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关系为您的婚姻点亮一盏灯
11622800000013

第13章 爱,离不开亲子交流

小儿子把自己积攒的3元多零用钱,买了一架玩具飞机,不料,第一次试飞就摔坏了。爸爸生气地说:“拿这么多钱买玩具,不是有点太浪费了吗?从今以后,不再给你零钱了。”母亲在一旁搭言说就这一个孩子,他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不在这几元钱上。你不要对孩子太心狠了。”接着,夫妻二人就经济问题开始了不够友好的争论。

丈夫让六岁的小女儿去买酱油,目的是锻炼她做事的能力。妻子回来后知道了这件事,便立刻同丈夫大吵大闹,说什么,过马路很危险,太不应该。孩子不会算账,售货员骗了她怎么办?于是两口子便对如何锻炼孩子,发生了口角。

丈夫同妻子商量,要一同去看一场电影,妻子坚决反对,说是孩子在电影院闷得慌,丈夫说把孩子交给他姑姑看着,妻子又不放心。丈夫一看怎么办也不行,便生气地说:“自从有了孩子,半年多没一起去看电影了。你把孩子看得比我还重。”接着两口子发生了一场关于夫妻生活的争执。为什么围绕着孩子的问题,夫妻间产生了摩擦?

年轻夫妻结婚后,各方面负担都很小,你恩我爱,甚是美满,两人之间的摩擦确实很少。可是,家里添了一个小宝宝,不只是多了一口人,而是为这个小家庭增加的第一个负担。添了很多麻烦不说,更使丈夫难过的是,妻子整天围着孩子转,简直是把自己给忘了。

妻子则有她的理由:丈夫是个大人,孩子那么小,什么也不知道,我不爱谁爱?我不照顾谁照顾?那个年轻的爸爸,又是一个粗心的人,连孩子尿了垫子,都不知道换一换,这能行吗?

实际上,妻子也有时感到,自从有了孩子,丈夫对自己也冷淡了,对自己的一部分爱,也转移到了孩子身上。比如假日,丈夫带着7岁的小儿子,到树林里去玩,妻子在家里自己默默地干着家务,心头却升起一股寂寞。或者她会想起,在刚结婚时,丈夫到森林里去玩总是带上自己的。生孩子以前,夫妻双方都把感情倾注在对方身上,可是有了孩子这个爱情的结晶,夫妻两人都要分出一部分爱给予孩子,同时也分出一部分精力和时间给孩子,这是必然的。这是感情的转移,也是夫妻感情发展的新阶段。他(她)所爱的,不仅仅只是一个爱人,还有他(她)同爱人共同生育的孩子。孩子健康成长,是双方抚育的结果,是爱情在下一代身上的集中表现。如果哪一方不爱自己的孩子,那么,夫妻之间的爱,也会受到影响而减退、削弱。

所以,对孩子的爱,仍是夫妻相爱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爱的转移,但不是爱的减退。

在现实生活中,也确实存在着有的妻子把全部精力和爱都倾注给了孩子,而忽视了对丈夫生活的照顾和感情的交流,使丈夫感到自己在爱人的心中的分量大大减轻。母亲爱孩子,是理所当然的,也是值得称颂的。但是,共同抚育孩子,体现了夫妻之爱,但不能代表夫妻之爱,因此,还需要妻子对丈夫奉上自己的心,给丈夫留下爱。

妻子对孩子投入的爱比丈夫多些这无可厚非,但年轻的妻子应该既要做个好母亲,同时也要做个好妻子;既爱孩子,也爱丈夫。在自己和孩子、丈夫之间,善于做到爱的和谐,不让丈夫过于感到因为有了孩子,他被打入“冷宫”。

那么,丈夫呢?有了孩子之后,年轻的丈夫更应该多多注意妻子。妻子在抚育孩子方面花费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是家庭中最辛苦的一个。即使她对自己关注不够,这也是因为妻子把主要精力倾注于孩子身上的缘故,想到这一点,自然不能对妻子苛求。丈夫应该更加关心和体贴自己的妻子,对妻子的热情一如既往,而且,还要主动承担一些其他的家务。这样,才使妻子有精力多去照顾孩子,也更使妻子感到丈夫的通情达理,觉得丈夫更可爱了。

做妻子的,要像居里夫人那样,集母亲妻子于一身。既做温柔的妻子,又是伟大的母亲。

我们应该看到,夫妻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那就是“望子成龙”。孩子的每一个进步,夫妻双方都会感到是共同照料和教育的结果。丈夫外出几周,回家一进门,妻子就会欢快地告诉他我们的小宝宝会迈步了,宝宝,快来,给爸爸走走看。”丈夫看到宝宝的虽不稳当的走步,会高兴的合不上嘴。便说:“妈妈扶你学走路了,真是个好妈妈。”同时,丈夫给孩子买回一件漂亮的小衣服,穿上以后,妈妈也会说:“看,爸爸多么惦记你,谢谢爸爸。”这些对话,形式上是跟孩子说,可孩子还听不懂,实际上是夫妻两人在对话,在互相夸奖和表白。

夫妻俩闹气了,谁也不愿意主动去和解,这时孩子又成了传递感情的惟一热线。丈夫在屋里生气,妻子偷偷地教给孩子说爸爸别生气了,妈妈让我给你道歉来了。”或者,妻子让孩子送过一件衣服给爸爸爸爸,妈妈让你穿上它,怕你冻着。”这时,丈夫的气恐怕已经跑掉一多半了。

丈夫外出,妻子给他写信,有些话不愿以自己的口气写,便抬出孩子,如“小女儿吻爸爸”。或者以孩子的口气写上几句:“爸爸,我太想你了,你快回来吧!我到车站去接你。”在外边的丈夫,也会在信上写上:“我吻小宝宝”!这些话夫妻俩都会感到亲切而神秘,幸福又甜蜜。妻子上夜班了,如果单位离家不太远,丈夫会做一些好吃的,让孩子送去,当妻子打开热烘烘、香喷喷的饭盒时,对丈夫的感激之情便油然而生。这一切,都是通过孩子为媒介来完成的,孩子在发展夫妻感情上,当然是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特别是当孩子从大学毕业了,或当上了一名工人,成为国家有用之材,成为家庭光荣的象征时,更会使夫妻两人从内心里高兴,高兴双方二十几年的共同抚育之劳没有白费,爱情之花确已结出丰收之果。

不容回避的是,夫妻两人也确实因为孩子问题会产生矛盾,发生口角。这主要是发生在怎样照顾孩子上或怎样教育孩子上。也就是方法的不同造成的。为了避免这方面问题的发生,是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

在照顾孩子方面,不要随心所欲,想怎么办就怎么办,夫妻都应该讲点科学性。比如,买几本有关孩子喂养常识方面的书读一读,或者共同请教一下儿科大夫及一些对照顾孩子有经验的老人,切不可强不知以为知,否则事与愿违,使孩子闹病或发育不良。就是孩子闹病,夫妻双方应积极去医院检查,不要互相埋怨,埋怨是无济于事的。在孩子照料方面,也不要光靠一个人,夫妻双方都有义务,至于谁多照顾一些,少照頋一些,也不要计较,互相体贴、谅解也就是了。也可以根据条件有个大致分工。

教育孩子是个难度更大的问题。平时夫妻俩谁也不大过问孩子的学习,到了考试分数下来,一看是70多分,夫妻俩马上埋怨起来,都说对方对孩子的学习不关心,帮助不够,甚至把孩子批评的掉泪。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平时加强对孩子学习的检查,父母根据各自的条件,负责孩子某个学科功课的辅导。如果父母文化都不高,不妨试一试,从孩子一入学,就跟着孩子一起学习,边学习,边辅导,效果也不错,基本上在小学可以做到,辅导好,检查好。夫妻两人同孩子一起学文化,也是一件很有乐趣的事。

夫妻两个人对孩子爱的态度可能不一致,有的过于溺爱,有的粗心大意。但是,不要把分歧暴露在孩子面前,应该夫妻之间通过互相交换意见,加以解决,统一认识。如果孩子对爸爸说:“妈妈时常同我发火。”爸爸要对孩子说:“妈妈是为了你好,以后你要好好做事,好好学习,妈妈就不会发火了。”通过教育孩子,夫妻之间可以养成交换意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以及互相支持的新风气。孩子不是也成了夫妻间感情交流的媒介了吗?

年轻夫妻添了个孩子,由于在时间上的矛盾,也可能产生一些分歧,不可忽视。原来两个人时家务比较少,有了事两个人共同忙活一阵,一切都会变得很好。床单,可以两周洗一次;屋子一天打扫一次,也就可以了。有了孩子,就不大一样了,给家庭里增加了几倍的家务活。给孩子买吃的,洗穿的,晾盖的……这一切,都打乱了原来的家庭秩序。特别是在孩子大哭不停时,丈夫会手忙脚乱,妻子会在那里埋怨:“怎么哄不好一个孩子。”有的小夫妻,原来卧室干干净净,井井有条,有了小孩以后大不一样,变得邋邋遢遢。甚至上班去,穿了不干净的衣服,头还没有来得及梳。一些想不到的情况,都可能发生。对新出现的情况,夫妻认识不足,准备不够,也可能产生矛盾,导致夫妻感情失调。

父母生儿育女,不仅仅是为了延续后代,传宗接代,也不仅仅是为了到了老年,享受天伦之乐。更重要的是为了给国家培养人才。区梦觉同志说过:“社会要发展,人类要繁衍,没有接班人,革命谁继承?……教育好子女,是我们的责任。”为社会主义培养接班人,确实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国家培养一个人,从上小学,升中学,进大学,要拿出数以万计的投资,这是我们每个家庭教育孩子所力不能及的事。同样,国家需要培养人才,也离不开家庭对孩子的生养和教育,父母与国家分工合作,既培植了国家有用人才,也为孩子成才作了保证。我们都知道,谁家的孩子成了国家有用之材,父母也是荣耀的,过去说的光宗耀祖,其实就是这么回事。社会上会对有用之材的父母给以尊重,祝贺你,为国家做了大贡献。这就如同一个学校培养出一个科学家一样,人们不会忘记他的母校和母亲。

有了这个认识,就会提高了煮牛奶、洗尿布的积极性。夫妻二人也会深深感到劳动的意义。为国家培养人才,望子成龙的希望之光,也会把夫妻之间的感情紧紧维系在一起。有一个英雄母亲曾说过这样的话:“看到你今天为国增光的欣慰,感到我是为国家、为社会,做了一件舒心的事。你父亲虽然已不在人世,但他有灵,也会感到极大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