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纸金
11810200000026

第26章 资本市场行业的重塑(5)

1979年,一家粗野的加拿大企业集团贝尔兹兄弟公司,决定跟踪巴赫公司,试图找到潜在的收购机会。巴赫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叫哈里·雅各布斯,公司本是他将三家曾表现优异的零售经纪公司组合起来的一个集团。巴赫公司现有1.51亿美元资本,大约1万名股东,雇员超过6 500人。实际上,它涉足证券业务的各个方面,在11个国家的143个城市拥有176个营业机构。到1981年,贝尔兹公司已收集巴赫公司22.6%的股份,看来很有威胁了。雅各布斯便雇来第一波士顿,请它代为找到一个“白衣骑士”接管本公司。将巴赫公司介绍给几家潜在的竞买者之后,第一波士顿最后确定了保诚保险,这是一家由保单持有人所有的互助型公司,是全美最大的保险公司,它发出高于市价25%的收购要约,很快便被接收了。这宗交易立即引发市场猜测,议论其他保险公司是否也有这样的野心、《格拉斯–斯蒂格尔法》的前途如何(该法已受到需要修订的压力),议论把销售不同金融产品的大型零售组织并到一个屋檐下这个普遍存在的想法。保诚保险声称收购巴赫是想满足“人们的金融服务需求”,因此“这桩交易很有意义。”

收购巴赫公司对于保诚来说,也许在战略上是言之成理的,但就战术层面而言,却是一个灾难。根本没有什么明显的协同效应——保险销售队伍和证券销售队伍不愿意,或者说不能相互合作——而且,从一开始,保诚就丧失了对这家新生子公司的控制。保诚承认自己对证券行业知之甚少,因此无法给予密切监督,同时又相信放权有好处,便基本上让巴赫公司自行其是了。1982年,哈里·雅各布斯退休,乔治·波尔继任,他曾任另一家大型经纪券商赫顿公司的总裁。波尔管理巴赫公司(这时已更名为保诚证券)一直到1991年。不久便出了一些问题。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期间,大约有80亿美元涉及房地产和油气投资的有限责任合伙人份额出售给了34万余名零售投资者。这些投资者在那些合伙制公司中损失了10亿多美元,合伙人份额出售时,常常并不考虑购买者是否适合承担这样有风险的投资。出售合伙人份额而筹集的资金,20%~30%作为佣金预付给保诚证券,由保诚证券与其经纪人分享,证交会说,份额营销中带有彻头彻尾的谎言和欺骗。

保诚保险董事长罗伯特·温特尔斯把1993年称为“非常难熬的一年”时,并非在开玩笑。这一年,保诚证券与证交会达成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个重要协议,根据协议,保诚证券支付罚款和赔偿金16亿美元,承认触犯了刑律,接受为期3年的察看处罚。这是第一宗涉及证券业产品责任的案件,也是迄今为止对于单个券商来说涉及金额最高的案件。

保诚保险无可奈何,只好将自己在保诚证券相对较小的投资上,核销了近30亿美元。在保诚保险的保险和房地产业务部门,也出现了相似的难题,又有数十亿美元被核销,保诚保险高傲冷淡又违法乱纪的管理层也因此被人取而代之。1990年,大通曼哈顿银行精明的资深银行家阿瑟·莱恩,成了保诚金融公司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1994年,又成了保诚保险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我的同班同学哈德维克·西蒙斯,曾在希尔森–雷曼兄弟掌管零售业务,成了保诚证券的首席执行官,大刀阔斧地要扭转公司局面,他于2001年离职,做了纳斯达克的头儿。最终,保诚保险对证券业务完全丧失信心,2003年便将保诚证券卖给了美联银行。

菲利普–所罗门公司

1981年秋,所罗门兄弟的一位高级合伙人在一个犹太教堂参加社会活动,认识了商品交易商菲利普兄弟的一位高层经理。其中一位问道:“既然你们是做交易的,我们也是,我们何不谈谈,看看能否在一起做点儿什么?”交谈中说到一件事,就是这年夏天,所罗门兄弟在债券市场上遭受了一些很让人痛心的损失。几周之后,所罗门让华尔街大吃一惊(公司很多合伙人也是如此),它宣布将把自己出售给菲利普兄弟公司,售价4.83亿美元,用现金和可转换证券支付。菲利普–所罗门将作为新设的控股公司,拥有所罗门兄弟和菲利普兄弟,两家公司以独立子公司的身份分开运营。约翰·古特弗伦德和菲利普兄弟首席执行官戴维·坦德勒担任控股公司的联席首席执行官,控股公司将上市交易。这桩交易在所罗门一方,完全是古特弗伦德一手强行推动的,威廉·所罗门和其他已退休合伙人直到木已成舟才知道有这回事。菲利普兄弟以高于账面价值2.5亿美元的溢价,收购所罗门兄弟,所罗门兄弟退休的合伙人从溢价中得不到一分钱(全都给了一般合伙人),其中很多人,包括威廉,对这桩交易非常懊恼。

两家公司先前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交往,它们声称合并会整合两家相似交易公司的业务能力,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所罗门兄弟完全专注于证券,在一种行事极认真、关系非常密切、专业性又很强的文化氛围中运营,在这里,几乎每个人都是所罗门兄弟自家园子里长的东西,都有一个绰号。菲利普兄弟的人,同样也是“近亲繁殖”,而且喜欢遮遮掩掩,很多是刚从中学毕业便来到公司,所罗门兄弟的人完全不了解他们,华尔街上也几乎没有任何别的人了解他们。他们是另类,交易着150种原材料,包括原油、化肥、水泥、谷物、焦煤、塑料等。他们的客户在俄罗斯、南非、中国台湾、堪萨斯州。他们拥有提炼厂、油轮、油罐车之类的资产。你想,这样两家公司整合到一起,会有什么样的协同效应?

菲利普兄弟曾是安格矿物和化学制品公司的子公司,专门做金属和矿物交易。一年前才拆离开来,分拆之前已有10年的业务扩张和多样化发展,公司利润从1971年的2 700万美元升至1980年的4.67亿美元。43岁的坦德勒,本来是在运输部开始职业生涯,后来转做了交易业务,他因担心商品价格下跌,便迅速采取行动,进一步加强多样化经营,与金融界的大牌公司合并。他给所罗门兄弟开出的价格是所罗门兄弟账面价值的两倍,大约1/2用于可转换证券支付,整个收购操作由菲利普兄弟的投资银行家菲利克斯·罗哈廷完成。

古特弗伦德又是怎么想的呢?人人都说,他是最执著的现实主义者。他对协同效应的前景大概也并不怎么看重。菲利普兄弟出的价钱可能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两倍于账面价值(其中一半付现),这对于当时的投资银行来说,的确是相当不错的价钱;再者,合并也为所罗门兄弟提供了机会,它可以作为上市交易的公司重新筹集资本,并且让有限合伙人退出公司——他们保留在公司的资本(罗哈廷可能提醒过古特弗伦德)是一个累赘,究其原因,与阻碍库恩洛布公司的原因相同。成为一家上市公司,就意味着可以利用债务市场和股权市场来融资,这对于一家始终需要资金的交易型公司,应该是极其重要的。此外,坦德勒虽是收购者,但他也愿意让古特弗伦德做联席首席执行官(这种做法在华尔街,只是当古斯·列维去世之后,高盛公司试用过一次),而古特弗伦德相信自己驾驭得了他。古特弗伦德也许心里想过,管它呢,像这样好的报价并不是天天能碰到。华尔街在20世纪70年代已经历了难熬的10年,但愿一切能有好的结果。

不过,古特弗伦德并不觉得,新公司在财力上应付得了所罗门现有的全部合伙人,于是决定铲除一些合伙人,其中之一便是迈克尔·彭博,他被迫放弃了首席股票交易员的工作(他离开公司后,创办了彭博集团,用的就是菲利普收购所罗门之后从公司撤出的钱),詹姆斯·沃尔芬森也是被清除的一个,他本来负责公司融资业务,离开后成立了自己的小型精品投资银行,非常成功,之后又成了世界银行的行长。

菲利普兄弟收购所罗门兄弟后,还产生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结果。原来,高盛的管理委员会始终关注着竞争对手的一举一动,菲利普收购案使他们深信所罗门知晓一些高盛所不知的东西,他们便立即密切注意,要寻找一家可以购来归自己所有的商品交易公司。高盛没费太多力气,便找到了艾龙公司,这是一家咖啡交易商,也从事黄金和外汇交易,高盛报出1亿美元的收购价。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是一桩颇有争议(也很昂贵)的收购,数年之间,艾龙公司的赢利大幅下跌,公司的高级职员,包括好几位成了高盛合伙人的职员,几乎全都走了,只好抓来原为高盛的人管理那摊业务。不过,这事却也给高盛提供了一个产生“催化作用”的机会,促使它加速进入外汇及其他业务领域,这些业务10年后对高盛都起了大作用,而且,还为高盛带来了一位大有前途的年轻黄金销售员,此人名叫劳尔德·布莱克费恩,20年后成了高盛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然而,所罗门兄弟和菲利普兄弟之间出了问题,因为此时,商品价格(原在菲利普兄弟提出收购之前,刚刚达到了峰值)开始再次走低,菲利普兄弟的利润也随之下滑,而所罗门兄弟的赢利,随着1979年10月美联储史无前例地干预市场之后利率的持续下跌,正在快速攀升。两边赢利的不均衡,使古特弗伦德得以在1984年挤走了坦德勒,自己一人掌握了全局,此后,他便开始肢解商品业务单元,自个儿喜欢的留着,其余的全都处理掉。

3年后,盎格鲁–阿美利加公司的子公司矿物资源公司,由于先前作为菲利普兄弟公司的大股东持有了菲利普–所罗门14%的股份,请菲利克斯·罗哈廷寻找一个买家来收购这些股份。罗哈廷提出将这批股份卖给“公司袭击者”罗纳德·佩雷曼,他知道佩雷曼可能会有兴趣,而且还知道,约翰·古特弗伦德作为罗哈廷的一个对手,获悉谁将成为新的最大股东时,必定要气得撞墙。古特弗伦德当然绝无兴趣让佩雷曼拿到这么大一批股份,于是和沃伦·巴菲特接洽,谈妥了协议。根据协议,所罗门兄弟按高于市价的溢价,从矿物资源公司回购那些股份,回购股份的资金,通过向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出售优先股融入,优先股总共价值7亿美元,股息率为9%(可以转换成持有所罗门兄弟12%股份的普通股)。巴菲特还承诺,绝不在所罗门兄弟拥有高于20%的股份,所罗门兄弟也承诺未经巴菲特同意,绝不任命古特弗伦德之外的任何人担任首席执行官。另外,巴菲特有5次不同的机会,可以将那些优先股售回给所罗门兄弟,所罗门兄弟可用普通股或现金支付。佩雷曼开出了比巴菲特更高的价钱,但遭到了断然拒绝。因为巴菲特是美国最富有和最受尊敬的一位投资家,佩雷曼不想跟巴菲特硬拼,便知难而退了。

古特弗伦德认为,拉来巴菲特做持股比例最大的股东,是给所罗门兄弟公司成就了一桩好交易。9%的股息率实在是相当高,不过,只要看来巴菲特极为欣赏的古特弗伦德位置不动,巴菲特肯定会做一个不加干涉的长期股东。要说巴菲特本人怎样看待这桩交易,恐怕他会把这看做趁别人惶恐不安时轻易赚来的钱。当然,在1987年10月股市经历一天暴跌20%的崩盘之后,巴菲特在此前1个月所做的这项投资,看起来再也没有这么理想了。

西尔斯百货与添惠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