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雷平阳诗选(中国21世纪诗丛)
11661700000158

第158章 贫穷记

为了一寸土地的耕作权、一碗饭

一个夜晚的安宁,有人选择了杀人……

这些古老话题,现实之痛,大树的根蔓

一直都期待着绝灭之日的来临

富裕、礼节、秩序、健康的生命流向

被一再地提及,像雾中的山顶

在孩子们的蜡笔画中,绚丽而诱人

显而易见的是,绝途产生凶心

混乱导致迷失,漫长的忍耐和顺从

已经演变成了铜碇,进而递进成锋刃

在云南巧家县和四川凉山的交界处

金沙江冲击出了许多柔软的沙滩

洁白、寂静、有着婚床的质地

但在1948年,它们曾埋葬了许多人的身体

枪声大作,让山顶的积雪发热。卑贱之生

永远值得同情,在幸福附近

永远都飞着自由了的亡灵?我的校友

孙世祥,一个天才的诗人

他是那片土地的证人,32岁

死于肝癌,因为贫困,也因为无人悲悯

词语中的热土,掩埋最冷的灵魂

我们都对此佯装不知

绵延的山梁上雷电滚滚

一位丈夫截掉了妻子的两根手指

因为她遗失了两毛钱。一毛钱一根手指

家庭中的市场价,时间史里的经济观

他让她增长必要的记忆,要像

鹰那样,闪电似的,飞抵生活的彼岸

她没有用沉默抵制暴力,而是用忏悔

用更加辛苦的劳作,弥补自己的过失

村庄的四周矗立着神一样的山峦

大字报一样破烂的耕地,闪着白光的岩石

峡谷里看不见身影的江水,像暗藏着的

无情的宗教,模糊着具体的时间和年代

被带走、被碰碎、被奴役,丈夫和他的妻子

谁都不清楚他们靠什么指点方向

在那些买盐巴的纸币上,图画、符号

数额和防伪标志,已经被悄悄地改了又改

突破了底线的生活,还奢谈什么

恐惧、恩宠和梦幻。法律里的标高

山梁上的地平线,那儿悬垂着云朵

找不出更多的点、线、面

带着淋病和梅毒回家的打工仔

走到半路,饥饿和寒冷令他们选择了

停顿,一堵岩石下,点燃篝火

抽一支烟。山没有尽头。城市的喧嚣

停止了,那么多的混乱、卑贱和惨痛

均没有找到合适的寄托,如脚下谷中的

夜色,带毒的汁。最多的恐惧和焦灼

似乎囤集在一阵风上,血的灰烬

缺少扩散的理由。乡愁曾带着医生的使命

途经漏雨的工棚,不值一文的家产

或许能让人向死而生?在画卷

和幻觉中逃亡,有人借他们的身体

诠释了苦难的背叛。一如现在

他们枯倦的、发皱的、无望的脸

将习惯于在火焰中睡眠。月明星稀

夜虫灿烂,高高的乌蒙山无言、无边

让孩子们数山:“一百,两百,三百……”

数据化生存,童稚的声音像刚刚

破土的青草,带着地壳奉送的伤疤

我己经厌倦了教育,一再提及

他们祖先的愚昧、贫穷、卑贱和顽固

残忍的否定,似乎出自天然

没有尊重,也没给他们足够的自尊

而亲手为他们描绘的画卷:火车、轮船

飞机、笔直的马路和无所不有的城市

离他们又是那么的远,抽象,流于概念

未经酝酿的伤害,教师的职责中

谁也剔不出来。“丰收的麦浪连着蓝色的天

月亮下的群山是母亲的胸怀……”

这样的句读经过朗读,跳出黑暗的教室

火星四溅,石头炸开。再望暗处

那一张张小脸我没发现

谁带着闪电,谁带着一柄利剑

有一种宗教认为,人吃了马匹

就拥有了马匹的意志;至于吃了稻谷

就得在春天生长,在秋天被割去

一样的因果,一个在山峦上敲凿石块的人

他最先像石头一样沉默、坚硬

也甘心置身于荒野。他以为一切都是

安全的、平稳的,修筑水渠,盖房子

为死去的人建造墓碑,偶尔也往

山谷中投掷细小的石子,撮着厚厚的嘴唇

学几声鸟的叫鸣……然而,恐惧的到来

改变了一切,按照马匹的意志

他必须跑起来,至少要有跑的念头

而不是总呆在原地。跑起来?他左手

握着凿子,右手提着铁锤,身体在加速

心中却等待着宽恕:让一个石匠在山野上

奔跑,假如还得抱着石头

它只能让石匠归于石头,就地循环

被命运所限,在瞬间,或在永远

风把灰烬吹散,打扫灰烬的人

描绘着眼前的景象:“山,冬天,熄灭的

火焰;村庄,迟缓,无休止的睡眠。”

这不是瞬息的场景,已沿袭了许多年

光阴之灰,来自雷霆,羊奶,手掌

生死间的磨砺,水对河床的破坏

玉米对牙齿的恶意,以及身体自身的

自我伤害……石头的血液,源于过去

现在和未来,午夜12点或清晨7点

都有细小的灰土,从鲜红的浆汁中

分析出来,完整,高贵,像一个结束语句

带着圆满的姿态。多么美妙的障眼法

像打扫庭院一样简单,扫掉这张树叶

我们就该扫下一张,再下一张

最后,才把树叶码起来,放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