切好商量,不管什么组织,维持一切好商量的气氛比较好。

第三,参与是发展组织最有效的动力,员工参与的程度就是企业成长的晴雨表,大家越参与,企业成长越快。但是参与不可以采用硬性的规定,硬性规定不参与就要重罚,这是没有用的。

做到参与、团结、合作、协调,企业一定强大。

组织没必要害怕因人设事

一般企业在组织方面所遭遇的问题,大概都是下面这几种:

1企业里面各部门的业务内容不明确。到底我这个部门该做些什么,我自己都说不清楚。

2各部门之间责任范围不明确。到底我应该做到什么地步,你应该做到什么地步,我们彼此之间责任怎么划分,大家都不是很清楚。

3对于其他部门的业务内容我们也了解得不明确。你说营销部门在做些什么我不清楚,财务部门管到什么地步我也不清楚。

4自己到底有多大的权限也不明确。到底哪些事情我可以决定,我决定以后有没有人怪我,我也没有把握。

5各种事务手续不明确。我要领一个东西,到底要经过哪些人,出个货要经过什么样的手续,好像手续随时会变。

6当前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不明确。我们企业目前最重要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好像每个人的说法都不太一样。

7主管的想法如何不明确。你问他,他说没有意见,但是他又好像有意见,但不清楚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8这件事情到底该谁负责不明确。我现在要做一件事情到底找谁,甲说是乙,乙让我找别人。

9最后的期限是什么时候不明确。因为中国人往往会把最后的期限提前或延后。比如最初说三天,最后变五天,甚至七天也无所谓,最后的期限到底是什么,不明确。

10做到什么标准才合适也不明确。

这十个问题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不明确。没有一样东西是明确的,这是中国人最了不起的地方。

这几个问题还有另外一个特征,就是通通跟人有关,离不开人,又不明确,我们该怎么办?我们有没有办法使它明确?好像也没办法。这就牵扯到组织跟人力的关系,一个组织是确定下来的,人也找来了,能不能发出我们所预期的力量呢?我想这是不一定的,有的可以,有的不行,程度不一。

形式上组织是为了协调每一个成员的活动,协调成员的职务关系。实际上担当职务的是人,组织一切活动都需要人来体现。所以组织一定要重视人力的调配。把人力调配好,组织才能够发挥力量。为了达到组织目标,一定要规定每一个人担当的职务,如果他们的权责明晰,组织的效能自然就会提高。

组织除了达到组织目标以外,还要根据一定的权限和责任的分配,来决定彼此之间的关系。所有成员能够协调合作、互相依赖的话,就能产生高度的组织力。

组织的基本结构及层级划分

我们先来看看组织的基本结构。我们可以把组织想象成编织品,编织品有横丝,也有纵丝,横的丝就是横断分割,而纵的丝叫做纵断分割。横断分割与纵断分割重叠起来就变成组织的结构。

横断分割叫做阶层结构原理,企业里面有董事长、经理、主管、普通员工等,我们用横线把董事长、经理、主管、普通员工一个一个分开,就形成不同的阶层。一个单位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监督的下属数量有一定的限度,组织里面各部门都有范围,你一个人没有办法管太多的人,你找别人来管又多了一个阶层。所以企业里面有多少个阶层完全视你的需要而定,一个人管得完的就是一个阶层,一个人管不完,再找两个人来管,就变成两个阶层。

组织是根据需要而产生的,主管派给我一个工作,我如果一个人做得完,就不敢开口说要设另外一个人,因为我跟主管说“这个工作我做不完”,他就会换别的人来做,那我就会很难堪。我一定要等,等到我的工作量实在是太大了,才会试探性地向主管建议,能不能分成两个人来做。分成两个人的话,就找两个人做我的下属,一个人做一半,我来监督,这样就成为一个部门。以此类推,阶层就会越来越多。阶层越多,联系就越困难,协调就越复杂,所以不要有太多的阶层。

横断的分割使我们的组织有很多阶层,而纵断的分割使我们有很多部门。纵断分割是根据专业化的原理,因为我们的组织成员尽可能担任一种比较单纯的、比较专一的业务,搞财务的就在财务部门,负责生产的就在生产部门,这是纵断分割的结果。纵断有部门,横断有阶层,这样交叉起来就变成一个完整的组织体系。所以组织结构有横断,有纵断,是根据权力与责任的原理。垂直的是一个权力关系,水平的也是一个权力关系。垂直的是监督指挥命令的关系,而水平的是互相协调、彼此互补的关系。如果上下左右都分得很清楚,大家也都很了解,结构就很分明。

划分阶层,就是根据需要设置,尽量减少阶层应该是一个不变的原则,我们把它叫做扁平式的组织,尽可能把阶层压扁,联系比较方便。

纵向应该分成几个部门?最好是按照工作来划分,一般有四种不同的原则。

1目的取向:先把工作的目的明确化,按照明确的目的来划分,比如说财务部是为了把财务管理做好,生产部是把生产管理做好。按照工作目的,是组织划分的主要原理,按照不同的目的划分不同的部门。

2技术取向:依照所需要的特殊技术来划分,这样的话可以发挥高度的行动效率,这种叫做主题方式。譬如炼油的企业,炼油需要不同的技术,所以可以划分不同的部门。

3单位取向:一个企业有很多分部,分散在不同地区,就可以设成华南营业部、华北营业部……或者按照工作形式划分,比如直销有直销的部门,代理有代理的部门。

4过程取向:按照工作的流程加以划分,这样比较专门化、单纯化。但是按照这种方式划分要注意,员工要有一些人性化的劳动,因为你完全按照过程来划分的话,势必造成员工所做的工作单调乏味,使员工产生倦怠情绪。

因人设事并不违反管理原则

工作划分的目的是使每个人都可以很有效地完成任务。我们一直说,工作的内容要符合员工的个性,但是我们能不能做到呢?答案是非常困难。每个人的个性不同,到底有没有哪种工作最适合哪种人,到今天还是疑问。事实上,我们不必拘泥于此。如果员工乐意做,他就会觉得这个工作很适合;如果员工不乐意做,你分配给他什么样的工作,他都觉得不适合。所以我们应该向员工灌输这样的理念:做一个人要勇敢地向工作挑战,而不是光坐在那里等待合适的工作,只要你有挑战工作的决心,你就可以胜任任何指派给你的工作。

很多人都反对因人设事,实际上因人设事有很多好处。

太平洋崇光百货公司在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其组织体系已经更改了三四次,主要是为了充分发挥每一个人最大的效能。崇光百货公司采用因人设事的组织方式来增加组织的弹性。由于这家公司的经营权是由日本的SOGO集团负责的,它从SOGO调来11位高级主管,并且按照他们过去的经验和能力来划分彼此的工作。因为他们有丰富的经验,而能力各异,根据他们实际的状况来分配工作,当然每个人都能够胜任。崇光百货公司因为人的能力、人的经验而调整组织的系统,这种做法使得每一个高级主管都能够产生良好的管理效能,这就是最好的因人设事的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