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金科玉律
11618000000003

第3章 自省——十年磨剑,气质天成(3)

对于任何一家企业而言,管理者只有让自己觉得所从事的是值得做的事,才能大大激发自己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所以,管理者应学会对自己的性格特性,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根据分析的结果,合理分配自己的工作。此外,处于不同的环境,我们的价值观都不尽相同,此时,我们更应该顺应自己的内心,做那些自己认为值得做的工作,否则,我们的努力就会成为一种无用功。

吉宁定理——真正的错误,是害怕犯错误

【法则释义】

美国多布林咨询公司集团的总裁吉宁,通过自己多年的管理经验提出:假如你想打中,先要有打不中的准备,这就是生命的游戏。这就是被管理者称之为吉宁定理的黄金定律,其旨在向管理者们揭示,真正的错误,就是害怕犯错,很多时候,错误发生的根本原因,往往都是害怕犯错误的心理造成的。

每个人都有过类似这样的经历,当我们端着满满一碗水从一个房间走到另一个房间时,自己越是小心翼翼,水就越容易洒出来,相反,如果我们不去担心水会洒出,只当成端了一只空碗,反而会端得更稳,从中不难看出一个真理:越是害怕错误,就越容易犯错误;不怕错误的人,错误往往也离他最远!

古语有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从小到大,从大到老,就是在不断犯错误、不断改正的过程中,才渐渐成长并迈向成熟的,对于管理者而言,非常需要这种不怕犯错误的精神,在这个迅速变化的时代,最大的错误就是墨守成规,而不是破旧出新,障碍和失败是通往成功最稳当的两块踏脚石,如果谁肯悉心地去研究它们、利用它们,那么,谁就势必会受益无穷。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管理者的勇气与胆识,就是决定它能够走多远的重要标准,小心谨慎固然是一种优良品质,但过于谨慎反而会变成一种无形的负担,进而阻碍了企业发展的脚步,假如管理者害怕犯错误,就会使得企业止步不前,止步不前又注定是一个错误。因此,作为企业管理者的我们,应当具有宠辱不惊的气质与敢为人先的魄力!

【经典案例】

凯特林是美国20世纪前半期与爱迪生齐名的发明家,熟知他的人都了解他的成就,然而,却极少有人知道他的成功,其实来源于一次错误后找到的正确方案!

1912年,当美国汽车工业开始蓬勃发展时,凯特林想要改进汽油在引擎内的使用效率,然而,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他却遇到了一个难题,那就是汽车的汽油要在很长一段时间后,才能在气缸中燃烧,因而大大降低了其使用的效率。

凯特林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除掉爆震,于是,随后的每天他都在思考这个问题——怎样才能使汽油在气缸里提早燃烧呢?通过研究类似的情况,他终于想到一种特别的植物——蔓生的杨梅,这种植物的开花季在冬天,比其他植物都要早很多,原因是杨梅的红色叶子,可以保留住某种波长的光线,进而刺激植物过早开花。

由此,凯特林得出了自己的判断,应该是红颜色能够使杨梅的花提早开放。

接下来,凯特林将这个发现应用到汽油方面,他认为,如果能将汽油变成红色,也许汽油就会提早燃烧了,想到这个绝妙的主意,他兴奋极了,并立刻动手在实验室内寻找红色染料,可是忙活了半天也没有找到,最后,他的目光落在桌角的一瓶碘上,碘也是红色的,也许可以起到同样的效果。

想到这,凯特林便将碘放进了汽油里,引擎居然不发生爆震了。

过了几天,凯特林还想再次确定一下,究竟是不是碘的颜色解决了爆震的问题,以避免上次试验只是一个偶然现象,于是,他找来一些虹色染料放进汽油里,结果引擎仍然发生了爆震现象!凯特林这才知道,根本就不是“红色”解决了问题,而是碘所舍的某种成分发挥了作用,这种奇特的成分,才是真正能够解决问题的物质,随后,他的这个发明一举获得了成功!

就这样,凯特林从一次错误的“红色爆炸”中,意外地找到了解决爆震的办法!

【智慧启迪】

在一些创造性强的企业中,只有允许错误的存在,甚至鼓励错误的发生,才能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产品,因为在高风险的创造性企业中,犯错误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因此,企业管理者应具备不怕犯错的精神,要知道,错误往往我们是通往成功的最后一步,它是让我们们承认自己不够完美,最有效的方式,我们可以彼此公开地分享失败的经验,成为下一次成功的垫脚石!

将失败的损失降到最低

这里所说的犯错,并不是鼓励管理者主动去犯错误,因为失败的教训也是巨大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个错误的决策,往往会毁掉成功的时机与可能,所以,我们应尽可能提高尝试过程中的成功概率,即使是失败了,也要做好失败的准备,以尽量将失败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否则,一次的失败,就足以让企业永不翻身。

对自己曾经的失败进行反思

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错误并不可耻,相反,通过对错误的研究,还可以让管理者今后减少失败,尤其对于创新型的企业更要善于学习与反思,如果做为企业的管理者,不具备反思的能力,那么,就更不可能去创新。管理者可以将每一次失败的细节都记录下来,再根据方方面面的信息,进行通盘分析、研究,从而找出失败的原因,以避免下次再发生类似的错误。

从别人的失败中吸取教训

对于管理者而言,除了研究自己的错误之外,还可以通过关注别人的失败来总结经验与教训,以降低企业发展过程中所付出的成本。目前,社会上有一些专业的机构与专家学者,都在不断总结对成败的认识,身为企业管理者的我们,亦可以参加到类似的辅导与培训中去,通过学习他人的失败教训,来提高本企业发展的成功机率。

杜根定律——胜利,一直是属于有信心的人

【法则释义】

美国职业橄榄球联台会前主席杜根,在总结自己成功的经验时提出:强者不一定是胜者,但胜者迟早都会属于有信心的人。这就是被管理界称之为杜根定律的黄金定律,其旨在告诉管理者们,唯有对未来充满信心的人,才能成为最后的胜利者,即使企业现在再强大,如果没有信心的支撑,也难成大气。

俗语有云:“想成胜者,先成强者”,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事情难不敢做,而是因为不敢做事情才变得困难,在企业管理中亦是如此,很多事情管理者不敢做,并不在于它们难,而在于管理者不敢做,因为他们缺乏自信心,此时,我们应该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只要想着成功,内心就会形成“为成功而奋斗”的无穷动力。

人面临的最大敌人,往往就是自己,如果自已认为被打倒了,那么,就真的被打倒了,因为成功始于个人求胜的意志和信心。作为一名企业的管理者,应该明白信心是不可或缺的成功因素,因此,不要让自己只成为身体上的强者,还应努力做一个心灵上的强者,无论我们在管理的过程中,会遭遇怎样的困难或危机,都要坚信自己一定能成功,带着自信上路,胜利才能不再遥远!

【经典案例】

1965年,一位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在喝下午茶的时间,他常到学校的咖啡厅或茶座听一些成功人士聊天,这些成功人士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某一领域的学术权威和一创造了经济神话的人,这些人幽默风趣,举重若轻,将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与顺理成章。

久而久之,这位韩国学生发现,在国内时,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骗了,那些人为了让正在创业的人知难而退,都普遍将自己的创业艰辛夸大了,也就是说,他们在用自己的成功经历,吓唬那些还没有取得成功的人,想到这里,他认为对韩国成功人士的心态加以研究,将是一个不错的题目。

l970年,这位韩国留学生将《成功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作为毕业论文,提交给了现代经济心理学的创始人威尔?布雷登教授。布雷登教授读后,大为惊喜,他认为这是个新发现,虽然这种现象在东方甚至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但此前还没有一个人大胆地提出来并加以研究。

惊喜之余,布雷登教授写信给他的剑桥校友——当时正坐在韩国政坛第一把交椅上的人——朴正熙,他在信中说:“我不敢说这部作品对你有多大的帮助,但我敢肯定它比你的任何一个政令都能产生震动。”

正如威尔?布雷登所料想的,这本书果然伴随着韩国的经济起飞了,不仅如此,这本书鼓舞了许多人,因为它从一个新的角度告诉人们,成功与“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三更灯火五更鸡”、“头悬梁,锥刺股”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你对某一事业感兴趣,长久地坚持下去就会成功,因为上帝赋予你的时间与智慧,足够你圆满做完一件事情!

后来,这位青年也获得了成功,他成了韩国泛业汽车公司的总裁。

【智慧启迪】

人世中的许多事,只要想做,都能做到,该克服的困难,也都能克服,用不着什么钢铁般的意志,更用不着什么技巧或谋略,只要一个人还在朴实而饶有兴趣地生活着,终究会发现,那些事情都是水到渠成的。因此,管理者决不能因害怕失败而安于现状,这只能让企业永远滞留在没有成功的起点上,唯有自信与执著,才能使我们握有一张通往成功的车票!

让自信成为必修课

任何一家企业的成功,都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期间难免会遭遇无数的困难,因此,管理者必须修炼自己的自信心放在第一位,以应对企业管理中诸多的挫折与失败。有自信的管理者才能敢想敢做,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同时,也使下属对自己更加的信任与拥戴,内部做到了和谐统一,外部的市场自然也就随之会风生水起了。

困难一直都不可怕

任何人在困难面前都曾害怕过、退缩过,企业的管理者也不例外,但当问题解决后,我们往往会发现,困难只是一个纸老虎,而解决困难是一项水到渠成的工作。然而,不少管理者却输在这第一步,不敢真正的去面对困难,其实,只要我们淡化了困难的恐惧度,就会发现困难一直都不可怕,因此,当企业面临危机时,我们应扮演好一个救火队员的本色。

要自信,不要自大

俗语有云:“凡事过犹而不及”,虽然自信是管理者必须具备的素质,但一定要分清楚自信与自大的区别,自信是发自内心的相信自己,以让自己获得更巨大的能量,而自大则是一种盲目的自我信任,这只会将自己推向一个深渊,因此,作为一名企业的管理者,应准确掌握好自信的一个度,决不能让自信冲昏了头,进而将企业带入一个误区。

吉格勒定理——敢于向更高的目标发出挑战

【法则释义】

美国著名的行为学家J?吉格勒,通过多年的观察与研究提出:设定高目标就等于达到了目标的一部分。这就是管理界赫赫有名的吉格勒定理,其旨在告诉管理者们,成功始于一个高的目标,因为有目标就会有完成目标的动力,那些一事无成的人,往往就是因为缺少雄心勃勃、排除万难、迈向成功的动力,而不敢为自己制定个高远的奋斗目标。

在企业发展的初期,心中就怀有一个高的目标,则意味着从一开始,管理者就知道自己的目的地在哪里,以及自己现在在哪里,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至少我们可以肯定,自己迈出的每一步,都是方向正确的。此外,目标还会让管理者逐渐形成一种良好的工作方法,养成一种理性的判断法则和工作习惯,有了一个高的奋斗目标,我们的人生也就成功了一半。

俗语有云:“气魄大方可成大,起点高才能至高”,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目标是企业实现价值的直接体现,能够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眼界,一个高远的目标必然需要很多时间与精力,但正是这些促使着企业在不断的发展,因此,只有将企业发展融入到目标中,才能为企业定下一个基准!

当然,管理者所制定的目标既不能脱离自身实际,也不能超出了自身的能力范围,否则,企业的资源便会浪费在漫长的目标中,这就需要管理者既要有积极的进取心,也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然而,无论管理者是否拥有超群的能力,都必须为自己设定一个高远的目标,唯有如此,才能创造企业的辉煌!

【经典案例】

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连锁快餐公司比比皆是,麦当劳、肯德基、汉堡王等大店已是大名鼎鼎。此时,迪布?汤姆斯却在美国的俄亥俄州,成立了一家汉堡餐厅,他用女儿的名字命将餐厅名为温迪快餐店,与那些威名远播的大店比起来,温迪快餐店简直可以说是微不足道。

然而,迪布?汤姆斯从一开始就雄心勃勃,并为自己制定了一个高目标,那就是赶上快餐业老大麦当劳!这让一般人听起来,简直有点痴人说梦,但迪布?汤姆却做到了。

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快餐业竞争日趋激烈,麦当劳为保住自己老大的地位,花费了不少的心机,这让迪布?汤姆斯很难有可趁之机。刚开始,迪布?汤姆斯见缝插针,如麦当劳把自己的顾客定位于青少年,温迪就把顾客定位在20岁以上的青壮年群体,为了吸引更多的顾客,迪布?汤姆斯在汉堡肉馅的重量上做足了文章,他在每个汉堡上都将牛肉增加了零点几盎司。