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金科玉律
11618000000039

第39章 危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

就这样,巨人集团难逃破产的厄运,原因便是没有储备应对危机的资金。

【智慧启迪】

作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一定要让企业处于一种有准备的状态,唯有如此,才能做到游刃有余的管理企业。正如松下所说:“我深信,只要遵循这种经营方法,随时做好准备,宽裕地运用各项资金,企业不论遇到何种困难,都能长期而稳定地发展。”因此,管理者要学会做好一切储备工作,以应对外界发生的突然变化,进而使企业维持稳定的长期发展!

培养超前意识

作为管理者的我们,必须注重培养自己的超前意识,准确掌握企业的发展趋势,以确保决策的前瞻性,使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如果我们不善于长远思考、规划未来,那么,势必会造成企业的发展思路不明确,对企业的何去何从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如此一来,企业自然会走弯路、走下坡路,也就更谈不上挖掘市场潜力,拓宽市场份额,获得更大的赢利空间了。

作好各种储备

如想让企业获得持续稳定的发展,管理者就必须提前做好各种储备工作,以应对外界发生的突然变化。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无论是设备、资金、人员、库存、技术、企划或新产品的开发等,每一项计划的实施,都需要提前做足最充分的准备,尽可能多的保留宽裕的运用弹性,唯有如此,才能在外界形势有所变化的情况下,继续维持稳定的成长与发展。

青蛙法则——时刻保持一种危机意识

【法则释义】

青蛙法则是指时刻保持危机意识,它旨在向管理者揭示一个管理真理:企业真正的危机,并不是突然而来的灾难,而是渐进隐含的危机。不少管理者在面临突发的重大威胁时,都能够咬紧牙关顺利渡过,但对于逐渐加剧的危机,却往往习而不察,待到企业已经病入膏肓,想尽力应对时,却发现为时已晚,因此,管理者必须时刻保持一种危机意识。

其实,这条管理中的黄金定律,来自于美国康奈尔大学做过一次著名的实验,研究人员用同一只青蛙,做了两种不同的测试。首先,他们将这只健硕的青蛙,突然丢进一个沸腾的开水锅中,青蛙立刻灵敏的跃出水锅,安然逃生,隔了半个小时,他们在同一个锅里放入凉水,然后将那只刚刚死里逃生的青蛙,再次放进锅里并慢慢加热,结果,这只青蛙直至被煮死都没有出锅。

未雨绸缪是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但真正能做到的却不多。人类天生有一种惰性,不到迫不得已,就不会去改变现行的生活状态,尤其当这种生活还能让自己得到很大满足时,更会如此。然而,如果一家企业失去了必要的刺激,处在一种安逸的工作氛围中而不自觉,那么,就会失去工作的活力,待危机真正到来时,就已经什么都来不及了。青蛙法则告诉我们的就是如此。

随着全球经济竞争的发展,企业面对的挑战已经越来越激烈,如果管理者依然沉醉于自己的优势地位,就很有可能会遭到淘汰,若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就必须推行“危机式”管理,如果一位管理者,不能向下属们表明危机的存在,那么,他们很快就会失去斗志,因而企业也就会失去效率和效益。

可以说,缺乏竞争的企业,其生命力远远不如在激烈竞争中磨练的企业!

【经典案例】

20世纪20年代,派克制笔公司已经是美国最大的制笔企业了,它年产500万支金笔,3200万个笔芯,以及300万吨墨水,拥有员工6800名,1954年,派克制笔公司还在14个国家,设立了诸多的子公司,并建立了120家经销店与专营经销商的庞大销售网络。不仅如此,派克制笔公司还逐渐发展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高档金笔生产企业。

俗语有云:“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派克公司的神话并没有持续很久。

60、70年代时,派克金笔虽然依旧称雄世界,但在繁荣的背后,早已危机四伏。当时,派克制笔公司的许多竞争对手,都针对美国市场的悄然变化,纷纷调整生产策略,转而生产书法笔与价值昂贵的高档笔,同时,还利用生产厂家在美国的市场代理商,向美国市场推销其产品,发展势头咄咄逼人。在这股汹涌浪潮的冲击下,派克制笔公司在美国的市场相继被占,销售额大幅度下降。

面对危机,自信的派克制笔公司不屑一顾,还在墨水瓶里描绘着辽阔的蓝天,因为当时派克金笔在国外仍享有较高的声誉,而金笔每年的外销量占总销量的70%。这种繁荣的景象,冲昏了派克制笔公司决策者的头脑,他们对国内市场的岌岌可危无动于衷,甚至可以说是麻木不仁,在看着许多人上衣兜里别着的已经不是派克笔,签字亮出的也不是派克笔时,他们的自我感觉依然良好。

不久,派克公司逐渐出现财务管理松懈,投资目标不明,日常花销巨大等现象,仅制笔公司的总部大楼,每年的花销就高达l.8亿美元。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美元的升值,派克公司的王牌产品顿时倒地,出口开始严重下降,公司的利润也随之锐减,那些被掩饰的弊端更是暴露无遗……无奈之下,公司只能用举债度日代替过去的辉煌业绩。

从1980年起,派克公司连续五年亏损,到了1985年,亏损额达到了500万美元。1986年2月,派克公司被英国一家公司以一亿美元的价格收入囊中。

【智慧启迪】

任何一家企业的管理者,都必须具备应对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的能力,若要做到这一点,作为管理者的我们,就要时刻保持一种高度的警惕,既不能满足于现状,也不能安于现状,还不能在浑浑噩噩中度日,更不能躲在暂时的安逸中毫无作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势必会时刻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始终引领着企业规避各种风险,进而使其健康有序的发展!

保持危机,激起斗志

安逸往往就是危机的开始,太过安逸的现状,会磨灭管理者及其下属的斗志,不能感应到危险的来临,才是我们最大的危险。因此,作为管理者的我们,应时刻保持一双敏锐的眼睛,让自己保持一种危机感,给下属树立一个危机意识,而不能一味陶醉在曾经的“卓越”之中,要知道,今天的成功并,不意味着明天的辉煌,物极必反常常是每一个企业都难以逾越的最大危机。

统揽全局,注重细节

很多时候,企业最大的威胁,并非来自那些突如其来的事件,而是由小问题逐渐演变而成的大灾难。我们目光往往只能看到局部,而无法纵观全局,因此,对于突如其来的变化,通常都可以从容面对,但对于悄悄发生的变化,却无法察觉,以至于最终变成了巨大的危害。一位优秀的管理者,绝不会让自己单纯的应对那些突然袭击,还会密切注视那些缓慢而又甚微的危险,因为他们知道,那种缓慢而又微小的危险,才是最可怕的!

提升自我,不断创新

当今社会,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作为一名管理者,更需要不断的自我提升,也许,我们现在所具备的知识,可以满足当前的管理需要,但如果一味的沉迷于现状、安于现状,继续不思进取的话,很可能就会成为温水中的那只青蛙,最终难逃被时代淘汰的命运,企业也会随之面临一系列的危机!

蝴蝶效应——1%的错误,导致100%的失败

【法则释义】

蝴蝶效应是指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都可能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蝴蝶效应在管理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时刻提醒着每一位管理者,如果漠视企业中那些微不足道的小问题,任由其继续发展,那么,总有一天,这些小问题会由企业系统放大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甚至导致企业走向衰败的大问题。

其实,蝴蝶效应来源于著名气象学家洛伦兹的一次实验。这一天,他为了更加准确的预报天气,便在计算机上制作了一个电脑程序,来模拟气候的变化,为了能够更细致地考察结果,他将自己计算出的一个中间解——0.506取出,提高精度到0.506127再送回,当他喝了杯咖啡回来再看时大吃一惊:本来很小的差异,结果却偏离了十万八千里!

可见,1%的错误就能导致100%的失败,因此,管理者绝不可因小失大。

俗语有云:“细节决定成败”, 横过深谷的吊桥,常从一根细线拴个小石头开始,在现实生活中,因忽视管理过程的细节,而导致企业走向灭亡的案例比比皆是,一个明智的管理者,一定要学会做到防微杜渐,看似一些极微小的事情,却有可能造成企业内部的分崩离析,到那时就已经悔之晚矣!

【经典案例】

上世纪90年代出,三株口服液在保健品行业一枝独秀,名噪一时,在1994年到1996年这短短的三年时间里,三株集团的销售额从1个多亿,神奇的翻了64倍,达到了80亿的惊人业绩,打造出了无比辉煌的保健品帝国,销售网络遍布全国,而且触角直达各地村镇。当时,三株集团的总裁吴炳新还无比自豪地说:“中国第一大网络是邮政网,第二大网络就是三株网。”

然而,“常德事件”的发生,却让三株集团这座庞然大物轰然倒下。

湖南省常德市78岁的老汉陈伯顺,曾经是“三株口服液”的忠实消费者,1996年9月,陈伯顺突然去世,其家属则认定,他是由于喝了三株口服液而导致了死亡,于是,家属在同年的12月向法院提出了诉讼。当时,财大气粗的三株集团为了挣面子,坚决要打赢这场“常德事件”的官司,结果却因小失大,使自己的企业从此一蹶不振。

虽然,经过法院历时一年的调查,终于判定三株集团胜诉,但在这一年的时间中,“三株口服液喝死一个老汉”的新闻,却被二十多家媒体争相报道,造成了极大的负面社会影响,1997年,三株口服液的销售额接近两个亿,而在事件发生后的1998年4月,三株口服液的销售额便开始急速剧减,一审判决后,三株集团的正式员工,更是从15万人减为了两万人,直接损失四十多亿元。

就这样,一个小问题就轻易打垮了三株集团,没落的悲剧也随之无法避免。

【智慧启迪】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因1%的错误而导致的100%失败,尤其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一个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地放大后,往往导致的最终结果都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像,因此,一位明智的管理者,势必懂得防微杜渐的重要性,他们会时刻保持一份忧患意识,将那些看似极其细微的小问题,迅速并及时的进行处理,以免引发不必要的企业灾难!

树立防微杜渐的意识

在企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作为管理者的我们必须具备忧患意识,唯有如此,才能在企业中树立一个防微杜渐的意识,进而为企业的发展扫清障碍。尤其当管理者进行企业决策时,更应该做到防微杜渐,进行全方位的细致考虑,以避免小问题逐渐变成决定企业生存的大问题,此时,作为管理者的我们,一定要放眼全局,而不能只看着眼前的利润,而忽略了企业未来的发展。

细节往往决定着成败

任何一家企业的成长壮大,都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辛勤努力,然而,一家企业的轰然倒塌,也许就仅仅在一瞬之间,可能只因为某一个细小环节、一个被忽略的小问题。古人有云:“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无论作为管理者的我们,做出再宏伟、再英明的决策,如果没有严格执行其中的细节,最后往往都会以失败而告终。

让下属注重那些小事

作为一名管理者,我们必须让自己的下属知道:一些微小的动作,一次大胆的尝试,一个灿烂的微笑,一个习惯性的动作,一种积极的态度,都为他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甚至还可以改变他们的一生。我们有责任与义务提醒下属们,注重工作中的那些小事,以避免企业造成因小失大的损失,一位优秀的管理者,还会以身作则来唤起下属这方面的意识。

破窗理论——减小环境的暗示性与诱导性

【法则释义】

犯罪学家凯琳与政治学家威尔逊共同提出:如果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被人为地砸碎了,而这扇窗户又没有得到及时的维修,其他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砸烂更多的窗户。这便是管理界中著名的破窗效应,它的精髓在于揭示了环境所具有的强烈暗示性与诱导性,若不采取措施及时抑制企业中的不良现象,就会导致更多问题的出现,甚至还会引发严重的企业危机。

1969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对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做了一个试验:他将两辆车分别停在中产阶级居多的加州帕洛阿尔托地区与低收入者居多的纽约布朗克斯区,停在布朗克斯的那辆车,被辛巴杜打开顶棚、摘掉车牌后,当天就被偷走了;而放在帕洛阿尔托的那辆车,一个星期都无人问津,但当辛巴杜用锤子将车窗敲破后,仅过了几个小时,汽车就被偷走了。

古语有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管理者必须从小事抓起,只要小事都不出乱子,才能做大事顺利进行,这就要求管理者下定决心、持之以恒、配套机制、形成文化、定期更新,如果我们不能及时修好第一扇被打碎的窗户,就等于在纵容更多人去破窗,长此以往,势必会给企业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

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管理强调的是成本效益、行为经济,企业的结构往往犹如千里之堤,人与事都十分错综复杂,因此,维护好千里之堤必须有巨大的成本。当管理者面对各种层出不穷的不良现象时,只强调防微杜渐是没有意义的,怎么样像纽约市交通警察局长那样扭转形势,及时解决破窗效应所产生的问题,保持持续的改进和优化,才是管理者最重要的主题!

换而言之,管理者必须减小环境的暗示性与诱导性,否则只会变本加厉!

【经典案例】

欧洲有一家专门生产汽车配件的法兰克福公司,虽然规模不大,但在业界却颇有名气,它的名气不仅因其产品质量过硬、售后完善,更因这家公司注重人性化管理,极少炒员工鱿鱼,因此,该公司的每一位员工都对公司具有极深厚的感情,马克已经在这家公司工作了数年,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老员工。

这一天,马克在切割台上像往常一样工作,干了一段时间之后,他觉得切割刀前的防护挡板阻碍了收取加工零件,进而影响了他工作的速度,于是,他违反操作规程,擅自将挡板卸下放在一旁,没有了防护挡板,虽然埋下了一些安全的隐患,却能更加方便、快捷的收取加工零件,而这样做的马克,这一天竟然提前完成了所有的工作。

从那以后,马克在工作时便将挡板卸下放在一边,以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每当他吹着口哨提前离开工厂时,关系好的几位同事都向他投来羡慕的目光,在他们的追问之下,马克将自己的方法全盘托出,然而,正当他为自己的“聪明”沾沾自喜时,他的这种举动,却无意中被走进车间巡视的主管发现了,主管严厉斥责了马克的这种危险行为,并命令他立即将防护板装上。

例会上,主管将马克的行为向老板做了汇报,第二天老板就约见了马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