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帝王将相家训
11664000000065

第65章 左宗棠家训(1)

【撰主简介】

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湖南湘阴人。举人出身,累官浙江巡抚、闽浙总督、陕甘总督、军机大臣,晋大学士,封一等恪靖伯,晋二等侯,谥文襄。

左宗棠早年深受陶澍、林则徐等人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屡考进士不授后,遂绝意科场。曾办教育,默默无闻,专心过着偏处山村的“湘上农人”的生活,直至不惑之年入曾国藩幕府,以军功而跻身官场,深得清政府褒奖,以致当时流传说:“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的确,左宗棠名重一时,是晚清政局中一位显赫于世的人物。这不仅因为他参与并独当一面镇压过太平军、捻军和回民起义军,为延长满清王朝六十余年的寿命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更重要的是有两件事情与这紧密相关。一件事情是他作为洋务运动中的重要人物,于1862年创办了中国第一个造船舰的马尾船政局,1880年创建了中国首用机器生产羊纺织品的兰州织呢局。左宗棠与李鸿章等人不一样的是,他在开展洋务运动的过程中,大力提倡和支助民间开办新式企业,抵制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保护民族工业的独立性。其主要措施是在聘用洋人中,只可“请教”不可“请官”,也就是说洋人可以参与管理,但不能掌握控制权。他还重视培养本国人才,主张自力更生,“用他国开挖之机,兴中国永远之利”。

总之,“师夷”、“容夷”乃是为了“制夷”,虽用洋人而不为洋人所利用。另外一件事情就是力主抗击沙俄,毅然率军收复新疆。

左宗棠对子女的督教既严格且亲切。他一生写下了一百多封家书,内容大多集中在对子女如何处世为人、治事做官等方面。兹从岳麓书社版《左宗棠全集·家书》中节录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读书须明白古圣先贤教作好人的道理

【原文】

尔近来读《小学》否[1]?《小学》一书是圣贤教人作人的样子。尔读一句,须要晓得一句的解;晓得解,就要照样做。古人说,事父母[2],事君上,事兄长,待昆弟、朋友、夫妇之道,以及洒扫、应对、进退、吃饭、穿衣,均有见成的好榜样[3]。口里读着者[4]一句,心里就想着者一句,又看自己能照者样做否。能如古人就是好人;不能就不好,就要改,方是会读书。将来可成一个好子弟,我心里就欢喜,者就是尔能听我教,就是尔的孝。

读书要眼到(一笔一画莫看错)、口到(一字莫含糊)、心到(一字莫放过)。写字(要端身正坐,要悬大腕,大指节要凸起,五指爪均要用劲,要爱惜笔墨纸)。温书要多遍数想解,读生书要细心听解。走路、吃饭、穿衣、说话,均要学好样(也有古人的样子,也有今人的样子,拣好的就学)。此纸可粘学堂墙壁,日看一遍。

——节录自咸丰二年《与孝威》

【注释】

[1]尔:你。

[2]事:侍奉。

[3]见:同“现”。

[4]者:此处指“这”、“此”。

【译文】

你近来读《小学》这部书没有?它是一部古圣先贤教导人们做好人的范本。此书你读一句,就必须晓得一句的含义所在;晓得其中的含义所在,就要照着去实践。古人说,侍奉父母,侍奉君王,侍奉兄长,对待弟弟、朋友、夫妇之道,以及居家、处世、待人接物、吃饭穿衣等,都有现成的好榜样在。口里读着这一句,心里就想着这一句,又看自己能照这样去做了没有。能够如古人那样读书以明道就是一个好人;不能做到这样就不好,就要痛加改正,才是会读书。将来就可以成为一个好子弟,我的心里就会高兴,这就说明你能听我的教导,就是你对我的孝顺。

读书要做到眼到(即书中的一笔一画不要看错)、口到(即一字一句都不要含糊)、心到(即一字一句要心领神会,万万不要走马观花,轻易放过)。写字则做到端正身子,要悬大腕,大拇指关节要突起,五个手指爪子都要用力,要爱惜笔墨纸张。复习功课要做到反复理解其中的道理,先生教新课时要做到细心听讲。总之,走路、吃饭、穿衣、说话,样样都要学好样子(包括古人的好样,今人的好样,挑选其好样子去学)。这封信你可以把它粘贴在学堂的墙壁上,每天看一遍。

【评析】

篇中强调读书与做人的关系非常密切,读书不仅仅是掌握那些华丽的词藻,动听的语句,而且更重要的是以理解古圣先贤们的思想观点,学做好人为最终目的。这一观点反映出左宗棠非常讲究经世致用之学,是值得今人借鉴的。

读书做人首要立志

【原文】

世局如何,家事如何,均不必为尔等言之。惟刻难忘者,尔等近年读书无甚进境,气质毫未变化;恐日复一日,将求为寻常子弟不可得,空负我一片期望之心耳。夜间思及,辄不成眠[1]。今复为尔等言之。尔等能领受与否,则我不能强之,然固不能已于言也。

读书要目到、口到、心到。尔读书不看清字画偏旁,不辨明句读[2],不记清头尾,是目不到也。喉、舌、唇、牙、齿五音,并不清晰伶俐,朦胧含糊,听不明白,或多几字,或少几字,只图混过,就是口不到也。经传精义奥旨[3],初学固不能通,至于大略粗解,原易明白,稍肯用心体会,一字求一字下落,一句求一句道理,一事求一事原委,虚字审其神气,实字测其义理,自然渐有所悟。一时思索不得,即请先生解说;一时尚未融释,即将上下文或别章别部义理相近者反复推寻,务期了然于心,了然于口,始可放手,总要将此心运在字里行间,时复思绎,乃为心到。今尔等读书总是混过日子,身在案前,耳目不知用到何处。心中胡思乱想,全无收敛归着之时,悠悠忽忽,日复一日,好似读书是答应人家功夫,是欺哄人家,掩饰人家耳目的勾当。昨日所不知不能者,今日仍是不知不能;去年所不知不能者,今年仍是不知不能。孝威年十五,孝宽今年十四,转眼就长大成人矣。从前所知所能者,究竟能比乡村子弟之佳者否?试自忖之。

读书做人,先要立志,想古来圣贤豪杰是我者般年纪时,是何气象?

是何学问?是何才干?我现在那一件可以比他?想父母送我读书,延师训课,是何志愿?是何意思?我那一件可以对父母?看同时一辈人,父母常背后夸赞者,是何好样?斥詈者[4],是何坏样?好样要学,坏样断不可学。

心中要想个明白,立定主意,念念要学好,事事要学好。自己坏样一概猛省猛改,断不许少有回护,不可因循苟且。务期与古时圣贤豪杰少小时志气一般,方可慰父母之心,免被他人耻笑。志患不立,尤患不坚。偶然听一段好话,听一件好事,亦知歆动羡慕,当时亦说我要与他一样,不过几日几时,此念就不知如何销歇去了。此是尔志不坚,还由不能立志之故。

如果一心向上,有何事业不能做成?陶桓公有云[5]:“大禹惜寸阴,吾辈当惜分阴。”古人用心之勤如此。韩文公云[6]:“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凡事皆然,不仅读书,而读书更要勤苦。何也?百工技艺,医学、农学,均是一件事,道理尚易通晓;至吾儒读书,天地民物莫非己任,宇宙古今事理,均须融澈于心,然后施为有本。人生读书之日最是难得,尔等有成与否,就在此数年上见分晓。若仍如从前悠忽过日,再数年依然故我,还能冒读书名色充读书人否?思之,思之!

孝威气质轻浮,心思不能沉下,年逾成童而童心未化,视听言动,无非一种轻扬浮躁之气。屡经谕责,毫不知改。孝宽气质昏惰,外蠢内傲,又贪嬉戏,毫无一点好处可取。开卷便昏昏欲睡,全不提醒振作。一至偷闲玩耍,便觉分外精神。年已十四,而诗文不知何物,字画又丑劣不堪。

见人好处,不知自愧,真不知将来作何等人物!我在家时常训督,未见悛改[7]。我今出门,想起尔等顽钝不成材料光景,心中片刻不能放下。尔等如有人心,想尔父此段苦心,亦知自愧自恨,求痛改前非以慰我否?亲朋中子弟佳行颇少,我不在家,尔等在塾读书,不必应酬交接,外受傅训[8],入奉母仪可也。

读书用功,最要专一无间断。……今特谕尔:自二月初一日起,将每日功课,按月各写一小本寄京一次,便我查阅。

如先生是日未在馆,亦即注明,使我知之。屋前街道,屋后菜园,不准擅出行走。如奉母命出外,亦须速出速归。“出必告,反必面”[9],断不可任意往来。同学之友,如果诚实发愤,无妄言妄动,固宜引为同类。倘或不然,则同斋割席[10],勿与亲昵为要。

——节录自咸丰十年《与孝威孝宽》

【注释】

[1]辄:犹“即”。

[2]句读(d侔u):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语意未尽而须停顿处为读,书面上用圈(句号)和点(逗号)来标记。

[3]奥旨:要旨。

[4]詈(l佻):骂。

[5]陶桓公:指陶侃,晋浔阳人,在军营四十余年,果毅善断,死后谥桓。“大禹惜寸阴,吾辈当惜分阴”:系陶侃教导士卒励志之语。

[6]韩文公:指韩愈,又称韩昌黎,是古文大家,死后谥文。“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此语见《昌黎先生集》。

[7]悛改:悔改。

[8]傅训:老师的训导。

[9]“出必告,反必面”:出去必须告诉家人,返回后必须当面禀复。

[10]同斋:共同在一所学校读书。割席:

《世说新语·德行》:“(管宁、华歆)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后因称朋友绝交为“割席”。

【译文】

外面世界的局势如何,家中事情如何,都没有必要和你们谈。我惟有时刻放心不下的,就是你们近年来读书没有什么进展,品性没有发生好的转变;我害怕你们这样一天天下去,将要寻求做一个平常人家的子弟都不可能,白白辜负了我对你们一片殷切期望之心。

夜晚考虑到这个问题时,总是睡不着。今又为了这个问题对你们讲一讲。

你们能不能接受我的意见,我则不能强求之,然而我作为你们的父亲,没有理由不对你们说一说这个问题。

读书要必须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这三个方面。你们读书不先看清字划偏旁,不辨明一篇文章的句读,不能记清书中每段每句的头和尾,这就是眼不到。你们的喉、舌、唇、牙、齿五音,都不清晰伶俐,蒙胧含糊,使人听不明白,或者多几个字,或者少几个字,全不在意,只图混日子过,这就是口不到。古代经传的精义要旨,初学时固然不能全通,至于大略粗解,基本意思本来是易于明白的。如果稍微肯用心体会,一字求一字的下落,一句求一句的道理,一事求一事的缘由,虚字审察其神气,实字推测其义理,这样自然渐渐有所明白。一时思索不得其意,就请先生加以解说;一时尚未融会贯通,就将上下文或者把其他章节部分义理相近者反复推敲寻研,务期了解并体会于自己的心中,了解并体会于自己的口中,直至如此才罢休。总要将这个心思运用于书中字里行间,经常反复思索考究,这就叫做心到。现今你们读书总是混日子过,身虽坐在书桌前面,耳目却不知道用到哪里去了。你们心中胡思乱想,全无收束沉静之时,悠悠忽忽,日复一日,好像读书是为了应付人家对你们的请求,是敷衍应付人家、掩饰人家耳目的勾当。你们昨天不知不能的事情,今天仍是不知不能;去年不知不能的事情,今年仍是不知不能。孝威今年已有十五岁了,孝宽今年也有十四岁了,转眼功夫你们就要长大成人了。你们从前所知道所能做的事情,究竟能否比得上乡下那些农家子弟中的优秀者,你们自己去想一想吧。

读书做人,先要树立一个好志向,想一想,自古以来那些圣贤豪杰在我这个年纪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子呢?是一种什么样的学问呢?是一种什么样的才干呢?我现在哪一样可以同他们相比较呢?想一想父母送我读书学习,聘请先生教我功课,是一种什么样的目的和愿望呢?是一番什么样的心意呢?我哪一件事情可以无悔于父母双亲呢?看一看与我同一辈的人中,父母经常背地夸奖的,是一种什么样的人呢?父母经常斥骂的,又是一种什么样的人呢?别人的好样子要学,坏样子则万万不可学。心里要对这个问题想个明白,打定主意,时时要学好,事事要学好,把自己的恶习一概加以深刻省悟悔改,绝不能对其有少许姑息袒护,不可照旧不改,得过且过。务期与古代圣贤豪杰少年时的志气一样,才可以使父母心情愉快,免得被他人耻笑。值得忧虑的是不能树立志向,尤其值得忧虑的是立了志又不坚决。偶然听到别人的一段好话,听到一件好事情,也知道喜爱羡慕,当时也表示我要与他一样做个好人。没过多久,这个想法就糊里糊涂地消失了。这是你们立志不坚决,更是你们没有立志的缘故。如果你们一心奋发向上,有什么事业不能做成呢?晋代浔阳人陶侃对他的士卒们说过:“大禹爱惜一寸光阴,我们这些人应当爱惜一分光阴。”古代的人用心之勤实在如此。唐代大学问家、思想家韩愈说过:“一个人的事业成功在于他的勤奋,事业荒废失败在于他的懒怠玩耍。”世界上的任何一件事都是这样,不仅读书如此,而且读书更要勤奋刻苦,才能有所收获。为什么呢?各行各业,医学、农学都是一回事,此中道理是容易明白的;至于我们这些人读书,天下之物无不为己任,宇宙古今之事理,都须融会贯通于自己的心中,然后施展其才能才会有来源。一个人的一生中读书的那些日子最为重要,你们能不能成材,就在这几年中见分晓。假若仍然如从前那样混日子过,再过几年依然如故,还能够冒读书这个名分去充当读书人吗?你们要对这个问题进行一番慎重的思考啊!

孝威气质轻浮无实,心思不能沉静下来,年纪已经过了童年而童心仍未开化,耳闻目睹,一言一行,无非表现出一种轻薄浮躁的习气。多次经我批评,仍不知改过。孝宽气质糊涂懒惰,表面愚顽内心虚骄,又贪玩耍,没有一点好样。学习时昏昏沉沉,一点也没有振作的精神。一到偷闲玩耍时,便觉得格外有精神。年已十四岁了,还不知诗文是什么东西,字画则丑劣不堪。见到别人好的地方,不知自愧,真不知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物!我在家里时已经常常教训督促,却未见悔改。我今天身在外面,想起你们这样顽皮愚钝不成人才的样子,心中片刻都放不下。你们如有人心,想想你们的父亲这段爱护你们的苦心,也知道自愧自恨自己的过错,以求得痛改前非来安慰我吗?在我们那些亲戚朋友的子弟中,优秀者不多,我不在你们身边,你们在学校读书,不要和别人交际往来,在学校里接受先生的训导,在家里听从母亲的吩咐就行了。

读书用功,最重要的是要做到专一无间断。……今特郑重告诫你们:

自二月初一日起,你们要将每天的功课按月各写一小本寄到我这里一次,以便我查阅。如果先生哪一天不在学校,也须注明,使我心中有数。屋前街道,屋后菜园,不准你们擅自到处行走。如经你们的母亲批准外出,也须速去速归。“出去必须告诉家里,返归必须当面回报”,绝对不能任意往来。同学中之朋友,如果是诚实,发愤向上,没有不正当的言行者,当然可以引以为知己。倘若不是这样的人,虽同在一个学校读书,也要与之绝交,远离他们一些为妙。

【评析】

左宗棠这篇家书在旧社会影响很大,曾被作为范文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篇中特别强调读书要目到、口到、心到,并指出“人生读书之日最难得”,应当抓住青少年时期发愤读书,学习做人。

学做圣贤不在科名一途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