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的变化虽然极而必反,但正邪较量的胜败则全在人为。正盛邪却乃天经地义,这是绝对正确而不容置疑的道理。这也正是《易经》所强调的一个主题。
13同人卦--天火同人:同心同德,精诚共进
卦辞
同人: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
【解辞释义】
●同:为形容词。跟“异”相对。
如果把我们的思维理念和上古、中古《易经》撰文的思路联系起来加以回归式的思考,那么“同”做“同族”解释更为恰当。
●于:繁体字为“於”,是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地点、时间、对象。
●野:是名词。在古代,一个国家将其所属地区分成三级:中心地区称为“国”;国的外围地区称为“郊”;比郊更为边远的地区称为“野”。在“野”的地区里,住着由血缘相近的氏族结合而成的集体部落。
“同人于野”说的是居住在离国边远的“野”区里同一氏族部落的人。
●亨:在本爻辞中不读hēng,寓意不是亨通,顺利。读xiǎng,是动词,通“享”,是享受,享用的意思。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孩儿,你在此受寂寞,比在家亨用不同。”又与“飨”(xiǎng)通。即乡人共聚饮酒;用酒食款待客人。《诗经·豳风·七月》:“朋酒斯飨,曰杀羔羊。”
“同人于野亨”,指的就是居住在郊外离国边远区域的相同氏族部落的人,晚上在夜空下聚会,在空旷的地方点燃篝火,举行酒宴,一起表达同族一心,共享安宁与快乐。这也就如同人卦象所示天在上、火在下的寓意。即如《象传》所言:“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
“以类族辨物”是什么意思?
“物”这里做名词,指的是人众。明·马中锡《中山狼传》:“先生岂有志于济物哉。”“物”还做动词,指观察,察看。《周礼·地官》:“则物其地,图而授之。”
《象传》所说的“同人”,已经是在《易经》理念反映出的随时代发展而日渐强烈要求人类的“求同心理”基础上,将其概念泛化了。指的不只是同部落的氏族,还指那些能够同心同德,同志同道,同舟共济,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人。
人与人,如同天与火相交,君子应仔细观察和分辨在身边的人是否与自己为同类,是否可以彼此依附。如果是,则必:
●利涉大川,利君子贞:与真正志同道合、有德有能的人在一起同心互辅,就没什么艰难险阻不能渡过的。同时彼此鼓励推动,更有利于君子坚定不移地为开拓光明美好的前程而奋发努力。即如《彖传》所言:“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唯君子能通天下之志。”
【义理启示】
朝野同心同德,就会非常亨通;与人和睦同心,其利断金(放弃抛开只为获利和贪图钱财而与人同事的念头),精诚相辅共进,就没有什么艰难险阻不能克服的。
爻辞
初九:同人于门,无咎。
【解辞释义】
●门:在古代人们最早是把房屋的出入口、车船的出入口、或用土坯打起的围墙以及篱笆围起来的地方的出入口称为“门”。以后则把各物、各处凡能出入相通的地方,均以“门”相称。再后来又以“门户”为总称,并将概念广泛地引申为集体、群体、团体以及派系、派别的异同,或具有特征性的事物均以“门类”划分和区别。
●同人于门无咎:意思是同心同德的人聚集在一起,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遇事也不会互相责备和归罪。
《象传》:“出门同人,又谁咎也?”出:指的不是出门上街,是来到、出现。如通常所说:出席,出场。唐·杜牧《阿房宫赋》:“蜀山兀,阿房出。”宋·苏轼《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即:志同道合的知心朋友在一起,遇事不顺,又怎会相互责备呢?
【义理启示】
同事者在一起,最重要的是互敬、互助、互信、互爱,同心同德,彼此相容共济,才能克服阻力,以利于事业成功。六二:同人于宗,吝。
【解辞释义】
●宗:指宗族(即同一宗族的人)。在原始社会由血统关系联系起来的人的集体称氏族部落。而在部落里一姓是一宗。宗有宗庙,现今已习惯将宗庙用作一个单词,但古时候,“宗”与“庙”是有区别的。“宗”里供奉的是同一姓氏的祖宗的牌位;而“庙”的规模较大,非同姓而有血缘关系的部落酋长及重要人士的神主牌位,均供奉在里面。后代人从供奉先祖的统一概念出发,就总称为“庙”而不称“宗”了。
然而,无论是宗族,还是氏族,无论是“宗”,或是“庙”,与千夫集众相比总归是少之又少,与《史记·封禅书》中所说的供奉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五位帝王的神庙相比,实在是小之又小。因此,这“宗”字的寓意是指偏狭。初九爻辞的“同人于门”,其“门”的意思有着“同人”概念的广泛性,只要大志同一,大道同行,均归属于聚首的范畴。而这“同人于宗”则反映出基于狭隘的意识,在宗族内部聚合开创大业力所难及的“同人”群体,又依偏狭的思维意识主导行事,遇贤才而当用不用,不视“宗”外同心同德的人众为“同人”。以此褊窄的心胸处世者,除留下人生的憾愧之外,是不会获取大成的。
【义理启示】
《象传》:“‘同人于宗’,吝道也。”
行“吝道”,似乎是人的通病。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不少的农村实业家因怀“宗”心,聚“宗”势而行吝道,从而食吝果而未获成功者比比皆是。但也有不少令人敬佩的成功者典型,仔细考察,无不是摆脱了宗族圈子的束缚,而广纳贤才所为。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
【解辞释义】
●伏:为动词。指的是隐藏,埋伏。
●戎:名词。指军队。成语有“投笔从戎”(文人从军)。
●莽:名词。指密生的草丛。可引申理解为草木聚集丛生的树林子。
第一句辞的意思是:军队埋伏在茂密的树林子里。
●升:为动词。指登上。唐·韩愈《山石》:“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陵:名词。大土山。
●三岁:指三年。也可引申理解为“多年”。
●兴,动词。指发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怀王怒,大兴师伐秦。”
后两句是说登上高高的大土山,三年(或多年)未兴师迎敌。
为什么只登山埋伏而不出征?
《象传》的分析是:“‘伏戎于莽’,敌刚也;‘三岁不兴’,安行也。”即隐藏于树林之中,是因为敌人过于强大了。三年没有兴兵作战,是为了安全的保证而不轻举妄动。
【义理启示】
在处世争衡、较量高低的环境下,须客观估计对方的力量,宁可慎而待机,也不可冲动盲行。以弱制强事难成。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
【解辞释义】
本爻辞也可说是前面九三爻辞的连续。九三爻辞告诫:在敌强我弱时,别轻举妄动,以免遭弱不抵强之败局。未有取胜的把握,即借机充实备战的力量。
●乘:介词。寓意为凭借;趁着。汉·贾谊《过秦论》:“因利乘便。”
●墉:名词。城墙;高墙。
●乘其墉:意思是说趁着(前爻所说的登上“高陵”大土山)“三岁不兴”的机会,赶紧把防卫墙修起来。
●弗克攻:弗,副词,“不”的意思。克,助动词,能。《诗经·大雅·荡》:“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即不能攻打对方(因为力量不足)。
●吉:形容词。指这便可安然地保全自我力量。
《象传》:“‘乘其墉’,义弗克也。其吉,则困而反则也。”说明趁机把防卫墙修起来,是适宜于保存力量不与敌人主动对抗的。孔子在此处所说的“义”,是适宜的意思。《论语·微子》:“子路曰:不仕无义。”(孔子的弟子子路认为从政是君臣的原则,所以说:“隐居不仕是不适宜的。”)
因此,孔子才认为趁机把防墙修好,更适宜于保存有生力量,“其吉”(这是好事),“则困而反则也。”(会使受困于被动的状态反而变成主动的制胜之策。)
【义理启示】
九四、九三爻辞所言及的并非单指军事。其乃连连通过意象之辞告诫人们:在人世间充满了竞争;做人者,在注意利益竞争的同时,也得知道“忍”乃是防祸的坚实围墙。元代学者吴亮在其《忍经》一书中说:“忍之为义,大矣。惟其能忍,则有涵养定力,触来无竞,事过而化,一以宽恕行之。当官以暴怒为戒,居家以谦和自持;暴慢不萌其心,是非不形于人。好善忘势,方便存心,行之纯熟,可日践于无过之地,去圣贤又何远哉!”
九三爻辞的“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九四爻辞的“乘其墉,弗克攻”,也正是古代先哲留给后世“德量自隐忍中大”的训诫之言。九五: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大师克相遇。
【解辞释义】
●号咷:“咷(táo)”是动词,大哭。
●笑:动词。露出愉快的表情,发出欢乐的声音。寓意为兴奋。
《象传》:“同人之先以中直也。”
●中:指的是内心。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直:形容正直;理直气壮;直爽;正义的。汉·班固《汉书·张敞传》:“今朝廷不闻直声。”
依上述解释,本九五爻辞前半句则象征寓意为,同人们聚在一起以先咷后笑的情感,表现出发自内心理直气壮的卫护正义取胜的欢乐。
《象传》接下来说:“大师相遇,言相克也。”
●大:这里指的不是与小相对的“大”。读tài,通“泰”。指平安,安定。同时,也通“太”。在古代早期的文字里,不写作“太”,也不写作“泰”,只写“大”。例如《易经》的“大极”,《春秋》的“大子”、“大上”,《尚书》的“大誓”“大王”,以及《史》《汉》典籍中的“大后”“大上皇”等,都读tài。
●克:在九四爻辞中是做助动词使用;本爻辞中是做动词。指战胜;攻破。《左传·僖公四年》:“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又引申为“完成”。《左传·宣公八年》:“日中而克葬。”
●相遇:不要理解成相逢、相见,或会见。“遇”为动词,指的是神交(相知有素的朋友间心意投合)与感触。《庄子·养生主》:“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意思是说,在同心奋力顺利平安地战胜敌人之后,全军的将士官兵们相互交流抒发胜利完成克敌任务后激奋的心理感情。
【义理启示】
求取成功,是人生共同的心愿。而先为不败,后谋求成,这不仅是兵家为保存自己、夺取胜利应有的计谋与策略,而且是任何领域里求成的当事人,要想事业一帆风顺,均应如曾子所言:“吾日三省吾身。”寻找自己于处事规则方面可能致败的弱点,并预加防范或及时补救,在免除阻挠成功之忧虑的基础上,使理想追求顺利实现。
上九:同人于郊,无悔。
【解辞释义】
●郊:上古时代,国都百里以内的地区为“郊”;五十里为近郊,百里为远郊。近郊也罢,远郊也罢,与国都相靠,总属归之近邻。 “近邻”虽非为血缘之亲,但门户相靠,依傍跟前,相互同心携手,并肩相辅,彼此卫护,即不会有灾祸发生。
●悔:不是动词后悔、悔恨。此处作为名词,寓意为灾祸。
●无悔:意思是说“没有灾祸”。
【义理启示】
大千世界一直在逐步朝向团队的时代迈进。国与国之间,地与地之间,人与人之间,团队精神已构成其健壮的立柱。彼此间重视友谊,诚心诚意地交为朋友,结成战略性的伙伴关系,团结合作,相互支援,共同取益于天下、社会及民众,即可激发无穷发展的力量,创建人类幸福的、牢固坚实的根基。
《象传》说:“‘同人于郊’,志未得也。”
“得”,这里是动词,寓意为“完成”。即:尚未完全得遂志愿。或说仅仅“无悔”,并未完成全部任务和达到最终目的。
人们可以想象,自古至今的“同人”之德尚一直局限在某种求小同的团队范围内。这“小同”是指它与人类高尚、广大的求同心理要求尚存有相当远的距离。人类正义的要求和远大的志向是“大同”--世界大同。这还得靠代代后人继续去奋进完成。
14大有卦--火天大有:刚健文明,行途元亨
卦辞大有:元亨。
【解辞释义】
大有卦象,上“离”下“乾”,火在天上,象征日光充足,天空晴朗,万里无云,万象亨通。同时由爻象显示,一阴而五阳,阴居六五至尊之位,刚健的五阳强辅于上下。明显反映出“大有”的特征。
●大有:象征所言事物的动势之深度、广度,展力之可观情况已达到比较高的程度。如:大有前途、大有希望、大有进步……,等等。
本卦辞的“大有”完全是从正面吉祥的含义出发,处处与丰收、希望、发展、成功结缘,显示出一切顺利亨通的形势,从而则论之谓“元亨”。
●元亨:寓意为特别顺利。
【义理启示】
世界上,能成就伟大事业的人可谓大有人在。然而,人生路途元亨无阻,处处顺利,成功在握的人,毕竟是少之又少,乃至极少。这是为什么?怎样才能保障人生之路的元亨畅行呢?
《彖传》:“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曰:大有。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是说,人如果拥有权势与地位,应以博大的胸怀,温和的情绪,不偏不倚地处理事务,成为带头成事的中坚,获得团队上下人群的应和与随从。这便会为前程的“大有”奠定牢靠的基础。并须固守正德,以刚健文明的举措,顺应天时(把握时机),随势而行,即可顺利成功。
《象传》:“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休,指吉庆。说明火在天上,本就意味着光辉普照,大有前程。作为君子只要固守中正之德,凡是恶行必予遏止,善行则加以表彰,顺应天理法规以尽使命,必会得到美善、吉庆的结果。
人格,往往可决定命运的优良势态。换句话说,人想成就伟大的事业,人格(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常常比资金、资产更重要。
在日本,有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做过这样精辟的论述:“人的心理变化,导致处世态度变化;态度变化,行为即变化;行为变化,习惯即变化;习惯变化,则影响人格变化;人格变化,命运便随之变化。”一句话,命运的好与坏,取决于人格的优和劣。以上《彖传》与《象传》对“大有”的论述,即是对优秀“人格”的概括。人格代表着“灵魂”,性格、气质、气度、能力、心态,是构成人格的要素。
概言之,伟大的灵魂人间少有;而端正人格并非难事--在任何情况下别做缺德事;胸怀要大度,对人要宽容;处世要理性,遇事要冷静;得意不要忘形;失意不要丧志;受崇时要谦虚谨慎,礼贤下士;受侮时要漠然置之,自尊自信;要善于总结经验,修德修能,积极进取;不要否定自己而抛弃努力;顺利时不要过于自信而走向偏执;不顺时要沉住气以审时度势。总之,做人以诚信为本,令人信服,又光明磊落,“应乎天而时行”;以亲善之心沟通上下,与人同和,“顺天休命”,大有,元亨,该当没有问题。
爻辞
初九:无交害,匪咎。艰则无咎。
【解辞释义】
●无:是副词,通“毋(wú)”,表示禁止或劝阻,相当于“不要……”、“别……”。
●交:这里做状语,表示交叉着。意思指交互,互相。
●害:动词。说其含义为损害,伤害,无疑是众所共认。但却极少有人知道,“害”字在古籍里,另有“妒忌”的意思。《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无交害:正确的解释应该是:“别互相妒忌。”或“别互相伤害。”这正是具备“大有”之德的君子所应守持的待人处世之道。
●匪:是副词,通“非”。不;不是。
●匪咎:不是错;不是过错;不会有害处;不会有灾祸。
本爻辞前半句的象、兆合义为:与人交往,别互相妒忌和彼此伤害,这绝对没错。
如果加以引申再做深一步的领会,更可这样想:交朋友,非但不能互相伤害、妒忌,更要相互体贴,彼此关心。关心对方的生活、健康、心事……;同时,应彼此欣赏,相互鼓励,使各自成为对方理想、希望、感情上的寄托。这比什么都重要。
●艰:是形容词。形容艰难。
●则:本为名词。准则;法则;模范。《楚辞·离骚》:“愿依彭咸之遗则。”(彭咸:人名)。又多被引申做动词,效法。
●艰则无咎:意思是说人生时遇艰难是在所难免的,只要能效法“无交害”之美德,是不会有灾祸的。
【义理启示】
人不要只觉得自己重要,别忘了,所有的人,都感觉自己很重要。如果与你交往的人都能感受到他在你心中的地位很重要,他就会把你放在他心目中同样重要的地位。如果人与人之间都能如此相待,“同人”共济,何“咎”之有?
九二:大车以载,有攸往,无咎。
【解辞释义】
●大车:指古代载运重物远行,靠牛牵拉的车。
●载:动词。乘车;乘坐。《汉乐府·陌上桑》:“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有攸往:即“有所往”(向着该去的地方……)。
全辞文的意思是:乘坐在牛拉的大车上,向着该去的地方稳稳当当地向前远行,是不会有灾祸发生的。
《象传》:“大车以载,积中不败也。”
●积:形容词,多。
●中:形容适中;适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