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六年(1856),清廷终于再次起用了袁甲三。接到圣旨,他迅速率领团练乡勇三千余人,随同当时的河南巡抚英桂开赴前线作战。
沉寂之后的再度出山,也极大地鼓舞了袁氏家族子弟们的士气。袁甲三的长子袁保恒、次子袁保龄、侄子袁保庆均投入军营,同袁甲三一起转战皖北豫南。从此,这个原来以读书为本的家族,变成了一个军功之家。
袁甲三的一生,军功卓着,声名显赫,虽看上去很风光,实际上有满肚子委曲。他先后被人弹劾两次,遭贬罢官,凄凉地坐在冷板凳上,内心之寂寞难与人言。
袁甲三的第二次遭弹劾是在咸丰八年(1858),这次弹劾他的人名叫胜保。
胜保是个在官场上声名狼藉的人。朝廷派他督师皖北,所过州县,非索千金或数千金,不能过境。他侵占军饷也是有名的,那时的军饷多靠各省支援,称为“协饷”。朝廷规定了数目,实际上“协饷”的多寡迟速,要看封疆大吏与钦差大臣之间的私人交情。胜保骄恣狂妄,与各省督抚多不和睦,所以“协饷”经常不能按时收到。偶然有笔款子到了,也总是被他挥霍,剩下的部分才划拨军队使用。
胜保的好色。凡行军打仗所到之处,看到略有姿色的女子,都要顺手牵羊带回军营玩耍取乐。他的随军侍妾就有30多个,每逢队伍行军,美妾眷属的大轿都有数十乘,据说其中最为美貌迷人的一个宠妾,原来是太平军“英王”陈玉成的妻子,被胜保俘虏后占为己有。
他弹劾袁甲三的原因是淮南失守。本来,这个事实十分清楚,由于胜保沉溺于女色和享乐,很难把心思用到战事上,淮南在他手中失守是迟早的事。然而在给皇帝的奏章中,胜保却把责任一古脑儿全部推到了袁甲三的头上,一口认定淮南失守的原因是袁甲三不能与他合力抗击,有意拖延时间,贻误战机。最让袁甲三郁闷的是,咸丰皇帝偏偏听信了胜保那些鬼话,下令让他进京陈述情况。
这一次进京,袁甲三的心情十分糟糕。两次遭参劾,他深切体会到为官不易,尤其是这一次胜保的上疏参劾,纯属空穴来风,却被皇帝如此看重,更使他感慨万千。因为胜保是满人,与皇室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皇帝就无条件地一屁股坐在了他那一边。现在袁甲三从内心感受到,汉人要想在满清的官场上站稳脚跟,如果没有点根底,那只是一个空想。面对咸丰皇帝的十余次召对,袁甲三慷慨陈辞,详细奏明了皖北豫南军事方面的情况。在最后几次召对中,他有些意志消沉,痛哭流涕地讲起了家中高龄的老母亲,希望皇帝答应他的请求:
解除兵权,回籍养亲。
十多次的召对,皇帝不仅对袁甲三印象深刻,而且加深了理解。
这次进京召对后不久,皇帝命其署理漕运总督,兼筹剿防事宜。袁甲三到任之后,又接署了钦差大臣,督办安徽军务。旋即实授漕运总督0、钦差大臣。继而督师攻克临淮关,进取凤阳。朝廷因其调度有方,赏穿黄马褂。
咸丰十一年(1861),咸丰逝世,同治继位。新皇帝登上龙椅,嘉奖天下,朝廷颁赏袁甲三咸丰帝遗留的御冠一顶,青狐皮袍一件,金表一只,玉扳指一个。面对这些罕见之物,袁甲三再一次感动地流下了眼泪。
他对身边的几个儿子和侄子说,皇恩浩荡,无边无涯,唯有鞠躬尽瘁,才能报答天恩。
同治二年(1863),袁甲三疽发于背,病逝在陈州防所,时年57岁,谥曰“端敏”。据说,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仍然同他生前所说的那样,在“鞠躬尽瘁”,在病榻上与手下将士商量防剿捻军事宜。袁甲三之死在当时朝野轰动极大,当时的陈州、临淮、淮安等地,都设立了祭祀的纪念堂,前来送行的人成千上万。
从袁寨走出的女子
袁甲三在外厮杀疆场、建功立业的几十年,项城袁氏家族也一荣俱荣,在袁老四(袁重三)的操持下,成为名声遐迩的望族新显。
太平军在南方兴起以后,北方中原一带也接踵而来闹起了捻军。
有个叫王庭桢的人,原本是一名无业游民,纠集了一班人马,打出“杀富济贫”的旗号在项城举事。这一场骚乱,虽说住在城郊张营的袁家没受到什么损失,却大大虚惊了一场。骚乱过后郭老太太与主持家政的袁老四商量:如今兵荒马乱,得赶紧搬家!
家大业大的袁家要搬家,当然不能马虎从事。袁重三恭恭敬敬地请来风水先生宽五爷,请他踏勘地势地形。宽五爷手托罗盘,看了看袁氏祖先坟茔,不由大惊,一改踞张之态变得谦恭起来:“两龙走势,一凤后翔,钟昆前峙,形似太极之圈,状如莲花开放,茔城收山川大地灵气,贵不可言!”未等袁重三细问,又附在他耳边说道,“天机不可泄露,袁家需要选择一个极吉的阳宅,以应此阴宅,便可大贵。”
三天后,宽五爷选中了张营东面20里处的石腰寨,提议此地为修筑袁寨之所,并吟诗一首:“洪河挝河相傍形,背山面水称人心。山如虎踞昂神威,水有来龙双抱回。地广路宽大富贵,远在京城垒重金。戎机相长正光明,门庭巨旺第一人。”据说这首诗中蕴藏了多重玄机,洪河意喻“洪宪”之制,“大富贵”是说袁家有阴阳两宅之福佑便会如日中天,“垒重金”暗示金銮殿和金龙椅,“第一人”更不用解释,预示着后来袁世凯当大总统和称皇帝等等。总之,袁寨是块极好的风水宝地,龙虎凤齐全,阴阳五行相生相辅,和袁家坟茔一阴一阳,庇佑袁家走上了一条“大富贵”之路。
仅仅用了半年多的时间,袁寨便修筑完工。这是一个具有典型的战乱时期特点的城堡式建筑风格的寨子,外围挖了一条长长的护城河,坚固厚实的城墙绕寨而筑,拐角处垒起六座高高的炮楼,供家丁乡党放哨望风之用。城墙以内,幽深的院落款曲相连,重重叠叠的瓦檐错落有致,形成了一片别具风格的建筑群。袁家男女老少四五十口和几十个佣人家丁,以及几十户佃户倚寨而居,统共相加有近二百人。逢有零星匪贼骚扰,寨子里所有男丁持刀执枪登上城墙,鸣枪放炮,声势喧天,匪贼往往望风而溃。遇到较大的战事,则相邻各寨互为犄角,彼此策应,集中兵力联合作战。据史料载,当时中原河南一带这种自卫式的寨堡相当普及,仅项城一地就有一百多处,而袁寨是其中最大、最为风光的一个。
以郭老太太为整个家族的精神维系、老二袁甲三为荣耀招牌和重要经济来源、老四袁重三(后有袁保中协助)为家政主管,袁氏家族四五十口人在刚修筑的袁寨中开始了新的生活。这是袁家第一轮崛起时的鼎盛时期,人丁兴旺,财源茂盛,科举考场捷报频传,一门共出了两个进士、两个举人、四个廪(贡)生。除此之外,袁家在官场上也好运连连,袁甲三、袁保恒父子先后荣获二品顶戴,光道台、知府以及知县以上的官员就有八位。
一个规模如此庞大的家族,其中必定少不了有许多故事。熟悉小说《红楼梦》和《金粉世家》的读者,也许能够想象出一些细节。
一般而言,过去这类家族中,男子都在外边做官或经商,为生活而奔波。家族里留下的多是一些女子,即便间或夹杂几个男子,要么是耄耋老者,要么是弱冠幼童。别小看了留守的这些女子,在整个家族的兴盛过程中,她们经常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家族的兴盛与这些女子关系甚大,那些看上去柔嫩的肩膀,往往担当起的是整个家族的大梁。
这里先讲述一下与袁世凯身世以及他幼时成长经历有关的几个女子。
5岁左右光景,袁世凯过继给嗣父袁保庆为子。如前所述,袁保庆的元配妻子牛氏生的两个儿子不幸早夭,此后再也无子,但她先前还生有两个女儿。这也是袁世凯过继后家中的两个姐姐。为了生儿子,袁保庆纳妾王氏、陈氏,两个小妾没给袁保庆带来儿子,却一连生下三个女儿,这就是袁世凯在家中的三个妹妹。
以前看《红楼梦》,总是感叹公子哥儿贾宝玉成天生活在女儿国中,很难看见一个男子的身影。翻开一部袁氏家族史,幼时的公子哥儿袁世凯何尝不是如此!两个姐姐三个妹妹,加上嗣父的元配夫人、续纳的小妾、姨太太以及为数众多的丫鬟、女佣,二三十个女性一天到晚包围着他,袁世凯就是在这么一个粉脂堆的环境中长大的。
袁世凯大姐早年嫁人,男方是河南商城一户姓杨的世家,丈夫名叫杨寿岩,说起来也曾是豪门显贵,祖父考中过进士,官至礼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然而到了杨寿岩这一辈,家道已经衰落,处境并不比一般殷实富绅强多少。可悲的是心高气傲的丈夫并没有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现实处境,反而要强撑家族的那点颜面,摆阔装出浪荡公子的派头,而且还是个抽鸦片烟的“瘾君子”。千金散尽不复来,银子花光了便拿老婆出气,经常佯装酒疯撒泼。这样的日子没过多久,大姐又不幸染上痨症,郁闷身亡了。
二姐名叫袁让,是袁家有名的节妇孝女。
她的孝女名声是用两节指头换来的。14岁时,她母亲牛氏得了一场大病,久医不愈。袁让拿起一把小刀,试图在自己屁股上割一小块肉,在中药罐里煲汤以进,割来割去,只在屁股上划了一道红印。二姐跑进厨房,拿起菜刀,径直截下两节小指,放入罐中煎熬。从此她的孝行传遍四方,闻者无不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