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民国第一家:袁世凯家族
11662100000026

第26章 盘根错节(2)

老新郎倌冯国璋这边自然也不敢怠慢,亲率军署人员过长江到下关迎亲。周小姐下轿时,军舰上鸣响了二十一响礼炮致敬,规格相当于总统级别的待遇。周小姐一行的汽车驶进公馆,沿途军乐队吹吹打打,更是点缀了喜庆气氛。次日举行婚礼仪式,北京、上海、苏州等地远道而来的政界要人不计其数,社会各界嘉宾高朋满座。冯国璋穿起上将礼服,佩戴勋位勋章,虽说有点老迈,不过却也还威风。

这虽然又是一桩政治婚姻,但是冯将军和周小姐婚后的生活还算幸福。蜜月刚过完,冯国璋便陪周小姐去视察江苏女校。此后冯国璋有意让周砥参加与教育相关的社交活动,周砥曾担任过江苏教育会会长。

周砥在南京的几年间,热心参加一些扶助教育的社会募捐,尤其重视对儿童的教育。

有人说周砥是袁世凯安插在冯国璋身边的女特务,这实在有点冤枉老袁。据《冯国璋年谱》载,1914年5月4日,周砥偕江苏名绅许星璧乘火车北上,曾在北京盘桓数日。其时,周小姐结婚不到四个月,她赴京是面谢袁家夫人和姨太太的。一些作家将这件事演义成传奇小说,完全是凭空想象出了一个女间谍,与事实相去甚远。

传说中冯国璋的家产超过千万。临死之前,他在病榻前给儿子交待后事时说:“我们家的财产,其实并没有那么多,除去南京烧了570万元,张调宸这小子侵吞了300万元,王克敏这小子骗去了40万元,此外都与账上相符,你要好好保管。”账上资金有多少?据帮助冯家清理遗产的“北洋之龙”王士珍宣布:总计达到二千三百多万。

冯国璋爱财是有名的,段祺瑞称他有“钱癖”。这个农民出身的人,喜欢钱的方式有点离谱。人在官场,心系商海,即使当上了民国代总统,也还要在资本市场上博弈一把。他自己开有银行、钱庄,又在周学熙的开滦煤矿、启新洋灰公司投资股票,家乡还有千亩良田。大钱赚饱了,小钱也不放过,在北京任代总统,一眼就看上了中南海的鱼。明清两代,帝王后妃常常在中南海放生,许多鱼鳍上拴有放生标志的金银牌或铜环,几百年一直没有捕捞过。冯国璋开价十万元出卖捕捞权,这钱也流进了老冯的腰包。

民国六年(1917)四月,冯国璋在南京的府邸因为电线漏电而发生火灾,房屋财产损失惨重。面对熊熊燃烧的大火,冯国璋悲痛欲绝,大呼“天灭我”,竟欲投火自焚,家属部下拼命劝慰,才将他拉出了火海。

什么叫爱财如命?这个人就是。

冯国璋与袁世凯的关系虽说有裂隙,但总体说来私谊仍然不错。

得知老袁的死讯后,冯国璋当场大放悲声,嚎啕大哭一通过后,又转为笑脸,对家人说:这是一件大喜事。事件的前后互相矛盾,正好是冯国璋内心矛盾心理的真实写照。他是个讲感情的人,袁世凯病亡周年,他请夫人周砥赴河南祭奠。直到1919年,袁世凯的原配夫人于氏去世,冯仍派私人秘书恽宝慧和长子冯家遂前往吊唁。他和袁世凯之间的复杂关系,三言两语说不完。

北洋有虎,此虎食素

段祺瑞是袁世凯的另一个得意门生-这当然说的是天津小站练兵时期。

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20岁时,段祺瑞考入天津武备学堂,李鸿章为在军队中培养高级人才,选派了一批“苗子”出国留学,段祺瑞就跻身其中,进入德国柏林军校学习,学成归来,即被荫昌推荐给袁世凯,成为着名的北洋一虎。

袁世凯对这个留学生印象很好,关键时刻总是特别提携。初进北洋时,王士珍、冯国璋先后通过了考试,被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段祺瑞虽然有才华,但是考场上临场发挥不好,考了几次也没有过关。

眼看着年轻有为的小段惴惴不安的样子,袁只好用舞弊的方式帮他一把。考试前,将考卷内容透露出来,终于让段祺瑞坐上了干部末班车,当上了第三协的协统(相当于旅长)。

袁对段的关照,其实也不止这一次。进入武备学堂的第二年,段祺瑞回乡完婚,婚礼还未办完,忽然接到一封电报:袁世凯要检阅军队,催他速回。段祺瑞打点行装正要上路,第二天又接到一封电报,是袁世凯亲自签发的,叫他先办婚姻大事,回津之事可延缓几日,随同电报来的还有老袁的一张银票,这让段祺瑞十分感动。十几天后,段祺瑞回到小站营中,袁世凯命手下大张筵席,军乐队奏乐,又特意为小段庆贺了一番,并将全部花销记在了公款消费名下。之后不久,老袁想到小段离家太远,妻儿不在身边有诸多不便,于是差人接来他的妻儿,同来的还有段祺瑞的妻弟吴光新。

袁世凯以“半子”之谊待段祺瑞,段也始终将袁视做“恩人”。

此中渊源,与段祺瑞的夫人张佩蘅关系极大。据曾在段公馆做过事的王楚卿回忆:“张夫人名叫张佩蘅,张家和袁世凯是世交。袁世凯没有闺女,就把张佩蘅认做义女。段祺瑞断弦以后,便由袁世凯主婚,把张佩蘅嫁给了段祺瑞,从此袁、段二人除了多年的袍泽关系外,无形中又成了亲戚。这和袁世凯给冯国璋撮合婚姻一样,都是他笼络部属的惯用手段。”(王楚卿:《段公馆见闻》,文史资料选辑第41辑)。这段回忆中除了说袁世凯没有闺女是个错误外,其余皆是事实。

关于张佩蘅,袁世凯的三女儿袁叔祯(静雪)在《我的父亲袁世凯》一文中曾有说明:“她是张芾的女儿。张芾死后,仅仅留下一妻一女,家境很贫寒。我父亲看到他们这种无依无靠的情形,就把她们母女二人接到自己任上。当时,张的女儿还正在吃奶。从这以后,她们就始终住在我们家里。我父亲和我娘还把这个女儿认做自己的大女儿,后来我们也就把她叫做大姐。其后经我父亲介绍,嫁给了段祺瑞。在她过门之后,虽然她的母亲也跟了过去,但还是认我家为娘家,来往是极其密切的。她每次到了我们家,对我父亲和我娘,仍然是爸爸、娘的叫得很亲热,我们也把段祺瑞叫做姐夫。”(参见《八十三天皇帝梦》第68页)张芾字小浦,陕西泾阳人,清道光年间进士,授编修,曾任江西巡抚、广东巡抚。张芾做官的这段时间,正值太平军占据南京。在长江两岸和清廷军队以及曾国藩的湘军大打拉锯战,张芾的官当得很辛苦。

先是驻守九江,两江总督陆建瀛移至九江后,又去守瑞昌,结果九江、瑞昌相继失陷,张芾革职留任,也就是不戴官帽仍然在原来的领导岗位上做事,以观后效。后来他守护南昌城有功,官复原职。过了不久,有人参劾他截留云南、贵州的铅银自肥(其实他是给部下发了饷银),又被免官。这之后张芾在宦海中几经沉浮,一会儿当官一会儿免职,搞得他既伤心又灰心,给上司曾国藩写了个报告,要回老家去休养-实际上是害政治病,用搁挑子的方式给曾国藩施加压力。

偏偏在这个时候,大西北回民起义,回民连破数州县,直逼省城。皇帝急得直抓瞎,从官员名单中挑出了这个陕西人,令张芾督办陕西团练,会同陕西巡抚瑛棨防剿。瑛棨是个官油子,欢迎张芾的仪式上说了他一大通好话。把张捧得高,是因为想把张推到前方战场。

张芾果然中计,率领数骑慷慨赴往。到了渭南仓头镇,见到起事的回民,晓以利害,回民颇感动。其中有个头头叫任老五,看到回民军心动摇,冲出阵来,照准张芾胸前就是一刀,张芾当场倒地,大骂不绝口,遂被肢解。接着任老五等回民大开杀戒,跟随张芾前往的五十多人全部遇难。事后有人前往寻觅遗骇,仅拾到几块骨头。

张佩蘅一生都对袁世凯心怀感激之情。老袁搞洪宪帝制,段祺瑞明里不反对,暗中常玩小动作。每当张佩蘅听到段有什么对袁不利的风声,回到家里段便会受气。老婆当着客人的面骂他“没有良心”,段祺瑞也不敢反驳,赔着笑脸,低声说:“我对总统(指袁世凯)是爱莫能助呀!”

袁世凯的二女婿薛观澜曾经讲述过这么一件事:民国七年(1918),薛观澜带着老婆孩子到段公馆探亲,薛跪在地上行了个大礼,段祺瑞还礼时膝盖未着地,被夫人张佩蘅看到了,当场叫段重新还礼。段祺瑞叫薛观澜的名字,夫人又不依,非要段叫薛为二妹夫。这搞得段祺瑞很没面子。段祺瑞当面不好发作,只得暗暗向薛观澜做鬼脸,其场面庄重而又滑稽。坐下来聊天,张佩蘅仍然念念不忘袁家的好处,她对薛观澜说道:“你大姐夫没有礼貌,他是老糊涂了。我们住的这所房子,都是爸爸(指袁世凯)赏赐的。你们住在这,千万不要客气。”(薛观澜《我所知道段祺瑞的一生》)袁世凯去世以后,袁家听到一个传闻,说段祺瑞要带兵来围攻总统府,并且要杀死袁府全家,袁府之众大为惊慌。袁克定、袁克文跑到段府,要去问个究竟,段姐夫一听,鼻子都气歪了,拍着胸口保证绝无此事,叫袁氏兄弟别相信流言蜚语。为了保证袁家的安全,派夫人张佩蘅带着儿女到袁家一起守灵,让他们住在袁府,段姐夫自己也天天过来看望和照料。由于这场虚惊,袁家人心里更是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但是他们对段姐夫对袁府的感情,从此再也深信不疑了。张佩蘅这门亲事,后来还有一点延伸。她嫁给段祺瑞后,生了三个女儿,其中大女儿嫁给了袁世廉的孙子袁家朗。

再来说说段祺瑞。此人也是一个奇人,一生最大的优点是清廉,真所谓两袖清风,一身正气。生活上不追求奢侈,饮食以清淡为主,到了晚年信奉佛教,更是吃斋食素。穿衣服不甚讲究,平日在家里经常穿件长衫,头上戴顶瓜皮帽,谁也想象不到这是个大人物。他在任国务院总理期间,服装和车马排场还不如一个总长(部长),这在喜欢按级别享受待遇的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

段祺瑞一生不赌不嫖,不爱钱,不抽大烟,不包二奶,不收红包,但是有一样他特别喜欢:下围棋。出钱养了一批围棋高手。当他的棋艺顾问,有时候也陪他下棋聊天。陪老段下棋要有一套本领才行,他下棋只想赢不想输,但是输给他多了,又瞧不起你,因此陪他下棋的高手经常是输他半子左右。段祺瑞有个儿子叫段宏业,棋艺也好,却不给老爸留面子,一上阵就杀得老段落花流水,这种时候老段的鼻子又会气歪,将棋桌掀翻在地,指着小段狠狠地骂:“你这个小子什么都不懂,就会胡下棋!”

老段这是气愤之余说的话,也还符合实情。虽说他对长子段宏业寄予了很大的希望,但是段公子不争气,是个不务正业的纨绔子弟。段公子曾在陆军部执法处挂名当了个提调,可是他并不好好当差,上班不是旷工就是迟到,天天泡在外头喝花酒。段公子本来有妻室家眷,却是“老婆基本不用”,娶的小老婆都是从妓院里接出来的,而且三天两头退货,搞得妓院老板怨声载道,却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段祺瑞是个清流派,严格要求自己,也爱严格要求别人,这样的行为理解就好,不理解就会被认为是苛刻。事实上说段刚愎自用的人确实不少,他和一些同僚的关系也很不融洽。段身上有强烈的排他性,先后排挤出了唐绍仪、黎元洪、冯国璋,和他共事的人最后结果往往是反目,闹得不欢而散。

袁世凯称帝,是导致袁身败名裂的最直接的原因。这件事对他是致命一击,此后他的精神垮了,身体也垮了。病榻上的袁世凯依稀看到,在那些众叛亲离的人群中,也有他极为依赖的段祺瑞的身影,这是尤其让人感伤的。

据薛观澜分析,段祺瑞反对袁世凯称帝的原因有三:

砖塔胡同附近的三道栅栏胡同某号。这儿也是清代妓院的集中区一、段祺瑞与冯国璋皆以袁之继承人自命,帝制若成,彼等将永无继位之望,且黎元洪封亲王,龙济光封郡王,段仅获公爵,而生异心;二、段与袁克定关系不好,担心克定继位后会对自己不利,这是段反对帝制的主要原因;三、段虽为陆军总长,军权实在袁手。段怏怏不得志,而其副手徐树铮野心勃勃,最为袁世凯嫉恨。袁设模范团以训练将校,凡各镇将校官,悉由老袁亲自任命,段无用人之权,很不满意。他曾向老袁请示,要求自营长以下的官,由陆军总部直接任命。老袁召见段姐夫:“芝泉,你脸上气色不好,休养一时吧。”段姐夫退出,即请长假休养去了。这无疑使段姐夫对“岳父”袁世凯多了一层隔膜。

纵观段祺瑞生平,其最景仰者袁世凯,最信任者徐树铮,最深畏者夫人张佩蘅。此人后期虽说反对帝制,但一生与老袁关系密切,一举一动,无不模仿袁氏,甚至平日在家所戴方顶小黑帽,也同老袁的帽子一个样。袁世凯死后,段祺瑞以袁氏继承人自居,但是北洋旧属并不买他的账,尤其冯国璋,后来成为他在政坛中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尽管如此,袁世凯与段祺瑞还是有许多不同。

比如在用人之道上,段祺瑞喜欢上一个人,往往就什么事都要交给这个人办,甚至到离不开这个人的地步,在徐树铮问题上表现得特别明显。袁世凯则不同,袁是因事而用人,好钢用在刀刃上,把该用的人才用到最需要、最合适的地方。辛亥时对付清室,袁世凯用胡维德、赵秉钧、梁士诒;与南方革命军议和,用唐绍仪、汪精卫;欲联络黎元洪,用张国淦、夏寿康;二次革命癸丑之役,用二段(段祺瑞、段芝贵);对日本二十一条之交涉,全部权利交给了善外交的曹汝霖;搞洪宪帝制,用杨度;想要操纵政党,用黎元洪、汤化龙;在海陆军大元帅统率办事处,重用王士珍;建立模范团,用陈光远;对英国交涉,委托蔡廷干结纳朱尔典;为疏通美国总统威尔逊,竟重用当时名不见经传的顾维钧。总而言之,袁世凯所用之人,个个都是某个领域的突出人才,不能不说其驾驭有术。相比之下,段祺瑞只用自己信得过的人,则相形见绌。

在性格上,袁与段二人,既有相同也有不同之处。薛观澜是袁世凯的女婿,又是段祺瑞的连襟,对他们的观察分析细致入微,颇为中肯。

袁与段二人性格上的相同之处:

一、皆志在掌握北洋军,欲以军事势力为政治资本。

二、袁以政治手腕谋南北统一。段之政治手腕不够,故主张武力统一,换句话说,他们对革命军皆无信心。

三、对于议会政治,二人均深恶痛绝。

四、对于国家经济皆无良策,只知借款度日。

五、二人态度肃穆,令人起敬。唯段氏威仪虽胜过黎元洪、徐曹汝霖世昌却逊于袁世凯。段喜用四字成语,有学究气。袁则要言不繁,言必中肯。论中文根底,袁胜于段。

他们性格上的不同之处:

一、袁素来主张总统制,以美国为蓝本;段则一生迷信责任内阁制,以法国为榜样,故薄总统而不为。

二、段对清皇室不甚买账;袁在任内则将清皇室优待费如数拨给,每年四百万元,清室借此得以维持十数年。

三、袁最不喜欢派别之争,用人较广泛;段则多用同乡,有派别观念,北洋系遂无团结的可能。

四、袁的脑筋较段为新。袁喜西法,重用留学生,平时注意人才,每逢接见宾客,动辄先查履历;段则一切马虎,没有人才观念。

五、段亲日;袁骨子里反日。但是袁世凯有两个国际友人,一为英国大使朱尔典,一为日本大使林权助,二人事袁如“长兄”,由此可见袁世凯政治手段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