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关系为您的婚姻点亮一盏灯
11622800000014

第14章 爱,不是性别差异

男女青年结婚以后,很快就遇到一个生孩子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好,生孩子的事也会成为妻子的一大负担,或者造成夫妻不和,给生活带来不快。

有一对夫妻,婚后感情很好,妻子很快就怀孕了。本来是件高兴的事,可是妻子却整天忧心忡忡,神不守舍,茶饭不香,眼看瘦了下来。开始,丈夫以为是妊娠反应,没有在意。后来,发觉问题很严重,特别是精神很不好,便问妻子是怎么回事。

原来妻子怀孕以后,听到婆婆同公公说:“咱家前两个媳妇都生了个丫头,就看老三了,如果再生个丫头,咱家就绝后了。如果生个小子,咱得好好庆贺一下。”妻子非常担心再生一个姑娘。甚至后悔,结婚前为什么没考虑到原来两个媳妇都生的是姑娘这一点,如果想到这些,宁可不同他结婚。丈夫是个通情达理、思想开朗的人,他对妻子说:“生男生女都一样。不要听了老人那些话就有负担,他们的思想守旧。其实,生了女孩他们也高兴,你给我生儿子生姑娘我都喜欢。”

这一下使妻子放下了思想负担。很快就恢复了精神,胖了起来。当然腹内的小孩也得到了正常发育。

如果丈夫的思想和婆婆是一样的,那又是怎样的一个结果呢?

有的妻子,就是因为生了一个女孩,丈夫埋怨,公婆不给好脸色,妻子懊悔,好像家里出了一件大不幸的事,妻子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事情闹下去,有的就真出了不幸的事。夫妻俩闹离婚,或者生气吵架,得了病。

当然,也有的喜欢女孩,因为生了男孩不高兴的。但,现实社会上的传统习惯,主要是重男轻女。

首先应该弄清,生男生女不是人们所能掌握的事情。当然,生男生女,也不应该是母亲或父亲的责任。这是科学,是一种现在世界上还未被人类所掌握的科学。所以,不管你喜欢男孩,还是喜欢女孩,你也是没有办法左右的,对方也是无能为力的。因此,不管生了男孩,还是生了女孩,相互埋怨,不仅是徒劳的,也是可笑的,是一种愚蠢的做法。

生了女孩,大家就埋怨妇女,好像生男生女都在妇女身上。因而,就出现了许多给妇女气受,给妇女精神施加压力的现象。埋怨妇女不争气,有的糊涂丈夫甚至说:“你不会生男孩,就滚出我们家因为生女孩,真的打离婚的,也确有人在。孩子,是夫妻两人精子与卵子相结合而成的,哪能只怨一个人呢?只让女的承担“罪过”,这恐怕也是长期的封建思想遗留下来的对妇女的歧视与压迫的表现。怎么把男女双方的事,都推到妇女身上呢?有的妇女被逼迫着说:生了男孩,也不要优待我;生了女孩,也不要虐待我;那都是你们男人的缘故。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些话,虽然也有些不在理,但毕竟是妇女在这个问题上的反抗。

重男轻女的人认为,只有男同志才能干一番大事业,妇女只能是“围锅台转”;还有的认为,男孩子可以接续后代,女孩子嫁出去是人家的人。没有男孩就没有户口本,旧社会称“绝户”,这是一句骂人话。因此,一些人总是觉得生女孩不如生男孩。当达不到个人愿望时,就闹得夫妻生气,甚至离婚再娶。也有的妇女,受封建思想影响较深,认为生了女孩,就对不起丈夫,矮人三分,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重男轻女实际上是一种封建习惯势力的反映。在远古时候,我们祖先还有过“母系氏族”的阶段。在那个时候,对生了女孩,大概谁也不感到扫兴,更不担心没有人延续后代的问题。应该说,“母系氏族”是落后的。由“母系氏族”过渡到“父权制”,应该承认是社会的一个进步。但是,无论是母权制,还是父权制,都是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的一种婚姻制度,其发展前景,必然是男女平等。这已被现今社会的实践所证明。母权制,是对男子的轻视和贬低;同样,父权制,也是对女子的轻视和压迫。这都是当时社会造成的不合理的制度。社会发展到今天,再也不能有以性别分高低的愚蠢观念和做法了。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闪烁着无数妇女伟人的光辉。她们为民族独立、祖国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黄道婆是我国古代一位棉纺织的革新家。原来是个童养媳,后来离家出走,投奔他乡,当了一名纺织姑娘。几十年的经验,使她成为纺织手工业上的一名创新者。后来,她又把纺织技术带回家乡,改变了家乡的贫困面貌。她的家乡很快成了全国的纺织中心。

我国古诗《木兰辞》,歌颂了一位女扮男装、替父应征入伍的姑娘,而且在战场上屡建功勋,超过同她一起作战的男子,成为我国人们敬仰和歌颂的女英雄的形冬。我国汉朝还有继承父业,完成《汉书》的女作家班昭,宋代才华出众的女词人李清照。在我国近代和当代史上,英雄的妇女更是不可数计。秋瑾是我国近代史上的一位女英雄,刘胡兰是抗日战争时,被毛泽东同志誉为“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女豪杰。在当今社会主义社会里,凡是男人能做的事,女人就能做。而且,就有女人在那里同男人一起做。近年来,在体育界,我国女选手更是大显身手,排球、羽毛球、柔道、跳水、体操、击剑、竞走等项目中,在世界比赛和亚运会上,都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1986年十佳运动员,就有七名是女的。

在世界上,有女科学家居里夫人,政治家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菲律宾总统阿基诺夫人等,都是女中豪杰。从上世纪60年代计算,世界上有11名女政治家担任了国家总统、总理。所以说,那种认为女人在事业上不如男人的说法,是毫无根据的。在旧社会里,妇女受歧视,不准受教育,不准参加社会活动,英雄才女还不断出现,在今天的社会主义制度下,男女平等,享受同样的社会权利,正是英雄才女倍出的大好时代。

所谓“户口本”或称“延续后代”更不是什么重要问题。男子奏妻,女子嫁人,这本来是同样的事。只不过有个到谁家去的问题罢了。是女到男家,还是男到女家,这并没有固定模式。在封建思想影响下,认为只有女到男家才是理所当然,男到女家就大逆不道。实际上,这个问题在今天的社会里,人们移风易俗,早已打破了这个旧框子,已有很多男到女家的事例,而且,当今有很多青年男女结婚以后,就是自己开门过日子,无所谓谁到谁家。他们共同担负起照顾、赡养双方老人的责任,难道这不是事实吗?延续后代,也不只是延续男子的后代,孩子本身就是夫妻两人爱情和生理的结晶,怎么能说是哪一方的后代呢?如果说延续后代,可以说延续的是炎黄子孙的后代。至于子女的姓氏问题,我国的婚姻法规定,从父姓从母姓都可以。现实生活中,从母姓的孩子也是有的。

在现实社会里,从赌养老人方面来讲,女孩子一般比男孩子更有长处。女孩子心细,脾气好,更知道心疼老人,对父母照顾自然更周到些。在现在小夫妻中,很多是女的更有权威,有一句俗话说:“有好儿子不如有好媳妇。”就是说女人起着很大作用的。有的愿意要女儿的夫妻,生了儿子,也不必不高兴。只要对自己儿媳妇同闺女一样对待,儿媳妇也会像女儿对待父母一样,对待公婆。

关键不在男女,只要从社会和家庭教育方面能够加强对青年人进行敬养老人的教育,使他们成为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那么,老年人的后顾之忧,自可解除。

孔子说过:“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鲁迅评日:不知此话是否包括孔母在内。

高尔基说过:没有太阳,花朵不会开放,没有爱便没有幸福,没有妇女也就没有爱,没有母亲,既不会有诗人,也不会有英雄。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生有二男一女,后来只剩下了一个独生女,女儿又生了个外孙女,白居易非常高兴,写诗日:“怀中有可抱,何必是男儿?”他针对当时社会上的偏见,提出了生男生女都一样的见解。

鲁迅、高尔基以及白居易的话,都是对重男轻女思想的批判。

有这样一对夫妻,妻子怀孕了,丈夫一心一意想让妻子生个儿子。因而,在平时同妻子谈到未来的孩子时,都是说:“我们的儿子会动了吗?”“给我们的儿子买什么玩具好?”甚至,他给未出世的孩子买了一套男婴衣服。并常常对人说我妻子一定会给我生一个儿子,生了儿子,我要给她买价值500元的衣服,算是发给她的奖金。”

这一切,给了妻子很大思想压力,生怕孩子生下来不是丈夫日夜盼望的儿子,她很不愿意使丈夫遭到失望的痛苦。因此,她的思想长期处于焦虑、紧张的状态,经常夜不成眠,噩梦连连,以致休息不好,引起了高血压、心悸等症,食欲不振,营养不良,整个怀孕期间,都是病魔缠身,结果到分娩时,本来可以顺利生产的婴儿,成了难产,高血压、贫血一起来,致使子宫收缩不利,只好手术取出婴儿,她备受痛苦。当婴儿出来以后,妻子知道了是丈夫不如意的女孩,一下子昏迷过去。助产士又当了内科大夫,进行病房抢救。产前产后的一切,使女方的健康受到了极大的损害,妻子患了慢性高血压病,孩子是一个先天不足的弱智儿。

这一切,都是盼儿子带来的不幸,铸成了终身的遗憾!

男尊女卑,重男轻女,曾是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迂腐观念。现在应该更新了。如果有人还抱着这陈腐的观念不放,实际上是自找烦恼,自讨苦吃。

我们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新人,特别是在今天文明发达的年代里,必须提倡男女平等,决不要在生男生女上互相埋怨。夫妻要共同努力,抚养和教育孩子成为国家有用之材,不管是男是女,都会给家庭带来幸福、愉快和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