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巽而耳目聪明,柔进而上行:“巽”的字义为形容动词,通“逊”,表示谦逊,恭顺。而鼎器本即有双耳,与巽合义,则象征谦逊地悉听圣贤的意见。巽五行属木,木喻肝胆而开窍于目,又象征善于观察,以致耳聪目明,判断合理。从而使治理大业柔顺而无急无躁地向上峰发展前进。
●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元亨:这是一告诫性的和提示性的语辞。是“意象”和“法象”的教示,并无“兆”的结果、结论。这是对本句辞文是否能作出正确理解的关键。
也就是说,鼎卦的主旨在于启迪大小执政者,欲治理大业有成,招贤纳士,知人善任,必须遵守中道,博得上下广大人群坚强的扶持,才能达到目的。并非你立志想完成什么,就能达到目的。也就是说,不要以为有了鼎,就会成功在即,愿望就能实现了。
有位圣人说得对:“鼎无灵而俨有灵也。”(灵:应验。引申为实现目的。俨:庄重而不轻浮;严肃而不妄为。)说明只有守持中德(符合道理、道德规范),适应刚强、正直的行为,才会大吉大顺实现理想。
关于“得中”的概念在《导论(下)》中已作过介绍:从卦象角度,爻在二位、五位者,因居内外卦的中位,即称之为得中,简称为中。比喻人性,乃反映品德无邪,处事、论事公道而不偏不倚;阳爻者象征性格刚强,人格高尚,具刚中之德。阴爻者象征性情柔和,处事公道,具柔中之德。“得中而应乎刚”,一是说位次得中而性刚者对治理大业更为有利。二是说与之应位者如是阳爻,则象征得到志刚有为之士的带动或辅佐,对于促成“元亨”更为有利。
此乃提示大家由此理念出发,结合施鼎者所处位的情况深入分析各爻辞的蕴意。
●君子以正位凝命:“凝”指巩固、不动摇。“命”指命运。即君子者只有立位正当,坚守正德如同金鼎一般地守贤尊圣直立于人生平台,才能使有孚、大亨的命运稳定不动摇,圆满地遂愿成功。
【义理启示】
治理大业,改革创新,最需要的是人才。鼎革的主持人、领导者必须自身具有伟大的才、德、智慧,方可招贤才、养能人,有助完成革与治的伟大事业。拿破仑有句名言:“替才能开路。”我的领会是--鼎革大业能否圆满成功,取决于是否有配合与代替主宰者出力的贤才人士;只有依靠伟大才能的人做帮手,方能顺利地开辟出革新成功之路。
不过,选聘贤才之事本身就存在有不易克服的两大难事:
(1)自古身怀雄才大略之士,多隐于逆境。寻贤者往往以外观人而无求其内,每忽视其智德、天才,误将之看成庸人。“庸人”便不会有中选之命运。
(2)鼎革主权人,若以近亲、厚情理念做主导,以群分、类聚而招选“人才”,往往只关注尊敬的人所推荐,听其言而信其实,因而常常选中心大志小、傲荡之类并无真才实能之人士,参入治理大业,何成之有?
如将大业比喻为大鹏,贤才人士即可比着大鹏的双翅,靠其展动方可飞天!此鼎卦义理值得创新大业的所有人细加思考。
爻辞
初六:鼎颠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无咎。
《象传》:“‘鼎颠趾’,未悖也。‘利出否’,以从贵也。”
【解辞释义】
●鼎颠趾,利出否(pǐ):“趾”指的是脚。《左传·桓公十三年》:“举趾高,心不固矣。”颠:颠倒。否:坏;劣。转注为污秽;赃物。再转注可理解为:用鼎烹调后,用水洗刷积成的浊液。出:倒出;泼出。
这只是一种假借式的比喻,不是只为了说烹饪过后把刷锅水倒出去。那又何必把鼎的足朝上,口朝下,加以突出呢?因为乍一听,这是种反常现象。当说明是为了泼脏水时,便令人遂然理解了。那么,打出这个比喻,究竟想说明什么呢?
从字面上看,是为了给下一句辞文做铺垫。
●得妾以其子,无咎:已如上述,把鼎足朝上颠倒过来,实令人觉得反常。但明白了原因也就不足为奇了。比方纳妾的问题:在古代,对于皇家和贵族来说虽已司空见惯,但其并非属人世之常理。特别是妻子对丈夫的娶妾行为更会感到忧伤、痛苦,甚至妻、妾以敌相视。
那为什么《象传》说这种异常的事情“未悖也”呢?
原来是妻子从婚后一直未生子。《春秋》一书里即反复强调:“母以子贵。”妻子认为无子是人生最大的遗憾,所以希望丈夫再娶妾生子。(“其”表示“希望”。)所以,就该说是“无咎”(没有过错)了。
●利出否,以从贵也:这有利于把脑海中长留的烦恼消除(如同泼污水一般地清洗)出去;妾虽贱,而子为贵。以从贵为主要,烦恼也不该再有了。
【义理启示】
人生,烦恼和希望,痛苦与快乐,总是一分为二,互依互存。没有烦恼,何来对希望的追求?没有痛苦,怎么会有对快乐的向往?“鼎”的行为主旨就是人生的快乐与希望;就是为了创建人类新的幸福。
孤独者,会感到寂寞;寂寞者,会觉得无聊。无聊则自厌,寂寞则自怜。所以,俄国文学家契诃夫有句名言:“没有孤独,就不知道什么叫幸福。”
只为了追求个人的幸福太孤独,必须追求大家的幸福、追求公众的幸福、国家的幸福、世界的幸福。这就要靠变革,靠创新,靠治理,靠君子者正确地对待和处理“贱”与“贵”的关系。
常常是欲求“贵”,离不开“贱”者的帮助。
大国沙文主义不可有,以富欺贫的行为不可持;独自称霸只能换来孤独、寂寞、无聊。在中国,不允许一夫多妻,但本爻辞的哲义不在这儿。是要求我们(特别是务“鼎”者)深深地思考一下做人成事的道理。
九二: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
《象传》:“‘鼎有实’,慎所之也。‘我仇有疾’,终无尤也。”
【解辞释义】
●鼎有实:“实”与“虚”“空”相对,形容充实、充满、真实、实在。不要一提起“鼎”字,就先想起烹调、吃食、营养;从而把这句说成是一个鼓起大肚子的鼎里盛满了好吃的东西。
鼎,这里仍然是国鼎、朝鼎,它象征的是威望、尊严。
有实,比喻君子者革故鼎新,豪放地挺立于人前,就得凭着充实的才华、能力和高尚的人格,实实在在以诚为业,不虚伪,不空谈,展示出鼎革的真实能力及道德,以求获得民众实实在在的信服。
●慎所之也:“慎”指的是“慎独”。即做人,为君子者必慎于心,谨言慎行,在做人的全过程中要加强自我修养,增强道德意识,重视扬善忌恶,守正以恒。在任何地方、任何情况下,眼前有人无人都一样,均应自觉地坚守道德情操,不做任何违背道德的事。克制私欲,排除杂念,不被任何贪腐意识所熏染;要自知,要自爱。即如《吕氏春秋·先己》所言:“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这是做人的基本素养,也是君子慎独的基本守则。
“所”是个语气词,别无意义。“之”只起凑足音节的作用,无他义。
●我仇有疾:“仇”指的不是“仇人”,而是同伴,朋友,配偶,同族,同类。在这里,“仇”字不读“chóu”,是读“qiú”。《左传·桓公二年》:“嘉耦曰妃,怨耦曰仇。”(仇:配偶。)三国·魏·嵇康《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携我好仇,载我轻车。”(仇:朋友。)汉·王粲《登楼赋》:“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仇:同族;同类。)这样,便可统一概括引申理解为“亲朋”。“疾”也是个多义字。在此处指的是“恨”(怨恨;不满;抱怨;遗憾)。《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即亲友们对我有所抱怨。
为什么要抱怨?抱怨什么?
抱怨一个鼎鼎的权威者,竟然慎独于心,分毫不讲私情,令亲朋好友,甚至配偶家族都一点也沾不到格外的光。
●不我能即:“即”为动词:走进;靠近。意思是说:作为特别注意慎独的君子,与不合理的私情是靠不上边的。违背道德的事情不能做。
●终无尤也:“尤”为动词:抱怨;指责。君子慎独,即使一时引起亲朋的不理解,但最终还是可使之明辨是非,明理知义,为之感到骄傲,也就无可抱怨的了。
【义理启示】
君子“慎独”是中华圣贤历来推崇的一种理想的高尚人格。在中国历史上相关“慎独”美誉的真实记载及各朝各代的传说实例,是多得难以数尽的。包括现代,就连近几年中国CCTV作出的出现于政府、法警领域感动人心的相关报道,也数以百计。
然而,至今为止,不肯慎独而灵魂龌龊的“黑”官人,也经常由媒体报道所见。这类人,该彻底思考和反省一下了,否则,只能与“凶”为伴,留下终身的恶名。
九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亏悔,终吉。
《象传》:“‘鼎耳革’,失其义也。”
【解辞释义】
●鼎耳革:大家已经知道,用以烹饪的鼎有三足两耳,国鼎四足两耳。而一般有足之物在活动时,靠的都是足,而唯有鼎,要挪动位置,必须提着它的耳才搬动方便。所以耳是起到搬运作用的关键部位。但是这鼎耳既不能拖着走,又不能举起来走,提其两耳变换位置,觉得很不方便,于是则可能有人主张将鼎耳加以改良。
●失其义也:“鼎耳革”的行为,完全失去了铸鼎的意义。原来设计鼎耳的本义在于展示君子革新治国具有目观四路、耳听八方的威力,显示国家的尊严。若将其耳的位、形改变,也就与鼎的真义不相符了。
●其行塞:“塞”指堵塞,阻隔;引申为不便利。即这种做法是行不通的。
以上联合转注比喻为治国、立业、成事的行为。即是说,执政者,应善于思考,勤于思考,不要妄动、蠢行,干些徒劳无益的事情。否则,不但求成难为,反会致成为败。
这“鼎耳革,其行塞”一辞,蕴含有治国、理业者选用人才的哲理。元代散曲家、诗人蒲道源的《闲居丛稿·送陈洪道后序》里这样写道:“夫以外观人而不求其内,不足以尽天下之才,而适以滋天下之伪。”
●雉膏不食:八卦象征的动物属性,在《导论(上)》的配属关系表里已列出:“离”代表雉;“巽”代表鸡。其实,巽为家鸡,雉为野鸡,身形似鸡,与鸡是同类,只因是野生,烹饪成食的味道比家鸡鲜美得多。“膏”指油脂;脂肪。这句是说:雉烹为佳肴可食,其膏汤过浓,脂肪太多就别喝了,以免对健康不利。
这也是作出一种象征性的比喻式告诫:为鼎革而选纳人才是必须的。但用人必须察其素质,如同饮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一般,短处、缺点,以及错误行为,也不可迁就,不可放任。如果勉强维护,即可能受害。
●方雨亏悔:“方”意思是比拟,比方。《后汉书·仲长统传》:“暴风疾霆,不足以方其怒。”“雨”本义指雨水,天上云的密度很大时,其中微小的水滴渐集成较大的水滴,直至重量超过空气的浮力,即下降成雨。同时,通常又以名词引申做动词:下雨。下雨则滋润土地,荣稼禾以养人。“亏”指缺少,引申为减少。“悔”指灾祸。即按照上述鼎德,正确把握治国理业之道,就如同下雨之益,可减少灾祸。
●终吉:始终会助大业顺利吉祥。
【义理启示】
创新、改革、治理大业,不能随心所欲,随意而为之。必须认真计划,仔细考虑,顺章合理、合法,用人得当,再加以不懈的努力才能浇绽滋生出成功的花朵。
九四:鼎折足,覆公,其形渥,凶。
《象传》:“覆公,信如何也。”
【解辞释义】
●鼎折足,覆公(sù):鼎的足折断了,为侍奉尊长所烹调而置放在鼎中的丰美食物也随底朝上翻过来的鼎一起扣在了地上。(公:指古代公侯伯子男爵位的第一等,又引申泛指王公大臣以及上了年纪的男长辈。:置放在鼎中的食物。覆:倒扣过来。)
●其形渥(òu),凶:“渥”,动词:同“捂”,盖住使不透风。又同“沤”,指沤泡;浸泡。即折了足又翻扣在地上的鼎,把烹饪好的丰满食物盖得严严实实,不透风气。如此,再由其中的雉汤汁水沤泡、浸腐,便会霉烂、生蛆,以致进一步导致传染疾病等坏现象发生。
做这番比喻,是想说明什么呢?
试想:卦爻的四位,已入上卦接近五位,象征是君王的近臣,已具大权在握的气势。可谓如鼎直立以显威严。可是鼎足折断这说明什么呢?《系辞传》有言:“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也。”若把这话的主谓顺序倒过来用现代的话说,即位尊而德薄,谋大而智小,任重而力小,这能比得上人格高尚、才智双全,任大业有能力的正人君子的威严真尊吗?不能--其只能像折了足的鼎,翻扣在地上的汤食,发霉生蛆令人厌恶。
以此借喻提醒人们:无论你的地位多高,哪怕你真有德,有智,有才华,有能力,若想成为一名真君子,不要自以为个人是一尊“鼎”,总愿在别人面前显耀自己的威势。人,需要坚实地立在人生平台上,但切勿自以为比别人高出一截。任何人,都成不了万能者。天上有天,人上有人,鼎都有折足的时候,人岂能终成无败?
做人,必须慎独于心,站稳持守中正之德的立场,让自身的才华、智能修养得如同烹于鼎中的“”。养己又养人,令人靠近。千万不可自以为尊,摇来晃去,一旦遇“高人”而被压倒,使自己满腹的经纶,如同鼎中的美肴随鼎足折而扣洒满地一样,只能令人避而远之,使自己变成孤独者,而难现人生之美。
●信如何也:如此这般你怎么还能令人相信呢?无人相信,还会有人生美好的前途吗?
【义理启示】
人贵有自知自明。一句话,人人都该在心里时刻念叨:“我非万能!我有不如人处。”六五:鼎黄耳,金铉,利贞。
《象传》:“‘鼎黄耳’,中以为实也。”
【解辞释义】
●鼎黄耳:古代铸鼎,天子的鼎耳饰以黄金,诸侯的鼎耳饰以白金。爻五位象征为君王之尊,所以鼎以黄金饰。
●金铉(xuàn):“铉”是古代用来举鼎的器具。明代刘宗周《祭张自庵文》:“如车有轮,如鼎有铉。”也就是说,要把鼎变动位置时,即得用一根饰金的金属圆杠,穿过鼎耳抬起来移动。
●利贞:鼎是国的重器,象征一国的尊严与威势,正固而不可动。若在特殊情况下,需要移动位置时,举鼎的人需要固守忠于国家的诚心和意志,谨慎以行,要保护好,莫使之颠覆,以表达护国中正不移的严肃性。
●中以为实也:“中”,六五爻居上卦之中位,象征为具有中德之君。即其品德无邪,处事论事守持公道不偏不倚。爻位属阳为阴爻所居,象征为君者性情柔和,具备柔中的善德,乃志意刚强,诚实治国(实:形容诚实)。诸葛亮《出师表》:“此皆良实,志虑忠纯。”鼎耳虽然是空的,但以铉贯通举移至正位祭祀天帝神祖,乃表达誓守天意,敬圣养贤以利治国的真诚。这种举动表现出了真实而无虚妄的重要意义。
【义理启示】
做人,无论你的地位有多高,无论你的威势有多大,无论你的能力有多强,前已有述:你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是个万能的人。所以,人世间总是离不开借与助这两件事情。
借有三借:借人;借时;借利。助有四助:天助;人助;己助;助人。借与助是互依互存,统一不离的。
以鼎祭祀所用为例作出象征比喻:
(1)先说“借”--鼎,虽然外观壮实,义在威严,在享祭来临时刻,其足再强,也得借人的抬举之力到达享祀的场合。若不借人力,则享难为也。此外,祭祀活动尚须借时(无风无雨,天气晴朗),否则,享祀难为。再者,在祭拜神祖的全过程,尚须利用多种器具和祭物配合完成。再将此义转注于人事:人在一生中欲成就事业,需要借人助,需要借时机,更需要借利用。“利用”,这个词每当用作人际关系的比喻时,往往被当作贬义概念来领会。差矣!人世间不能与“利用”脱离关系。因为没有“利用”,就没法顺利生存。
人与人之间,就是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一个人,活到无被利用价值的地步,生命还有意义吗?谁要说他不利用别人,那也纯粹是在“吹牛”!
一国的总统、总理,也必带头承认,其责任就是被人民利用。而他们也是在利用人民。为什么在一些国家,民众要上街示威,要求罢免在任的国君,要赶他(们)下台?就是因为他(们)已失去了为人所用的价值了。他们因不负责任而令民众愤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