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纸金
11810200000067

第67章 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 (6)

高盛相信,涉足另类资产投资,会在多个方面对公司整体业务产生重要作用。它可以利用自己高度成熟的投行、交易和房地产操作技能,为机构客户和富有的家庭客户,创造各种投资机会。它可以利用自己在全球企业界和政府部门的关系,创造证券发行和公司并购的业务机会,在世界上所需要的地方结成特殊联盟,以便能够更有信心地投资。它可以给自己创造机会,大大发挥自有资本的作用,创造出规模、影响力和谈判能力更大的基金,而这些基金又能广泛地分散风险。自己在基金中获得的费率收入和投资收益,也可以为公司股东提供相对较高的收益率。

这个主要投资平台在全球运营——不仅覆盖发达国家,也覆盖发展中国家——并且可以用来协助公司其他部门,在世界上前景较好的地方,如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等,发展生意关系,展开业务活动,在这些地方,基本的投资银行业务和投资活动尚未将潜力充分发挥出来。在这种时候,主要投资可以将公司和世界其他地方很好地联系起来,这样,在资本市场发展到足以让更正常的投行业务机会出现之前,也可以做一些能够赚钱的业务。

摩根大通对另类资产投资也采取了积极进取的做法,虽然所走的路有些曲折。截止2007年年底,摩根大通已管理着1 210亿美元的另类资产,其中760亿美元是私募股权投资,460亿美元是对冲基金。摩根大通来到这个位置,走了一条奇特的路。20世纪90年代,大通曼哈顿银行有一个很活跃的风险资本和私募股权投资团队,与摩根银行合并后,这个团队和摩根银行从事私募股权业务的摩根合伙公司合并。2000年市场开始下跌,在此形势下,摩根大通的一些私募股权头寸也开始遇到大量亏损,结果,摩根大通管理层决定将摩根合伙公司分拆出去。这部分业务的主要人员成立了资本顾问公司,主要是在一些专门领域从事杠杆收购,包括能源、工业生产、医疗保健和媒体等领域。后来,摩根大通与美一银行合并,美一银行拥有一个从事私募股权业务的公司。合并后的银行决定保留这个业务单元,2007年,该业务单元创造的收益约占银行私募股权业务收益的2/3,自创始以来,已提供了50%以上的投资收益率。

美林证券占黑石公司49.8%的合伙人投资份额,像摩根大通对高桥资本公司的投资一样,也属于一种让规模较小、专业更强的公司进行外包管理的投资,看来这比自家的经理能创造出更好的投资收益。不过,黑石公司管理着1.4万亿美元的资产,规模要大得多。黑石公司于1995年,由拉里·芬克和鲍勃·凯彼托创建,他们两位放弃了在第一波士顿大有前途的职业生涯——芬克29岁便成了第一波士顿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执行董事——他们先前专门从事资产支持证券交易,与所罗门兄弟的刘易斯·拉尼埃里竞争。

他们于1988年离开第一波士顿后,加入黑石公司,创建了资金管理部,这时黑石公司才开始起步。他们心里很不安,放弃了铁定成功的职业生涯,却尝试可能不会有好结果的事情——确实没有好结果。1995年,在意见严重分歧,结下仇怨之后,芬克和凯彼托离开黑石,自己创办了公司,在态度上,这家公司几乎是跟华尔街对着干。据《金融时报》报道:“黑石公司的成立,只是为了替客户管理资金,并不管理自己的资金。它并不使用自己的资产负债表,通过拿自己的资本做交易,来和客户一道参与竞争。”

黑石公司的成功,源于芬克决定投资于持续约20年的债券牛市,源于及时转向对股票进行投资,还源于一些成功的收购操作,这些收购使得公司在股权、房地产、对冲基金和大宗商品的投资上,处于有利的位置。2006年,黑石公司收购美林证券资产管理公司的控股权,交易以换股方式进行,美林证券由此在黑石公司持有了略超过50%的合伙人份额。

2008年3月,美联储雇用黑石公司,让它管理从贝尔斯登转过来的290亿美元问题抵押证券,这之前,一家佛罗里达州立投资基金也有类似的行动,让黑石公司接管了价值140亿美元的投资组合。2008年5月,黑石公司以150亿美元从瑞银集团手中,收购20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组合。芬克和合伙人持有黑石公司17%的份额,美林证券收购黑石公司时,它的估值约为250亿美元。芬克把公司的所有权做了广泛分配,自己仅持有1%,价值为2.5亿美元。

然而,随着银行投资另类资产的战略而来的,也有一些负面影响。1990年,高盛成立8亿美元的华尔街公司重振基金,该基金旨在利用公司正在发展的重组和扭亏技能,并愿意参与总会围绕问题公司的艰难谈判,来投资陷入困境或破产的公司。然而,这只基金立即与高盛的机构客户产生了利益冲突,这些客户投资了正在扭亏的一些公司的债务。这些客户对于高盛重振基金的谈判人员对待自己的方式大为不满。经过一番自我反省之后,高盛决定关闭基金,退出这类业务,此后再也没有涉足过。高盛管理这只基金的合伙人弗雷德·埃克特辞职,自己设立一家公司,后来变成了GSC集团,这家公司发起了数只基金,在公司重组和扭亏领域非常活跃。

同样的利益冲突问题,在高盛与大型私募股权公司合作的业务中也可能会发生,这些像科尔伯格–克拉维斯、黑石、得克萨斯太平洋集团之类的大型私募股权公司,近年给华尔街带来了最大数量的投资银行服务费。利益冲突是需要慎重处理的事情,这些私募股权公司认识到,所有它们想与之做生意的银行和投行都已不同程度地进入了私募股权投资领域。它们知道,在进行收购交易、在安排分拆公司进行首次公开募股,以及在为自己的收购交易提供融资时,它们必须利用所有这些银行和投行的服务,所以它们也不能逼迫过甚。但它们可以有所逼迫,对此并不害怕。从另一方面看,对这些大型收购操作者来说,高盛也证明是大有用处的融资和共同投资伙伴,高盛可以通过自有资本贷款或中级债务基金提供资金。客户在计划收购一家公司或出售自己的公司时,可能会想要自己的投资银行代表自己,如果这家投资银行也在考虑对该公司进行私募股权投资,则会出现利益冲突。这样的利益冲突常常发生,要解决冲突,投资银行心中必须思考自己的长期最佳利益,也就是当利益冲突发生时,经常需要优先考虑客户,虽然这可能要求自己的这个或那个部门必须放弃很重要的一笔业务。

信贷危机造成的债务市场及其他损失

2007~2008年间的市场混乱,使得多数私募股权投资活动到2007年6月时已陷入停顿,黑石集团首次公开募股正赶上了这时候。很多杠杆收购交易本来预期在2007年晚些时候结束,现在要么重新谈判,要么取消。杠杆收购操作者不同意改变融资条款,但与此同时,他们也设法让一些交易取消,这样他们便不必按照承诺将交易进行下去。有一个这样的争议涉及翰森特种化学公司,这是阿波罗集团持有的一家公司,该公司以合并后将无力偿债为由,试图逃避执行收购亨斯迈公司的协议。争议继续拖了下去,最后无法再拖时,阿波罗集团及其子公司以10亿美元与亨斯迈公司达成和解。亨斯迈公司对阿波罗集团及其银行大为恼怒,认为它们的做法不合商业道德,于是也将瑞士信贷和德意志银行告上法庭,指控它们未能按承诺交付支持收购的资金。法律纠纷持续了一年,两家银行与亨斯迈公司达成和解,向它支付6.32亿美元,并同意向它提供11亿美元优惠贷款。两家银行担心,得克萨斯州法院陪审团——长期以来惧怕公司被告人——可能会做出出人意料的,需让人付出高昂代价的裁定。

整个私募股权业都感受到了市场崩溃造成的痛苦。私募股权基金下跌了30%~50%。它们收不到业绩提成费,有些基金被迫返还先前时期挣来的业绩提成费,“高水位线”(要拿业绩提成费,首先必须超过的业绩水平)相对于当前的业绩水平,差距又是如此之大,很多基金担心永远也赶不上。此外,新的杠杆收购交易极少,挣不到什么并购费和融资费;也没有什么先前的收购交易准备在首次公开募股市场上重新发行股票,实际上2008年这个市场是不存在的。再者,很多被收购时杠杆程度很高的公司发现全球经济衰退对它们的冲击太大,被迫走向破产。私募股权业以前从未遭遇过如此困难的局面和市场环境。所有私募股权公司都损失惨重。哈佛大学和其他一些大型投资者,宣布削减将来向私募股权配置资产的计划。筹集新基金非常困难,虽然凯雷公司设法筹集到了一些资本。

利用不了债务市场,而杠杆收购业务又需要很高的杠杆水平,私募股权业便被迫将目光转向其他可能的投资机会。有些私募股权基金,如高盛和黑石公司等,接管他人持有的组合,尤其是遭遇困境的银行持有的组合,这些银行由于并购安排被迫进行自上而下的重组,或者为了对自己的资产负债表进行“设防和加固”,需要卖出手中的一些组合。另有一些私募股权基金打算利用自有资本,像对冲基金一样,根据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和杠杆收购贷款一般认为较高的内在价值,针对它们的低价进行套利交易,或者打算对挣扎中的银行进行机会主义投资。得克萨斯太平洋集团对华盛顿互惠银行组织了70亿美元的投资,结果随着该银行数月后被迫为监管者所接管,所有投资都打了水漂。

然而,也并不是完全这么悲观。多数私募股权基金都有10年的存续期,在必须关闭前还有好几年的时间。随着市场回升,一些曾经核销了的价值还会重新回来。很多私募股权公司还指出,它们可以利用市场的下跌,按极低的价钱购买新的投资品,有些投资品价钱低到几乎无须使用杠杆便能完成。随着经济衰退进入第二年,欧洲、亚洲和美国积压了很多未完成的公司重组交易,悬垂在市场之上,正等着完成。从私募股权基金中撤出资本的投资者,也并没找到其他可能提供出色的股权收益的市场。很多投资者在重新考虑组合调整之后,得出结论认为最好还是待在原地不动。

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私募股权投资与传统的投资银行业务相比,可能会证明是风险较小,值得拥有更高市价净值率和市盈率的业务,因为传统的投资银行业务收入来自费率收入和自营交易,完全依赖于市场条件。但这可能需要一些时间。与此同时,2007~2008年间市场造成的投资组合价值的剧烈减记,也会在记忆中久久停留。这段时期也提醒投资银行,它们的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投资活动,虽然形式上放在资产负债表之外,但实际上可能并非如此。它们的名字留在基金的名称上,投资者期待它们偿付基金积累的负债,尽管这样的负债从法律上看可能并不是它们的责任。

正如很多公司所做的那样,出资救助这样的基金,可能会代价高昂,如在贝尔斯登一例中,会突然迫使公司以不利的条件筹集新资本。从事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业务的投资银行,也必须当心负面的公共关系影响,避免被人们与一些激进行为相联系,在经济困难时期,尤其要小心谨慎。这种负面影响在欧洲特别明显,在欧洲政府官员和媒体的口中,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被称为“蝗灾”,而在日本,人们对恶意收购,尤其是外国公司进行的恶意收购,疑心重重。从事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业务的投资银行还必须谨防过度铺张炫富造成的强烈不满,譬如,媒体报道施瓦兹曼生日聚会,便招来了强烈非议。纽约媒体上报道了这次聚会几天后,美国国会便有人提议举行听证会,要求撤销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利润分成收入,按资本利得征税的税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